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怎样达到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有文采”这一较高层次的写作要求?怎样避犯“枯燥乏味”之大忌,写出“妙趣横生”的一等美文?怎样打造文章亮点,使之产生令阅卷老师顿生好感而毫不吝惜分数的良好效果?用修辞!  相似文献   

2.
月亮是我们最熟悉的景物之一了,在你的记忆中,最美的一处月景是怎样的呢?贾平凹先生的《月迹》一文,用儿童的眼睛去寻找月亮,他看到了怎样的月景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美文。  相似文献   

3.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渊源,这些千古美文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经久不衰,是因为它们在思想上、内容上、语言上、写法上都堪称典范,可以使学生在诵读中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滋养和熏陶,奠定内涵丰厚的文化底蕴。古诗文名句是一座丰厚多彩的作文素材库,若能将它们巧妙地运用到文章中来,定能使文章语言精彩迭起。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目标】1.通过文段对比赏读,让学生明白化用诗词名句的好处;2.通过化用诗词练习活动,让学生在写作中能够化用诗词名句,从而美化文章的语言。【教学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掌握化用诗词名句的方法,能够化用诗词名句入文,增加文章的文采。【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话说明朝永乐年间,皇上让大学士解缙给一把扇  相似文献   

5.
作家梁衡在《影响中国历史的十篇政治美文》一书的前言中说,"政治美文",就是说既要有思想,还要文字美,要符合3个条件:一是文章提出了一种影响了中华民族政治文明、人格行为的思想;二是文章中的一些名句熟词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6.
在高考复习中,对于古诗词名句的复习应着眼于两个方向:一是针对高考卷中的名句默写题,要让学生熟读背诵初高中古诗词篇目中的名句,并达到默写无错字的复习目标;二是充分发挥古诗名句在高考作文中的重要实用价值,让学生在作文中自觉地运用名句写好作文,巧用古诗名句是使文章有文采、充满文化底蕴的有效途径之一,巧用古诗名句入文是高考作文高分策略之一,而许多老师却常忽视这一方面的引导和教学。基于以上的认识,本文作者仔细研究了1996-2006年十年的高考满分作文,特别是近五年的高考满分作文,撰写了《妙用古诗巧铸佳文》一文,本文精选高考满分作文中的典型例子,从中探讨让名句成为作文一大亮点的具体方法、思路和规律,力图总结出系统性较强的方法技巧,让学生把握规律性东西。  相似文献   

7.
亲爱的同学们,暑假又到了。怎样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呢?闲暇时,请来我们的“美文景区”一游,让我们与你一同领略多姿多彩的美文景色![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钱静 《语文天地》2013,(10):24-25
在一次“教学能手”的评选中,一位参赛者讲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赏析百草园时,让学生找出文中草木虫鸟的名称并提问:一长串看似繁琐芜杂的事物名单是不是闲笔?是怎样描写的?有什么作用?这是多么简洁的三个问题,多么简练的切入设计。  相似文献   

9.
《中彩那天》是人教版第五册一篇新选的记叙文。文章通过父亲解决“道德难题”告诉学生:“诚实+信用=财富”这一道理。备课中,我对本课作了如下教学设计:一、略读课文,初知文章大意首先板书课题,从解题入手:同学们知道彩票吗?什么叫“中彩”呢?如果你家中了头彩,你和你家人会是怎样的心情?可是文中的父亲中了彩之后,却没有一丝喜悦,为什么呢?在学生轻读课文,克服生字词障碍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让学生标画出哪些自然段是写中彩“那天”的事情的;哪些自然段写的不是中彩“那天”的事情。学生带着问题略读课文…  相似文献   

10.
方煦 《学子》2014,(12):7-8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教学是对话过程。在教学中怎样实施对话?让我们共同走进课堂教学,共同感悟对话的实施策略。一、对话应走向文本对话的课堂要求教师首先与文本进行亲密接触,切实做到深度把握文章的精髓,让自己、文章作者以及文中人物共呼吸,同命运!只有教师走进文本与文中人物.  相似文献   

11.
最近听了一位老师教授的《论语》的经典篇目《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她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这样一连串问题:子路说了哪些话?揣摩他会以怎样的神态或语气说出这番话?从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性格?这一连串抛出的小问题,让学生应接不暇,等到分析曾皙、冉有、公西华时,教师又进行了重复性的发问,感觉问得琐碎,如果把问题换一下,可以这样发问:“文中孔子有四个学生,你能否谈谈对其中一人的印象?  相似文献   

12.
曹灵毅  黄红霞 《教师》2010,(28):8-8
一、让学生从美文中学会感恩 语文课程中有着丰富的感性材料,那一篇篇优美的文章、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幅幅精彩的画面,都应成为教师美化学生心灵的净土。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感,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大体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去领悟语文课程中的美文,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13.
走进大西北     
<正>【美文导读】你印象中的大西北是怎样的?荒凉的不毛之地还是大风忽起、沙石漫天飞?这是你的偏见。今天我们一起读《吃太阳》,从另一个角度认识大西北。【美文呈现】吃太阳吴克敬那一年,我到宁夏出差看见横亘千里的贺兰山。贺兰山下全是无边无沿的戈壁滩,那些分化成拳头般,或是碎成脚板般的各色石头,像是凝固了的大海,让人看着眼晕。  相似文献   

14.
《小学数学教师》2013,(1):52-62
一、上课教师说课 刘文明(四川省绵竹市天河小学):怎样让没有分数乘除法知识的五年级学生能理解“百分数”这一抽象的概念?怎样让学生理解“百分数”是一个“率”?怎样让学生区分“百分数”与“分数”的异同?这一连串的问题便是我们设计这堂课的主线。  相似文献   

15.
一、读书破万卷在英语写作的教学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多阅读,多读好的文章,在阅读美文的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美文的行文结构、逻辑等内容进行一个分析,这样才可以获得好的效果。例如:在《英语美文欣赏》这本书中有一篇美文叫作"来自心灵的礼物"。对这篇文章教师就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一、让学生从美文中学会感恩 语文课程中有着丰富的感性材料,那一篇篇优美的文章、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幅幅精彩的画面,都应成为教师美化学生心灵的净土.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感,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大体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去领悟语文课程中的美文,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17.
新语文教材不敢说篇篇都是美文,字字珠玑,但美文占大部分。怎样从这些文章中读出“美”,让“美”走进语文课堂,新的课程标准给教师的教学过程留下了广阔的再创造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一项统计结果让我大吃一惊:在很多学校,语文课竟成了学生最不喜欢的科目之一,而有的语文老师竟被学生戏称为“祥林嫂”。原因何在呢?就是老师把一篇很好的文章讲得支离破碎,内涵丰富的美文被讲得索然无味。无怪乎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昏昏欲睡。  相似文献   

19.
苟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写作也是这个道理,只有通过积累大量的素材,引来源头活水,作文时方能旁征博引,得心应手。积累得厚实,文章就能根深叶茂开奇葩。中学生该如何积累写作素材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一、关注教材经典。积累写作素材中学语文教材上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经典范文,这些本身就是一座丰富的素材库,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有利资源,认真指导学生就地取材,积累写作素材。积累教材的经典,首先要有意识地记诵一些名句名段,如古典涛词、文言名篇、现代美文等,这些名句名篇,或豪迈、或婉约、或清新、或妩媚,如果适当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一定会让自己的文章如珍珠般闪耀出夺目的光彩。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强调: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掌握科学的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怎样让一节课有高的效率?怎样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怎样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加强合作意识、增进友情?怎样让学生对所学的难点印象深刻?要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要求教师对每节课的安排都要科学、合理。我对一节课是这样分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