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津门武术》以天津地域武术为线索,系统的分析了天津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等对武术文化的形成以及发展。全书共九章分别就津门武术发展的轨迹,众多的武术组织,天津特色武术流派,天津重点武术人物,天津的武侠小说创作及民间武术轶事以及《大公报》与土洋体育之争,第一届民运会的成功举办,天穆村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天津武术的地域文化定位等等,天津武术在其形成上因自己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特别的人文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特色,用杨教授的话来说:形成了“文化孤岛”独立的文化区,表现“吸纳性极强而辐射性太弱”的特点致使其独具特色,内容丰厚的天津武术并没有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此书的撰写完成可谓是对天津这个独立的文化区的武术文化特色展现在了世人的面前,为天津这片地域武术的研究做出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燕赵武术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在燕赵地域内发生、存在的武术文化为研究对象,从地域文化视角对于燕赵武术文化的形成、演变过程进行独特资源、内在特征、文化优势等方面的综合解读,分析燕赵武术文化特征及其历史成因,论述燕赵武术文化历史悠久的开新传统和源远流长的民俗武风,梳理燕赵武术文化刚健有为、尚武自强的爱国主义精神传统,归纳并阐释燕赵武术清代以降所表现出的"引领中国武术浪潮"的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3.
当代武术文化的表现形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武术属于文化、高于体育”已逐渐成为学界的共识,然而,“武术是什么?”的本源性问题却尚未得到圆满的回答。武术文化的多元性和文字自身的局限性特点,使任何一个关于武术的概念都会产生自身难以避免的缺陷,所以,给“武术”或“武术文化”下一个定义其实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尤其是,武术本身也在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因此,对武术的全面把握要与时代的发展和对武术的认知相结合。通观当代融入人们视野中的武术,从文化的整体观出发,可分为四种形态,即“文化的武术”、“教育的武术”、“艺术的武术”、“体育的武术”。这种分类概括了武术文化的主体内容,提出了武术概念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4.
以地域文化的研究视角,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从宏观层面构建中国地域武术文化的"立"字研究模式:按照文化区、研究内容及影响因子划分中国地域武术文化区和亚区;以文化为侧重点梳理本地域武术文化的内容;遵循技术反映文化,文化影响技术的原则对典型拳种进行个案研究;归纳和概括本地域具有代表性的武术文化现象和特征;运用地理环境的理论分析影响地域武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以《庄子.说剑篇》为研究对象,对其中与武术文化有关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从庄子的生卒年和《庄子.说剑篇》的真伪考证入手,肯定了该文在剑术以及武术理论发展方面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分三个方面论述了文中所反映出的战国时期燕赵武术文化发展概貌;从继往开来的角度,讨论了《庄子.说剑篇》对当今武术文化发展的积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华武术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武术根植于中华文化,具有中华文化的同一性、普遍性;武术的基本属性是武术的技术性;中华武术之所以具有生命力并成为中华文化当然的组成部分,因其自身特有的区别于其他组成部分的基本属性是其技术性而不是其他.武术技术是武术的根本.技击是武术技术的特点,中华武术与其他技击“意同形不同”,是技术差异,是不同技击项目存在并能传承的原因.离开中华武术的基本属性武术技术去空谈武术文化是空中楼阁,只有站在武术技术属性基础和中华武术在中华文化中的正确定位上研讨武术的文化属性才是其正确之路.  相似文献   

7.
当代武术教育的文化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武术具有文化、体育属性,从而派生了武术的教育价值.武术教育是中国武术的百年大计,其文化定位问题又是武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武术教育的学科定位为人文学科,武术教育的价值定位为文化传承与艺术审美,武术教育的功能定位为道德教育与大众教育,武术教育的政策定位为文化自觉与国家力量.  相似文献   

8.
武术优势的困惑与优势武术的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时期武术优势与优势武术进行概念界定.利用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及其关系、文化交流的互惠互利性坐标体系,分析了在新时期武术面临技击性优势、健身性优势、德行教育功能优势、神秘文化优势等衰落的各种困惑,认为休闲性健身武术、文化性武术、区域性学校武术等优势武术项目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搏击·武术科学》2013,(12):F0002-F0002
天津是一个因运河而兴的典型移民城市京杭大运河在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的同时,也把燕赵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等四大文化固有机地串联在一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运河文化带、处在此文化带上的天津文化呈现出典型的多源性、兼容性特点;处在此文化带上的天津人民则形成了精明、好客、尚武、勇于开拓、适应性强的性格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中华武术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它是以体育为载体,承载着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武术的产业化就不可能脱离武术的文化意义,而仅谈武术运动的产业化。从武术文化的角度研究产业化,全方位分析现状,为武术文化的产业化寻找更多的契机。  相似文献   

11.
套路是武术完整技术体系中的一个环节或重要组成部分,其技击功用不能抹煞,其身份应是一种"技艺"而非"演艺";当前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是对古时"舞"性套路艺用的过度放大,是对"诗意的攻防技术"的审美误读,是对西夷强势体育的无原则依附;套路运动发展上出现的偏离,是一个技术上的问题,但背后隐匿的更是一个文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体育的武术与文化的武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中国武术的发展出现了分化,形成了现代的武术与传统的武术。现代的武术注重发展武术的体育属性,而传统的武术则保留了传承有序的文化特征。由于两者发展方向的不同,使武术的发展出现了新的现象:一方面,中国武术在申请成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另一方面,武术中的六项拳种列入了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申请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处于中间层面的教育的武术也受到了国外武技的挑战。处理好体育的武术与文化的武术的关系,使其和谐共生,才能使武术最终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13.
析中华武术中的传统武德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5  
采用哲学研究与逻辑分析的方法,对中华武术中传统武德的俗文化特征,传统武德主体内容的三重结构、传统武德的实践程序等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武术文化与高校武术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术是借人体运动方式所表现出的一种文化形式。它寓中国文化、哲学为一体,集儒、道、佛三教诸多内涵为一身,是中国历代名人志士历练自我的重要手段之一。高校武术课程的开展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有利于良好品行的形成,也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但学武之道绝非是单纯的模仿,亦非知识的简单积累与混合。文章从几个方面探讨了武术教学必须坚持武术文化教学以达到武术为人才终身服务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对武术散手与散打名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名称是认识事物的一个重要标志.以前,武术界认为武术"散手"俗称"散打",它们之间是可以互换通用的名称.通过研究发现,"散手"是武术套路的专有名称,"散打"是武术对抗性项目的专有名称,它们的内容和性质完全不同.因此,"散手"与"散打"不但不能够通用而且应该归位到武术内容分类中各自应有的位置.  相似文献   

16.
《湖北体育科技》2021,(6):557-560
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作为当代武术的两大分支,两者间的关系直接左右武术项目的发展方向。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得出结论: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共生前提在于武术人的观念转变、明确共生的必然代价以及深刻掌握两者的优劣所在;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共生要致力于将传统武术交流活动融于竞技武术赛事;以武术套路专业教育回溯传统武术。  相似文献   

17.
李磊  赵文龙 《体育学刊》2012,(2):128-131
广东武术和少林武术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广东武术的诸多拳种,在吸收少林武术的某些特征以后,进而发展成南拳精品;广东诸多武林豪杰,大多和南北少林寺有不同程度的师承关系;广东诸多武术组织,大多以少林武术精神标榜。更由于少林寺禅宗和广东的南禅宗具有一脉传承关系,佛家拳在广东佛教发达地区也比较流行。总的来看,广东武术和少林武术具有诸多共同点,把广东武术称之为南少林武术也有一定道理。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对武术之乡已经具备了的发展武术产业的生产要素进行分析,认为武术之乡较国内其他地区在发展武术产业上有较大的资源优势。从区域经济的增长机制上看,武术之乡是发展武术产业极具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增长极,是开发武术产业第一选择的区域切入点。  相似文献   

19.
诞生于浓厚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之中的中国武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淀了深厚的礼仪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在中国知网上查阅相关文献,对古代武术礼仪和当代武术礼仪历程和现状进行梳理和阐述,武术礼仪作为武术文化的一种形式深刻的影响着武术健康快速的传播和发展,而当代武术礼仪由于大众对礼仪文化的缺失和教育的不足,严重影响了武术礼仪文化的传播,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一些建议和措施,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武术的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武侠电影作为中国武术传播的重要途径,对中国武术的世界认知度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对武侠电影中的武术文化元素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武侠电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武术的普及与认知.但武侠电影中过度追求暴力的宣扬,不利于武术形象的塑造;武侠电影主题文化的异化,不利于武术的继承与传播.当代武侠电影的发展应该承担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责任,凸显中国武术文化主题精神,弘扬中国武术文化正能量,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