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国家教育部部长周济提到: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体现在两个主体地位:一是教育要以育人为本,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二是办学要以教师为本,教师是办学的主体。充分肯定教育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为活动过程的“双主体”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2.
试论科学发展观视阈下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现代大学最重要的办学理念也是"以人为本".高等教育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高校办学要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育人为本是现代高等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而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呼唤充满活力的教师.  相似文献   

3.
高校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高校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体体现在两个主体地位,一是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二是办学要以教师为本,教师是办学的主体.要关注并处理好各种因素和矛盾关系,关心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关心他们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状况,切实帮助他们解决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4.
韩愈在《师说》中写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世人眼里,教师是良知的守护人,是道义的担当者,是灵魂的工程师。教育部长周济在2007年9月9日的“全国师德论坛”开幕式上曾说:“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体现在两个主体地位:一是教育要以育人为本,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二是办学要以教师为本,教师是办学的主体。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就没有高质量的人才。”  相似文献   

5.
<正>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承担着培养怎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神圣职责,教师素质往往直接决定了学生的素质,决定了教育质量。正因如此,党和政府提出教育要以人为本,要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要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的高校管理理念解读及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确立“以人为本”的高校管理理念是教育管理改革与创新的时代要求。高校管理“以人为本”的内涵就是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人本化管理,以求达到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积极构建和谐校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大学和谐校园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以人为本作为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内核,贯穿在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以人为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办学以人才为本,教师是主体。二是学校教育以学生为本,学生是主体。建设和谐校园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管理思想探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观念的核心内容,确立以人为本的高教管理理念是教育管理改革与创新的时代要求。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是建立在对人潜在能力的充分信任和对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的追求基础上,高校管理的以人为本内涵就是对教师、学生进行人本化管理,为教学科研活动创造宽松和谐的学术氛围,达到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周玉娟 《文教资料》2012,(22):109-110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中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育要以满足人的需要为本;教育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本;教育要以关注人的个性发展为本;教育要以促进人的持续发展为本。在具体教育实践中,我们要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试论以人为本的教育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对人的理解和界定,人是价值的存在.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尊重人的教育,它包括教育理念的人性化和教育环境的个性化.高等教育以人为本,是现代大学教育哲学观,也是现代教育价值观的核心.在办学中,坚持以人才为本,树立以教师为主体的理念;在教育中,坚持以育人为本,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成才之路》2011,(9):2-F0002
纪宝成语录 ⊙教育是最高的善。 ⊙以人为本,在学校就是要以学生成才为本。 ⊙要按照教育规律、学术发展规律、人才成长规律来办教育。 ⊙世界一流大学要有一流的生源、一流的教师、一流的学科、一流的管理,还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体制。  相似文献   

12.
在课程改革中,以人为本的管理已成为广大管理者的共识。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和教师的成长、发展为本,这是教育的根本。以人为本要尊重教师的意愿,尊重他们成长和发展的规律,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教育管理专业化将有助于理顺教育内部的关系,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一、管理者的办学思想要变学校办学思想要以提高学生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的办学指导思想更新为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办学思想。从短期看,提高素质不一定与提高分数同步,但从长远看提高学生素质与提高分数是不矛盾的。管理者必须主动承…  相似文献   

13.
和谐校园建设的意义与基本内涵1.构建大学和谐校园的意义首先,构建大学和谐校园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以人为本作为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内核,贯穿在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以人为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办学以人才为本,教师是主体。二是学校教育以学生为本,学生是主体。建设和谐校园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以人为本,就是要  相似文献   

14.
一些校长常常这样说明他们对"教育要以人为本"的认识和实施,那就是"校长要以教师为本,教师要以学生为本"。笔者以为这种说法不够科学和全面。"教育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是对教育目的、教育本质和教育规律的高度概括,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做好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5.
论以人为本及高校的人本管理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以人为本的思想源远流长、内涵丰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高校办学的新理念。高校的人本管理,就是要以人才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  相似文献   

16.
和谐校园建设的意义与基本内涵 1.构建大学和谐校园的意义 首先,构建大学和谐校园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以人为本作为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内核,贯穿在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以人为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办学以人才为本,教师是主体。二是学校教育以学生为本,  相似文献   

17.
<正>"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而不是以学校为本办学。"以人为本"办学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充分突出师生员工在学校的主体地位,把调动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高校应全面贯彻“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群众路线;发挥党在群众路线中的主导作用;完善群众参与监督机制;构建宣传组织群众、教育引导群众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丁丽  熊艳 《南昌教育》2006,(3):23-24
构建和谐校园是落实科学发展舰的内在要求。以人为本作为高中教育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内核,贯穿在高中教育的方方面面。以人为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办学以人为本,教师是主体;二是学校教育以学生为本,学生是主体。建设和谐校园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以人为本,就是要关心人、尊重人,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就是要建立师生员工身心愉悦的物质和精神环境,构建和谐校园体现了这种要求。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学校,“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管理为主线,把育人摆在首位。抓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以人为本”在辅导员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