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谐发展: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性生态危机日益加剧。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人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对科学技术、工业文明、人类中心主义进行批判;并要求扬弃人与自然分裂对立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实现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的生态文明转向。  相似文献   

2.
两型社会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型社会"具有生态文明的根本属性和内在特征,是我国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想社会模式。工业文明时代发展起来的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无法对"两型社会"的建设水平作出科学评价,伴随着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过渡,工业文明时代的社会评价指标也将逐步被改进、被生态化。"两型社会"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将成为符合评价"两型社会"的生态文明实质的发展必然性的科学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试论生态文明的历史方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文明不是取代工业文明的新的文明形态,而是贯穿所有文明形态(从渔猎社会到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智能文明)始终的一种基本结构.智能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只有形成新的生态文明,智能社会才是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观作为后工业文明是对于工业文明的反思和校正,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生态文明观养成的重要渠道就是学校教育。通过对于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创设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教育过程的生态文明化、组织与生态文明教育相关的实践活动、培养青年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进而对全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论环境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文化是生态文明的基础,是社会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领传统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实现社会、经济、自然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杠杆和动力。探讨环境文化的内涵、特征、要义、功能及发展环境文化和建设生态文明的原则与途径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状态、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其中工业文明在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灾难。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人类应当深刻反思以往实践活动所产生的负面效果,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于是生态文明呼之欲出。为实现生态文明.我国必须采取一些必要措施,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来,对于“文明”的定义和内涵众说纷纭。要真正科学理解“文明”,我们不仅要参考各家说法,更要从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入手,探究文明的本质与特征。文明的本质是实践性,同时它还具有社会性、进步性、整体性、开放性、过程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8.
《初中生学习》2010,(9):34-38
大赛总主题——绿色梦想文明生活 近代和现代的工业文明以物质财富激增为特征,西方的工业文明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为标志,同时也以大量耗费资源为代价。人类进入21世纪,以科技伦理学派为代表的两方哲学家及有识之士认为:有必要建立新的文明观念,比如西方的简单生活主义和简单消费新主张;摒弃物质至上和感官刺激文化,回归生活本然。  相似文献   

9.
【阶段特征】 晚清史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不断抗争与探索的历史,中华农耕文明遭受西方工业文明冲击,向近代文明转变。  相似文献   

10.
关于生态文明与教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工业文明的局限与教育的反思18世纪末 ,工业革命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兴起。随之 ,工业化浪潮便不可阻挡地向世界各地推进 ,人类社会逐渐进入工业文明的时代。近一百年间 ,无论西方还是东方 ,工业文明蓬勃发展 :社会生产力极大地提高 ,物质财富不断增长 ,人类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与兴旺。人类从衣食住行到各种精神文化生活 ,无不打上了工业文明的深深印记 ;同时反映出工业文明的巨大创造力和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用历史的观点看 ,工业文明毫无疑义是一种较之过去的农业文明更为先进的文明形态。工业文明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程 ,迄…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是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批判性继承与发展。从后现代性视域看,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在生态文明价值观、生态文明实践路径、生态文明社会关系和生态文明发展战略方面实现了重大转变。这些转变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化的重大成果,也是后现代性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2.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经历了农业文明时代(黄色文明),工业文明时代(黑色文明)未来将要走向综合文明(绿色文明),农业文明是人类主体依赖自然客体的时代,工业文明是人类主体与自然客体对立的时代,未来的综合文明必将走向人类主体与自然客体的辩证统一,人类通过合理的科技创新,将营造起人类与自然共生共荣持续发展的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13.
工业文明的经济增长有着典型的“高碳”特征,碳基能源的过度消耗与温室气体的过度排放导致了全球日益严重的生态失衡。国际社会在降低碳排放强度、提高碳生产力的实践中,形成了广泛的“低碳”共识。选择低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内在的合理性与必然性:从形而下的角度,低碳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由与现实可能;从形而上的角度,低碳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与应然标准。现代社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应该以“低碳”为突破口,以点带面,破除困境,走出迷局。  相似文献   

14.
工业文明的经济增长有着典型的"高碳"特征,碳基能源的过度消耗与温室气体的过度排放导致了全球日益严重的生态失衡。国际社会在降低碳排放强度、提高碳生产力的实践中,形成了广泛的"低碳"共识。选择低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内在的合理性与必然性:从形而下的角度,低碳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由与现实可能;从形而上的角度,低碳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与应然标准。现代社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应该以"低碳"为突破口,以点带面,破除困境,走出迷局。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是取代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形态的论断是不能成立的,但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说法是正确的.可以从人与自然关系角度将人类文明划分为"天人合一"文明、"天人相分"文明、"天人和谐"文明,"天人和谐"文明就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既是一种文明形态又是一种基本的文明结构.  相似文献   

16.
高校开展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的宗旨和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对传统文明尤其是对工业文明扬弃超越的结果,是人类文明在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上的深刻变革,其核心价值就是"和谐"。高校是培养高素质建设人才的阵地,承担着弘扬与传播生态文明的重要使命,因此应把生态文明素质教育及时纳入学校办学定位与发展目标中,并以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为宗旨,引导大学生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三大关系,使他们确立以和谐的自然价值观、科学的社会价值观、崇高的精神价值观为一体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同时,高校生态文明素质教育必须以实现内外转化为路径,即引导大学生将生态文明知识内化为生态文明素质,再将生态文明素质外化为生态文明行为。  相似文献   

17.
以资本为主导的现代工业文明不仅指引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而且试图规制整个人类的文明进程。面对工业文明的生态困境和人们对新文明的向往,生态文明成为了人类文明形态革新与演进的内在要求。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现状的研究,系统阐释生态文明的理论逻辑、演进逻辑和实践逻辑,明确生态文明的生成逻辑、发展方向和价值旨归,从而为研究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乡风文明是乡村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建设乡风文明,关键在于培育文明乡风,在广大乡村地区形成有序的生活礼节、文明的风俗习惯及健康的生活方式。乡风文明体现了全面小康的内涵特征,展现了村民的时代精神面貌,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新时代以来,乡风建设实践的主流是提高和发展,同时亦存在着一些问题。当前,推进乡风文明建设需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以文化建设入手,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使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9.
王博 《林区教学》2010,(11):71-73
工业文明带来带来了严重的生态问题,使人们开始关注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生态文明的审美维度建设作为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文明的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丰富内容、完善教育、创新方法、优化环境为建设,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的审美维度建设,使该领域的发展更加符合当前生态文明的需要,为生态文明的建设做好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20.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开辟了人类生态文明新境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求把握好其发展的三重逻辑,即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历史逻辑,以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为基本内容支撑的理论逻辑,以及坚持人民主体观、整体自然观和全球责任观三者辩证统一的实践逻辑。总体而言,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不仅有益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也为世界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方案,彰显了我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