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北京将加速国内外服务输出●产业格局调整促进投资增长●居民收入增长消费能力提升●经济创新增强服务业上台阶2008年奥运会是北京难得的历史机遇,它加快了北京经济发展。这从申奥成功前后北京与上海经济增长的相对关系变化中就可以反映出来。1994年-1999年,北京  相似文献   

2.
西北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产业结构是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和生产力水平的反映。产业结构调整是西部大开发和国家“十五”计划的战略重点之一。文章在产业结构理论指导下 ,深入剖析了西北地区产业结构的问题与症结 ,针对主要矛盾和问题 ,提出了西北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目标及实施对策。作者认为 ,西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必须加快优势资源开发 ,打破城乡产业二元结构 ,推进农业产业化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产业和绿色产业 ,协调三大产业比例、轻重工业比例 ,产业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比例 ,协调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塑造西北特色区域经济 ,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邵文霞 《中国科技信息》2011,(9):284-285,290
灾害发生后,受灾区域的产业结构在恢复重建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使产业结构更加完善合理。受灾区域的劳动力流动对三次产业的结构调整都会产生影响。因此,要合理利用流动的劳动力资源,发展现代化农业,尽快恢复被毁坏的耕地;调整工业布局,继续保持第二产业的稳步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扩大第三产业规模,使受灾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受灾区域重建相结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产业转移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手段之一,推动了河南省经济快速发展,有条理、有选择地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是实现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研究分析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与承接产业转移现状之上,结合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与承接产业转移相结合的有利因素以及不利因素,提出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与承接产业转移相结合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进入新时代以来,北京产业发展迈入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打造具有首都特点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为主的新征程。回顾北京产业结构演变历程,分析北京产业结构发展的得失利弊,对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继续发挥北京“高精尖”产业全国“领头羊”作用意义重大。研究发现:1)以改革开放为界,北京的产业结构经历了从建立工业主导型社会向服务主导型社会转变的两个不同阶段;2)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目标的提出,北京完成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了向服务型城市的转变;3)产业结构调整中,也过早出现了“去工业化的趋势”,导致经济增速放缓、经济增长动能不足。未来,北京产业结构演变,需要立足现实基础,把握“变与不变”,聚焦完善优化“高精尖”产业结构体系,促进北京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首都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正>从经济的角度看,城市能级取决于城市产业结构,塑造世界城市的过程亦即城市产业体系的重组过程。因此,北京应根据世界城市的功能确立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群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机理和产业集群集聚与创新效应的分析,研究产业集群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和机理。运用产业经济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通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素的流动引起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集群要素的集聚效应和创新效应促进要素的快速流动,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相似文献   

8.
廉锋 《世界发明》2009,(8):27-28
奥林匹克中心区将成为后奥运时代,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范本,成为北京的文化展示中心、国际交往中心、休闲体验基地和奥运标志旅游地。  相似文献   

9.
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在国家产业结构构成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大力发展农业,不断改进农业耕作技术,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科学调整,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中最为关键的任务。通过对提高我国玉米产量,改进玉米栽培技术的技术要点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揭示随时间变化产业发展受资源环境约束的规律,以新疆绿洲为例,基于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分析资源环境对产业发展的约束。结果表明,环境因子中工业废气排放对产业发展的约束程度最强。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能源因子看,二产能源效率约束程度最大;从水资源因子看,农业耗水与非农业耗水对产业发展约束程度的变化较稳定,且农业耗水对产业发展的约束程度较大,只有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才是实现新疆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陈曙 《情报杂志》1994,13(2):4-8
论述了东西方信息产业社会影响比较研究的重要意义,从东西方信息产业对制造业、农业、教育、科技、产业结构调整及其社会服务、社会问题方面的影响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产业结构偏离度指标分析得出:抚州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展不协调,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有待转出;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的潜力较大;第三产业存在着过剩的劳动力,劳动生产率较低,产业内劳动力有面临着向其他产业转移的压力。进而提出优化工业内部结构,拓宽就业主渠道;优先发展第三产业中前向、后向关联效应大,对就业带动效应较大的行业;调整农业内部结构,扩大第一产业内部就业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奥运设计是一项系统的复杂工程,借奥运之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推动奥运与创意的融合,是时代赋予北京全新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4.
张中兰  蔡成浩 《科技风》2012,(19):258+260
随着经济生活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已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通过产业结构重组,在不同部门、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调整各类经济行为调整,加快推进泰州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使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真正建立起现代化的经济运行体系,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快,国际产业分工也在进一步调整。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呈现高科技化、可持续化和特色化趋势。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呈现潮流性、开放性和发展性特征。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要从制度创新入手,以市场为导向,加速信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同时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湖北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困难,主要是农产品供给结构的变化适应不了消费结构的变化;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土地经营规模小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固有障碍;农民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政府的政策失灵与寻租;农业科技投入推广应用不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等。明确了湖北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取向,包括近、中、远期规划及区域规划;提出了湖北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李志刚 《资源科学》1999,21(2):49-55
酒泉地区农业、旅游、矿产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较好。该区的发展应以两个转变和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大力发展外向型产业,构筑“枢纽型”经济,加强与境内或周边中央、省属骨干企业和单位的区域经济关联,在发展中逐步调整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产业结构转变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产业结构调整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产业结构调整则是经济结构调整中最重要的因素,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对于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结构是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本文阐述了产业结构转变与经济增长关系,以及信息产业对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同题并提出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进程中行政区划已成为城乡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的刚性约束.本文讨论了我国行政区划与产业空间变迁的关系.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行政区划的刚性在减弱,区域政府间推动行政区划的弹性调整,形成多中心产业空间引导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本文通过对杭州市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空间变迁和行政区划调整的实证研究.说明现阶段行政区划调整的可能路径及其对产业空间变迁和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产业结构呈现出明显的网络化趋势.本文集中探讨了在产业网络框架下的产业结构调整问题.在明确产业网络存在的条件下,对其定义、分类及结构特征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和政策与产业网络自身特点间的相互作用,指出其对政策的措施效果起到决定性影响.此外,还探讨了产业网络结构演进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