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院校是法制教育的重要基地。良好的法律素质首先包括丰富的法律知识和健康的法律心理 ,法律教育应以此为切入点 ,着眼于法律意识的培养、法律素质的提高和法律观念的树立。必须更新教育观念 ,变过去的“专才”教育为“素质”教育 ,大力提高青年大学生的法律素质 ,以适应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依法治国"与全民法律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治国”内在要求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的提高。目前,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普遍不高。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全民法律教育的滞后。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必须大力加强全民法律教育。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法律基础”课承担着向学生传授法律基础知识、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和提高法律素质的重要任务,课堂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渠道。而在教学实践中却存在对法律基础知识重视不够、对法律意识提升不够以及现代法治观念彰显不足等问题和偏差,没有把法律教育目标最终落实在提高学生法律素养这一层面。本文以法律基础教育目标的三个层次为参考,分析了法律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法律基础课教学要遵循法律教育目标的“三层次”、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整合资源,寻求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素质,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法律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4.
“四五”普法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法律基础课作为高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主渠道之一,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现在的法律基础课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应当改进法律基础课的教学,着力培养大学生对法律的感情,使大学生树立对法律的信仰,以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5.
建设法治国家重要的是培养具有法治观念的国民。对此,学校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法律教育应及早进行.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就应将国民法治素质培养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使法律教育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乃至整个国民教育的全过程,通过加强学校中的法律教育,提高国民的法治素质,为国家的法治建设提供充裕的人才。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培养探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力提倡“依法治国”的今天 ,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教育 ,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 ,使他们具有正确的法治观念和较强的法律意识 ,对于实现依法治国有着重大战略意义。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是我们应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一、大学生法律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入新世纪 ,大学教育注入新理念、新思维 ,在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应用能力为主旨素质教育中 ,法律素质是不可或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应该是法制经济。这是因为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涉及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许多领域 ,客观上产生越来越多、越来越错综复杂的经济…  相似文献   

7.
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政治背景,“孝”的观念产生伊始,就同法律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传统法律的内核,可以说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就是一部以“孝”为核心的文化。北魏一朝虽非中原正统,但却成功移植了汉族“孝”观念,并在法律中加以贯彻,为中华法系的发展和延续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法学教育的改革必须以培养目标观念的改革为前提,即法学教育不仅要传授法律知识,同时要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应用知识的能力。法学的教学改革,笔者认为应立足于法学的法律执业技能训练和法律职业化思维的教育,以从根本上改变法学学生只了解法律术语和条文的现状,使他们能掌握法官、律师以及其他法律职业工作者应当具备的技巧、思维、能力和素质,发展学生自身的潜能,使法律教育更加适应法治建设和法律职业化的需要,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9.
法律基础课应是减少乃至消除大学生行为“失范”的强大武器。要使大学生能认真全面地了解法律条文的真正涵义,并逐步内化于行为之中,就必须由当前的“行为模式教育”上升到“意识教育”,这是由法律基础课的课程定位、教学实际以及社会实际的需要所决定的。当前,在法律基础课中,应重点突出法律至上、依法治国、权利义务等法律观念。  相似文献   

10.
诊所式法律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职业能力的教育模式,引入高职院校法律教育势在必行。诊所式法律教育对高职院校现有的法律教师素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高职院校法律教师只有更新观念,迎难而上,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法律基础》课是高等院校思想品德教育的必修课程之一。作为公共德育课,其教学目的不仅仅在于使学生掌握一些法律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参与人才的素质教育.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笔者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大学生成长特点的教学模式,那就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十观”教育。所谓“十观”,即国家观念、民主观念、主人翁观念、和谐的人际交往观念、利他观念、环保观念、婚姻家庭观念、终身教育观念、劳动观念和正当竞争观念。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的高校法制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错误观念:有的人视法制教育为守法教育,有的人视法制教育为传授法律知识的教育,还有人认为法制教育就是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的教育。分析以上三种观念误区,挖掘其产生的根源,将有助于我们认识法的实质和精神,正确把握高校法制教育的性质,促进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形成和法律素质的养成。  相似文献   

13.
认知、观念与信仰:法制教育的三个维度及其衔接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是培养与提升现代公民法律素质和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路径。应从法律认知、法治观念、法律信仰三个维度有步骤分层次地展开与实施法制教育。以活动理论为视角,完善活动机制,进一步拓展和完善法律认知教育、法治观念生成、法律信仰培育三个维度之间的有机衔接,增强法制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法律行为素质是大学生法律素质的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法治意义;高校法律基础课的德育属性和大学生法律行为素质的现状决定了该门课程必须把提高学生的法律行为素质作为追求的目标;加强法律行为教育应遵循大学生法律行为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大学生法律行为教育的基本原则,主要方法和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5.
将创新创业教育植入到“思修”课堂教学中去,实现创业教育、法律素质培养和“思修”课的合理融合,是“思修”课堂改革一种新的尝试.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素质培养的特点,从其面对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探索出高校创新创业法律素质的培养原则,提出要结合高校自身特点和优势,以满足创新创业的需求为目的进行课程整合,修改相应教学内容以适应不同的创业规模和创业阶段,结合专题式、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情景体验式、创业参观等多种教学手段,特别是运用“诊所式”教学法,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素质的培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五五”普法以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作为基本指导思想。全省教育系统认真贯彻实施“五五”普法规划,创新工作思路,抓住关键环节,在普法学习和法律实践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显著成效。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知识得到广泛宣传和普及,广大干部和师生的法律素质不断增强,教育工作的法制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我省教育法制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并多次受到国家表彰奖励。  相似文献   

17.
崔瑾 《吉林教育》2005,(11):45-45
法律观念是一个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法律观念的强弱更是关系到一个国家民主化,法治化进程的重要标志。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就曾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也强调指出,法制纪律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遵纪守法是我国21世纪创新型人才必须培养的基本素质。可见加强青少年的法律观念,提高其自身的法律意识将渐渐成为教育界的一个重要的课题。目前在校的广大青少年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预备力量,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体系,也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在法学教育中的具体表现应为把品德素质放在首位,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专业素质为主干,强调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宽厚的法律专业知识,能够熟练的运用法律去分析、处理复杂的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9.
“法律基础”教学必须贯彻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基础”教学必须树立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观。这是法学教育解析正义这个不可或缺的使命所要求的。因此,在“法律基础”教学中要注意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多方面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以法律意识的培养为根本的法律教学联接法律与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思想政治》教材,初一主要是进行道德教育,讲道德规范,培养与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道德素质;初二主要是进行法律教育,讲法律规范,培养与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都从属于公民素质中的思想道德素质,所以,法律教育与道德教育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再说,初二的法律教育又是在初一的道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这就有把法律教育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的基础。那么,为什么要把法律教育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呢?法律教育与道德教育又应如何结合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点想法与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