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田军 《教育教学论坛》2012,(38):235-236
一株花,好的枝干固然很重要,但如果没有绿叶与鲜花的装点,枝干再美也没有多大的意义。精美的语言就是作文的绿叶与鲜花,精美的语言就是作文的精神与灵魂,它能使你的作文发出令人耀眼的光彩。应该怎么样去提炼我们的作文语言水平呢?本文做了详细的叙述。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文章的外衣,一篇耐人咀嚼的好作文,除了要俊秀其内,还要金玉其外。如金似玉的语言,会让你的中考作文身价倍增。如果一篇中考作文立意新,选材精,结构也巧,但语言表达欠佳,那么这篇文章也难以跻身上乘之作。反过来,即使一篇立意不新,结构不太精巧的文章,若有了美的语言,也会使它的身价提高。具体写作时可从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文章的外衣,一篇好作文,除了俊秀其内,还要金玉其外。如果一篇中考作文立意新,选材精,结构也巧,但语言表达不佳,那也难以成为上乘之作。反过来,即使文章一篇立意不新,结构普通,若  相似文献   

4.
张洋 《中小学电教》2011,(7):112-112
立意是作文的"灵魂"。"意"就是文章的主题。如何让自己的作文标新立异、脱颖而出,主要取决于文章的立意。中考作文大多是话题或材料作文,命题作文或半命题作文,没有明确的标准,如何立意就显得至关重要了。立意决定了作文的形式与内容。作文有了主题思想,文章才有灵魂,选择材料,安排结构,运用语言,也才有依据,那么怎样指导学生立意呢?现就作文教学的几点感悟谈谈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5.
审题立意是高考新材料作文的关键,但是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却容易出现致命的失误。不少考生因为未能真正吃透材料和掌握审题立意、观点提炼的方法,造成所提炼的观点与材料若即若离、似是而非,甚至南辕北辙、风牛马不相及。一些考生的作文结构很严谨,内容很丰富,语言很优美,如果抛开材料的限制绝对是上乘之作,但就是因为立意失误而只能判为三类文或四类文,甚为可惜。  相似文献   

6.
于剑国 《语文天地》2010,(12):11-12
中考作文如果选材、立意、结构、写法、语言等没有什么新意.都是老一套,那是很难拿到高分的。所以我们在平时就扎扎实实地指导学生注意作文创新。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引导学生在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上求新。  相似文献   

7.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要是通过作文来显现和考查的,有时甚至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评分标准来看,一般内容与语言并重。内容新颖、立意深刻者,往往能得高分;但如果内容老套、立意一般,这时就要看语言表达了,如果语言生动而有个性,也能让阅卷老师从语言的角度给打个不低的分;而语言表述还不行,那学生的作文也就可想而知得什么分数了。作为考生,谁不希望自己  相似文献   

8.
【基础写作指要】语言是文章的外衣,一篇耐咀嚼的好作文,除了俊秀其内,还要金玉其外。如金似玉的语言,会让你的中考作文身价倍增。如果一篇中考作文立意新,选材精,结构也巧,但语言表达却不佳,那么这篇文章也难以跻入上乘之作。反过来,即使一篇立意不新,结构不太精巧的文章,若有了好的语言,也会使它的身价提高。总之,语言糟糕的作文绝对不是好作文。作文语言首先要做到准确严密。准确,体现在所用词语的词义范围、褒贬色彩和词语搭配,写作时不能出现语病,要恰如其分地反映客观事物和事物间的关系,并且要尽量去掉用语重复、啰嗦,意思含混不清…  相似文献   

9.
说实在的,评判一篇考场 作文得分的高低最重要的还是 看立意与语言的功底。其他诸 如结构、文体等固然也重要,但 那都是外在的,而非厚重的内 核。尤其是立意,古人早有定 论:"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 之乌合。"没有令人眼睛一亮的 立意,就很难让文章提升到最  相似文献   

10.
笔者认为,传统的作文教学评价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引起语文工作者的共同关注,其中一个是作文评价的标准问题,另一个是作文评价的方式问题。结合长期高三教学实践,本人有以下看法。一、应该突破作文评价的标准,让评价趋向多元化传统的评价主要是从审题、立意、结构、语言、文字规范、标点符号等方面去考虑。其中一个值得探讨的就是立意问题。我们向来都讲究立意要高,认为现代中学生应该积极向上、乐观热情、朝气蓬勃,这当然没有错。然而,对于学生作文的立意也不能一味苛求。如果他们的作文在“不违背大原则”的情况下,流露出来的是压抑低沉、苦闷彷徨、灰心消极甚至不满愤怒等情感,我们也不能霸道地给予“不及格”。对此,我们需要给予更多的理解、关心与引导,不能无情地扼杀了学生写作的热情。许多人都爱读李清照的词,但如果以现在“高调立意”的标准来评判,恐怕李清照的不少词都要被列为“立意低下”而打入“冷宫”。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经历各异,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情绪反应不同,处理问题的方法方式也多种多样。任何一个人都可能有情绪低落、悲观失望的时候,这种情绪产生的时间是谁也无法预料的,可能在少年时期、青年时期、中年及老年时期,可能在白天,也可能在黑夜。学生为什么...  相似文献   

11.
如果把作文比作一道菜肴,那么思想、立意是它的营养成分,语言就是它的色、香、味了。一篇作文如果有了独到的见解、合理的结构,再加上精彩的语言,就如同一盆美味佳肴,让人既滋补身体又赏心悦目。今天,我们重点来谈谈作文语言的修饰,看看如何让作文借助语言的力量,变得有声有色有分量。  相似文献   

12.
"文以意为先",一篇没有主题的文章,就如同一个没有灵魂的人,徒有躯壳而已。在写作过程中,文章所写的内容甚至谋篇布局、材料的选择、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运用,都与立意有密切的关系。那么,中考作文对立意有什么样的要求?又该掌握哪些立意的方法呢?一.从《新课程标准》中对作文立意的等级要求谈立意技巧立意技巧从等级要求谈有二:(1)立足基础等级即符合命题意图,立意要明确、集中。既要披沙拣金,选准立意  相似文献   

13.
在中学所有课程中,语文课的难度特别大,难在文本解读容易流于学生一望而知的表层,这一点已经获得普遍的共识;更大的难度是作文教学,这一点至今没有得到清醒的认识.近代从西方输入的课堂制是大工业生产方式向教育领域延伸的结果,其原则是针对学生群体的普遍性.而作文教学则应该是个体的,因为每一个学生从用词到立意,从思路的控制到篇章结构,所显示的才气,所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可以用西方一个哲学家所说的"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来形容.所以作文教学当以手工业方式为特点.一些作文课上,教师也作些讲评,但是以普遍共性为主,就只能讲到叶子的共同性,对于某一片叶子的特殊生机和缺陷,是不可能涉及的.  相似文献   

14.
一篇文章无论语言多么美 ,材料多么恰当 ,表现手法和结构多么完善 ,如果在审题和立意上出问题 ,那就会前功尽弃 ,一败涂地。  作文是一种语言训练 ,又是一种思维训练。在审题、立意、语言、选材和结构五个环节中 ,审题、立意尤为重要。审题时如果思维发生了错误的导向 ,那么写出的文章自然会“文不对题”。审题思路顺 ,方法对 ,是立意新颖的前提 ,立意是审题的必然结果。要想立意新 ,必须审题清。  那么 ,怎样才能做到正确地审题立意 ,写出确切适合主题的文章呢 ?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抓关键词语审题立意  抓关键词语…  相似文献   

15.
作文构思也有规可依,即王国维的"三境界"。构思时应有新意,注重立意的标杆,立意的高远境界。一个人思维品质的高下决定了他作文境界的高低。好的构思能使作文脱颖而出,从而进入最高境界,即王国维所说的"第三境界":"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从立意的角度,基本能定位出作文质量的优劣高下,依据就是作文立意境界的高低。立意是作文之魂,立意低了,即使结构再精巧,语言再漂亮,也难以掩盖其思想的贫弱与苍白。审题立意,努力提高立意境界,是写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6.
厚鹏 《文教资料》2010,(6):79-80
一篇成功的作文,在立意、选材、破题、语言等方面都有过人之处,因此考生必须在不到10分钟的时间里完成作文的审题立意与行文提纲。破题点题意识应该时时体现.尤其注意行文的第一、二段.材料运用前后及结尾收笔之时,要时刻不忘回应立意,随时点题,点题的形式以独立语段为佳。再者。作文的语言也是关键.可以化用、仿用一些经典的诗文语段.给作文增色。如果不是命题作文,而是话题或材料作文,那么考生应该认真拟定一个漂亮的文题。最后还得注意作文的书写。  相似文献   

17.
赵海云 《农村教育》2005,(7):122-122
个性化作文是指具有写作主体鲜明个性的学生习作,也说是说个性化的作文就要文文相异,各不相同。思想感情不同、文章立意不同、篇章结构不同、语言风格不同、表达习惯不同等等。教学中,常发现学生所写的作文立意平淡,没有真情实感,所以我们的作文教学的着眼点就应该放在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写作上。唯有如此,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写出个性化的作文呢?  相似文献   

18.
初中语文作文与初中其他科目相比语言逻辑性 强,知识覆盖面广,在选材立意上如果不能抓住题目的重点很 容易出现跑题的现象。本文浅谈在初中语文作文的教学过程 中通过利用思维导图在选材立意上的应用,调动学生作文写作 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选材立意教学的 效率。  相似文献   

19.
如果题目是文章的明眸,那么优美的语言无疑是美丽的面庞,作者依托于语言这一载体,表达心意和传达感情。精美的语言是作文的绿叶与鲜花,它能使你的作文发出令人耀眼的光彩。  相似文献   

20.
正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历来是重点,但也是难点。高中生长期的阅读习惯早已形成,学生内在语言天赋基本定型,教师很难从根本上去改变孩子作文中语言运用的习惯,所以教师在训练孩子作文时,更加倾向于作文立意的训练。对于作文的立意,笔者在平时对学生进行训练中,往往是放在第一位的,《红楼梦》中黛玉教湘云写诗时不也是认为"立意第一"吗。对于立意,众所周知,要求是要新颖,要深刻。那如何新颖,如何深刻呢?这个问题应该是教师孜孜以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