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年9月,由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隆重举行,会议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韩国、越南、俄罗斯、巴西等国家和地区的150余名专家、学者。科举制度在中国绵延达1300年,废止之后争论仍在继续,不但国内研究从来停止,国外也有众多学者对中国的科举考试深有研究。如何评价科举制度的千秋功罪,如何评价科举制度废止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是这次研讨会的中心议题之一。著名学者潘懋元教授认为,“科举制度被废止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2.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刘海峰教授,孜孜求索数十载而铸就的力作——《科举制与“科举学”》,已由贵州教育出版社于2004年9月出版发行。这是刘海峰教授继《唐代教育与选举制度综论》、《科举考试的教育视角》、《中国考试发展史》、《学优则仕:教育与科举》.《中国科举史》之后的又一部研究科举考试的规模恢弘的学术作,也是第一部提出关于“科举学”概念并围绕其进行研究的专。  相似文献   

3.
邓嗣禹著《中国考试制度史》一书首次出版于1936年。恒慕义曾于1938年撰写此文,首次向美国学界及西方国家推荐邓嗣禹的著作,并介绍中国的科举制度。作者从西方汉学家的角度,评述了中国科举制的演变与发展历程,并归纳了我国历代科举考试实施与遗漏的次数,这在目前国内出版的科举论著中是不多见的。这篇文章仅刊载于1982年台湾版的《中国考试制度史》书中,以后再版的书籍中均未见此文。现将全文翻译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科举考试制度是我国封建时期的重要考试制度,在我国封建历史时期延续了1300多年,不但对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当今教育的影响仍不容小视.本文从多个角度评价科举考试制度,同时分析科举制对我国教育的影响,得出结论:科举制度同任何制度或者事物一样,既有积极方面又有消极影响,除此之外,科举考试制度在潜移默化之中对中华民族的思想影响极其深远,在教育及文化思想方面尤其凸显,所以应该对科举有个正确的评价,使其服务于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5.
科举革废与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刘海峰厦门大学博士生张亚群导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史答辩时间 2000年9月 22日 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各项改革中,科举考试改革是全局性的。它对20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论文以高等教育基本理论为指导,围绕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主题,着重对近代科举考试变革与新式高等教育发展的消长互动关系作具体的历史考察和深入的理论分析,并为当今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全文分为引言和正文6章。第一章考察分析科举制的性质及其在中国传统高等教育主要形态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的一种选士制度,科举制的运行对中国古代的政治、教育、社会、文化诸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全面挖掘这项制度的底蕴,不仅有对考试科目、考试方式等制度和活动本身的研究,还诞生了诸如科举政治、科举教育、科举社会、科举文化等系列专题研究。在所有科举考试专题研究中,科举与儒家经学的关系无疑是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这既属于科举与外部环境关联的研究视野,也属于科举制度本身考试内容所关注领域,附属于科举考试内部,是血肉联系的一体,其演化和发展具有复杂性和不可分割性。  相似文献   

7.
由厦门大学高教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刘海峰教授撰写的《科举考试的教育视角》一书已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在这部近24万字的专著中,作者通过对科举制的产生与勃兴、改革与发展、盛衰与革废、科举与学校的关系、科举的教育考试性质、科举考试的传统与变革等一系列问题的深入探讨,认为科举既有高等教育考试和学位考试的性质,又有  相似文献   

8.
太平天国的科举考试制度,既与传统的科举制度有所相似,又有其自己的特点。它更多地打破了旧科举的一些限制,力图体现自身特色,特别是它所倡导的平均主义、开设女科等举措无疑加速了清末科举制的废除进程。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太平天国的科举制考试是古代科举考试和近现代考试制度的一个分水岭。  相似文献   

9.
科举制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其影响波及政治、教育、文学、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并对东亚乃至世界文明进程产生过重要影响。在科举废止一百周年这样一个值得纪念的重要时刻,总结科举制度的千秋功罪,从多学科的角度探讨科举制度的废止与科举学的发展,深刻认识中国社会的特性和传统文化的命运,为现实考试制度提供历史借鉴,是海内外科举研究学者的共同使命。为了实现这一宗旨,2005年9月2-4日,在中国科举制废止百年之际。由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  相似文献   

10.
邓嗣禹是我国科举考试制度史理论研究的奠基人与开拓者。学习邓嗣禹对于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分析理论,评述其历史影响,论述其当代价值,研究对我国文化战略的发展,以及对于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借鉴作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邓嗣禹所著《中国考试制度史》一书研究、评价的基础上,对于科举制度的历史影响,从利弊两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综合评述。同时引用政治学、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在国内首次提出将科举制度作为我国"文化软实力"项目的概念,以及如何进一步扩大国际影响力的具体建议,并对目前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相关借鉴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举荐与考试相结合的选拔人才方式是隋代科举制度的一大特色,与后来成熟状态下科举制依靠被选者自己报名参加考试的方式有所不同。隋代科举考试的科目不很固定,基本定型的科目有秀才科、进士科、明经科、孝廉科和俊士科等。隋代对报名资格、考试程序和考试内容也作了一系列的规定。隋代所确立的科举制对中国选官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唐初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的科举考试制度基本确立之后,科举制度对《新定五经》、《五经正义》、《石壁九经》的校勘和刻经相继完成起了直接的促进作用;五代印板五经、九经的出现乃是适应科举考试的需要,对当时楷字体的定形和规范也有积极意义。此外,唐五代科举考试和官学教育都十分重视对文字学的考察和教育,国子监设书学,专治文字学;明经科、进士科等考试要帖试《尔雅》;科举考试中对文字书写规范的要求非常严格。上述种种说明,科举考试对于楷定文字规范方面的贡献是相当巨大的。  相似文献   

13.
科举革废与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改革进程是以废除科举制度为突破口 ,由此推动高等教育数量规模的快速发展以及新式高等教育体系的最终确立。受科举考试改革迟缓的制约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在招生入学、教学过程、毕业考试等环节上表现出过渡性特征。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创立阶段 ,外来性占主导地位 ,随着高等教育近代化的近一步发展 ,新式高等教育制度渐趋本地化  相似文献   

14.
最近读了金滢坤先生的《中晚唐至五代科举与社会变迁》一书(人民出版社,2009年),颇觉该书是近年来中国科举制度研究中的一部力作。《中晚唐至五代科举与社会变迁》一书的出版,反映了我国学术界对科举制度的研究更加细致深入。正如韩?先生为本书所作序言,"表明科举制的研究正在  相似文献   

15.
《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自 2 0 0 3年 3月起 ,组织进行了全国范围内有关高等教育科研论文成果的汇编统计工作。统计范围为 2 0 0 0— 2 0 0 2年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国高教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武汉 )、《辽宁教育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江苏高教》、《高教探索》、《黑龙江高教研究》、《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吉林 )等 11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的高等教育科研论文。本次统计共收录论文 82 71篇 ,剔除无作者工作单位、境外作者及署名非高等院校的论文 ,有效论文为6…  相似文献   

16.
公正是贯穿科举考试中的一条红线。科举考试对官宦庶民一视同仁,从考场专门设置、糊名誊录、双重定等第、别头试和锁厅试等方法的采用,都力图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实现向上社会流动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公平竞争、择优录取是科举制得以长期存在的重要原因,科举制度使封建社会通过选纳社会精英进入政治权力中心而不时迸发出活力。  相似文献   

17.
近代西方人士基于西方视角或自身经历,对中国科举制度的考试功能、考试体系、传统教育等进行独特分析。他们肯定科举制度的选拔功能,却对其阻碍教育、耽误人才发展的消极方面深为叹息。他们欣赏科举制度设计的周密,但同时以西方人的身份指责科举考试内容的落后。这些论断和认识对于今天人们研究科举、反思教育,意义尤其深远。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举制度历经1 300年的发展演进,成为中国古代最主要的选官制度。科举制度及其衍生出的科举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对古代中国社会和当代中国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诸如王维、司马光等重要官吏和文化名人都来源于科举考试,其所确立的公平、公正、公开的考试原则至今仍是各级各类考试的基本原则。从文官选拔制度、向学风气和公平、公正、公开的考试原则三个方面入手,作者尝试分析中国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以及读书向学、科举入仕的个人价值观念和社会价值观念,并结合科举制度,对当今中国社会的升学考试制度和公务员考试制度中存在的各种现象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对中国科举制度史相关问题研究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19.
为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 2 0周年 ,总结我国群众性的高等教育科研成果 ,加强教育科学研究 ,促进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 ,推进教育创新 ,《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自 2 0 0 3年 3月起 ,组织进行了全国高等教育科研论文成果的汇编统计工作。统计范围为 2 0 0 0~ 2 0 0 2年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国高教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武汉 )、《辽宁教育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江苏高教》、《高教探索》、《黑龙江高教研究》、《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吉林 )等 1 1家全…  相似文献   

20.
我国隋唐以后,废除了以推荐为主的选拔人才的九品中正制,打破士族垄断,改行开科取士的科举制度。这种制度从较大范围内选拔官吏,使得处于中下层的知识分子得以晋身,在其前期未始没有一些进步意义。但宋代以后,科举考试都用儒学经义;渐渐显出它禁锢思想的弊端,明清两代规定考试题目必须是《四书》的文句,文章的格式必须是八股文,于是科举制度成为知识分子的牢笼。明清两代虽然也有不少有才学的知识份子,通过科举考试成为国家有用之才,但是,长达六百多年的时间,中国文学史上几乎没有留下一篇有价值有影响的八股文章。因此,揭露八股取士的科举制的弊端,抨击其罪恶,都具有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