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目前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利用新兴教学资源方式"微课"和新兴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实现课堂教学改革,是网络与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深入应用。"微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采用开放式的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把教学内容微课程化和结构化,完成课堂教学改革。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现行高校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发挥基本的素质教育功能,完善现有高校教育教学方式。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实践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开辟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董丽玲 《考试周刊》2013,(9):177-178
<正>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因而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理应关注"人"的发展,善待生命的自主性、理解生命的生成性、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发掘生命的创造性,理应让孩子们的兴趣和向往、生活和理想、生命和创造都在生机勃勃的课堂环境中焕发出来。这样的课堂实质上就是生命化课堂,生命化课堂正是以促进学生生命多方面发展、课堂教学具有生命教育理念、教师关爱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和提升学生生命价值的一种新型教育理念。在这一方面生命化课堂  相似文献   

3.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的生命化课堂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化课堂教学是新课程背景下提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它的基本特征是关注生命的整体性、尊重生命的独特性、重视生命的体验性。基于新课程理念的生命化课堂教学体系的建构策略主要包括教学目标要以人为本、教学内容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教学过程要注重动态生成、教学模式要走向交往与对话。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的实施,使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面临严峻挑战。努力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优化的课堂结构和富有可操作性的新教学模式是一个迫切的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应该从生命的视角思考高中政治课教学,构建生本化课堂。  相似文献   

5.
黄白 《河池学院学报》2005,25(6):119-125
近五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从改革实验到全面推广实施取得了积极的成就,但是在新课程改革中也存在着有的课堂教学形式主义化;有的对教学目标期望虚浮化;有的全盘否定传统课程及其教学方法等三个主要问题。对此,我们很有必要审视与反思,探析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在新课程改革中对我国传统课程教育中的精华即“启发式教学”缺失应有的重视。面对这一挑战,我们应该在继承与创新中运用启发式教学,让新课程焕发生命力!其主要对策是实施新课程运用启发式教学要赋予“生命教育学”意义和树立“新课程理念”;在课堂“师生积极互动”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与课歼活动整合化中运用启发式教学。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树立"生命化课堂"的观念.生命课堂是基于教育的生命意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师生互动共同创设出新的生活经验,使生命融入新质,从而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因此,我们要提高生命化教学意识,创设良好的和谐氛围,改进教学方法及评价机制,使生命化教育寓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7.
正实施新课程和推进素质教育都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构建以课堂为核心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我展示、有效训练"教学流程,并做好课前、课后的有效延伸,以此保证课堂教学效益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一年来,经过努力,我校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但同时发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  相似文献   

8.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课前学生先学习新知识,课堂上协作讨论、释疑解惑与内化知识。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因高职学生课下学习兴趣不高,影响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借鉴游戏策略,将游戏化的学习理念应用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设计出游戏化学习理念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并通过教学实践验证了该模型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物教学》2016,(22):13-14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关注学生个体发展,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通过分析任务驱动教学法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适应性,构建了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一课为例,将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生物学教学中。  相似文献   

10.
吴晓兰 《考试周刊》2015,(38):55-56
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让课堂活起来,从"闷课"走向"活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让一节课活起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过不断地尝试,创新教学模式。"问题导学、异质合作"这种新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指出"课前自我预习"、"课堂问题解决"、"课后自我反馈"三个环节的重要性,处理好三者关系才能使数学教学课堂不仅有效而且高效。  相似文献   

11.
白尚祯  雒建军 《考试周刊》2014,(24):152-153
以"促进教育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核心。新课程与新教材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崭新的平台和有力的支撑点。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实施的根本途径,当然成为新课改的窗口。以"杜郎口"为代表的当前备受关注的几种教学模式就是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改革的典型案例,这些在高效课堂建设中走在课改前列的经典课改模式各具特色,也有许多相似之处。"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课前充分的预习,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教学时间分配上的变化,教师和学生身份的转变都是这些模式的亮点。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堂要融入新课程理念,体现生命化教育,生命化课堂既是课堂教学的一种价值理念,也是课堂教学的落脚点和行为表征。从情境创设、动态生成、思想方法、数学文化等方面探索教学方式的转变,可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数学课堂充盈生命的味道。  相似文献   

13.
赵忠平 《考试周刊》2008,(48):55-56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要求数学课堂教学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课堂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存在着"问答法"主宰课堂,"少讲少练"代替"精讲精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流于形式和固定教学模式一统天下四大误区,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避免这些误区,对数学教学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宝雄 《文教资料》2012,(17):183-184
情感教育替代传统教学已成为主流,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慢慢淡出历史舞台。在这一大前提下,新课程理念下政治"生命"课堂的构建也成为老师们探讨的问题。本文比较新旧教学模式的优势与劣势,指出要建立起新课程下政治的"生命"课堂,使课堂有生机,学习有效率。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是实施生命教育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有效性,构建生命化课堂,需要克服课堂教学中生命教育"泛化""窄化"等现象,也要克服生命教育"神圣化"和"课程化"倾向带来的负面影响,更要抓住生命化课堂的基本特征,结合学科特点,从传递生命化理念、教授生命知识和技能、感受和体验生命历程的意义与快乐、培养生命践行能力等多维度来构建生命化课堂。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对于教育事业的改革力度在逐渐加大。在当下的新教育理念下,"学习者互助"和"教学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未来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过去的教学模式逐渐暴露出弊端,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教育需要。知识体系与新型课堂模式融为一体。合作课堂教学颠覆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将学习者的思维模式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程序联系起来。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师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创造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把握学生发展的主线,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正>当下,很多学校都在推行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如课堂主体教学模式、课堂主体学习评价模式、"促进知行统一"教学模式、六步教学法等,这都是当前一些学校流行的新教学模式。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邯郸学步,教学模式单一,难以实现打造高效课堂的目标。我认为,要想打造高效课堂,课堂教学模式就必须改革,要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路,提高自身素质。在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首先,当前新课程谈的最多的就是"小组合作  相似文献   

18.
<正>课堂教学管理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要素,构建以生为本的主体型教学模式,倡导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必然要求对课堂管理进行深入的反思和革新,必然要求以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堂管理来支持教学的革新。然而许多英语教师往往特别注重对教学内容的研究,却忽视研究如何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信息的传递。在新课程教学改革推进中,一些英语教师虽然转变了教育观念,却忽视了以新课程教学理念为指导研究课  相似文献   

19.
<正>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以"人"为中心的,在学校教育中关注个体生命价值,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生命化教学,适应课改的新要求。无论是哪一门学科都要以尊重生命为前提,努力构建生命化课堂。作为一门语言教育类学科,小学英语运用生命化教学模式推动学生的语言学习不断发展,课堂教学是提升学生英语素养的主要途径。笔者从生命英语的课堂教学建构出发,讨论生命化教学如何融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一、课堂生命活力彰显个性教学  相似文献   

20.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引进课堂活动,目的在于探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思品课教学形式的新途径,切实提高初中思品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更好地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