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系统分析中国36个工业行业绿色转型差异性结构,通过环境规制视角构建动态面板门槛模型,探析科技人力资源对于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工业绿色转型水平较低,粗放与集约发展并存,且行业间存在显著差异性,转型过程呈现明显波动特征;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对于工业绿色转型的作用存在显著的环境规制门槛效应,较低程度的环境规制水平并不利于科技人力资源对工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产业环境规制强度增加并超过临界点后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这种不利影响,进而推动科技人力资源发挥正向促进效应。以期明晰中国工业绿色转型过程中不同行业环境规制程度的差异性与适应性,为探析科技人力资源对工业绿色转型的作用机制提供实践性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超越对数型随机前沿模型,在考虑企业规模、所有制结构等因素的情况下,实证分析了2004-2010年间环境规制强度对中国工业行业R&D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其行业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工业行业R&D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行业异质性;虽然,环境规制强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业行业R&D创新效率提升,但环境规制强度与R&D创新效率呈现倒"U"型关系,即环境规制强度对工业行业R&D创新效率提升有"度"的限制,当环境规制强度超过一定水平时,反而不利于工业行业R&D创新效率提升;环境规制强度对工业行业R&D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行业差异性,在技术密集度较高,环境污染程度较小和R&D强度较高的行业中,环境规制对R&D创新效率促进作用会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迅速凸显,通过科技人力资源促进工业绿色转型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本文基于Super-SBM系统分析中国工业行业绿色转型异质性结构,通过环境规制视角构建动态面板门槛模型,探析了科技人力资源对于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工业绿色转型还有较大发展空间,粗放与集约发展并存,且存在显著异质性,其转型过程呈现明显波动特征。有趣的是,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对于工业绿色转型的作用存在显著的环境规制异质门槛效应:较低程度的环境规制水平并不利于科技人力资源对工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而随着产业环境规制强度的增加并超过“临界值”,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这种不利影响,进而推动了科技人力资源正向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4.
孙伟  江三良 《软科学》2016,(7):19-23
在考虑到非期望产出的情况下,运用SBM模型测算了2009~2013年中国35个工业行业的创新效率,并利用Tobit模型分析环境规制下政府投入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目前中国工业行业的创新效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污染行业的创新效率远低于清洁行业。政府投入对环境规制下的创新效率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增加研发前的政府投入能够显著地促进环境规制下的创新效率,研发后政府投入的作用较小;污染行业政府投入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由此可见,在环境规制强度日益趋严的背景下,采取政府主导的技术创新是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5.
从理论上分析了环境规制对于企业创新的"遵循成本"效应和"创新补偿"效应,在这两种效应的共同作用下,环境规制对于创新的影响依赖于环境规制本身的累积程度,会表现出非线性的U型关系,并运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环境规制与企业产品创新呈现U型关系,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中国现阶段环境规制强度还未达到U型曲线的拐点,仍处于U型曲线的下降阶段。此外,依据企业污染程度分行业来看,重度污染行业U型曲线的拐点位于轻度污染行业的右侧,即重度污染的企业需要更高的环境规制强度才能达到U型曲线的拐点,实现环境规制促进企业进行产品创新。因此,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环境规制与创新的关系,加强环境规制强度,并且在制定环境政策时对不同行业企业实施差别政策,使环境规制成为推动企业创新的动力,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6.
余伟  陈强  陈华 《科研管理》2017,38(2):18-25
利用中国37个工业行业2003-2010年的面板数据,采用两步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技术创新和产业经营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表明当前我国的环境保护能够引致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但是,环境规制的创新引致效应不够充分,导致对产业经营绩效没有产生促进作用。另外发现,环境规制对产业的不同经营绩效指标影响存在差异。本文的发现说明,“波特假说”提出严格的环境规制将通过引致技术创新,部分甚至是完全抵消环境规制施加给的成本,进而能够提高经营绩效的观点在我国目前没有得到支持。最后,探讨了相应的政策涵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行业异质性视角,以2010年—2015年我国省级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为样本,将环境规制划分为正式型与非正式型两类,对比分析了沿海与内陆地区环境规制、行业异质性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差异。研究发现:(1)从制造业全行业来看,正式型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在沿海与内陆地区均显著为正;非正式型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在沿海地区显著为正,在内陆地区作用不显著;环境规制强度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在沿海地区显著为负,在内陆地区显著为正。(2)环境规制对高污染行业的技术创新作用在沿海地区显著为正,在内陆地区显著为负。(3)环境规制对高搬迁成本行业的技术创新作用在沿海地区显著为正,在内陆地区显著为负。  相似文献   

8.
:环境规制与产业创新问题关系到地区乃至国家产业链升级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运用成本和收益分析, 解析企业创新与环境规制内在机理;基于江苏省制造业2004—2014 年19 个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Eviews 实证分 析环境规制与企业创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与企业创新呈U 型,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增加,企业技 术创新水平先下降再上升;另外,企业规模和企业净利润与企业创新水平正相关,外商直接投资和人力资本投入与 企业创新水平关系不显著。因此,制定合理适度的环境规制,从长期来看有利于企业创新,同时应辅以合理的企业 规模及与本产业相匹配的外商直接投资和人才引进政策。  相似文献   

9.
亚琨  罗福凯  王京 《科研管理》2022,43(2):27-35
   本文以企业创新的环境效益为切入点,选取2009—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企业技术创新对环境成本的影响,考察了技术创新的环境导向性,并分析技术创新影响环境成本的作用机理及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技术创新显著促进了企业环境成本的下降,在借助工具变量法、双重差分法等控制内生性后,结论依然稳健;且技术创新呈现“环境导向”,与自愿性环境成本相比,技术创新或通过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降低污染物排放等,更有利于强制性环境成本的下降;技术创新对企业环境成本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二者之间的负向关系在重污染企业及环境规制程度高的企业中更显著。本文研究不仅丰富了企业创新的环境经济后果检验,验证了创新的环境增益效应,还为企业投资方向选择、社会责任履行和政府环境治理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科学学研究》2021,39(8):1504-1516
创新与绿色是新时代促进经济发展的两大重要引擎,创新的环境规制政策是解决环境和经济矛盾的重要手段。本文以首轮中央环保督察行动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其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中央环保督察行动对企业的创新补偿效应大于遵循成本效应,提高了污染密集型行业企业的绿色创新水平,且对绿色发明专利的正向影响大于绿色实用新型专利。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下仍然成立。第二,政策模仿效应不存在,企业主要通过增加环保投资等方式提升绿色创新水平,减少督察行动带来的成本压力。第三,环境规制较弱地区企业对中央环保督察敏感性更高,政策的创新补偿效应更强。第四,督察行动显著增加了国有企业的绿色发明专利申请量,但对绿色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影响较小,非国有企业情况相反。  相似文献   

11.
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及其关系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武春友  孙岩 《预测》2006,25(4):61-65
环境行为与环境态度的研究一直是环境社会学关注焦点。本文通过界定环境行为与环境态度的概念,从理论研究框架和实证研究结果两方面回顾了现有文献对二者的探讨,进一步分析了二者相互关系。针对二者并不清晰稳定的关系给出了合理的解释。并且据此探讨了未来研究发展趋势,尤其是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研究的重点与方向。  相似文献   

12.
有种乐观的观点认为,我国的环境质量已经出现拐点.我们利用跨国截面数据考察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结论显示,我国的人均国民收入与环境拐点还相距甚远,据此我们主张慎言环境拐点.基于跨国截面数据,我们还探讨了经济发展、技术进步、民主水平提高、产业结构升级、政府财政收入这些因素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职毕业生创业比例低、成功率低、技术含量低、工科类学生比例低,其根本原因是学校创业教育不足;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在重视程度、课程体系、师资、实践条件、管理、研究等方面存在问题,要提高创业教育水平必须从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加大投入,构建课程体系、培养创业师资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4.
环境行为理论研究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岩  武春友 《科研管理》2007,28(3):108-113,77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以人类环境行为为切入点探讨人类与环境的互动关系成为了环境科学领域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整理,从社会心理和环境教育两个视角总结出环境行为的研究范式,归纳分析了态度、个性、认知和情境四类变量对环境行为的影响,并提出已有研究的局限和未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环境质量成本模型的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杰  李玉萍  景崇毅 《软科学》2005,19(6):49-51,55
从环境质量成本的角度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建立了质量环境成本模型。该模型从环境成本的确认、核算、报告、控制等方面,提出了一套基于环境质量成本模型的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有效办法,为企业进行环境成本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环境税及其区域性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丽丽  王京芳 《软科学》2005,19(1):26-29
由于巨大的环境问题和资源压力,开征环境税作为一项有效的经济激励制度,已成为发达国家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我国创新环境政策也应借鉴国外经验。但是,必须考虑区域性特点对环境的影响。基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存在区际转移风险的实际,在探讨环境税理论基础及其指导意义之后,结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解释了我国环境污染的特征,分析了区域性特点对环境税税制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环境保护是当代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责,政府在环境保护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作为环境保护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近几年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环境保护工作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是环境恶化状况尚未得到根本遏制,环境事故频繁发生。论述了如何优化政府的环境保护责任。  相似文献   

18.
城镇居民对环境治理的边际支付意愿是社会环境偏好最为直接的度量参数,也是环境制度改革和细则政策出台的基础依据。本文使用1994—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选择居民环境偏好的指标度量,对影响中国城镇居民环境偏好指标的主要因素分析发现,居民收入水平、环境污染程度、地区城镇化水平以及居民受教育水平等因素与城镇居民对环境的偏好程度存在相关关系,可作为居民优质环境支付意愿的度量基础。根据测算,若年均减少1 t工业废气排放,中国居民边际环境改进的支付意愿为0.21元。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仍处在较低的环境支付意愿水平上。本文创新性地引入环境偏好概念,使用中国各省居民对环境的信访数据作为衡量消费者对环境偏好程度的代理变量,通过测算城镇居民对环境治理的边际支付意愿,为政府进行环境污染治理问题的决策提供了可量化的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利用文本分类、情感分析等自然语言处理手段,开发基于互联网文本信息的地区环境形象评价方法。为满足生态环境大数据的分析需求,划分了环境形象类别,分别从文体来源、情感极性和环境要素这三种角度评价地区环境形象。人工标注环境文本语料,对比支持向量机、朴素贝叶斯和卷积神经网络三种算法,最终构建了以卷积神经网络为核心算法的地区环境形象评价模型。方法的分类效果较好,三种分类的F1值均满足分析需求,环境要素的F1值在0.8~0.9之间,情感分析的F1值在0.8以上,文体来源的F1值在0.9左右。该方法应用在长三角城市,可实时处理地区热点环境舆情,分析地区环境形象,提供精准直观的环境形象评估结果,为区域环境管理提供基础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