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钧瓷独特的美学特征和浓郁的文化气息,可以为现代艺术设计创新提供借鉴的元素。钧瓷可创新应用的传统审美元素主要包括厚润庄重、古朴典雅的器型之美,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釉色之美,变幻莫测、引人遐想的意境之美,在总结钧瓷传统审美元素的基础上,结合当今时代之变,将钧瓷传统审美元素引入礼仪产品设计和其他生产生活产品设计,探索钧瓷传统审美元素的传承和创新途径,促进钧瓷艺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禹州神垕钧瓷产于中原腹地,以"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片"闻名于世,其独特的地域、历史等因素造就了她与众不同的文化历史。禹州钧瓷文化可以视为中原文化的重要体现。钧瓷不是普通的瓷器,而是观赏性极高的艺术瓷器。本文用审美的眼光探究禹州神垕钧瓷文化,再现禹州神垕钧瓷艺术魅力,表现其蕴含的丰富的"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窑变的色彩。  相似文献   

3.
钧瓷作为陶瓷艺术与文化的载体,在新时期需不断自我调整,以适应当今社会各阶层对文化艺术的多样多变的需求。钧瓷创作应立足本土文化,以满足社会大众艺术的生活化、生活的艺术化需求为旨归,通过更丰富、更新颖的艺术形式反映当今社会风尚、时代精神,体现当代科技水平,抒发展示当代人的审美诉求与精神期盼。钧瓷创作表现上,要坚持写实与写意结合、雕塑与绘画结合、传统与现代结合、生活实用与艺术审美结合的创作路子。  相似文献   

4.
中华菜肴命名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形成独特的"表现中华写实精神和体现中华文化意蕴"的命名的方式原则,体现出错落有致、均称协调的音韵美,气韵生动、构造别致的辞藻美和凝练概括、新奇形象的意韵美等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5.
俗之为美的可能性,是俗艺术成为审美对象的关键。对俗的审美效果认识不清,根据"俗"所引起的审美主体的不同愉悦感,可将"俗"分为"为美之俗"、"为欲之俗"、"平庸之俗"三类。从俗及俗艺术引起审美主体的愉悦而言,这种愉悦只有在不涉及人的性欲之时,才会产生美的可能;从审美主体而言,只有对俗艺术背后的文化环境充分了解、认同,才会对俗艺术产生美感;从俗艺术自身发展而言,接受雅艺术的规范,适应社会普遍的文化、道德准则,为社会接受,才会产生美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作为视觉艺术的钧瓷造型,平衡对称、虚实对比、韵律节奏是其基本表现形式.对钧瓷造型艺术的形式之美的探索实践,旨在进一步提升钧瓷造型艺术的美学意蕴,彰显"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力求符合时代的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7.
艺术观念是人类追求"美"的体现,也是影响人们审美能力、审美活动的基础。艺术观念具有一定超前性,是体现城市文化综合素质、体现其市民文化修养程度以及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标志之一。在现代高科技条件下的城市建筑不仅具有实用主义的价值,而且还赋予了其审美的功能,城市良好的视觉形象,造型优美独特景致以及内蕴深厚的文化审美价值,都成为未来展示城市发展和个性的标志。本课题主要以目前国内城市规划建筑的成绩为基础,从艺术观念的角度探讨未来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徽州审美文化的"徽派"特征具有重要的精神内涵,它是徽州文学、艺术审美风貌产生的内在根据,是徽州人审美精神世界的本质体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伦理至上的道德理性和经世致用的实践理性并重;第二,崇尚锦绣辉煌的宏富之美的审美取向;第三,追求宁静致远、淡雅高古的意境之美的艺术风格;第四,尊崇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天然之美;第五,拥有"勇于进取,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这是徽州审美文化的精髓,相关研究对当下安徽文化振兴以及中国审美文化建设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艺术命名者"的身份和职能研究,分析出艺术命名者的身份为"艺术家"和"艺术史论家"和"特权机构"组成的"话语共同体"。艺术家作为艺术命名者,因为其艺术家身份和艺术实践性;艺术史论家对艺术的命名具有学术性和知识性;"特权机构"对艺术命名主要体现在"决定艺术在场"和主导"艺术的商业性"。  相似文献   

10.
钧台窑作为官窑的历史虽然短暂,但少量传世器物及近年来出土的窑址残器,还是让世人了解了在造型和装饰上趋于完美的钧瓷艺术。宋代官钧的美学内涵和美学价值体现在本真之美、釉质之美、色彩之美和造型、线条之美四个方面。宋代钧瓷在陶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当世和后世贡献和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11.
窑以地名,钧窑名称之由来与"古钧台"关系密切。钧瓷之源起,除与"唐花瓷"等渊源至深外,更离不开"柴窑"匠师的精工绝技。正是在"唐钧"乳光蓝斑工艺的基础上,借鉴柴窑"雨过天晴"釉等精湛的制瓷工艺,才烧出了宋初的钧蓝釉(天青、天蓝)等分相乳光釉,钧瓷创烧才得以成功。  相似文献   

12.
从民间诗歌刊物走向正式出版物,"中间代"诗群的"命名"行为传达出鲜活的现场感,"命名"行为本身所拥有的诗学意义和文化意义丰富深刻,昭示了时至今日诗歌在某种程度上更加回归文学本位。同时,"中间代"诗群的"命名"行为连结了"民间"和"官方"的文学力量,显现出二者互补融合的诗歌发展趋势,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体现当代诗歌发展趋向的新的美学风格尚未成熟,诗人和诗尚处于摸索和调整的时期。  相似文献   

13.
酒店KTV餐厅命名的文化心理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酒店KTV餐厅的命名,是语言现象,更是文化现象,它是浓缩的汉民族文化。通过命名分析。可透视汉民族崇尚儒家思想,追求财富吉祥,向往纯朴、自然等的文化传统、文化观念和社会心理,也可窥探由于异族文化的影响,汉民族思想文化观念发生的变化。从而引领酒店KTV餐厅的命名规范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钧瓷文化作为中国陶瓷文化的一个支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钧瓷的诸多文化元素中,“天人合一”的观念非常鲜明突出。钧瓷文化中的“天人合一”观主要表现在思维方式、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三个方面,并在钧瓷文化的传承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政治惊扰-市场窄化"的逻辑或机制,深刻地渗透、贯穿于整个传统文化产业体系之中,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现代性转型的结构性障碍或困境。以"政治惊扰-市场窄化"的概念框架研究钧窑创烧以降到1970年代末市场化转型前后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政治、市场对钧瓷技艺、手工艺人及整个钧瓷文化产业发展的社会性挤压,也能感受到其强大的正面积极功用。只有通过对更多"传统文化资源"现代性转换个案的充分"经验分析",才能从学术理论角度更恰当地定位"政治惊扰"和"市场窄化"的适切边界,并使其成为革故鼎新的现代化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6.
The article first of all briefly presents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four categories of the Chinese cuisine . It then offers two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nese cuisine naming with specific cultural implications . First, its primary motivation is characterized with straight- forwardness; Next, its secondary motivations of the Chinese cuisine naming consting of the initiator ' s name , the animal ' s name , the plant ' s name ,the verse's name and the special meaning's name. We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s of stability and consistency in cuisine naming and its translation. The findings are not only interesting but provide a sound basis for a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one another.  相似文献   

17.
"文学命名"论——批评行为的"史性"修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学活动和发展过程而言,“学命名”活动贯穿于从“学批评”到“学史”的连续性的整体构成之中。“批评命名”与“学史命名”作为学审美活动中的两种基本的“命名方式”,其差异性体现为思维类型的不同归属。“命名”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学活动中“主体”,“批评”,“历史”与“言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8.
英汉取名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名是人类社会中最普遍的语言现象,是人们利用语言符号区别与他人的特定标志,是民族化的镜像。章通过对英汉取名模式的比较研究,发现由于根植的化背景不同,英汉取名模式存在着显差异,集中体现在:语言字、价值观与宗教信仰、地理化及历史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