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凤凰涅槃》,是郭沫若《女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也是“五四”新诗中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它最鲜明地体现着“五四”时代的时代精神。这首长诗取材于天方国古有神鸟“菲尼克司”,即中国的凤凰“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的传说,来象征旧中国的毁灭和新中国的诞生。当时,诗人远在日本留学,他为“五四”革命的浪潮鼓舞着,爱国主义的热情在他心中鼓荡奔腾,犹如火山爆发。他说:“‘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心目中就象一个很葱俊的姑娘,她简直就和我的爱人一样,我的那篇《凤凰涅槃》便是象征着中国的再生。”(《革命春秋》69页) 《凤凰涅槃》具有诗剧的特点,它由  相似文献   

2.
《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也是五四新文学中一部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新诗集。本文通过剖析《凤凰涅槃》等四篇作品,着重探讨了《女神》的爱国主义思想及其主要特征,从而进一步理解和把握新诗集《女神》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3.
一、彻底革命精神的壮丽颁歌要真正理解《女神》的思想价值,首先就应该读懂《凤凰涅槃》。凤凰在新旧年代交替之际,自觉地点燃了一场烈火。一方面,烧毁了旧我,使新我诞生;一方面烧毁了旧的“宇宙”,使新世界诞生。这双重的“破坏和创造”,正是《女神》全部社会革命和自我思想革命要求的概括。这一场改造旧世界和改造旧世界观的烈火,一方面是“五四”当天,赵家楼上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卖国军阀的烈火的写照;另一方面也是当年  相似文献   

4.
近几十年以来,有不少大专院校的文学研究者以及站在语文教育工作第一线的工作者都对郭沫若的《凤凰涅槃》进行过一系列的专门研究,他们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方面,他们注重对《凤凰涅槃》的形象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有对《凤凰涅槃》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的;另外,也有人用原型批评的方法对《凤凰涅槃》进行过独到的解读。作为《凤凰涅槃》的继续解读者,笔者将从语境的视角出发,去发现《凤凰涅槃》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解读《凤凰涅槃》的意象含混。  相似文献   

5.
李福坚 《学语文》2003,(3):31-31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号尚武, 四川乐山人,著名的诗人、剧作家、文艺理论家。《凤凰涅槃》是《女神》诗集的名篇之一,写于  相似文献   

6.
一、神奇的超现实形象《凤凰涅槃》以其浪漫的色彩和独特的风格而成为《女神》诗集的奠基之作,熠熠闪光的凤凰形象也因此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画廊中不可多得的重要艺术群像之一.六十七年前郭沫若笔下的凤凰形象的一举问世,是极富推陈出新的独创性的。它既有别于《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一类的比喻形象,也不同于《我是个偶像崇拜者》一类的自我形象,确切地说,它是熔中外神话传说于一炉而创造的闪烁着奇异色彩的超现实形象。正因这样,《凤凰涅槃》才以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和思想价值流传于  相似文献   

7.
郭沫若《女神》的美学意蕴、结构形式、语义层次与史学价值等,已被众多的诗评家以不同的批评尺度审评过了,并不同程度地切近了文本。本文则拟从神话原型视角将《女神》置于文学发展长河中加以审视、考察,以发掘其超越时空的人类文化精神,从而一定程度地拨开大半个世纪以来萦绕《女神》更是萦绕审美者心灵的迷雾,解开《女神》的艺术生命之谜。  相似文献   

8.
鲁迅的第一个小说集《呐喊》,郭沫若的第一个诗歌集《女神》,都是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之作。《呐喊》中的代表作《阿Q正传》,有一个“众观砍头”的情节,曾经以不同的外貌和内蕴,首先出现在《药》中,这是众所周知的。而在《女神》中的代表作《凤凰涅槃》,有一个“火中再生”的意象,也曾经以不同的外貌和内蕴,首先出现在《火葬场》中,就鲜为人知了。  相似文献   

9.
《女神》研究中对《女神》初版本和《女神》时期郭沫若诗歌创作的多元性的忽略,缘于五四时期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独特的审美经验图式,这一接受心理直接影响到《女神》的风格定位和批评模式。当今,作为历史中的文本,《女神》召唤着多元的解读。  相似文献   

10.
《星空》是郭沫若继《女神》之后出版的又一部新诗集,它以舒缓的节奏、清丽的色彩、整饬的形式,创造了一种"冲淡"的诗美。它和《女神》等诗作共同奠定了我国"五四"新诗的地位。但是,有些学者在褒扬《女神》的同时,却过于贬抑了《星空》的审美价值,说它"全是个人的苦闷和感伤,没有一首接触现实生活","是消极因素较多的浪漫主义"。笔者认为,这种评价不尽切合作品实际。  相似文献   

11.
郭沫若是一位富有独创性的诗人,他和鲁迅一样,从"五四"开始就站在时代的前列,在诗歌方面,他以他的新诗集《女神》登上诗坛,是一个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影响的作家。《女神》的出现如狂涛巨澜,在当时所引起的轰动,无人可以与之匹敌。  相似文献   

12.
《凤凰涅槃》是郭沫若的代表作,也是五四新诗创作的佳篇。1914年春,郭沫若抱着探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愿望到日本去留学。1919爆发了五四运动,使远在异国的郭沫若十分兴奋,他感到祖国可以因此而新生了,于是便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写下了这一诗篇。凤凰是中国传说中的神鸟,“涅槃”是梵语的音译,即解脱之意。“菲  相似文献   

13.
一、《女神》的思想成就1.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女神》最为突出的思想特征.①《女神》的爱国主义精神首先表现为对新生祖国的憧憬与追求。《凤凰涅(般木)》是最有代表性的诗篇,是一首庄严的时代颂歌,是充满彻底反叛精神和向往光明的爱国主义诗篇.诗人借用凤凰象征中国,凤凰自焚,象征着对旧中国的否定,凤凰更生,象征着五四以后中国的新生.同时也象征着诗人自我的更生。眷念祖国情绪的《炉中煤》是诗人  相似文献   

14.
有一些人印象中,自由诗毫无诗意可言,郭沫若的诗似乎有些“空”,类似于一种“呼喊”,那么就请你读读《女神》吧。   《女神》 (1921年 )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第一部成功的诗歌作品。   “若讲新诗,郭沫若的诗才配称‘新’呢,不独艺术上他的作品与旧诗词相去最远,最要紧的是他的精神全是时代的精神──二十世纪时代的精神。《女神》不愧为时代的一个肖子。”闻一多先生的评价是非常中肯的。《女神》产生于“五四”运动高潮时期,作品所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思想,彻底叛逆的精神,强烈追求的理想以及讴歌自我、讴歌…  相似文献   

15.
郭沫若是一位富有独创性的诗人,他和鲁迅一样,从“五四”开始就站在时代的前列,在诗歌方面,他以他的新诗集《女神》登上诗坛,是一个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影响的作家。《女神》的出现如狂涛巨澜,在当时所引起的轰动,无人可以与之匹敌。《女神》确实成了“新诗坛上的一颗炸弹”,它“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开一代诗风,堪称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分析《阿Q正传》与《凤凰涅槃》形象上的的差异和互补,指出两个作品本质上的统一性,从而得出在阿Q身后是有一只《凤凰涅槃》中的凤凰来代言鲁迅的创作心声。  相似文献   

17.
《女神》中的作品在内容上往往包含着一个“毁灭—创造”的结构,以此回应了时代的创新要求。《女神》诗意创新的内在动力在于它拆解了一些陈旧的修辞规范,在语言工具的解放和现代经验的传达之间建立起了新的平衡。这种创新还带来了《女神》与古典诗歌在诗意生成方式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18.
《女神》研究中的众多“共识”已经停滞了对《女神》的进一步深入认识。《女神》的“横空出世”,横扫的不只是旧体诗,它还终结了同时代的早期白话诗,这使得中国现代新诗没有从直白浅露的“白话”起步,而是从一种自由创作精神起步。《女神》在五四新坛出现的意义在于它以对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的诗化开了一代诗风,这与《尝试集》等新诗集有着根本的不同。《女神》带给中国新诗发展的真正影响在于现代诗性思维方式对新诗创作艺术构思的革命。  相似文献   

19.
"五四启蒙意识"是新文学作品中的经典话语,它以其欧化批判传统,让文学领域迎来了一场凤凰涅槃式的具有现代意义的思想革命。萧红作为一位优秀的新文学作家,其所创作的小说自然承载了时代的话语,蕴含启蒙味道。《呼兰河传》完成于1940年,是萧红创作成熟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呼兰河传》一方面承载启蒙传统,进行国民性批判;另一方面又过度启蒙,责之过切。这种矛盾,构成了《呼兰河传》复杂的启蒙内涵。  相似文献   

20.
1 郭沫若(1892—1978)的《女神》是诗人的第一本新诗集,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开一代诗风的浪漫主义诗集。诗集突出地鲜明地表现了“五四”时代狂飙的激情,具有深邃的思想内涵。《女神》的思想正是“五四”时代,在无产阶级思想指导下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高度体现,深刻地集中地反映了“五四”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年们火热的革命激情和希望,它火炬般地燃烧着人们的心胸,照亮了前进的征程。诗人主张在诗的形式上应服从诗人主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