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近几年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趋缓,影响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破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制约因素,拓宽转移渠道,加强农民培训力度,培养新型农民,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机制,强化服务职以有等是保障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徐晓亮 《大众科技》2008,(12):216-218
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已是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文章针对盐城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指出其主要原因是广大农民就业观念落后,总体素质偏低,城镇化进程迟缓,政府对农民工管理的缺位等。  相似文献   

3.
王阳 《内江科技》2007,28(2):82-82,85
我国是农业人口大国,农村经济并不发达,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大规模转移农村劳动力成为解决农民问题乃至最终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本文旨在提出一些促进农村劳动力稳定转移、加快转移、促进农民充分就业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我国2004--2009年沿海11个省市的农民收入问题,通过引入金融危机哑变量和农民劳动力转移比重这两个变量建立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表明:金融危机、劳动力转移对沿海地区农民收入均有显著影响,劳动力转移影响尤为突出。此外,我们发现区域特征对农民收入的差异也有非常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蒋政 《内江科技》2000,(2):17-18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是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增加农民货币收入的一个有效途径 第一、我市人多地少,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丰富。全市有农业人口349万  相似文献   

6.
《科协论坛》2005,20(9):28-28
8月8日,湖北省科协召开全省科协系统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工作会议,中共湖北省委副书记陈训秋代表省委、省政府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他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而转移农民的关键又在于培训农民,科协要为农民转移培训工作做贡献。  相似文献   

7.
促进农业劳动力良性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当前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农业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严重影响了农业劳动力的良性转移。而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农民素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文章分析了人力资本投资在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提出了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几点思路。  相似文献   

8.
农民问题是关系到国家稳定与发展的重大问题.而农民增收问题又是重中之重.实践表明,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本文运用2000~2004年全国31个省份的农民纯收入总量与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者人数的面板数据,建立联合回归模型,验证了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者人数对农民纯收入总量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农村劳动力的异地转移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解决农民增收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导致部分农田荒置,耕地资源流失,农村离婚率上升和庞大的"留守群体".因此,这种劳动力的异地转移应该是阶段性的,把发展劳务经济与吸引返乡创业紧密结合起来,以"异地工业化"的方法带动本地农村工业化、带动农民自主创业,最终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就地和就近转移才是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农民问题是关系到国家稳定与发展的重大问题。而农民增收问题又是重中之重。实践表明,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本文运用2000-2004年全国31个省份的农民纯收入总量与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者人数的面板数据,建立联合回归模型,验证了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者人数对农民纯收入总量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苏荟  孙毅 《科研管理》2006,40(12):182-191
本文采用VEC模型、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等方法对1995-2015年新疆南疆地区农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和城乡收入差距与劳动力转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农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和城乡收入差距对南疆劳动力转移发挥着长效机制。城乡收入差距为劳动力转移提供了正向信号,农业技术进步为南疆劳动力转移形成了“推力”,南疆产业结构升级未能够为劳动力转移提供“拉力”,从而形成了劳动力转移的“倒逼”形式。。  相似文献   

12.
实现农民的持续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新农村的关键。本文用遵义市12个县(市)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县域GDP的增长、乡镇企业的发展、财政支出、制度变革等因素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财政支出中,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财政教育和管理支出.对农民收入的作用在统计上不显著;县级财政自给率对农民收入有较大的正效应;取消农业税和新农村建设中的一系列制度变革显著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村官是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对农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人才流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大问题,利用组织行为学中组织承诺的相关理论,以组织承诺与离职倾向的负向相关性为基础,针对情感承诺、规范承诺、经济承诺、机会承诺、理想承诺等五个部分分别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4.
赵路 《未来与发展》2012,35(7):95-98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较大,面对经济结构转型下的巨大就业压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愈加突出。国外研究者从多角度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途径以及各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践。针对我国国情,国内学者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制约因素、制度缺陷等方面展开了研究。新时期,我国必须顺应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发展的规律,从宏观和微观层面进行科学的统筹规划,加速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农业生产总值和劳均产值持续提高,去"内卷化"趋势明显。这主要得益于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新增劳动力减少、城镇化导致的农村劳动力减少、城乡居民消费结构转型引起的高产值"新农业"发展三个因素。随着城镇化的逐步推进,农村劳动力将会进一步减少,但人口压力问题依然严峻。为了兼顾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避免农村两极分化或者停滞不前,需要将小型家庭农场改造为从事"新农业"的科技型小农场,以促进山东农业内生性发展动力,推动农业总产值和劳均产值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赵德昭  许和连 《科学学研究》2012,30(9):1342-1353
用FDI产业梯度转移和农业技术进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已是当前加快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系统构建了包含FDI、农业技术进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内的"合力模型"的理论分析框架,采用1996-2009年中国28个省级单位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全国层面的研究表明,FDI形成的"拉力"和农业技术进步形成的"推力"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分地区层面的研究表明,东部地区FDI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拉力"要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但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推力"要明显低于中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东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李彪  邵景安  苏维词 《资源科学》2013,35(1):216-224
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数理模型,分析阻碍三峡库区土地流转发生与发展的因素,为土地使用权的灵活使用打开一条流转双方可有效对接的便捷通道.首先假设农户为“理性经济人”,将农户综合净收益分解为生产、流转和非农三项,考虑到农业生产的弱质性和非农就业的不稳定性,库区土地流转双方对接受阻的困境在于双方均想借助土地流转将所持资源最大限度地动员起来,以追求综合净收益的最大化目标能否实现为基准.然后基于双方净收益最大目标求解模型,理论解析库区农户土地流转影响因素的作用轨迹:承包土地面积、农业生产成本、农产品价格、农业生产收益安全系数和家庭拥有资本量共同影响农业生产的净收益,属流转双方作出流转决策行为的基础依据;单位面积土地流转年租金和流转年限共同控制土地流转净收益多少,属流转双方评判流转净收益的根本指标,是有效流转发生“博弈”的关键;非农就业概率和非农就业工资显著影响非农就业净收益,是开启农户对土地依赖性松动及拉动土地流转发生的根本力量和最主要的外施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社会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进及城镇企业改制的加快,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进,乡村社会也为之诞生了大量的“留守妇女”的特殊群体。可以说,中国乡村留守妇女惟有紧紧围绕加快生产发展和扩大商业规模的创业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效能。崇尚在生产发展中拓伟绩、在生活富裕中展风采、在文明创建中比作为、在村容洁净中露才艺、在管理参政中施技能,方能真正建构出体现素质潜能和改善生存境况的生命佳境。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农副加工品在传统的贸易流通模式下,交易手段单一、流通困难、供求信息传播滞后。针对这一问题,借鉴国内外电子商务的经验,根据农副加工品的品种多样性和网络交易的应用性特点,运用互联网技术拟建一个针对性强的农副加工品电子商务平台。便利从事农副加工业的生产商、供应商、采购商开展农副加工品的网络交易,并为在平台上开展网络交易的各方提供洽谈、支付、物流、安全认证乃至担保服务,起到一个网络交易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红船精神"对高校文化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同时也在逐渐影响班级建设。如今,面对高校班级存在的各种问题,以"红船精神"指导班级建设至关重要。本文将剖析红船精神对班级建设的启示,提出以"一个指导力量、两个竞争圈、三个主题活动"为核心的班级文化建设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