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其产业协同创新情况到底如何,值得深入研究。选取京津冀地区的医药制造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其1995—2015年相关专利数据建立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区域内部医药制造业各自和整体的协同度进行测算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内专利指标的序参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说明京津冀地区医药制造业专利方面的创新趋于有序;(2)区域内协同创新子系统中专利价值子系统的重要地位逐渐显现;(3)京津冀医药制造业协同创新水平不断提升,但目前整体协同创新程度仍居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2.
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从知识创造和获取能力、技术创新和应用能力、创新协同配置能力、创新环境支撑能力、创新经济溢出能力5个要素,选取31个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测度2008—2013年间京津冀区域各子系统协同创新有序度及整体协同度。研究表明,北京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最强,天津其次,河北最弱,由于各子系统区域协同创新有序性差异较大,导致京津冀整体区域创新协同程度较低。基于此,提出应做好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的整体规划,打造区域协同创新的软环境,搭建区域科技创新的合作平台,推动科技创新各领域的深度合作,建设区域协同发展创新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创新驱动系统的结构进行了剖析,分析了创新驱动各子系统之间的关联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创新驱动系统的协同度测算模型,并利用此模型测算了中国专用设备制造业子系统内、子系统间及整个系统的协同度。研究结果表明:专用设备制造业创新驱动系统的协同度水平呈现波动性增长的趋势;创新驱动各子系统内的协同度存在较大差异,市场创新子系统的协同度和管理创新驱动的协同度较高,而科技创新子系统和制度创新子系统的协同度较低;专用设备制造业创新驱动各子系统间的协同度水平也有所不同,科技创新子系统与市场创新子系统的协同水平低,而与制度创新的协同水平高;市场创新与管理创新及制度创新的协同度水平均不均衡;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协同度的平均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4.
利用协同学思想,建立要素和高技术制造业子系统发展指标体系,基于目标规划评价模型的主旋律分析方法,识别子系统序参量,运用TOPSIS、灰色关联和距离协同模型及熵理论构建要素与产业协同度测度模型,并将京津冀作为实例进行分析。通过对2009~2013年相关数据研究表明:近5年京津冀三地要素与高技术制造业综合协同度均呈上升趋势,北京增速领先天津、河北;2012~2013年天津制造产业与水资源、对外开放程度协同度下降,河北制造产业与水资源、能源及信息化要素的协同度下降均导致两地综合协同度呈现波动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现有研究较少从跨区域维度考察协同创新,且在进行协同创新绩效测度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参与各方的协同联系。本研究在明晰跨区域协同创新绩效内涵的基础上,构建跨区域协同创新复合系统,测算区域间协同投入和协同产出,进而采用DEA-Tobit两阶段模型对2013年-2016年间长三角地区和京津冀地区的跨区域协同创新绩效及其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长三角内部各区域间协同创新绩效水平呈阶梯状多元化分布,其中江浙沪各自与皖的协同创新绩效水平高于江浙沪彼此间的协同创新绩效水平,并因地理邻近性表现出一定的差异;(2)京津冀内部各区域间协同创新绩效水平呈极端化分布,京津和京冀协同创新绩效达到很高的水平,而津冀协同创新绩效水平则较低;(3)长三角地区整体协同创新绩效水平高于京津冀地区,无论是技术效率还是和规模效率,京津冀地区相比长三角地区均有较大差距;(4)区域间协同度对于跨区域协同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地理邻近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跨区域协同创新绩效具有促进作用,而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则对跨区域协同创新绩效影响较小。最后提出了提升绩效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科技服务业与传统制造业的协同发展是传统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从影响科技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创新的因素入手,构建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将16个指标分为3个子系统,对2005—2015年我国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创新程度进行评价。研究发现,在研究的时间区间内,我国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复合系统协同度总体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且协同程度较低。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促进我国科技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产学研协同创新有助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进步,有助于煤炭企业的创新发展,而现有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由此,以煤炭企业产学研创新系统为研究对象,本文构建了煤炭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三大创新子系统的指标体系,采用2010-2016年的数据,运用协同度模型,计算了三大创新子系统的有序度,并对煤炭企业产学研创新系统的协同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煤炭企业产学研创新系统的协同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创新子系统之间以及系统整体的协同度呈现不同变化趋势,高校与科研机构创新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度线性增加,而煤炭企业创新子系统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创新子系统之间以及系统整体协同度呈现倒U型。研究结果可以为煤炭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对策,推动煤炭企业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构建了高技术制造业和科技服务业的复合协同系统,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阐述了该系统的创新机制并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9-2016年的相关数据,采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两产业的创新协同度进行测度,同时测算高技术制造业内部各子行业与科技服务业的创新协同度。结果表明,当前高技术制造业创新子系统和科技服务业创新子系统的有序度处于"初步协调"阶段,但受到创新环境子系统的影响,整体协同度处于"较差协调"阶段;各子行业中,除了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与科技服务业的创新协同度非常低且发展并不稳定外,其他子行业与科技服务业的创新协同度能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促进两产业复合协同系统创新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中通过对科技创新与金融协同理论机制的分析,构建科技创新、金融有序度模型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并利用浙江省1990—2013年年度时间序列数据对浙江省科技创新与金融体系协同效应进行实证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科技创新子系统、公共金融子系统以及市场金融子系统的有序度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科技创新与公共金融体系、科技创新与市场金融体系之间的协同度在样本期内整体呈上升趋势,由于科技创新子系统的内在不稳定性,协同度在不同年份间存在一定波动;科技创新子系统与市场金融子系统协同度高于科技创新子系统与公共金融子系统协同度,且二者的差距伴随时间推移存在扩大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浙江省科技创新与金融协同效应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的重大国家战略,但目前其经济一体化程度仍然不高。普遍认为,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相比,京津冀地区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本文选用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产业结构相似指数这两种方式,对京津冀产业结构相似度从两个层次,9个二级细分科目行业和12个制造业下的三级细分科目行业进行动态分析,并对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方法计算的京津冀产业结构相似度情况不同,制造业下的三级产业明细科目的产业相似度指数高于二级科目。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1.
评判制造业数字绿色创新发展效果是实现双碳目标和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机制。本文依据五大发展理念,设立了绿色发展、创新驱动、数字经济、高效竞争、风险控制5个维度层,构建了制造业数字绿色创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区域资源禀赋,本文运用FAHP-熵权模型分别对不同地区设立组合权重,综合评价京津冀制造业数字绿色创新发展效果。结果表明:(1)污染排放和数字基础设施是影响京津冀制造业数字绿色创新发展的核心因素;供应链风控、创新影响和数字互联网载体、创新贡献和信用风控分别是影响北京、天津、河北的核心因素。(2)近十年京津冀制造业数字绿色创新发展五个方面占比呈现协调融合态势,优劣顺序是北京、天津、河北。数字经济呈现逐步扩大趋势,发展态势良好;与河北和北京在风险控制方面相比,天津则应重点关注高效竞争方面。(3)近十年京津冀制造业数字绿色创新发展态势良好。河北综合水平增速最快;北京综合水平虽仍在稳步上升,但与河北相比,增速较慢;天津制综合水平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2.
专利权转移、空间网络与京津冀协同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密  孙浬阳 《科学学研究》2016,34(11):1736-1743
本文以专利权转移为视角,运用2002-2014年京津冀13城市之间的专利权双向转移数据,论证了微观主体的专利权转移行为不仅是个体行为,还事实上通过专利转移网络的空间结构和协同关系推动了中观区域层面的协同创新网络形成,并固化了不同城市在网络中的协同角色与创新位置。主要发现有:(1)13个城市间组成的协同创新网络密度疏松且可达性高,但等级森严。(2)从网络空间结构来看,京津冀协同创新网络呈现中心型-半中心型-包容型-脆弱型的复合结构。(3)从网络协同关系来看,专利转移关联关系呈现净流出、净流入、经纪人、主受益四大板块关系特征。第一板块的关系协同机制以输出-互动-吸收为主;第二板块的关系协同机制以接收为主;第三板块的关系协同机制以接收与回流-互动-传递为主;第四板块的关系协同机制以接收和回流为主。(4)地理邻近、经济差异和行政等级差异是京津冀城市间专利转移关系网络内在结构特征和关联关系差异的重要解释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为提升建筑产业联盟协同创新效率,以京津冀地区为例,探究建筑产业联盟协同创新关键影响因素与关联机理。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结合建筑产业联盟的特点,对影响其协同创新的因素进行梳理,构建社会网络分析模型。通过问卷调查进行数据搜集,运用Ucinet6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创新资源投入、知识共享、知识产权、技术进步、知识转移是关键影响因素,且这些影响因素通过不同的方式作用于其他因素,最终影响京津冀地区建筑产业联盟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4.
以2012-2020年京津冀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联合申请专利数为样本,构建京津冀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创新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对协同创新网络结构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分析产业邻近维度、知识邻近维度和地理邻近维度对协同创新网络演化的作用机理,构建二次指派程序(QAP)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并对系数进行非参数检验。研究表明:9年间京津冀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创新网络快速演化,网络密度与网络中心势表明协同创新网络呈现多中心化趋势,子群之间凝聚力较差;三省市协同创新网络核心节点均为“国家电网公司”,多个核心节点在协同创新网络内部占据重要结构洞位置。京津冀三省市不同阶段的不同邻近效应对协同创新网络产生不同影响:产业邻近与地理邻近始终正向影响协同创新网络发展,不同省市不同阶段知识邻近影响的显著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5.
天津先进制造业发展过程中暴露出诸多短板:信息技术与产业结合不紧密、产业技术创新水平弱化、产业融合程度低、高新技术产业比例低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产业的发展。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视角下,天津先进制造业要以加速落实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推动先进制造业加速发展、加速先进制造业“走出去”为战略定位,明确“补短板”中的工作重点,通过制度创新推进三地产业的深度融合;通过企业自主创新,激发产业内驱力;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速产业集群的形成;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等措施,提升推进天津先进制造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为突破数字技术应用难关,在实现对企业数字化创新能力评价分指标特性与目标层得分综合考察的同时增强评价结果的可量化性与精确度,基于投入与产出视角,从数字化创新专利产出、人才储备、资金获取、资源整合、经济基础5个维度构建企业数字化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提出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和突变级数法进行评价,并以京津冀制造企业为例进行实证评价,同时分析识别影响其数字化创新能力的因素。结果发现:数字化创新人才储备对数字化创新产出能力的影响最大,资金获取次之,资源整合和经济基础的影响相对较小;现阶段京津冀制造企业数字化创新产出能力整体较弱,远低于数字化创新投入能力,且传统制造业与高技术行业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天津市和河北省的数字化创新能力普遍低于北京市。由此,建议京津冀地区从优化基础条件、提升人员素养、加强资源整合流动和构建创新生态系统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推动企业数字化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协同学的序参量原理和役使原理,构建京津冀区域“金融结构—技术创新”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利用1995-2015年京津冀区域金融结构与技术创新的面板数据,对京津冀区域金融结构与技术创新的协同发展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和理论解释。研究结果表明,从1995-2015年,京津冀区域金融结构与技术创新子系统向有序发展演化,有序度呈上升趋势,技术创新子系统与间接金融子系统的协同度高于其与直接金融子系统的有序度,据此文章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创新驱动发展是新时期东北实现全面振兴的必经之路。本文使用2016年全国尺度的发明专利转移数据,分析东北地区城际专利转移空间—行业路径的特征,并进一步借助Tobit回归模型,揭示东北地区城际专利转移路径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东北地区的城际专利转移以跨区域转移为主。跨区域专利转移在空间、行业和路径方面均呈现明显的聚集性,空间上主要集中于北京、常州、深圳、益阳和上海等,行业主要集中于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②区域内专利转移具有一定的空间和行业聚集性,但路径聚集性不明显。③城市主体的行政等级、创新载体数量、对外开放程度、城市间创新合作、城市间创新能力差异、地理邻近性、行业发展邻近性以及城市创新邻近性均对东北地区专利转移具有显著影响。本文结果可为挖掘东北地区的产业发展潜力、构建技术合作网络以及制定区域合作和创新发展驱动战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