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新课程的理论支撑缺少本土特色,“洋理念”的中国化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本次课改的理论支撑基本上是西方后现代课程论,这些理论是否可以问诊中国的基础教育,人们看到的是,主观的想象多于客观的求证。具体表现为:(1)源自民族责任感的浪漫主义色彩。不了解中国的传统教育文化,只是基于中西方教育现状的横向比较暴露出的差距,就一概对中国的教育传统予以否定。(2)书斋式的学术作秀。极力引进西方的理论碎片进行拼装与重构,与中国基础教育的“田野”相距太远,好看而不中用。(3)有些课程论研究已演化为西方的玄学东渐。由概念而概念,一个概念比…  相似文献   

2.
韩华球 《教育学报》2008,4(4):39-44
近年来我国学者构建了较具典型意义的三种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依据外域学者的有关理论,建构“课程与教学整合论”的内容体系;采用相对分离的组合形式,综合反映有关课程论和教学论的研究成果;从文化哲学观的视角,重建一种具有“开放”“整合”与“整体”特质的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内容体系。上述三种教材内容体系各有其特点和值得商讨的问题。据此,在构建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时,应特别处理好国内与国外、理论与实践、课程论与教学论、体系内部各范畴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张传燧  石雷 《教育研究》2012,(3):82-86,91
课程与教学论本土化,既指外来课程与教学论思想理论体系中国化,也指中国传统课程与教学论的现代适切性改造与转化。课程与教学论本土化包括传统的现代化、外来的中国化、实践的理论化和范式的本土化。课程与教学论本土化的策略主要有:继承与创造性转化传统(原有)课程与教学论思想;借鉴与创造性转化国外课程与教学论思想;积极开展课程与教学实验并对其经验进行理论概括与提升;推进和实现中国当代课程与教学论从理论基础、概念范畴、理论体系到建构方法的整体创新和原创性探索。  相似文献   

4.
本土课程教学论,是指中国传统课程教学论与外来课程教学论融合而创生出来的兼具本土特质和外来特色的符合中国课程教学实践的课程教学论。目前,中国本土课程教学论建构的基础已经基本具备,条件已经相当成熟。其建构所依赖的理论基础一是指本体性的普遍原理,二是指原生性的思想基础,三是指丰富性的思想资料;实践基础一是指中国本土课程教学的现实土壤,二是指中国现实课程教学的实践经验。中国本土课程教学论建构所拥有的相当成熟的条件包括社会、经济、文化和理论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凯洛夫为代表的传统教学论一直是中国主流教学理论与实践发展建构的基本理论框架。近年来,西方各种课程理论越来越为中国学者所理解与接受。其中,泰勒的课程理论被公认为是西方课程探究的主要范式,被誉为“西方现代课程理论的基石”。这两种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不同,涉及的意识形态来源各异,肩负的教育使命亦迥异,因而对“课程”、“教学”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有不同的理论诠释。对这两种理论进行比较,藉此对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进行初步的梳理、整合与重建。  相似文献   

6.
现有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的特点表现为研究领域集中于中小学阶段、研究方向以课程为主、研究学科以传统“主课”为主、研究层次主要围绕学校层面的课程及其教学展开、研究要素以“教师”和“学生”为主等几个方面.对我国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的建议如下:应增加学前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的相关研究,深化课程与教学评价研究,拓宽研究所涉及的学科范围,加强地方课程与社区联系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教学的情境性决定了教师对学院式的教学理论没有足够的兴趣,而情境的丰富性又决定了教师具有特殊的理论旨趣,这种旨趣使一部分教师可能成为实践型的教学大师。教学论专家在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应承担起启示、激发和建议的角色。“课程与教学论”是帮助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门学科,它是由上位的“课程与教学论原理”和下位的“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共同组成的一个学科群。“课程论”教材与“教学论”教材的分列是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传统教学论的产生及发展历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教学论的产生、发展和新时代条件下面临的问题与困境,都有其所包容的特定历史内涵,与传统教学论的产生、发展一样,其发展和转换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从我国教学论近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去寻求现代教学论产生的依据,既符合学科自身发展的逻辑,也是现代教学论构建的前提要求。一、传统教学论的概念界定“传统”和“现代”是相对而言的历史范畴。因此,现在一般把现代教学论和传统教学论作为对称的概念使用,但传统教学论何时为界,现代教学论始于何时,并无明确的界说。笔者认为,教学论的实践基础和理论归宿都是教学活动,而教学的历史发展和…  相似文献   

9.
我国教学论自建立开始,就在研究范式上更多地遵循着体系构建的逻辑,这一研究取向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教学论学科的发展,同时也表现出极大的局限性。体系取向的研究更多地关注概念、范畴本身的确定性和概念与概念、范畴与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而问题取向的研究更关注教学实践中具体问题的解释和解决。作为一门研究教学现象和教学问题、揭示教学规律的实践性科学,教学论应在研究本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和构建开放的、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教学论研究中的构建体系和关注问题二者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而是共存、互补关系。教学论应重视变化了和变化着的教学实践以弥补过去研究之不足。  相似文献   

10.
西方课程论发展的困境引发了后现代课程的“概念重建运动”,也点燃了重建主义和传统主义之间的学术争鸣.本文通过梳理和分析21世纪以来传统主义和重建主义的三次交锋,得出结论:西方课程论发展的困境实质是研究者自身的困境;“概念重建运动”没有解决问题,而是逃避了问题.我国课程论不应效仿西方后现代课程的“概念重建运动”,而是要扎根课程开发的实践,努力研究和开发出更高效的学校课程.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流行的生命教学理论大多是西方的舶来品,移植照搬色彩浓厚,缺乏对本土生命教学思想的关注。《中庸》作为儒家表达性命之学的经典著作,蕴涵着十分丰富的生命教学思想,具有本土生长性,适应本土性,实践操作性等本土教学论的典型特性。《中庸》的生命教学思想精辟地表达为“尊德性而道问学”,从方法和内容层面简练地展现了儒家生命教学思想的精髓。深入挖掘《中庸》“尊德性而道问学”的生命教学思想,对构建我国本土特色的生命教学理论和解决当下我国生命教学实践中的诸多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建设本土课程教学理论,不仅是课程教学实践的迫切呼唤和课程教学论学科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民族文化主体自觉、本土课程教学理论自信的表现。建构本土课程教学论,应采取以下策略:继承和创造性转化传统课程教学论思想;借鉴和创造性转化国外课程教学论思想;大力开展课程教学实验;推进当代课程教学论的整体创新和原创性探索。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起点,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如皋教育人在新课改大潮中且行且思,创造出一个相对科学的、系统的、具有区域本土特色的课改新方式——“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活动单导学是指以活动单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格义”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其中一些概念、范畴不好理解,于是中土僧人便以老庄的术语模拟和解释佛教教义,帮助一般人了解佛教的基本内容,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以本土固有的经典解释外来的教义。但近代以来的中国哲学研究是要以西方哲学的概念体系以及理论框架来研究分析中国本土的经典和思想,也就是像人们所说的,如果不借用西方哲学的概念语言,自己的传统反而不容易理解了,这与传统的“格义”方向相反,所以我们称之为“反向格义”。我提出“反向格义”的目的主要是唤醒一种自觉意识,就是说我们不能避免用西方的语言、西方的哲学概念、  相似文献   

15.
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是培养新时代教师的主要学科,其教材建设为高水平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的建立提供着内源性的支撑。文章基于教材演化的历史逻辑,以“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教材为切入点,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教材“舶来与依附、恢复与重建、开放与援引、创新与自足、稳步与深化”等五个阶段的历史嬗变,并从价值、理论、内容、治理等维度对教材的发展困境进行审视。针对存在的教材中国话语体系建构缺失、教材内生性理论质素供给不足、教材内容结构一体化程度不够、教材治理效能需要进一步优化的问题,提出“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教材以及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的纾解策略,即“厚植中国本土现实,坚定教材价值立场;把握学科逻辑之基,加强教材理论供给;超越边缘学科层级,统整教材内容体系;创新教材治理机制,重构教材发展生态”,以更好地满足处在全新历史起点上教师教育发展之需。  相似文献   

16.
我国课程创新本着“全球视野 ,本土行动”的准则 ,致力于一系列课程教学概念的重建 ,卓有成效地介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 ,并从实践层面不断汲取鲜活的经验。本文主要围绕“知识”、“学习”、“课堂文化”等概念作一辨析 ,借以澄清制约我国课程创新的若干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17.
小教本科“课程与教学”课程群建设,涉及“论”“法”分立的课程体系,同时设计辅助的双语课程《西方小学教育案例解读》,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他们理论理解的跨文化视角;在内容改革的基础上,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师参与实践、研究实践、透析实践的能力,使“课程与教学”学科群的教学有效提升师范生的实践技能和实践性知识.  相似文献   

18.
教学理论的文化研究是现代教学论发展的一个新生点。从文化的视角可以看出,教学具有明显的文化境域性,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形式。教学与文化的关系是形式与本质、手段与内涵的交互影响关系。构建本土教学理论需要从文化的角度对现代教学理论进行必要的反思与批判。从当前实际来看,构建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本土教学论体系,需要促使教学论研究方法的文化转向、教学论学科文化的自觉及教学学科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与我国数学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张奠宙教授的深入交流,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别是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形成如下一些认识:热衷于引进西方教育教学的相关理论;对我国传统教育教学已有经验和成果的总结、提炼、升华及研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缺乏继承和研究我国传统教育教学的优势和特色的自信。我国的课程改革以至整个基础教育改革,应该把引进教育教学思想与研究本土教育相结合,注重挖掘、提升和传播我国教育的特色和优势,增强民族自信心。  相似文献   

20.
现代中国本土教学论的建构方法主要包括三方面:在对待已有理论上,应以"继承而非复古"方式对待中国传统本土文化,以"拿来而非西化"方式对待外来优秀文化,以教学实践本身为据融会贯通古今中外的已有理论;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不应仅仅从理论到理论,而应精通并"悬置"各种理论,从而使研究直面当下鲜活的中国本土教学实践,创造性地回应其时代问题,并在体验基础上以实验为据提炼其事理;在理论价值追求上,应以现代中国本土教学问题为根基,以理论原创而非一般创新为基本宗旨,以"基于本土,融通中外,面向世界"为研究成果呈现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