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这是一所私立学校招聘教师的面试现场。这所私立学校在全市很有名气,教学质量高,办学规模大,教师待遇也很诱人。因此,报名应聘的人很多。一个中年人走了进来,他高高的个子,长得瘦精精的。他捧着一本书和一个备课本,微笑着直奔讲台。一抬眼,看见下面坐着的只是几个评委,没有一个学生,他的脸马上冷下来,问:“哪位是领导?”听课的教导主任站起来,反问他:“你有什么要求?”他迟疑了一会说,“你们既然讲好了面试时要上一节公开课,怎么现在却没有学生呢?没有学生,这课怎么上?”教导主任告诉他,上午有五位教师都是这么上的,…  相似文献   

2.
实习时听过一节二年级的数学课,教师在讲台上一味地讲,学生木呆呆地听着,一动不动。教师提问,学生举手的寥寥无几,课堂气氛沉闷,教师越讲越生气,竟当着听课教师的面把学生训了一顿,让听课教师都感到尴尬。在日常教学中,有的教师也会因为课上得不理想而迁怒于学生:这些学生怎么这么不配合?细细分析我们上不好课的原因,我认为多在教师的急功近利。在教学中由于教师的眼睛往往盯着分数,盯着毕业,盯着孩子的"未来",过早地运用一些不适合低年级学生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使得低段教学高段化、  相似文献   

3.
郭佼 《辅导员》2009,(10):6-6
总有同学反映“上课最没劲”。我们也常碰到过这样的情形,同学们听课听得昏昏欲睡,只有老师一个人在三尺讲台上讲得卖力。为什么会这样呢?虽然不能单方面地去责怪教师,但这的确与教师讲课的“乏味”密切相连。很大程度上,学生听课的“没劲”是由课堂的“乏味”引起的。那么,怎样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在课堂上朝气蓬勃、意气风发呢?让我们去看一下别开生面的快乐课堂——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程的课堂上,众多教师不再呆板地站在讲台上讲课,而是走下了讲台。从一定程度上说,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是件好事。至少,教师走到了学生中间,便于进行交流和合作。相对于以讲台作“阵地”,以讲桌作“扶手”的呈现“师道尊严”的教学,是一种历史的进步。然而,当我们在听课时看过了许多教师走下讲台的教学行为之后,就会觉得,有些教师走下讲台的教学行为令人称道,也有些教师走下讲台的教学行为让人忧虑。因此,值得我们思考和讨论的是,教师走下讲台做什么?  相似文献   

5.
上公开课是推广先进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互学互帮、互切互磋的好形式,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十分有益。但有的教师,特别是刚走上讲台的青年教师却担心上公开课,说:没有人听课还会讲课,一有人听课,心就慌,不知该怎么讲。还有教师问我:你是怎样对待听课的?这使我想起自己刚走上中学讲台时的情景。  相似文献   

6.
在新课程的课堂上,众多教师不再呆板地站在讲台上讲课,而是走下了讲台。应该说,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是件好事。至少,教师走到了学生中间,便于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相对于以讲台作“阵地”,以讲桌作“扶手”的呈现“师道尊严”的教学,是一种历史的进步。然而,当我们在听课时看过了许多教师走下讲台的教学行为之后,就会觉得,有些教师走下讲台的教学行为令人称  相似文献   

7.
如果仔细观察,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许多看似不可思议的现象:政治课上,教师站在讲台上认真细致、充满耐心地讲课,有时甚至汗流浃背,而讲台下听课的学生,有的睡觉,有的看课外书,有的小声说话……这种种现象不禁让我们反思:难道政治课就如此枯燥,令人厌烦吗?那么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怎样增强政治课的吸引力呢?下面我就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江利 《今日教育》2008,(7):59-59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讲台上教师口若悬河,讲台下学生昏昏欲睡;教师眉飞色舞,学生心不在焉;教师自以为头头是道,学生却云里雾里。这样的教学,老师与学生之间犹如隔着一道鸿沟,缺乏情感参与和沟通,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自然就打了折扣,效果怎么好得起来呢?  相似文献   

9.
有一位教师在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出示了一张长方形纸片,问学生:“这是什么形?”“这个长方形有几个面?”使她所料不及的是,大部分学生回答:“有两个面。”怎么一个平面图形有两个面呢?教师叫一名学生上讲台,让他把这两个面指给大家看。这名学生指了指...  相似文献   

10.
今年3月底 ,笔者一行53人赴银川唐徕回中听课 ,所获颇丰 ,所感颇多。以下就结合本次听课的情况及笔者多年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实践 ,谈一点自己对目前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看法。我们在回中听的是初一(5)班郝老师讲的一节语文课 ,篇目是《纪念白求恩》。上课后 ,教师先问学生 :“今天该谁演讲了?”话音刚落 ,一男生上讲台落落大方地开始了演讲。演讲内容是该生自己的一篇习作。他讲得干脆利落 ,琅琅上口。接着同学们就演讲情况争先恐后地进行点评 ,教师适时地给予一些鼓励、肯定或指正。随后进入正题。教师按教学步骤检查学生的预习…  相似文献   

11.
谢艺明 《师道》2013,(12):21-23
教师上课为什么越来越没有了激情?学生为什么越来越不喜欢听课了?师生关系为何日趋紧张?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讲台上的‘独语者’.课堂生活实际上是一种‘生活世界的殖民化’,学生只有‘听话’的权力。  相似文献   

12.
一次公开课后,上课的教师几乎哭着说:“他们怎么能这样!这样还要我老师干吗。”原来学生手头都有一本参考书。其实,听课的教师也有同感,好多问题学生可以不假思索就能对答如流,教师没起到什么作用,课堂上只能以“这位同学回答很好,下面我们齐读这一内容”应付。事后,我一直在反思这个问题:学生能对答如流就表示他们真懂了吗?参考资料唾手可得,我们能禁止学生课前参考吗?虽说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甚至有专家提出提倡学生看参考书,可学生毕竟还是孩子,为了完成任务会依葫芦画瓢,这样长期照搬参考资料学生还能有自己的阅读感受吗?  相似文献   

13.
听课漫谈     
田力 《广西教育》2009,(11):23-24
说起当教师听课,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但也有一些教师总会有一种难以言状的感觉,在一些学校中,听课这种教学研究活动也成了鸡肋。其实,一名从教者走上讲台之时,就与听课观摩结下了不解之缘。不断地授课、听课也就构成了与教师职业相伴的工作内容,组织听课观摩便成了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一种常规手段。20多年的从教历程,使笔者在听课学习这条职业之路上走过了一段不短的路程,其间,懵懂、厌倦、苦闷、省悟等感受颇多。  相似文献   

14.
刁雪梅 《江苏教育》2010,(10):57-57
听课,是教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但很多教师对于怎么听、听课后的资源如何利用缺乏研究意识,降低了听课应有的效能。那么,如何提高听课效率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15.
吕赟 《辽宁教育》2007,(7):65-66
听课是教学研究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我们一线教师学习其他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高超的教学技艺的一种途径。可以这么说,每一个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听课。那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又应该如何去听课呢?下面,笔者就以自己多年听课的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小谈听课与评课河北秦玉鹏听课与评课是中小学教学活动中的一个常项。各地各校具体方式不一,这里且谈谈“评委打分式的校内听课”。要为校内各科教师的课科学地打分,就必然会碰到这么两个问题:由什么样的评委来打分?怎么打分?关于前者,我们。可以走领导与教师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不要老师的课堂,如果说这是一种教学理想,还不如说是对惯于讲台之上“指手画脚”的尊师们的挑战。多年以来,我们尽管大谈教学改革、教书教改经验,但是,实际讲台上仍离不开教师的摇唇鼓舌。我们甚至不曾作过把讲台让于学生的设想:的确,这怎么可能呢,连讲台都给了学生,这还叫上课吗?这实在是个值得认真讨论的课题,尤其是置身于中职学校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18.
老师,请您走下讲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最近的数次听课中,发现一个现象:过去讲课时脚步很少离开讲台的教师,有一部分已经非常自然地从讲台上走下来,把腰弯下来和学生说话或者跟学生讨论,学生上讲台的次数明显比以前多了.但是也发现,仍有一部分教师还是独霸着讲台,高高在上,对学生"发号施令".认真分析一下这一现象,会从中看出当今教育转型过程中不同教师的不同心态.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听公开课时,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形:教师提问学生,部分学生低头一言不发,部分学生疑惑地看着教师,教室一片寂静,教师处于非常尴尬和无奈的境地时自言自语地道出了自己的困惑:“怎么又不说话了?”这句话也引起了听课教师的思考……同样,  相似文献   

20.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学生拿着数学问题问老师:“老师,这个题目怎么解?”我们的老师很少听到这样的话:“老师,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一个不同的想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只需回想一下旧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讲台上津津乐道,一刻不停地讲,学生在台下鸦雀无声,一动不动地听。当然,也有不少教师喜欢课堂提问,但采用的是一问一答的形式,如果学生的回答没有符合教师备课中的要求,就立即要其他学生回答,直至学生的回答完全符合教师的设计为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