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分析阻碍高校师生创新创业活力释放的因素着手,提出双创平台与载体建设的问题。阐述了高校创新创业实验室建设的目的与功能,提出依托互联网构建双创政策展示与解读平台,依托互联网打造校际双创信息互通与交流平台,借助校企合作工作室建立双创项目的成果转化与落地平台,凭借学校已有的软、硬件资源建设双创服务平台等创新创业实验室建设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对于各行业的推动也愈加显现。文章充分意识到当前形势下,我国高层提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的重要性,结合国家推进高校双创教育的政策导引,立足产品设计专业实践及双创教育的特点,以传统教学实践平台为依托,利用"互联网+"为推动力,对"互联网+"环境下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进行理论研究,并应用到产品设计工作室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的具体实践探索中。  相似文献   

3.
从分析当前高校创新创业实验室建设的背景和形势入手,阐述了高校创新创业实验室定位和功能,进而分析了高校创新创业实验室建设中的地域性政策资源匮乏、重复性项目研究偏多、多样性指导师资不足、共享性支撑平台欠缺的问题。提出了构建"互联网+政府"的创新创业政策互通渠道、打造"互联网+高校"的创新创业信息交互平台、推进"互联网+创投"的创新创业成果共赢机制、协同高校校内资源发展微型"众创空间"的建设举措。  相似文献   

4.
"专创融合"是当前高校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的教育改革重点。该文以西华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创新创业实验室近10年的实践探索为基础,结合国内创新创业实验室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影响双创实验室发展动能的主要因素。从"专创融合"的视角,提出了基于PBL的创新创业实验室发展框架。以专业为依托,充分整合双创资源,深化"双师双导"在育人过程中的业务协同与顶层引领,实现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知识从结网建构到转化创造的价值融合。  相似文献   

5.
“专创融合”是当前高校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的教育改革重点。该文以西华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创新创业实验室近10年的实践探索为基础,结合国内创新创业实验室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影响双创实验室发展动能的主要因素。从“专创融合”的视角,提出了基于PBL的创新创业实验室发展框架。以专业为依托,充分整合双创资源,深化“双师双导”在育人过程中的业务协同与顶层引领,实现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知识从结网建构到转化创造的价值融合。  相似文献   

6.
创新创业(以下简称双创)文化建设已经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高校双创文化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联合多方力量开通多条渠道强化高校创新创业文化氛围,确立全员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并鼓励创新创业意识向创新创业行动转化,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采用联合融入机制形成高度整合的系统体系,搭建创新创业项目开发的各类支撑平台形成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  相似文献   

7.
“双创”人才是实现科技兴国的基石,如何推进高校“双创”平台建设仍是重中之重。根据江西省高校“双创”平台建设状况,将“双创”人才培养与江西省经济发展相结合,从专业制定、课程制定,以及人才目标制定三方面完善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并通过大数据的信息化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与高校“双创”平台融合协同,从而改善江西省创新创业环境建设,以利于提高江西省高校“双创”教育水平,为我国提供更多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高校创新创业实验室建设是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载体。新时代下推进高校双创实验室协同建设势在必行。该文基于协同理论,提出深度融合推进内涵式建设、内外协同打造高端师资队伍、多方联动聚力整合各类资源、机制创新统筹管理实验室建设等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9.
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快速发展,对"新工科"建设也提出了双创复合型人才需求。基于人工智能发展的时代背景及目前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大学生缺乏动力、缺乏平台以及缺乏专业指导的现状,指出当前大学生缺乏双创精神、高校政策体系缺位、教学流于形式、与专业学科脱节等现象,提出了要加大双创教育宣传力度、加快双创课程建设、加强与专业学科联系等相应解决方案,为高校双创型人才能力培养提供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10.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厘清“双创”孵化基地促进高校就业创业的基本要素,可以为做好基地建设、管理提供理论指导,丰富高校就业创业理论体系,对于实现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校应该构建高效完备的“双创”孵化基地运行机制,打造专创融合的“双创”教育平台,建设良性循环的“双创”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11.
孙珲  王婉霞 《教育探索》2023,(11):44-47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方式更加多样化,这对高校双创教育提出了更多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水平,高校需要开展多样化个性化教学、打造“理论—实践—实战”循序渐进的授课方式、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加强教育管理、完善评价机制,以构建更加完善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适应互联网广泛应用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2.
双创平台是双创生态体系得以建立、存续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立足于助力建立健全高校双创生态体系,并充分发挥校友在维系高校同政府、产业及其他社会机构或团体之间联系与链接方面的重要纽带和媒介作用,文章提出优秀校友导向型高校双创平台建设方案。从“政产学研用创”一体协同组织和“政校地企”生态有机融合的角度,结合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青年创新创业中心(筑底空间)的建设实践,详细阐述聚焦初创的特色型双创微生态平台的设计理念、建设思路和具体实践等。这对国内高校开展双创生态体系建设,尤其是双创平台建设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教育技术》2017,(8):109-114
创客教育以其独特的内涵,正在成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文章阐述了创客概念的演变以及创客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探索高校创客教育平台建设机制和路径。清华大学i Center通过建设基于"智能制造+互联网"的产业级创客空间、优化创新创业的制度和服务环境、创新教育模式和教学内容,营造双创人才培养生态环境,打造高校服务于双创教育的跨学科创客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竞争的今天,创新创业能力对高校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为探究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的有效框架及其成效,本研究以“互联网+”大赛为依托,以东部某一高校为例,总结出该校创新创业的实践育人模式:以党建引领增强实践保障、以品牌活动营造双创氛围、以竞赛实践提升学生双创能力、以机制保障推进机制改革。通过对该模式的进一步调查后发现,该模式通过完备的评价机制与改进机制增强了学生对双创的认可度,且该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发挥了双创的实践作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未来,该模式的长足发展仍需要国家、高校与个体三方共同发力,不断发挥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的育人优势,为国家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陈君 《职教论坛》2018,(10):153-156
"十三五"时期,中国将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依托"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高校更要实施好就业创业促进和基层成长等计划,大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充分释放双创活力,努力实现就业创业人数"双增长"。就业乃民生之本,创业为就业之源。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既是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内在需求,也是高校特色教育和强化教育内涵建设的必行之路。文章将重点研究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就业指导全过程的发展路径,以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促进创业。  相似文献   

16.
根据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现状,提出以具体专业视角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思路。围绕应用型高校金融工程专业定位,通过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调查与金融竞赛活动、建设量化投资创客实验室、依托金融学社营造创新创业教育校园文化、拓展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等方面对金融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路径进行探索,为同类高校金融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2):282-287
学生创新灵感实验室是美国教学型大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最为重要的依托平台之一。以加州州立波莫那理工大学作为个案,描述、分析学生创新灵感实验室建设模式,了解其优势与不足,对于我国高校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实效性具有较好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就是针对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使得大学生能够尽快适应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通过对当前我国高校双创教育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总结,结合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双创教育改革经验,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教学平台搭建、师资队伍建设和组织管理等方面,研究双创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两岸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势和不足,发现大陆高校的双创教育宏观环境好,重视“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比赛热情高,但也存在课程特色不够鲜明、与企业合作不够深入等不足;台湾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较为完备,注重“校本”特色,教育生态良好,但也存在互联网创新创业发展缓慢、大学生创业成功难度大等不足。在分析优劣势的基础上,从课程体系构建、教学资源共享、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共享,以及参加创新创业赛事四方面,探讨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两岸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合作前景。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理念广泛传播,教育教学资源高效流动,学生思维方式也发生明显改变,"互联网+"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驱动作用广泛而明显.不过教学体系割裂、学生认知不足、网络应用有限等问题也是"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高校需从内部角度提高教育站位、融通教育体系,在理清双创教育目标的同时完善全面育人机制,还需从外部角度开发好、利用好互联网技术,以拓宽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并依托大型专业赛事助力创新创业项目的落地孵化,从而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全面发展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