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从细分创新过程角度进一步对科技创新活动呈现“高投入、高产出”特征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实际创新效率进行研究。基于企业创新价值链视角,将科技创新过程划分为技术研发过程和成果转化过程,以16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其2016—2021年科技创新效率进行评价;此外,考虑到八成研究对象分属五大城市群,进一步按五大城市群分类进行企业创新效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科技创新效率整体不高,两个过程的规模效率与综合效率变动方向一致,但技术研发过程的综合效率明显低于成果转化过程,其中规模效率较低成为制约企业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市场规模与创新能力不匹配是导致创新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五大城市群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科技创新效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不同城市群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其中长江中游城市群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2.
本文借助中国2008—2018年上市企业微观数据与宏观层面的财政科技支出变量,实证分析"财政科技支出—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关系。与既有研究不同,本文进一步嵌入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科技支出能够针对企业的非效率投资行为进行优化,对于非效率投资水平较高的企业而言,财政科技支出展现出更大的边际优化效果。财政科技支出对国有企业的非效率投资有明显抑制作用,而对民营企业的影响并不明显;对"高科技企业—非高科技企业"有明显的效率优化效果,对于非高科技企业这种抑制作用更明显。有效的政府激励制度是释放财政科技支出效力的重要条件。在较强的政府GDP竞争激励下,财政科技支出能展现出降低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效果。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优化财政科技支出,改进政府激励制度,以提高微观经济主体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3.
传统评价我国钢铁企业技术效率时#没有考虑钢铁企业对能源、资源的消耗以及对环境的污染。本文 运用Undersirable-SBM模型,考虑循环经济下我国钢铁企业技术效率,将能耗、水耗及非期望产出纳入评价模型,对2006——2010年我国钢铁企业技术效率进行综合评价,重点考察技术创新及资源循环利用程度对钢铁企 业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非效率广泛存在于我国钢铁企业当中#企业之间的效率差距较大#在现有技术条 件下,还存在较大的节能减排潜力;教育投资率、三废综合利用产值率对技术效率显著正影响。研发投资率、环 保投资率、水循环利用率对技术效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基于环境约束视角,开展了四方面研究:①利用SBM-Undesirable模型测算不考虑和考虑期望产出两种情况下的省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并通过分析其时空格局,发现非期望产出显著降低整体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环境因素对四大地区的制约强弱排序依次为东北、中部、西部和东部地区;②借助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测算各省的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数,揭示省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演变机理,发现相邻省域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呈现正向空间自相关的集聚特征且呈现增强态势;同时呈现相似的空间集聚特征但变化趋势不显著;③通过建立Tobit回归模型分析非期望产出因素的影响程度,发现工业三废对省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存在显著影响,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对其影响程度最大,工业废水排放量次之,工业粉尘排放量影响程度最小;④提出基于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科技资源配置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技术推陈出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单一的技术能力已不能满足企业创新和发展的需求.为了探讨技术多元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内在作用机理,本文以2016—2018年汽车制造业上市企业专利数据为样本,基于企业内部管理的CEO权力视角,从知识关联角度对技术多元化进行划分,运用负二项随机效应回归模型,实证检验相关技术多元化与非相关技术多元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CEO权力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相关技术多元化显著促进企业创新绩效;非相关技术多元化与企业创新绩效为倒"U"型的曲线关系,当超过最优值时非相关技术多元化抑制企业的创新产出;CEO权力在相关技术多元化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无调节关系,但CEO权力正向调节非相关技术多元化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企业技术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硬科技”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愈加重要,从“硬科技”视角对于企业技术能力的综合评价分析是透析企业技术发展的重要手段。首先构建了包括技术创新、研发保障、市场主导、技术竞争和奖惩情况五个维度的企业技术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结合灰色关联评价法构建评价模型;再以南京市上市企业为例,依据企业数据和专利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最后根据模型计算结果得出南京市上市公司企业技术能力评价结果,并对相关企业的技术发展战略以及企业技术竞争力的提升给出参考依据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采用DEA模型从效率视角对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进行评价,并从商业银行股权改革、次贷危机和《巴塞尔协议Ⅲ》公布后三个时间段,分别对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竞争力变化特征进行探讨,最后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商业银行竞争力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商业银行2004~2013年期间,竞争力呈现倒U型变化特征;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国有商业银行规模效率较低,但在2010年后,国有商业银行的纯技术效率超过了股份制商业银行;BP神经网络模型不仅能够对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进行有效预测,而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环境约束下的我国钢铁企业技术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研究在评价钢铁企业技术效率时,没有考虑决策单元非期望产出对环境的影响。运用Undesirable-SBM模型,将钢铁企业能耗、水耗及非期望产出纳入效率评价模型,对2006-2010年我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技术效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第一,能源、水资源和环境约束下我国钢铁企业技术效率总体不高,低效率广泛存在于钢铁企业中,并且近年来钢铁企业之间效率差距有扩大趋势;第二,我国钢铁企业节能减排潜力巨大,平均而言,能源可降低28.93%,水资源可降低29.54%,废气排放可降低26.42%,废水可降低49.78%,废渣可降低34.21%;第三,我国钢铁企业技术效率存在地区差异,总体表现为自东向西降低,但2007年后,西部钢铁企业技术效率上升显著,而东部和中部技术效率却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企业效率是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选取我国上市军工企业2011—2015年的相关数据,选用DEA法测度并分析其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基于此,引入面板Tobit模型进一步分析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并为上市军工企业的发展提出建议。实证结论为:我国上市军工企业近5年综合效率值平均达0.795,该值不高的原因主要在于规模效率低下。此外,适度的股权集中、制衡、企业规模、研发投入均对技术效率具有促进作用,且前三者的效果更为显著;而技术人员占比、总资产收益率却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后者的抑制程度很小。  相似文献   

10.
钱丽  肖仁桥  陈忠卫 《科学学研究》2015,33(3):378-389,397
基于价值链视角,将技术创新活动分解为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并将环境效应作为非期望产出纳入成果转化阶段研究框架内。利用共同前沿理论和DEA模型分析比较了2003-2010年中国工业企业创新效率的区域差异,选取技术落差比率(TGR)指标考察中国三大地区企业间的技术差距,并按"创新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两维度对各省份企业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无效率进行分解,寻找创新无效率的根源。研究表明:我国企业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效率偏低,共同前沿下均值分别为0.683和0.691;两阶段效率的区域差异明显,中西部地区TGR值偏低,尤其在成果转化阶段;东部大多数省份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无效率源于管理水平偏低,而中西部省份两阶段无效率主要受制于区域创新生产技术和企业管理两方面,内蒙古等少数中西部省份成果转化无效率源于区域落后的创新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1.
我国低碳企业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2003-2009年低碳企业上市公司数据为基础,运用基于对数型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研究了我国低碳企业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低碳企业平均技术效率为0.751,企业间技术效率变动存在较大差异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我国低碳企业产出增长主要是基于资本驱动的,劳动力的贡献较低;资金运用能力对低碳企业技术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技术能力、企业规模均与技术效率呈现较为显著的负相关,资本结构对技术效率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我国低碳企业技术无效率程度有不断减弱趋势,但这种趋势还不够明显。  相似文献   

12.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中的CCR模型和BCC模型对40家建材行业上市公司进行绩效评价研究,测算了各公司的总体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并对非DEA有效的公司指出了使其达到有效的改进路径和方向。通过对建材类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和分析,发现其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为决策者作出正确决策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进而有助于提高建材类上市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新能源上市公司绿色技术创新绩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国内70家新能源上市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从绿色投入和产出的角度构建绿色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方法对2013—2015年新能源上市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绩效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新能源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绩效整体较低,且主要障碍在于企业纯技术效率低下,政府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来诱导企业尽可能多地进行RD投入,增加企业本身知识积累,企业也应更多地关注绿色技术和管理层次的改进。  相似文献   

14.
采用DEA-Malmquist指数分析法对13家上市油田企业2005-2012年间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测量和动态评价,运用概率神经网络PNN实现了对技术创新效率评价结果的智能诊断。研究表明:13家油田企业2005-2012年的全要素生产率未达到效率前沿面,技术创新效率总体上表现的退步趋势主要是由规模效率较低引起的;智能诊断能使决策者快速有效的判断出技术无效的决策单元和决策单元的效率模式,并根据不同的效率模式提出针对性的改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在创业板市场上,购并活动早已如火如荼,创业板上市公司尤其热衷于通过购并的方式实现外延式成长。关注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技术购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由此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研究假设,旨在探究这些技术购并行为与创新投入之间是否存在互补关系及其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同时考察技术吸收能力、技术相关性、知识规模和技术整合程度的调节作用,从而为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发展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视角,运用2012-2015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在考虑创新时滞的情况下根据创新生成和创新转化的两阶段特点构建关联型两阶段DEA模型,测算了两阶段中国制造业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创新效率。结果显示:(1)制造业混合所有制企业两阶段创新效率整体较高,创新成果生成阶段及技术转化阶段综合效率在0.6以上的企业占比分别为95.92%和100%;(2)在未达到DEA有效的企业中,其无效主要是由于纯技术创新效率不高造成的,而规模效率水平相对较高,可以支持企业创新效率的发展;(3)制造业混合所有制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创新转化阶段效率整体较好,而创新生成阶段效率偏低,这严重制约技术创新的发展;(4)两阶段都存在投入产出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其中创新生成阶段主要瓶颈在于产出不足;创新转化阶段主要瓶颈在于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本投入冗余,而资本投入则相对较合理。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装备制造业在技术层面上决定了众多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而大企业又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主导力量。本文利用1995—2008年我国装备制造业14个3位数产业的面板数据,分别考察了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与企业规模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为:(1)R&D经费支出、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与企业规模之间表现为显著的倒U型关系;(2)新产品销售收入与企业规模之间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而以专利度量的创新产出与企业规模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3)市场结构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并不明显,而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产出之间表现为显著的倒U型关系;(4)不论是对技术创新投入还是产出,国有企业比重都表现出显著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DEA方法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对“十三五”期间25个建筑业上市企业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并采用Tobit回归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企业科技创新效率的进步得益于技术进步的增长,其退步是受纯技术效率降低的影响;民营和国有企业在科技创新效率上存在差异;企业规模和税收负担对科技创新效率具有促进作用,政府补助对科技创新效率具有抑制作用。基于研究结论,对提高建筑业企业科技创新效率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高层梯队理论和实物期权理论,本文考察企业核心高管的技术型职业背景对企业投资和期权价值的影响。利用2011-2016年上市公司数据检验发现,技术型核心高管可以更好地把握投资机会,提高企业投资支出与投资机会敏感性;技术型核心高管可以提高企业投资效率,包括抑制企业过度投资和缓解企业投资不足。进一步检验表明,技术型核心高管可以提高企业增长期权价值,但并未提高清算期权价值。本研究揭示了核心高管技术型背景影响期权价值的作用路径,对我国企业在创新驱动发展形势下合理构建管理团队、优化投资决策和提升权益价值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叶银丹  甄峰 《科研管理》2006,40(12):105-115
本文利用等效益面方法和微观企业数据研究企业的效率问题,推导企业的技术进步贡献率,并选取了纺织业和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两个行业的企业纯技术效率不高,有相当比例企业的规模效率递减,进而制约企业的综合效率提升。纺织业的技术进步贡献率在行业规模缩减期,在40%的水平上有所上升,在规模扩张期则有所下降;电子设备制造业的技术进步贡献率经历一段30%水平的稳定期后,随着研发投入的增加快速提升;产业集聚未能有效提升企业的技术进步贡献水平,核心因素仍是研发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