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社会责任产品开发是企业社会创新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显著区别于一般新产品开发的特殊性。综合社会责任产品开发的内容域、层次域和阶段域等向度,可以构造一个社会责任产品开发的立方体模型。社会责任产品开发过程主要分为概念开发、产品设计、产品测试、社会和经济评估以及商业化及推广等5个阶段。企业应对社会责任产品开发实施有效的管理,应注意保持与企业社会战略的契合性;建立跨职能的社会责任产品开发团队;加强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合作;有效运用各种产品创新工具;注重消费者沟通与教育。  相似文献   

2.
阳镇  凌鸿程  陈劲 《科研管理》2021,42(5):143-152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践方式,如何驱动企业可持续性的社会责任行为成为研究的重要议题。社会信任作为宏观经济运行与微观企业市场活动的“润滑剂”,对企业的市场行为与社会行为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传统的研究主要研究外部正式制度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忽视了社会信任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在驱动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中产生的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09-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了社会信任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效应,并检验了外部正式制度与企业内部高管激励制度在社会信任(非正式制度)与企业社会责任的调节效应;进一步验证了基于工具竞争逻辑主导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在社会信任与企业创新之间的中介作用,验证企业社会责任的工具价值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社会信任对企业社会责任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产权、披露环境以及行业追随等方面存在异质性;(2)外部正式制度(市场化环境)在社会信任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产生正向调节作用,呈现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协同倍增效应;(3)企业内高管股权激励制度在社会信任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产生负向调节作用,呈现出企业内激励制度与企业外非正式制度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替代效应;(4)企业社会责任在社会信任与企业创新之间产生部分中介作用,即Porter和Kramer(2006)提出的企业社会责任的战略竞争工具效应得到实证结果的支持。本研究在理论层面上基于“内外结合”的视角丰富了企业社会责任驱动因素的研究,拓展了社会信任作用与企业社会行为的影响机制,在实践层面为政府以及企业重新审视社会信任的价值效应提供经验证据,也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发挥社会责任的竞争工具效应提供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3.
张思雪  林汉川 《科研管理》2018,39(12):69-77
对于在新兴市场或发展中国家提升中国产品的海外形象,创新和企业社会责任哪个更为重要?本文基于来自中亚六国的海外消费者的302份调查问卷数据,通过使用多重中介模型,对提升中国产品海外形象的主要路径和策略重点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消费者定位与中国产品海外形象正相关;基于技术的创新和基于市场的创新是中国企业提升在发展中国家产品形象的重要中介;消费者感知的企业社会责任对提升中国产品在发展中国家的形象也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进一步研究显示,基于技术的创新、基于市场的创新和消费者感知的企业社会责任,对于提升中国产品在发展中国家的海外形象具有同等的重要作用,这一结论与其他地区创新优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战术重点形成反差。研究结果对于中国产品在发展中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如何实现可持续商业模式创新一直是理论和实践的双重难题,企业社会责任嵌入商业模式创新被认为是一条可行路径。但现有研究对“企业社会责任是如何嵌入以及怎样影响商业模式创新的”等问题仍然知之甚少。本研究通过对万达集团文旅业务的纵向案例分析,揭示了企业社会责任嵌入商业模式创新的机理。首先,企业社会责任嵌入是一个“从边缘议题到核心议题、从传统慈善观到创造共享价值理念”的过程;其次,本文揭示了企业社会责任嵌入、企业生存危机和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的复杂机理。商业模式创新伊始并不必然需要企业社会责任介入,但会激发企业社会责任萌芽,为企业社会责任嵌入提供必要前提。企业生存危机是企业社会责任嵌入商业模式创新的触发器;最后,本文回答了企业社会责任嵌入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企业社会责任嵌入提高了商业模式的稳健性,是企业在企业生存危机下重塑商业模式的重要途径。研究发现解释了企业社会责任嵌入的内涵,揭示了企业社会责任嵌入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黑箱,回答了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模式创新相互循环促进的复杂嵌入机理,为相关研究议题提供了结构性理论假设,有助于更多企业通过企业社会责任嵌入实现可持续商业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5.
庄莹  买生 《科研管理》2021,42(11):118-128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简称“国企混改”)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非国有资本参与对国企产生治理效应的同时,也一定程度影响政策性决策行为,那么国企“使命必然”的社会责任表现也会因此产生影响。本文从减负效应与治理效应双重视角出发探究国企混改股权结构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研究表明:国企混改动态股权结构变化,包括多样性、深入度、制衡度以及控制权转移均会降低企业社会责任水平。且机制检验发现,国企混改不仅可通过减负效应,即缓解国企承担的政策性义务从而对企业社会责任产生影响,还可通过治理效应监督约束管理层为获隐性福利而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水平行为。此外,基于控制层级与治理环境的视角进一步研究发现,与央企相比,地方国企混改对企业社会责任水平的抑制作用更明显;市场化进程较高、政府放权意愿较强地区,治理环境较好从而能够强化国企混改对企业社会责任水平的影响。最后,研究发现国企混改降低企业社会责任水平具体表现在员工、供应链以及环境责任,并最终有效缓解企业社会责任带来的负向价值效应,提升企业价值。研究认为国企混改应注重股权结构“量变与质变”相结合,充分发挥非国有资本的治理效能,明确国企社会责任本质,促使国企提升绩效的同时,有效发挥企业社会责任的榜样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和谐社会的角度,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阶段,指出现阶段我国企业应从投资、营销、消费模式等方面做出转变;从企业战略的角度讨论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同时对我国企业和固外企业的差距、应采取的改革措施进行论述,提出了企业的发展方向,指出企业社会责任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主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社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企业是将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与社会创新紧密结合的组织类型和可持续性商业模式。管理大师德鲁克曾预言,这种组织有可能成为后资本主义时代发达经济体中真正的“增长部门”。在中国,社会企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社会各界对社会企业的研究还大多限于从社会学、公共管理学方向来研究。我们应该将社会企业与企业运作的商业模式结合起来,研究社会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过程与演进机理,以期更好地创建社会企业,给社会、企业、环境带来更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阳镇  李井林 《科学学研究》2020,38(4):734-746
基于战略竞争观的社会责任实践逻辑在企业层面广泛运用。但是在企业业绩下滑情景下,企业社会责任是否仍然作为企业的战略创新工具仍然有待进一步检验。本文基于2009-2017年中国沪深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为初始研究样本,考察了企业业绩下滑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实际影响,并进一步验证的企业社会责任作为战略创新或竞争工具下的运行机制,探讨了企业社会责任对于企业创新过程中的创新补贴获取与绩效提升效应,以及企业社会责任对于企业在业绩下滑情景下选择真正的战略创新过程中摒弃盈余管理的调节作用。基于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1)企业业绩下滑对企业社会责任产生显著地正向效应,企业业绩下滑情景下的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竞争工具说”得到经验支持;(2)进一步地机制检验表明,在选择企业社会责任作为竞争工具的情景下,基于利益相关方理论,企业社会责任对于企业创新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且通过企业社会责任能够获取政府创新补贴,创新补贴在企业社会责任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3)企业业绩下滑对企业盈余管理具有负向影响,说明在业绩下滑的情结下企业更倾向于选择真正的战略变革而不是“穷则思偏”粉饰企业业绩,且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业绩下滑与企业盈余管理产生显著的负向调节效应,进一步说明在业绩下滑的情结下企业将社会责任真正地作为战略创新工具而不是粉饰工具。本文的理论贡献在于拓展了传统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而是探讨企业业绩下滑情境下企业社会责任的背后逻辑机制,为基于业绩下滑情景下的“穷则思变”选择将企业社会责任融入战略创新行为之中提供了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9.
如何平衡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创新实践的资源需求、兼顾资源配置最优化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协同,是当前中国企业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基于负责任创新、动态能力等理论假说,本文以2010—2016年575家中国高新技术上市企业为样本,运用GMM模型实证考察了企业社会责任与创新能力的动态交互关系,并进一步检验了非正式制度因素(企业内部责任文化与外部社会声誉)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相比当期企业社会责任,滞后一期的企业社会责任更能促进当期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而当期创新能力的提升也显著改善了同期企业社会责任水平;发现浓厚的企业责任文化能有效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对创新能力的促进机制,且良好的企业社会声誉提升了创新能力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本研究对厘清企业社会责任与创新能力间的关系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兼顾社会责任履行和创新能力提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付强  刘益 《科学学研究》2013,31(3):463-468
以公共事件为切入点,从绿色创新角度出发,将从基于技术创新的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财务绩效影响这条意识的路径来研究,而不是基于社会责任的创新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从大量文献研究发现,创新的绿色也就是基于技术创新的社会责任,我们将剖析基于技术创新尤其是产品和工艺创新的企业社会责任对于企业社会绩效和财务绩效的影响机制和媒体曝光度在这种影响机制中所起到的调节作用。研究认为,基于技术创新的企业社会责任会积极影响企业社会绩效,社会绩效会积极影响企业财务绩效,而媒体曝光度则会正向调节基于技术创新的企业社会责任对社会绩效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1.
以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企业社会创新、知识产出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证检验.结果 表明,企业社会创新能够促进知识产出和提升企业经济价值,知识产出在企业社会创新与企业经济价值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而企业社会创新对企业社会价值不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前传统产业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现象突出,创意产业的发展会有效改进传统产业发展的劣势,带来企业社会责任的整体促进.创意产业发展带来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就业极大扩大,实现了科学发展和自主创新,提高了全民素质,且在慈善和公益事业上有突出贡献,塑造了企业社会责任文化,为我国企业现阶段转型发展提供一种全新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黄珺  贺国亮 《软科学》2017,(7):93-97
以2011~2013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通过技术创新对企业价值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分析不同产权性质对这一作用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1)企业社会责任能提升企业价值,技术创新在两者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2)国有企业中,技术创新对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呈现出消极的调节作用;非国有企业中,技术创新在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系统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顾客在线参与CSI的概念界定、研究视角和主要形式;从顾客、企业和技术3个方面,分析顾客在线参与CSI的影响因素;从企业、顾客和社会3个层面,总结顾客在线参与CSI的作用结果;并据此构建顾客在线参与企业社会创新的理论分析框架,探讨未来研究的4个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由于环境的快速变化和竞争的加剧,产品创新对企业越来越重要。本文从企业社会资本的角度分析了不同企业社会资本类型对企业产品创新的影响,扩展了理论文献的研究,为实证研究建立理论框架。同时,本文为企业产品创新,充分发挥企业内外部社会资本在产品创新中的作用,推动企业产品创新的成功,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企业文化对于新产品开发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凡臣 《科研管理》2007,28(3):186-191
在市场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使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地竞争压力。新产品开发作为企业创新过程的结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主要从新产品开发的过程管理的角度,以企业文化的基本理论分析企业文化对于新产品开发的作用机制,探讨建立创新型企业文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知识共享、知识获取与产品创新的关系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组织学习与产品创新的关系出发,分别讨论了知识共享、知识获取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产品创新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命题。内部知识共享与外部知识转移都会促进企业的产品创新,并且前者还调节着后者对产品创新的作用关系,而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社会资本则分别促进了企业的内部知识共享和外部知识获取。  相似文献   

18.
陈昕  林晓璇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4):119-122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是在不断地演变与争论中发展起来的,为克服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模糊性以改善研究的实践性与操作性,企业社会回应、企业社会表现概念相继被提出。企业社会回应的提出,代表了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从道德维度转向管理维度。而企业社会表现则兼容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社会回应,被看作是实证研究中企业社会责任测量的操作性定义,从而成为规范研究方法与实证研究方法之间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9.
企业持续创新的动力来源于创新型企业文化.创新型企业文化可以增强员工工作满足感,提高员工的创造表现行为和工作绩效.促进企业组织创新.人们的经济行为又是嵌入于社会网络之中的.从社会网络嵌入性视角出发,将社会网络理论引入到企业文化理论研究中,首先分析了什么是创新型企业文化和社会网络嵌入性,然后对创新型企业文化、员工所嵌入的社会网络和员工的创造表现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社会网络的创新型企业文化的作用机制模型.研究发现,创新型企业文化通过作用于员工个体的社会网络作用于员工的心理和决策,从而使员工产生创造性表现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