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储安平先生是中国新闻史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他创办的《观察》是红极一时的自由主义重镇,因此,探索和研究储安平的办刊思想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本文通过分析《观察》,展示其办刊思想的基本内涵,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储安平及储安平的《观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倪昌立 《新闻世界》2013,(7):228-229
【摘要】《语丝》周刊创刊于1924年11月17日,鲁迅和主编周作人是《语丝》周刊的核心人物,该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散文为主的刊物,发表了很多针砭时弊的小品文,在中国报刊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从周作人的编辑思想、《语丝》周刊的文风、鲁迅的杂文等,分析《语丝》周刊的办刊思想。  相似文献   

3.
储安平(1909-1966),江苏宜兴人,我国著名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上个世纪40年代十分活跃的新闻出版家.曾任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教授、重庆中央政治学院研究员、重庆<中央日报>主笔、重庆<客观>周刊主编、上海<观察>周刊主编,建国后曾担任新华书店副总经理、中央出版总署发行局副局长、<光明日报>总编辑等职.  相似文献   

4.
储安平创办的《观察》周刊曾被誉为是中国自由主义的旗帜性刊物。新中国建立后他的思想发生变化,渴望融入新时代的潮流并努力为之实践,但最终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储安平的后期活动,折射出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历程艰难,他真诚的精神令人深思与记取。  相似文献   

5.
(一)富有个性的编辑思想 储安平的编辑思想主要表现在对期刊的社会职能、编辑的基本原则以及办刊精神等几个方面的认识和主张上.大致可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6.
储安平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和独立报人。经过1946-1948年国统区主办《观察》的辉煌后,储安平的新闻思想却在1949年《观察》复刊后开始发生了明显变化。笔者认为,建国以后知识分子心态的转化,强烈的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精神以及"费边主义"中"缓进待机"思想的影响是导致储安平在《观察》复刊后新闻思想变化的主要原因。本文力图以新的视角探讨储安平1949年后《观察》复刊这一时期新闻思想转变的原因,并希望对储安平新闻思想的研究做些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7.
《观察》周刊是解放战争时期有较大影响刊物,因为它宣传第三条道路,长期以来处于被批判的地位。在清除了极左思潮的影响之后,理应对《观察》的功过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其意义恐怕不限于刊物本身。 《观察》周刊的创刊 《观察》的前身是《客观》周刊,1945年11月11日由储安平等在重庆创办,是一份综合性大型杂志。当时抗战刚刚胜利,许多知识分子以为可以秉笔直书了,所以《客观》的出版,适应了这一要求,很受欢迎。但是现实与他们的愿望相距甚远,《客观》不久便夭折了。  相似文献   

8.
邹韬奋的《生活》周刊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趣味有价值的周刊"是原来印在邹韬奋所主办的<生活>周刊的刊头上的文字,这也是韬奋办刊的个性所在.1926年10月,原<生活>周刊主编王志莘转入银行界任事,31岁的韬奋以职教社编辑股主任的身份,接任<生活>周刊主编的职位.此后一直到1933年7月流亡出国考察,这7年间他一直全心全意地致力于<生活>周刊的言论及其发行、编务工作.这是韬奋思想逐渐走向成熟的七年.通过办刊实践,他便深刻地了解了市民阶层的理想、抱负和喜怒哀乐,进而也更全面地了解了中国社会和人民大众.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编辑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出版物要有明确的出版宗旨、依靠群众办报办刊、要加强对编辑人员的培养、刊物要同时兼顾形式与内容等。毛泽东的这些编辑思想,在其主编的《湘江评论》、《新湖南》、《政治周报》和延安《解放日报》的改版中得到了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10.
蒂娜·布朗,"当代最伟大的杂志编辑"。在22年的办刊生涯中,她曾经主编了《闲谈》、《名利场》、《纽约客》等世界闻名的杂志。本文通过丰富、翔实的资料,阐述了她的办刊思想,供读者尤其是办刊同人探讨。  相似文献   

11.
李琳 《编辑之友》1997,(5):58-61
1949年10月25日,《人民文学》创刊,茅盾出任主编,自此直至1953年6月,共主编《人民文学》44期。新中国成立初期,主编《人民文学》是茅盾众多重要社会工作中的一部分。《人民文学》是新中国第一本全国性大型文学期刊,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创立、发展建立了卓越功勋,考察其第一任主编的办刊编辑思想,有助于丰富对茅盾编辑思想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人民文学》在我国当代期刊史上及文学史上重要地位的认识,对于找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守精神文明建设阵地,促进当代期刊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董瑾 《编辑之友》2006,(4):76-78
沈雁冰,即茅盾(1927年发表小说《幻灭》时始用此笔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文学评论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编辑家.他在1921~1922年主编《小说月报》时期对该刊全面革新,使其成为五四以后从事新文学建设的第一个大型纯文学刊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办刊思想基本奠定了后来《小说月报》的发展格局,改革后的《小说月报》对中国新文学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二十年代文坛第一刊".探讨沈雁冰改革《小说月报》的编辑活动特点及其中蕴涵的编辑思想,有助于丰富对茅盾编辑思想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小说月报》在我国当代期刊史上及文学史上重要地位的认识,对于促进当代期刊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价值取向、办刊理念、编辑风格和经营方针等方面,较为全面深入地梳理和探讨了美国杂志出版史上的杰出编辑——《纽约客》第二任主编威廉·肖恩的出版活动和编辑思想。  相似文献   

14.
《歌谣》周刊是中国现代文学史和现代民俗学史上的重要期刊,作为《歌谣》周刊的首任编辑,常惠的编辑理念包括搜集整理歌谣、重视民间文化,悉心设置栏目、精心提炼话题和全能型的编辑实践、专家型的编辑素质三部分.他的编辑理念对《歌谣》周刊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对今天刊物的编辑理念有较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章士钊曾于1914—1915年成功地主编《甲寅》月刊,1925年复刊《甲寅》,改为周刊.《甲寅》周刊具有"半官报"的性质,其作者群主要在政界而不在学界,虽宣传复古,却未能构成强大的思想阵营,栏目的编辑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加之资金来源解释不清、经营不善等原因,《甲寅》周刊饱受攻讦,停而又复,复而又停,成为民国新闻业的"孤臣孽子".  相似文献   

16.
蒋含平 《新闻记者》2006,5(9):70-72
1946年9月,储安平在上海创刊《观察》周刊,至1948年12月25日被国民党查封。该刊共出五卷(满24期一卷,第5卷仅出18期)。《观察》是一份纯粹的同人刊物,资金由储安平的一批“多以教书为生”的朋友集股而成,主要经营管理者是储安平。其时,储安平正在复旦大学任教。就是这样一个势单力薄的刊物,却在40年代的中国产生了广泛影响。最高发行量达到10.5万份(包括华北航空版及台湾航空版)。  相似文献   

17.
尹兴国  何南 《新闻知识》2012,(12):93-95
储安平主持的《观察》创刊后,销量一路上升,单期最高发行量达105000份,社会影响也逐渐增大,向世人证明办"刊物不一定要靠津贴,刊物本身是可以依赖发行收入自给的"。本文从宏观层面的办刊宗旨和原则、中观层面的发展之路和微观层面的编辑经营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观察》的成功归功于其正大的宗旨、坚定的原则、恰当的发展路径和合适的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同志,青年时期,就投身于创办报刊的革命活动。从1919年到1926年,他先后主编了《湘江评论》、《新湖南》、《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湘潭教育促进会报》、《新时代》、《政治周刊》共六种刊物,这段办刊经历虽然短哲,却极大地推动了当时湖南以至全国的反帝、反封、反军阀群众运动,为中国革命指出了正确的方向。探讨毛泽东早期办刊特色,对于我们全面深刻领会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的新闻宣传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宣传事业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9.
杨栓保 《今传媒》2012,(8):132-133
邹韬奋作为我国现代史上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编辑出版家,他的大众编辑思想在我国编辑出版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主编的《生活》周刊等为代表的报刊无不体现着他的大众编辑思想,这种大众编辑思想,以为人民大众服务为主线,具体包括正确的动机观、为劳苦民众说话的立场观、充分满足读者需要的群众观、富有创造精神的业务观。他明确提出报刊应以读者利益为中心、以社会改造为目的。认真研究、继承和弘扬韬奋的大众编辑思想和职业精神,对于当今的编辑出版工作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恽代英是我党早期杰出的政治家、宣传家,又是成绩卓著的报刊编辑工作者。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曾负责编辑“少年中国学会丛书”,创办或主编过《光华学报》、《学生周刊》、《武汉星期评论》、《中国青年》、《新建设》、《红旗》等十多种颇有影响的报刊,积累了大量的报刊编辑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