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王继发 《新闻界》2011,(7):27-29
法兰克福学派对世界传播学界的影响是重量级的,对于中国传播学发展的影响也很大,而这种影响分为正面和负面两个层面。笔者认为法兰克福学派对我国传播学的正面影响主要体现在:拓展了传播学研究领域;使得传播学理论在我国能够向本土化方向发展;更加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研究方法。另一方面,法兰克福学派所产生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与目前我国的社会发展阶段、文化生产方式、政治经济结构上都存在巨大差异,因此该学派也会在政治、经济、文化层面对中国传播学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法兰克福学派的本土化研究中,要特别要警惕对法兰克福学派相关理论的异化研究。  相似文献   

2.
法兰克福学派对世界传播学界的影响是重量级的,对于中国传播学发展的影响也很大,而这种影响分为正面和负面两个层面.笔者认为法兰克福学派对我国传播学的正面影响主要体现在:拓展了传播学研究领域;使得传播学理论在我国能够向本土化方向发展;更加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研究方法.另一方面,法兰克福学派所产生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与目前我国的社会发展阶段、文化生产方式、政治经济结构上都存在巨大差异,因此该学派也会在政治、经济、文化层面对中国传播学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法兰克福学派的本土化研究中,要特别要警惕对法兰克福学派相关理论的异化研究.  相似文献   

3.
任何学科的发展都以存在若干学派为标志,有争论也有发展。传播学的学派发展至今至少二十多个学派,但说法很不相同。若从宏观角度讲,"三大学派"的说法大体得到学界的认可。本文即从这个角度分析传播学的三大学派的形成、主要观点倾向和代表人物及他们的代表作。作者认为,在传播科技发展的当今,传播学需要跟随社会实践的发展,说明当代社会传播的特征,传播学的三个学派的任何一个,都难以充分阐释如此丰富和复杂的传播现象。因此,传播学不同学派的交融成为一种自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与传播学的传统学派相对的 ,是传播学的批判研究。活跃在批判舞台的传播学研究主要有两大学派 :一个是文化批判学派 ;另一个是政治经济学派。他们都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有密切的联系 ,而与行政学派的研究思路大相径庭。政治经济学是传播研究的一种思路 ,是将传播活动作为一种经济活动 ,以生产、分配、流通、交换及其宏观决策活动这种政治经济学的思路来观察媒介及其传播行为的。在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中 ,学科的母体或者方法论是政治经济学 ,研究对象是以传播媒介为核心的人类传播行为及其活动。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传统上主要有三大分支 :自由主义 (现在的新经济学派 )、马克思主义、制度学派。制度学的分析不仅预示了霸权产生的方式 ,而且指出了传播在其中的重要性———传播创造了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6,(8):25-32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梳理并分析当前国内学者们对传播政治经济学派的理论探讨、研究方向以及对该学派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以求全景展现在当前国内传播学界重要学术期刊以及相关研究专著中对传播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思路和格局。参照当前西方学者们对传播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研究情况,可以进一步发现在理论研究、研究方法论、主要观点等方面国内外学者有着明显的研究差异,这对考察传播政治经济学派在中国传播学界的研究情况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促进对西方传播学批判学派相关理论研究的推进。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芝加哥学派还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兴起的主流大众传播学,"传播"始终是美国社会学、传播学关注的重点。面对大移民和城市新环境,社会学的芝加哥学派开创了以"有机体"为核心的社会传播观念;在此之后的哥伦比亚学派,受到二战的影响,将"结构功能"和"经验测量"的功能主义传播观发挥到极致,但是"传播"丰富的意义在传播思想的发展过程中渐渐消逝。  相似文献   

7.
齐特  ;骆世查 《新闻世界》2014,(7):354-355
法兰克福学派作为传播学研究领域一支重要的力量,有其自身独特的、不同于北美主流传播学派的研究范式。回顾法兰克福学派流亡美国期间所做的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厘清传播学史上对研究路径、研究方法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传播学研究的滥觞之地可以追溯至芝加哥学派,追溯至齐美尔。本文采用比较的视野,从齐美尔对社会是如何可能的追问出发,沿着社会学的发展脉络,比较了芝加哥学派的传播观与功能主义路径下的传播研究之间的不同,并认为功能主义路径下的传播研究虽创新了方法、开拓了领域,但却丢失了芝加哥学派的"关系"视角,而这一视角对当下主流传播学走出不断重复过往研究这一封闭状态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勇 《新闻界》2007,(4):19-21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传播研究领域存在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两大对立学派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但近年,我国一些学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三分化"。本文梳理了传播研究学派划分的历史,分析了各种"三分化"的实质及提出背景。本文认为,无论是学术成果,还是社会影响,传播研究领域尚没有能和经验学派、批判学派相提并论的学派。目前,传播研究领域还只是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双峰并峙,麦克卢汉学派只是一个正在成长的学派。  相似文献   

10.
在传播学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学者们的方法论和学术立场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学派。而其中主要的两大学派即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经验学派,顾名思义是主张从经验事实出发,运用经验性方法来研究传播现象的学派。而传播学的另一大学派批判学派是在主攻社会科学研究的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下,以欧洲学者  相似文献   

11.
批判学派纵横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传播学批判学派既是一个学科的流派 ,更是一种学术的思潮在传播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但还未受到我国学者足够的重视。本文对传播学批判学派的发展脉络、重要人物、研究志向等 ,进行了宏观勾勒 ,以期推进对此学派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Folksonomy在中文图书分类中运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Folksonomy在网络服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章旨在考察将Folksonomy应用到中文图书分类中的可行性,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以豆瓣网读书频道图书标签为考察对象,着重分析了标签对中文图书的主题揭示能力,结果表明标签能够较强的揭示图书的主题,且与添加标签的人数无关。  相似文献   

13.
With increased research attention being paid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s) and social movements during the Arab Spring, the role of new and social media in promoting social movements in China is examined in depth. Focusing on the most popular social media platform in China, Weibo, this research includes a review of new scholarship about ICTs and social movements, analysis of Chinese grassroots social movements organized via Weibo, and the limitations of these social movements. The guiding question here is how individual Chinese citizens strategically used Weibo to facilitate social movements.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中国传播学研究群体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中国大陆的传播学研究者早期主要是从新闻、中文等相关专业转行而来。在传播学博士教育发展后,研究者学科背景发生较大的变化。而当下中国传播学生产场的主力军是具有一定海外学习背景的研究者。  相似文献   

15.
查修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曾在文华图专执教,亦曾在多家图书馆工作。但由于查修晚年移民海外,远离了中国图书馆界,以至于中国图书馆史研究者对于查修的生平与成就了解极少。作者努力查考文献,弄清了查修的字、号、英文姓名、籍贯与出生年份。然后,考察了查修在文华图专与伊利诺伊大学的求学经历。接着梳理了查修的工作履历,包括他在清华学校图书馆、文华图专、暨南大学图书馆、交通大学图书馆的图书馆管理与图书馆学教学经历,他的报人生涯,及其晚年移民海外的部分活动。最后介绍了查修在图书分类法、目录学等图书馆学研究领域的著译成果。  相似文献   

16.
浅析中国档案学的学派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档案学的学派问题一直受到我国档案界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文章论述了学派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介绍了中国档案学派的建设基本情况.认为中国目前还没有形成档案学派,进一步分析中国档案学派没有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从建立档案学科学共同体、增强档案学人主体意识和建立良好学术环境等方面来构建中国档案学派.  相似文献   

17.
哪些因素会影响学术论文的被引次数是文献计量学领域的一个经典研究议题。目前的研究主要关注论文的内容特征和形式特征与被引次数之间的关系,鲜有研究从文本可读性视角切入这一议题。文本可读性影响读者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知识吸收,是一个关乎知识传播效率和研究成果认可度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在控制论文知识品质和权威性的基础上,使用文本可读性R值等五个变量研究论文的文本可读性对被引次数的影响。以中文图书情报学知名期刊发表于2016—2020年的论文为研究样本,研究发现论文的文本可读性R值、是否采用复合式标题、是否使用公式和表格对被引次数有显著影响,而是否使用图对被引次数没有显著影响。研究验证了中文情境下文本可读性对论文影响力的实质性作用,研究结果对科研人员改善自身的中文学术写作以及提高研究成果影响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2008年我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回顾了2008年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整体情况,选择其中较为新鲜的话题、观点进行阐述。内容涉及新闻传播学基本理论研究和现实问题研究两方面。现实问题研究主要讨论了国家层面的传媒公关、国家信息公开政策,以及对公共关系学的认识等。  相似文献   

19.
我国图书馆员职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图书馆员职业是备受业界关注的问题,文章追溯我国图书馆职业在20世纪初叶的产生和变迁,从图书馆实务的开展和时于职业的研究两方面,考证了我国图书馆员职业特征,从而探讨我国图书馆员不同于西方的职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20.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first-year college students showing disinterest and unfamiliarity with basic library resources is a phenomenon experienced by many academic librarians. This article aims to increase understanding of student exposure to the school library, prior to college arrival, by examining the online information and tools from high school libraries. Four hundred ninety-seven (497) public high schools from New York City were surveyed for 1) online presence of their school library programs and 2) the extent of information featured on these school library websites. Findings indicate that many public high schools have not adequately embraced web development for the purpose of educating students about information litera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