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聚焦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群体,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本身、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力度、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管理流程、高新技术企业相关中介机构、政策联动等视角,全方位考察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政策落实情况,分析高新技术企业政策落实的主要成效,探讨高新技术企业政策的现状与瓶颈问题;并在深入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优化和完善高新技术企业政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利用从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公室得到的数据资料中包含同是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公室认定的(保证样本的同质性)开发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和开发区外高新技术企业这一优势,本文对政府政策、开发区建设与高新技术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实证分析.我们发现,在政府政策、开发区建设与高技术企业成长之间,起作用的实际是政府政策,而开发区建设则对高新技术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没有很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新认定办法颁布以来,外资企业的认定情况受到格外关注.本文结合2008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情况,就高新技术企业新认定办法与外资政策的关系、新认定外资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以及相关工作中的问题和挑战做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外资高新技术企业相关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比研究了2008年与2016年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认定政策的调整,降低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认定门槛,加大了非高新技术企业浑水摸鱼的难度,制度设计更为合理,科技型中小企业只要深入学习政策,并积极收集整理开展高新技术活动的证明材料,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并不困难。  相似文献   

5.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是我国政府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升企业研发积极性的一大举措。本文基于2007-2018年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考察了寻租因素对该影响的调节效应。通过实证发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确实能够提升企业研发投入力度,且高市场化地区的促进作用强于低市场化地区;寻租行为的产生会抑制这种促进作用,且对低市场化地区企业的抑制效应更明显;短期性的政策迎合式的投入是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提升企业研发投入的一大因素,且低市场化地区的企业研发投入水平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年份的正相关关系更加显著。我们建议,要进一步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程序和办法,同时要提升市场化水平,激发企业自主创新和研发投入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7—2018年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考察了寻租因素对该影响的调节效应。通过实证发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确实能够提升企业研发投入力度,且高市场化地区的促进作用强于低市场化地区;寻租行为的产生会抑制这种促进作用,且对低市场化地区企业的抑制效应更明显;短期性的政策迎合式的投入是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提升企业研发投入的一大因素,且低市场化地区的企业研发投入水平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年份的正相关关系更加显著。建议进一步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程序和办法,同时要提升市场化水平,激发企业自主创新和研发投入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7.
<正>本刊讯为扶持和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突出企业主体、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帮助企业学习理解修订后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等高企认定政策和认定标准,按照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小组办公室的统一部署,5月25日在内江召开了2016年川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培训会。来自内江、资阳、泸州的120余户企业,  相似文献   

8.
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视角,分析其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本路径,并利用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部分数据实证检验其实施效果.结果 表明当前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促进了企业增加创新投入,获得创新产出,但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增加短期内未反映在企业的发展上;进一步检验发现创新投入对创新产出的正向影响具有明显的企业规模差异性.具体是研发费用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具有企业规模差异,而科技人员人均研发费用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则不具有.研究可以作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效果评价的一种尝试,也可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时的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韩凤芹  陈亚平 《科学学研究》2020,38(9):1621-1629
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是一项典型的选择性激励政策,其核心是只有实现高企认定的企业才能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但是这种选择性优惠政策容易引发企业政策迎合市研发投入行为,不利于企业创新。文章基于2009-2018年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对高企认定背后的政策迎合式研发投入行为进行了验证和识别,同时考察了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以及政策迎合式企业研发投入行为对企业研发绩效的影响。发现如下结论:(1)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确实使部分企业产生了政策迎合式研发投入行为;(2)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能够促进全样本企业的研发绩效提升,对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盈利绩效,最后是成长绩效;(3)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与有政策迎合式研发投入行为的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和盈利绩效没有显著关系,却与企业成长绩效存在明显的负相关。(4)剔除掉有迎合行为的企业之后,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对企业研发绩效的促进作用更大了。这些结论经过异质性讨论和GMM重新估计后仍然稳健。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2008—2017年A股3500家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运用PSM估计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研发投入的激励效应。结果发现:母公司和子公司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均显著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相较于2008版认定政策,2016版认定政策对研发财力投入的激励效应较小,但对研发人力投入的激励效应较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前,企业会自主增加研发投入以满足认定标准,认定期间研发投入会显著增加,认定期满后企业不会显著增加人力投入;企业当期的认定状态具有较高的概率,与其前一期的相同。本文的研究结果意味着,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是有效的制度安排,但应在激励企业持续性地进行科技创新等方面完善认定政策,以建成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8-2017年中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创新数据,从“达标型”和“避税型”研发操纵这一新视角,研究了高新认定办法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高新认定激励了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而两类研发操纵抑制了这种激励效应;达标型研发操纵集中在高新认定初审阶段,且高新开发区以外、销售收入较高的企业更显著;避税型研发操纵集中在高新认定复审阶段,且高新开发区以内、销售收入较低的企业更显著。本文为高新认定办法提供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我国现行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激励机制,调查分析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实施效果和政策局限性,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现实任务需求出发,探讨制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财政政策必要性,并构建高新技术企业财税政策激励模型,分析财政政策激励作用,研究提出支持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创新链视角,探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多重路径,创新投入和成果产出在其过程中分别发挥中介作用,且创新投入与成果产出的链式中介效应显著。进一步,从信号机制、杠杆机制和触发机制三方面,揭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影响企业创新过程的内在机制。结果显示:在创新投入阶段,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信号机制激励外源融资进入创新链,提升企业研发投入;在成果产出阶段,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发挥杠杆作用,撬动企业寻求产学研合作,促进企业科技成果产出;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是否能触发企业创新绩效提升,认定质量是关键情境变量。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迎合性动机视角,选取KY公司作为案例研究对象,综合运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和财务指标分析方法,探究迎合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识别及经济后果.研究发现,迎合性高新技术认定对KY公司的创新绩效无明显促进作用,对其财务绩效的正向影响亦较为有限,说明迎合性动机驱动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无法达到预期政策效果.最后,本文从政府和企业维度提出若干建议,以期为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绩效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效果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企业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但制约企业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为整体把握企业创新支持政策的现状,明晰政策共性与特性,文章以2011-2020年115份省域企业创新支持政策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网络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内容分析等方法进行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省域企业创新支持政策呈波动下降趋势,且省际差异显著,部分省域围绕地方特色、发展需求积极展开政策创新;针对所有企业的普适型政策和针对特定企业的专一型政策旗鼓相当,专一型政策主要针对科技型企业或高新技术企业;企业创新政策主题按标题划分为四大类,其中任务类政策在数量上具有绝对优势地位,其次是引领类政策和环境类政策,要素类政策数量最少;企业创新支持政策在省域间存在空间相关性,且空间集聚主要体现为普适型政策和引导类政策;政策措施重点强调扶持政策、研发机构与研发平台、企业人才队伍、创新型企业培育、技术创新服务机制和企业技术改造等领域,各地政策措施既具有共性又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16.
“营改增”是否会促进企业的创新投入?已有的研究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本文运用双重差分法结合倾向得分匹配法检验了“营改增”的创新促进效果,以沪深交易所上市公司为样本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营改增”政策对相关企业的研发投入没有显著影响。之后,论文对产生上述结果的可能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以浙江287家企业问卷调查和35家高新技术企业访谈为基础,对企业知识产权制度的影响因素及相关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企业知识产权制度化与组织化水平受到相关制度化成本、收益状况的影响,同时企业风险管理、战略管理的能力以及公共政策环境等都对企业知识产权制度发展水平具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基于政策工具组合视角,构建包括供给面、需求面与环境面的三维政策组合分析框架,分别从财政资助、人才扶持、知识产权保护、税收优惠、政府采购和技术转化激励6种政策措施方面对中韩高新技术企业扶持政策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发现:(1)两国的高新技术企业扶持政策目标均为产业结构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并以此为前提出台了大量扶持政策;(2)两国的财政与税收政策均发挥了主体性作用,且不同政策工具之间存在着协同作用;(3)两国的扶持政策在制定的出发点、制定逻辑、工具选择及文本内容等方面存在差异,中国侧重于发挥人才政策的扶持作用,韩国则倾向于以技术转化激励和知识产权保护来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水平.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建议中国政府在高新技术企业扶持政策方面进一步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加大对企业创新激励力度、切实推动产学研合作深入开展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梳理北京市促进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政策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对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研究,对各类促进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政策环境之影响性做出了评价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本文选取近80家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相关政策整体而言对企业绩效比较明显。并且,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性的影响对于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存在差异,对国有、集体所有制企业影响较大,对民营企业影响较小;对于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对越年轻的企业,政策的影响越大,即政府政策环境对初创企业影响最大,对成熟阶段的企业影响最小。从分类政策上看,一方面,财税政策、区位环境政策以及政府服务质量对于企业的影响较大;另一方面,金融政策、贸易政策对于企业的影响较小;同时,知识产权政策的影响处于一般水平。各项分类政策在执行质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各分类政策影响的差异主要产生于政策内容,而非执行环节。对于影响较大的分类政策,本文进行了进一步的具体分析。最后,本文给出了政府政策调整的几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