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国政府R&D投入及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近年来我国政府R&D投入的规模及结构的变动情况,运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模型测度了政府R&D投入的最优规模及结构.研究表明,与最优水平相比,目前政府R&D投入规模上增长相对滞后,结构上向公共研发机构及基础研究的投入偏低.因此,应加大政府R&D投入力度,加强政府资金在公共研发领域的投入,促使政府科技活动向"本位"回归.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投入逐年增加,财政科技投入的绩效评价、产出分析也是研究的重点。首先对财政科技投入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财政科技投入的作用机理,财政科技投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区域科技竞争力,进而得出智力资本是从科技投入到产出的核心产物,基于智力资本理论构建财政科技投入产出评价体系。建立了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的最优联动模式,基于克拉玛依市实地调研的数据,分析了克拉玛依市财政科技投入的联动模式。  相似文献   

3.
胡志芳 《科技广场》2013,(5):211-213
科技投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国家财政科技投入水平代表政府对科技的重视程度。本文通过建立我国财政科技支出值的时间序列ARMA模型,对我国"十二五"时期的财政科技支出情况进行预测,以期为政府和企业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探寻我国政府财政研发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运用协整方法对样本期内的数据(1989~2007)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政府财政科技拨款和科技活动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总额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政府研发投入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从长期趋势看,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明显高于科技活动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总额的影响.为实现自主创新战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应借鉴国际发达国家研发投入经验,稳定增加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并优化我国研发经费支出结构,创新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政府科技投入结构的分析框架和指标,运用1991~2005年的数据对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科技投入结构演变和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方政府投入不积极导致政府科技投入增长速度慢于经济增长;中央财政支出对科技投入的弹性要大于地方财政,同时中央政府科技投入对地方政府科技投入的影响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纵向和横向比较的方法,分析北京市财政科技投入的规模、强度和结构,探究北京市财政科技投入体系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增加基础研究投入等方面提出健全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陕西省财政科技投入管理体制的调整和完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通过分析陕西省财政科技投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调整和完善省级财政科技投入的基本思路.并构建了投入管理的运作模式。同时从政府操作层面上,对全省财政科技投入的投向、投入结构、投入方式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基于知识溢出的我国政府R&D支出空间布局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能 《科学学研究》2010,28(6):858-864
以往关于政府RD支出行为的研究往往忽视了政府行为的空间依赖性对RD空间分布的影响。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对我国政府RD投入的空间外部性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经验研究。结果表明,政府RD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依赖性,相邻地区政府RD投入的增加能够引致本地区加大政府RD投入。以往以税收竞争为主的地方政府竞争模式逐步向包括提供科研基础平台服务的公共服务支出竞争改变。上述结论的得出为最优政府科技财政分权规模的确定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9.
分析山东省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现状,发现金融危机下政府科技投入出现回落。通过定量分析表明政府财政科技投入与自主创新绩效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且金融危机下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对自主创新绩效的"杠杆效应"更加显著,那么加大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形成多元化的R&D投入模式对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根据“十二五”以来我国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科技经费各子项情况,着重分析我国科普经费投入的结构和特征,发现当前我国科普经费存在投入水平低,财政科普投入在科技投入中的占比较低等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大科普经费投入规模、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科普经费筹措渠道等建议,从投入角度为推动新时代科普高质量发展提供研究支撑。  相似文献   

11.
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和ML指数对长江经济带9省2市2007—2017年的财政科技投入绩效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进行测评,并在此基础上采用Tobit面板回归模型进一步对影响长江经济带财政科技投入绩效的外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财政科技投入绩效地区差异显著;(2)长江经济带财政科技投入绩效并不稳定;(3)从长江经济带整体来看,市场化程度、高等教育水平和产业现代化水平对财政科技投入绩效的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外开放水平对财政科技投入绩效的提升则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规模对财政科技投入绩效的提升并没有显著的作用,但这些外部因素对不同区域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滞后性的典型事实,利用金融要素扭曲指数及中国高技术产业1999-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GMM动态面板方法,实证检验了金融要素扭曲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及地区差异。研究表明,金融要素扭曲显著抑制了中国高技术企业创新投资的增长,且这种创新抑制效应在金融要素扭曲程度越高的地区越发明显。进一步运用面板门槛模型研究发现,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权结构状况、财政收入水平与对外开放程度的不同门槛值区间,金融要素扭曲对高技术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程度和方向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本文结论不仅从金融要素扭曲的视角,解释了转型时期中国地区高技术企业普遍面临的创新活动融资困境,而且为理解金融要素扭曲抑制企业创新投资的微观传导路径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财税激励和研发投入交互作用下,企业创新绩效是否会受到影响。本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选取西部地区59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2014-2018年的面板数据,以此检验财税政策支持、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的关联。结果显示:从所有制和行业视角分析,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都通过研发投入这一中介变量对制造业企业的创新绩效产生显著影响,但享受税收优惠的民营企业,其研发投入对创新绩效的提升存在挤出效应。深入考察企业研发投入的作用路径,发现:税收优惠与企业费用化研发投入交互作用更加有利于提升企业创新绩效,而财政补贴与资本化研发投入相融后对创新绩效的提升也存在积极影响。最终本文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提出进一步合理运用财税政策来优化研发投入的作用路径,以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剖析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FDI影响农业科技进步的理论基础上,以我国13个省级单位2000-2013年数据为例,同时运用OLS回归方法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FDI对农业科技进步的影响。结果发现: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FDI是影响农业科技进步的关键因素,农业科研活动科研人员投入量、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结构、规模和效率)、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投入量和农业人力资本水平也都会影响农业科技进步。同时,还发现:在不同的分位点下,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FDI对农业科技进步的影响是存在差异的,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FDI的变化对农业科技进步快的省级单位的影响要高于农业科技进步低的省份;农业科研活动科研人员投入量、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投入量对农业科技进步的影响不受分位点变化的影响,而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结构、规模和效率)、农业人力资本水平对农业科技进步的影响则受分位点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企业生态创新类型划分为基础,将企业生态创新投入结构优化区分为创新深度不同的两个层级,运用随机最优控制分析方法,将绿色金融作用参数化,揭示了企业生态创新投入动态最优决策以及绿色金融市场发展对两个层级结构优化的重要作用机制,并结合企业特质给出了仿真依据。研究认为,绿色金融是企业生态创新结构优化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绿色金融通过缓解企业绿色资金束紧,调节企业生态创新认识、创新风险与收益结构,进入企业决策函数来发挥作用;以设计良好且有效配合的绿色金融与环境政策来引导和教育企业、促进企业生态创新文化的积极演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利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各省财政投资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发现各省财政投资对本地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但是其经济增长效应存在明显的差异,东部地区的正向影响力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小,这是促使我国地区差异进一步增大的重要影响因素。分析了各省财政投资效应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认为,立足于有效提高本地区公共服务水平的财政投资比单纯扩大财政投资规模更有利于提高落后地区的人均产出水平,缩小地区差距。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产品质量提高型创新视角,将技术溢出水平、产品水平差异与垂直质量差异等因素一起纳入分析框架,构建三阶段动态博弈模型,探讨了不同研发模式下企业研发投入决策和政府最优补贴政策。结果显示:政府补贴有利于提高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与社会福利水平,不会产生"挤出效应";技术溢出水平与产品差异化程度均对不同研发模式下政府最优补贴强度的影响有较大差异;在政府最优补贴强度下,研发竞争与研发合作模式中企业的研发投入、产品质量及社会福利水平是相同的,企业倾向于选择利润最大化的研发模式。算例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为此,企业自身应加强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竞争力,而政府则应针对不同的研发创新模式与产业周期特征制定合理的补贴强度区间,同时应加强企业补贴资格审查制度建设,提高创新激励效率。  相似文献   

18.
王志宇  田金信  王文静 《预测》2012,31(3):19-23
针对中国面临严重的就业问题,在市场无法充分解决的情况下,本文研究财政支出的就业效应。通过计算财政支出各项明细与就业的相关系数,确定了各项财政支出的就业影响时滞期。对现行财政政策的就业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有针对性地对非财政教育投入、非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进行格兰杰因果性分析,利用F统计量、卡方统计量、赤池信息准则、贝叶斯信息准则等检验方法对财政支出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剔除不显著变量后,构建了财政支出政策的就业回归模型,并提出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的实践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李凤娇  吴非  任玎 《科研管理》2021,42(2):112-120
文章利用1999—2016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检验财政分权对地区创新的影响,并将政府效率因素纳入框架,以深入探讨财政分权的创新驱动绩效。结果表明,地方财政分权在区域创新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进一步地,地方财政资源支持创新的有效程度离不开政府运作效率的影响,将政府运作效率保持在合理区间,是发挥财政分权促进地区创新的一大条件。特别的,调整地方财政力量支持导向,是促成地区有竞争力创新驱动的重要路径。此外,建构一个适配创新产出转化成为切实经济、社会福利的基础条件,是当前创新驱动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选取2008-2015年中国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148家企业的面板数据,建立P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分析方法,研究政府补贴、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动态交互效应,以及该效应在国企和非国企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政府补贴与研发投入存在滞后1-3期的相互促进作用,国企比非国企表现更显著;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存在滞后1-3期的相互促进作用,非国企比国企表现更显著;政府补贴会促进企业的创新绩效,但创新绩效却会抑制企业未来1-2期获得的政府补贴支持数额,非国企比国企表现更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为政府补贴政策和企业创新研发决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