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Cobb-Douglas生产函数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对科技人才集聚、产业集聚及其交互作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都与科技人才集聚形成正向的交互效应,推动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科技人才集聚对于区域创新能力的贡献更大,科技人才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显著为正,而产业协同集聚的效应则显著为负,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当科技人才集聚的对数值超过0.254 3时,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总效应为正,低于0.254 3时,产业协同集聚则对区域创新起着抑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软科学》2019,(1):24-28
基于随机前沿模型对我国区域创新效率的测算,构建空间计量模型衡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区域创新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创新效率相互促进作用明显,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后,提出了促进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和提升创新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现代经济社会中,伴随着信息、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兴起的现代服务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研究采用行业集中度、区位熵和空间基尼系数作为指标,从全省整体、分行业以及分城市的角度去分析辽宁省的现代服务业空间分布以及集聚水平。分析得到辽宁省现代服务业的集聚中心在从沈阳向大连转移,存在辽宁省西部集聚效应强,东北部集聚效应弱的特点。并结合不同行业和城市现代服务业集聚的特点对辽宁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集聚外部性的角度理论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采用长三角地区2003-2018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基于地区异质性视角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三种外部性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总体而言,长三角地区创新能力发展主要受益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Porter外部性和Jacobs外部性,且Jacobs外部性的创新带动作用明显强于Porter外部性。邻近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Mar外部性、Porter外部性和Jacobs外部性均能推动本地创新能力发展。不同类型的集聚外部性在不同地区间存在“选择效应”。受地区差异因素影响,三种外部性的作用方向有所差异。这表明,Mar外部性、Jacobs外部性和Porter外部性可以并存,结合地区特征的差异化、层次性的区域政策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服务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差距:基于劳动生产率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立泰  张祖妞 《科研管理》2011,32(12):126-133
本文采用物质资本集聚度、人力资本集聚度以及就业密度衡量服务业集聚水平,运用空间计量方法,从劳动生产率视角,研究了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区域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呈现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物质资本集聚对地区劳动生产率影响显著,而人力资本集聚以及就业密度的作用尚不显著。总体上,本文验证了服务业集聚效应的存在,从而为从劳动生产率视角解释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提供了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6.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具有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特征与动因,因此近年来全球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迅速崛起.发展现代服务业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据此,我国面临着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紧迫任务.基于此.本文在分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源起与特征的基础上,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迅速崛起的动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在全球视野下我国构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多样化的对策:从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出发,构建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服务外包集聚区和总部经济集聚区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广东省21个地级市2007-2016年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通过实证表明: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正空间自相关关系,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人力资本可以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但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人力资本-区域创新能力的结构还未形成;进一步研究时将广东分为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实证结果表明:与粤东西北地区相比,珠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正向促进作用更显著;无论是在珠三角还是在粤东西北,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最后,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集聚度能够反映行业的区域竞争优势。利用区位熵指数的方法对西安市2007—2009年7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集聚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最近3年西安市7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都出现明显的产业集聚特征,其中区域性的会展中心、高新中央商务区、盛唐文化曲江新区的产业集聚度较高,集聚度增长趋势明显,发展状况良好;专业化特色大市场、商贸集聚区的专业化程度和竞争力水平略高于西安市同类产业的平均发展速度,但集聚度增长幅度不大,需扩大发展规模;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和新北城商务中心的产业集聚度较低,需加大投资力度。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信息服务业产业集群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上海市信息服务业产业集群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上海市信息服务业产业集群目前存在企业集聚度较低、缺乏行业龙头企业、未形成高效的区域创新网络等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上海市信息服务业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服务业空间集聚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墒指数、H指数以及空间基尼系数,从总体水平、区域视角和行业视角测度了我国服务业集聚水平。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对外开放水平、要素禀赋(人力资本)、地理位置以及工业发展水平与服务业集聚水平正相关,且对外开放水平、要素禀赋对服务业集聚水平作用最显著;沿海地区的地理优势对服务业集聚水平也有显著影响;而政府干预能力则与服务业集聚水平负相关。最后提出了结论及启示。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建立综合指标体系,从投资带动效应、经济增长效应、工业化推动效应这三个方面评价区域产业转移子系统的效果。该体系同时考虑了现代服务业子系统的发展现状,分别从发展水平、成长能力、基础条件、公共环境、比较优势这五个方面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利用皖江城市带2005—2011年的面板数据创建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与区域产业转移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子系统与区域产业转移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度是在不断优化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存在着明显的空间集群倾向.在运用指标评价法测度知识存量的基础上,将空间地理距离、接收方知识吸收能力等因素纳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中,利用中国286个城市数据就我国局域知识溢出与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及其关系作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和正的空间溢出效应.知识存量和知识溢出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有显著正向影响;人力资本门槛假说成立,知识溢出的效果受到地区人力资本水平和吸收能力的影响.各地方政府需要加强各相邻地区间的服务业合作,促进自主创新与知识溢出的有机结合,加快现代服务业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促进区域服务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林略  杨俊萍  但斌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10):74-75,71
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发展的重点,对经济的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在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发展关系和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面向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专业化集聚的发展策略,并结合具体实例对面向制造业生产性服务的主要类型进行了集聚化发展分析。  相似文献   

14.
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先进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国家创新战略体系框架下,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逐渐成为创新资源配置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首先从外部约束条件和内部驱动力两个方面总结了科技服务业集聚的一般规律和动因,进而总结了我国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从集聚区功能完善、政策扶持、制造业联动以及制度环境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科技服务业集聚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对科技服务业集聚化发展的本质进行深入剖析基础上,提出科技服务业产业集聚区实质为协同创新生态网络的子网络。基于协同创新生态网络的影响视角,结合已有文献的解析,从政府、外部环境、内部环境3个维度提取影响科技服务业集聚化发展的因素,增加创新网络的影响因素,采用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对所有影响因素进行权重确定。以西安市为例,得到影响其科技服务业集聚化发展因素的重要度排序,其中宏观政策环境因素的影响最为关键,其次为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服务中介机构的协同能力。最后提出完善政府支撑政策、提高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建立高端科技服务聚集区等推进科技服务业集聚化发展的政策建议,为我国城市发展科技服务业专业化、全面覆盖科技创新产业链条的集聚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科技服务业对科技创新有关键的支撑推动作用,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关键产业。面对未来创新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科技服务业在体制机制方面存在诸多不适应性。在分析我国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利用1995—2012 年中国各省级行政区域科技服务业有关数据,通过空间基尼系数等,解析了中国科技服务业空间集聚发展态势,运用层次聚类分析法考察了我国科技服务业存在的区域非均衡性,阐述了中国科技服务业非均衡发展的深层原因,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经验基础上,认为对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新业态的科技服务业,分别从横向支撑体系、纵向支撑体系、结构支撑体系以及不同区域发展路径提出推进中国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对科技服务业集聚化发展的本质进行深入剖析基础上,提出科技服务业产业集聚区实质为协同创新生态网络的子网络.基于协同创新生态网络视角,结合已有文献相关研究,从政府、外部环境、内部环境3个维度提取影响科技服务业集聚化发展的因素,增加创新网络影响因素,采用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对所有影响因素进行权重确定.以西安市为例,得到影响其科技服务业集聚化发展因素的重要度排序,其中宏观政策环境因素的影响最为关键,其次为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服务中介机构的协同能力.最后提出完善政府支撑政策、提高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建立高端科技服务聚集区等推进科技服务业集聚化发展的政策建议,为我国城市科技服务业专业化发展、全面覆盖科技创新产业链条的集聚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科技服务业集聚可以降低服务对象(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促进行业专业化投入和服务发展,产生规模经济和溢出效应。通过调查2012-2016年四川科技服务业发展数据,选取2012-2015年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四川科技服务业行业体量、产业基础、市场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同步;分析2016年数据发现四川科技服务业在业态结构、区域分布、资本结构、产业支撑等方面缺乏协同性。针对集聚发展初期出现的协同偏差,构建了协同视域下的“政策—区域—产业—资源”四位一体的四川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模式,以期为相关决策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技服务业在区域产业体系发展中的地位逐步提高,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区域,更高水平的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势在必行。通过实证研究,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服务业集聚水平与特征进行分析,并选取国内科技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的四大城市群进行比较,发现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科技服务业集聚结构与功能,与区域创新需求和条件息息相关。运用HDI、区位熵、灰色关联度对我国2003—2018年31个省域科技服务业集聚规模、时空分布态势、结构特征、区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1)发达省域科技服务业集聚规模较大,省域间规模差距逐渐缩小;(2)研究和试验发展、专业技术、科技推广和应用三类服务业态的专业化集聚分别呈增长-重心东移、降低-重心西移和增长-均匀化趋势;(3)当前各省域集聚结构存在三种形态、两种主要演变趋势和四条演化路径;(4)区位因素对科技服务业集聚结构产生重要影响,但不同服务业态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最后,从省域间服务业梯次联动发展、不同经济水平省域当前服务业发展任务、基于区位因素制定服务业发展政策、服务业重点发展业态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研究有助于把握我国科技服务业集聚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区位影响因素,对于各省优化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划与政策、改善科技服务业集聚结构和提升科技服务水平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