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大数据治理的概念及其参考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数据中蕴含着巨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在实现这些价值的过程中大数据治理扮演重要角色.首先从大数据治理目标、权力层次、对象及范围、解决的实际问题4个维度,阐述了大数据治理概念的内涵,并由此明确了大数据治理的概念;进一步分析大数据治理内部要素和外部应用特征,构建了大数据治理参考模型.大数据治理的3个关键域分别是决策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监督机制,揭示了大数据治理关注的核心问题;大数据治理的3个外部应用特征是大数据生命周期、利益相关者、流通方式,揭示了大数据治理的主要场景特性,大数据治理的参考架构综合了大数据治理的内部要素和外部应用特征,从而为研究和分析大数据治理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逻辑框架,有助于业界和学者更加全面、客观地分析和解决大数据治理领域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大数据能够驱动政府治理已成为共识。大数据如何驱动政府治理需要回答三个基本问题:政府数据治理的内涵是什么,主要应用场域有哪些,是否存在数据治理困境。政府数据治理内涵有要素论、特征论和功能论的三重界定。大数据驱动了政府治理理念、治理结构、治理方式与治理过程的变革,并在城市治理、环境治理、精准扶贫等领域发挥了作用。大数据也推动了政府决策理念创新、模式转型和过程重构。但体制桎梏与科技风险,工具理性与价值迷失,社会公正、数据意识与数据能力等多重困境导致政府数据治理进程阻滞。未来需要深入研究科层体制改革推进政府数据治理转型,大数据时代政企关系重塑,数据治理推进社会公正以及基层政府数据能力提升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应用大数据进行重大公共事务决策风险治理目前存在着体系尚未统一的问题,基于此提出包括构建理念、技术架构和服务设计的行动框架,从理念提出到技术支撑再到上层服务提供,形成大数据驱动下公共事务风险治理的行动闭环.构建理念指明该行动框架的建设目标与范围,技术架构包括数据源、平台支撑层、功能层和服务层,服务设计指明重大公共事务决策事前、事中和事后风险治理的服务逻辑.进而从3个维度对面向重大公共事务决策风险治理的大数据行动框架进行了详细剖析,旨在为重大公共事务决策风险治理新模式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数字创新和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变得至关重要,其可以重塑产业体系、推动关键技术突破,从而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然而,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面临着特殊和复杂的治理挑战,需要建立独特的治理体系以促进数据要素的安全和高效流通。目前,对于影响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关键治理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仍然不足,缺乏综合的理论分析框架来揭示不同治理因素之间的协同作用。以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情况为例,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框架梳理政府机制、市场机制、公众参与机制三个维度的6个前因变量条件,应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究影响区域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水平的条件之间的联动效应及其路径选择,以期因地制宜地提升各区域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水平。结果表明,政府机制、市场机制和参与者机制的协同作用可以形成4种类型的高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水平的条件组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针对我国社会信用数据治理的管理和应用呈现割裂化、多元化以及效能低等问题,以数据要素的治理经验为基础提出使用标准化的信用数据作为信用治理的新客体,并归纳出信用数据要素与数字技术重塑信用治理的架构与运行逻辑。[方法/过程]指出我国信用治理的现状与困境,结合数据要素的治理经验与流转逻辑,提出数字技术与数据要素重塑信用治理的框架与运行逻辑,并重点论述机制与制度如何推动信用治理的数字化转型。[结果/结论]在数字技术与数据要素的支持下,能够形成以信用数据为流转核心的新型信任治理机制,以此为我国实现数字政府,实现治理现代化提供更多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政府大数据的构成及其特点,分析了政府利用大数据能够解决的公共治理难题。构建了基于大数据流的公共价值创造分析框架,并以此为理论基础阐释了大数据政府创新公共价值实现的要件。最后从大数据管理局的设立、数据开放、大数据国家战略以及大数据人力资源四个方面探讨了我国国家和地方层面大数据政府创新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李美桂 《今日科苑》2020,(2):25-29,56
大数据的发展促进传统治理模式变革。本文在分析国家治理的内涵,梳理大数据对国家治理模式影响的基础之上,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为例,论述大数据在突发性事件治理中的应用,并指出当前大数据应用于国家治理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丰富国家治理模式变革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论述了大数据应用于乡村治理可以提升治理的智能化水平和精准化程度,有利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但针对在农村地区的应用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数据收集、处理能力以及资金、人力供给方面都存在不足,提出了从提升大数据意识、加强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数据人才培养等层面着手解决。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科研大数据治理在促进科学发展中起着重要推动作用,是提高治理能力与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途径,而突变是科研过程中广泛存在的现象。研究突变状态下的科研大数据治理过程有助于解决系统封闭、数据壁垒等问题。[方法/过程]借鉴突变理论中的尖点型突变理论,以科研大数据治理系统内生域科研大数据为状态变量,系统内生域科研大数据引起的熵增和系统外生域要素引起的负熵为控制变量,构建科研大数据治理模型(GM-SRBD),并对其机理进行解构。[结果/结论]研究表明,科研大数据治理过程可看作一个以突变性、随机性为特性,以模型上叶"无序态科研大数据治理系统"为基础,以实现模型下叶"有序态科研大数据治理系统"为目标,以"预备阶—逐进阶—临界阶—突变阶"四阶段为治理过程,以"环境融合策略(E)—网络梳理策略(I)—文化多元策略(C)—规制完善策略(R)—技术促进策略(T)"(EICRT)为五位一体治理策略体系,从而促进科研大数据治理系统内外交融,并使科研大数据由无序趋于有序的动态治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可以从宏观微观两个层次无限逼近事实真相,依此作出更为科学的食品安全应急管理决策.政府大数据治理分为汇聚、融合、应用3个阶段,基于多源信息融合,从事前预防、事中处置和事后恢复应急管理过程构建大数据多源信息融合治理框架,包括治理主体、治理信息整合与主题数据库、信息共享与交换平台、信息安全管理保障等模块,分析在多源信息融合治理框架下,从政务资源整合、共享共建平台建设到信息安全管理保障的过程和实现途径.研究表明信息融合是提高食品安全应急管理能力的核心议题,是跨组织、跨部门协作的关键;政府必须基于共建共享的理念,将合作与共享纳入食品安全应急管理体系中;安全与监控体系应贯穿政府大数据融合过程,通过技术工具和数据标准实现数据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1.
基于盐湖产业发展需求,构建中国盐湖产业大数据平台,形成数据共享与分析决策体系,实现中国盐湖产业数据链全覆盖,辅助科学决策。从盐湖产业生态链闭环角度整合九大数据资源,展开中国盐湖产业大数据平台的设计与实施,打造了基础设施层、数据中心层和平台应用层3个层次的总体架构,并针对盐湖产业数据中心和平台功能建设过程中关键技术及问题难点,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平台提供了智能检索、统计分析、专题报告和知识产权导航等服务,为中国盐湖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是大数据环境下产业大数据平台建设的重要应用示范。  相似文献   

12.
为探析大数据分析能力与协同效应之间关系的影响机理,建立二者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并基于210家制造业企业的样本数据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大数据有形资源对大数据人力资源、无形资源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互补效应、整合效应对学习效应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大数据有形资源通过大数据人力资源、无形资源对互补效应和整合效应产生间接影响;大数据人力资源、无形资源均通过互补效应和整合效应对学习效应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伟玲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1):233-239
工业企业信息化经过近40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海量的工业数据碎片化存储在不同的系统中,构建工业数据空间释放工业数据价值被日渐提上议程。通过深入工业企业调研发现,大部分企业能意识到数据管理的重要性,但是不懂如何管理工业数据。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提出了笔者对工业数据治理的理解,剖析了阻碍工业数据价值释放的难点痛点堵点,并将价值链理论引入工业数据治理体系,剖析了工业数据治理活动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提出了工业数据治理的推进策略,以期为下一步加快推进工业数据治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杨滟  田吉明 《现代情报》2021,40(10):43-51
[目的/意义] 数字文化资源成为大数据时代最重要、最基础的战略性资源之一,被赋予了新的价值和新的应用需求,为了解决数字文化资源开发和应用中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科技与人文融合的数字文化治理体系的建设。[方法/过程] 通过界定数字文化治理的内涵,分析数字文化治理的必要性,明确数字文化治理过程,从治理主体层面、数据层面、治理机制层面和治理技术层面4个层面架构了数字文化治理参考框架。[结果/结论] 并从数字文化治理机制保障,多元主体需求保障和治理质量保障3个角度出发,提出了数字文化治理的策略,为数字文化资源的创新性开发和价值创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The emergence of big data brings both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high-tech enterprises. How to keep competitive advantages and improv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s important for enterprises in big data environment. Except from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bility and the us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enterprise’s innovation practice. This article creatively combines with the insights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governance, and explores how the managerial power and network centrality affects enterprise’s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n big data environment. Considering about the differences among distinct regional big data environment (strong/weak), this paper also takes classification research on it. The research findings show that managerial power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managerial power could enhance enterprise’s centrality in network, and the enterprise which located in network central position has more advantages in obtaining resources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s firm’s innovation performance. Network centrality plays a mediating role on managerial power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 Further research finds that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managerial power and network centrality are more significantly in the strong big data environment. These findings enrich the research of high-tech enterprise innovation from a combinative governance view, and contribute to the literatures on enterprise innovation in big data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6.
Statistics have long shaped the field of visibility for the governance of development projects. The introduction of big data has altered the field of visibility. Employing Dean's “analytics of government” framework, we analyze two cases—malaria tracking in Kenya and monitoring of food prices in Indonesia. Our analysis shows that big data introduces a bias toward particular types of visualizations. What problems are being made visible through big data depends to some degree on how the underlying data is visualized and who is captured in the visualizations. It is also influenced by technical factors such as distance between mobile phone towers and the truth claims that gain legitimacy.  相似文献   

17.
从系统分析设计的角度对大数据环境下工程项目目标控制平台的核心架构与大数据应用框架等问题展开研究,通过在数据处理层识别项目风险因素、分析处理项目数据,构建大数据在项目进度、质量、成本三方面的目标控制平台。基于大数据的工程项目目标控制平台能够有效地对进度延迟、质量隐患及成本超额等问题进行预警,为项目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支持分析,进而合理实现项目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8.
"大数据"时代催发了可视化技术的再创新。"豆形图"以其处理海量数据的超强能力可以直观地展现大数据的结构特征,并为大数据的可视化分析奠定基础。本文首先引入"豆形图"及其可视化大数据的特征,并将其应用于资本市场中典型的金融大数据——超高频数据,构造用于可视化分析的豆形时间序列,分析数据的日内模式和动态特征,为大数据的可视化技术开辟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大数据处理流程中的数据质量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数据的规模性、高速性和数据来源的多样性,使数据更可能产生不一致和冲突,这会导致大数据质量问题。本文在界定大数据质量内涵及其维度的基础上,分析大数据处理流程中数据收集、数据预处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可视化及应用等环节对大数据质量的影响及关键因素,构建大数据流程的质量影响模型,并提出大数据质量保障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