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黄园  陈昆玉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2):179-182
采用2006年至2010年的深沪60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专利授权量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量化指标,研究高管层股权激励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发现高管层股权激励与专利的授权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高管层拥有股权激励的比例越大,越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其中制造业公司的创新能力强于非制造业公司;不同股权激励的类型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对高管层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的公司技术创新能力优于实施高管层股票期权激励的公司。  相似文献   

2.
以2007—2018年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高管和研发人员股权激励对公司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高管人员股权激励方案对公司研究开发以及研究人员数量均无显著影响;研究开发人员股权激励方案对研究开发和研究人员数量均有显著影响。上市公司对做出直接贡献的研发人员进行股权激励,可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创新效率,提升企业创新价值。  相似文献   

3.
技术创新与公司治理是企业绩效提升的重要驱动力。本文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 QCA)与必要条件分析(NCA)相结合的方法,以A股主板815个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公司治理与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协同影响以及多重并发作用。研究发现:企业绩效不是由单一因素驱动,而是技术创新与公司治理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实现企业高绩效的路径有3种,分为研发投入公司治理驱动型、专利产出公司治理驱动型、公司治理单驱动型;实现企业非高绩效的路径有2种,分为技术创新公司治理双缺陷型、公司治理单缺陷型,与高企业绩效路径呈现非对称关系;管理层激励是促进企业绩效提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基于管理者权力理论,以2002—2009年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公司高管利用权力影响股权激励对研发投资的效应.研究发现,相对于非经理控制型公司,经理控制型公司中高管的权力效应表现得更加明显;在经理控制型公司,高管可以通过权力影响股权激励与研发投资之间的相关性,对高管实施股权激励将减少研发投资的力度,即权力越大,股权激励对研发投资的激励作用越小.研究结论为公司有效实施股权激励方案提供了理论参考,同时也为深入探究公司治理和管理者权力效应提供了新的线索和证据  相似文献   

5.
公司治理对企业技术创新投资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江苏省具有省级以上技术中心的上市公司的数据,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研究了公司治理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股权集中度和高层管理者的激励对企业技术创新投资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负债率对企业技术创新投资具有显著的负影响,样本公司的董事会规模对企业技术创新投资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选取2011—2013年深交所中小板块上市公司制造业企业为研究样本,并测算RD资本存量,利用回归分析来检验公司治理结构对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对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起到负向调节作用;独立董事对二者关系没有调节作用;管理层股权激励对二者关系存在正向调节作用;资产负债率对二者关系有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医药生物制品业、电子业和信息技术业3个行业的上市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以2007—2009年为数据窗口,考察了不同实际控制人类型企业中高管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对公司R&D投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最终控制人为国有性质的公司,高管薪酬激励与R&D投入间呈倒"U"型关系,在最终控制人为非国有性质的公司,高管薪酬激励与R&D投入不相关;高管股权激励在两种实际控制人类型的公司都能显著提高R&D投入,但非国有控制公司股权激励效应强于国有控制公司.  相似文献   

8.
以医药生物制品业、电子业和信息技术业3个行业的上市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以2007-2009年为数据窗口,考察了不同实际控制人类型企业中高管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对公司R&D投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最终控制人为国有性质的公司,高管薪酬激励与R&D投人间呈倒“U”型关系,在最终控制人为非国有性质的公司,高管薪酬激励与R&D投入不相关;高管股权激励在两种实际控制人类型的公司都能显著提高R&D投入,但非国有控制公司股权激励效应强于国有控制公司.  相似文献   

9.
公司治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已经愈发重要。目前学者主要是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从大股东的治理动机出发研究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股权性质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但研究内容相对广泛与笼统,未能将研究主题细分与深入。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现象比较普遍,有必要专门探讨大股东控制下的企业其技术创新如何。沿用之前的研究脉络,整理和归纳出大股东控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0.
以沪深A股重污染企业2010—2021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减税激励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第一,减税激励对重污染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第二,股权激励能够显著正向调节减税激励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第三,研发投入在减税激励与重污染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中扮演部分中介的角色。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于小规模企业,减税激励对于大规模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促进作用更为明显;相对于西部地区,减税激励对于东部和中部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建议健全宏观减税激励机制,并针对不同规模和地区的企业实施针对性减税激励举措,加大企业研发投入,再辅以企业的微观股权激励机制,最终促进重污染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1.
杨慧辉  潘飞  胡文芳 《科研管理》2020,41(6):181-190
采用因子分析法,本文从科技创新的投入能力、科技创新的产出能力以及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能力构建了科技创新综合能力指标,研究不同终极控股股东特征环境中的管理层股权激励的实施对公司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通过回归分析,本文发现,在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匹配的环境中实施的管理层股权激励可以提升公司的科技创新能力;控股股东的控制权越大,股权激励对科技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越大。在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分离的环境中实施的管理层股权激励会抑制公司的科技创新能力;控股股东的两权分离度越大,股权激励对公司科技创新能力的抑制效应越强;而且,国有控股股东与企业家型的民营控股股东环境中股权激励的实施对公司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并无显著性差异;但与企业家型民营终极控股股东相比,资本家型民营终极控股股东的两权分离程度对股权激励抑制科技创新能力的加剧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全球政治经济走势扑朔迷离,企业间竞争愈发激烈,股权激励作为公司治理的主要方式之一,是企业最常用的激励方法,能够帮助企业留住人才,提升公司的发展效益。文中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内外关于股权激励的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主要从发文时间和数量、作者、机构、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和Burst 6个方面进行分析与讨论。研究发现:国内外学者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段开始研究股权激励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国外发文数量是明显高于国内发文数量,而且近几年国内外对于股权激励研究热度没有出现下降趋势;国内外关于股权激励的研究内容大致保持一致,研究热点聚焦于激励、公司治理、企业绩效等主题上;国内外关于股权激励的研究总体呈现良好发展趋势,研究方向向股权激励和企业创新、股权激励和企业社会责任、股权激励和企业风险等主题倾斜。  相似文献   

13.
拥有战略决策权的高管是推动高科技公司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而设计合理的长期激励机制能够更好地引导高管将资源配置到创新过程中去.运用2007-2010年中国高科技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针对高管股权激励对R&D投入的促进效应及两者的非线性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结论:采用股权激励的高科技公司与未采用股权激励的高科技公司相比,其R&D投入水平具有显著差异,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即股权激励对R&D投入具有促进效应;但高管股权激励力度与R&D投入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股权激励力度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R&D投入却呈现递减趋势.因此,采用适度的高管股权激励是促进高科技公司技术创新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以2009-2019年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高管海外经历多元化程度是否会影响企业研发投入决策,并进一步分析企业不同研发强度和股权集中度对二者之间关系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在国籍维度上,高管团队海外经历多元化与企业研发投入呈倒"U"形关系,高管团队在一定范围的海外经历多元化有利于企业研发投入的提高;研发强度高的企业,高管团队海外经历多元化对研发投入的正向和负向影响都被强化;而随着股权集中度的提高,高管团队海外经历多元化对研发投入的正向和负向影响都被弱化.建议政府继续加强制定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政策、完善体制机制,企业搭建合理而具有多元化海外经历的高管团队结构、形成持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徐宁  徐向艺 《科研管理》2013,34(9):46-53
基于创新经济学的组织控制理论推动了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从"价值分配"到"价值创造"的演进。本文从促进技术创新这个重要维度对高管激励效应进行重新界定与测度,并运用我国高科技上市公司2007~2010年的平衡面板数据,对薪酬激励、股权激励以及控制权激励等主要激励契约之间的交互关系及其对技术创新的整合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结论,股权激励在薪酬激励与控制权激励的双重调节作用下,对高科技公司的技术创新具有促进效应,即三者的整合,而非单一机制对技术创新产生作用;具体而言,股权激励与薪酬激励存在互补关系,与控制权激励之间存在互替关系。因此,以技术创新为导向,应在高科技公司内部建立以强化股权激励、稳定薪酬激励、弱化控制权激励为特征的高管激励整合体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2013—2018年中国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基于产权对比视角,考察政府行政型激励和企业内部经济型治理对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政府补助对非国有控股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具有显著激励效应,而对国有控股企业的激励效应不显著;(2)高管激励对不同产权制造类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具有不同的激励效应,具体而言,股权激励对国有控股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具有显著促进效应,而对非国有控股企业具有显著抑制效应,薪酬激励对国有控股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具有显著抑制效应,而对非国有控股企业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沪深两市高新技术企业财务数据,研究了企业决策权配置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并从终极产权视角考察了不同性质实际控制人下混合股权对决策权配置与技术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及不同决策权配置方式下混合股权对技术创新经济后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决策控制权与决策制定权分离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企业股权混合度越高,对两者的正向调节效应越明显;得益于混合股权的治理作用,决策权合一时混合股权对技术创新与企业价值正向关系的促进作用比决策权分离时更大.研究结论为企业基于技术创新的价值创造和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软科学》2015,(12):22-26
基于我国地区制度环境存在较大差异的背景下,探讨股权结构多元化程度如何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后,检验结果发现:位于市场化进程较高地区的企业,股权多元化越高越有利于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而位于市场化进程较低地区的企业,股权越集中越有利于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9.
在厘清股权激励对企业产品创新行为影响机理的基础上,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分析控股股东与管理层权力博弈结果对股权激励动机的影响,以及不同的股权激励设计动机对企业的产品创新行为的异质影响。研究发现,管理层权力主导和控股股东权力主导所造成的内部人控制问题,会使得股权激励沦为内部人谋取私有收益的工具,缩减提升公司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但风险高、周期长的产品创新的投入,进而削弱产品创新的成果转化能力。只有在控股股东发挥积极监督治理的环境中实施的股权激励才具备提升创新投入和产出成果转化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2010-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TMT外部社会资本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高管激励在这一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TMT政治资本对企业技术创新有负向影响,TMT商业资本和学术资本对企业技术创新有正向影响;(2)货币薪酬激励正向调节TMT政治资本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负向调节TMT商业资本和学术资本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3)股权薪酬激励和声誉激励正向调节TMT政治资本、商业资本和学术资本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4)控制权激励正向调节TMT商业资本和学术资本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对于TMT政治资本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不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