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已经颁布实施了。在新《标准》中不仅使用了“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而且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标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这些内容变化是对传统的数学教学的改革和冲击。如何把握好新《标准》,上好数学课呢?这就需要广大的一线教师摆正教学中的位  相似文献   

2.
从“方差”教学看过程性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标准》不仅使用了‘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而且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标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1]这里的“过程性目标”是《标准》区别于建国以来前几个教学大纲的一大亮点,是数学课程的崭新理念.虽然1992年、2000年的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都指出“,在教学中,应当注意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标准》不仅使用了‘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而且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标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这里的“过程性目标”是《标准》区别于建国以来前几个教学大纲的一大亮点,是数学课程的崭新理念。虽然1992年、2000年的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都指出,“在教学中,应当注意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在《标准》中不仅使用了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而且还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  相似文献   

5.
在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主导下的数学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基本理念,提出以下几种课堂教学的观点,旨在与大家共同探究如何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促进学生发展学习。一、关注目标,呈现多元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教学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标准”中不仅使用了“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而且使用了“活动(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向,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标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因此,现在我们设计教学,要十分关注…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在《标准》中不仅使用了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而且还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依据《标准》的精神,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越来越注重过程性教学,对教学目标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  相似文献   

7.
新《数学课程标准》在关于课程目标的阐述中,首次大量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数学学习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具体而言,就是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经历知识与技能形成与巩固过程,经历数学思维的发展过程,经历应用数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与态度。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以“经历”、“体验”、“探索”为标志的过程性目标.这些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的使用,规定了数学活动的内容、指向、目的和水平.《数学课程标准》对过程性目标的阐述蕴含在知识技能目标等四个总目标中,例如知识技能目标包括结果性目标和过程性目标.值得提出的是: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在关于课程目标的阐述中,首次大量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而数学游戏在这方面体现了极大的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标准》与《大纲》用于阐述目标的动词比较《数学教学大纲》在阐述目标时 ,主要是考虑了两个领域 ,一是知识 ,二是技能。目标动词 (知道、理解、掌握、应用、会、熟练等 )主要是对学生学习的结果状况加以刻画 ,但很难揭示过程 ,进而导致了教师在执行《大纲》时 ,出现对过程重视不够的现象。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 ,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 ,在阐述目标的动词上分为两类 ,一类是阐述知识技能目标的动词 ,一类是阐述过程性目标的动词(小侗曜肌分胁唤鍪褂昧恕傲私?(认识 )、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  相似文献   

11.
<正>数学概念是双基教学的核心部分,但概念的教学往往比较抽象、枯燥.现行的《数学课程标准》在刻画数学双基时使用了"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目标性的动词,还首次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动词,  相似文献   

12.
数学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在关于课程目标的阐述中,首次大量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数学学习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其中的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数学学习是一个动态生成、发展的过程。在《数学课程标准》的阐述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词语来刻画数学活动水平过程性目标的动词。这就要求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只有这样做,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数学学习是一个动态生成、发展的过程。在《数学课程标准》的阐述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词语来刻画数学活动水平过程性目标的动词。这就要求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只有这样做,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用“经历、体验、探索”等过程性目标动词,来刻画学生的数学活动水平.因此,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和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帮助学生养成行之有效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7.
刘保国 《湖南教育》2003,(17):30-30
《数学课程标准》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这就要求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形成,必须通过亲身经历、亲自体验和自主探索等活动来实现。而这些数学活动的开展,大多必须以数学情境为前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以此提高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郭子平 《山东教育》2005,(19):89-90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的阐述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动词,并且在具体目标中多次提到“经历、体验”,明确了体验作为数学教学的过程性目标之一,突出了学生在数学知识的获取上,要让他们亲身去经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在过程中去体验和感情数学,丰富自己的学习经历和经验,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在表述教学目标时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标准》对学生在过程性目标的要求.章建跃老师也曾说过:没有"过程"的教学把"思维的体操"降格为"刺激——反应"训练,是教育功利化在数学教学中的集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应用题教学偏重书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较少,以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为目标,学生为解题而学解题,导致学生厌学、怕学应用题。《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颁布,给应用题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它要求教既要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更要关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