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满华 《湖南教育》2003,(20):39-40
缘何拒诗歌于门外 高考导向的原因。高考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高考作文考什么,语文老师就训什么,学生就练什么。高考作文似乎有一条不成文的禁令,即不能写成诗歌。最先,高考作文是规定了体裁的,一般要求写成议论文。恢复高考以来,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都兼顾到了,就是没考过诗歌。后来,高考作文对文章体裁的限制有所松动,“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依然排斥诗歌。这几年考的是话题作文,“文体不限”,不再指名道姓地不允许考生写成诗歌,但“不少于800字”的限定显然是针对诗歌的,更少见有考生写诗歌得高分的成功范例。高考作文事关全国范围内公正、公平地选拔人才,怎能不考虑到评卷、阅卷的操作难度而排斥诗歌?于是乎,没人在这方面苛求高考作文。  相似文献   

2.
过去,“除诗歌外体裁不限”成了高考作文一条死规。近年来的高考作文,文体限制开始放开,有考生开始写诗歌,但从答卷的情况看,得分都不高。今年高考,有一篇题为《选择》(原文附后)的诗歌作文却得到阅卷指导委员会的一致好评,得了满分(60分)。对此,《华西都市报》等社会媒体都对这篇满分高考诗作作了报道,并给予了较高的评价。经过我们确认,写这篇诗作的考生是四川师  相似文献   

3.
许昆 《考试》2005,(11)
诗歌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它通过高度浓缩、跳跃的结构形式,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的语言抒发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在近几年的高考作文中,诗歌的体式备受考生青睐,涌现出了不少诗歌佳作。但仍有不少考生写的诗歌没有诗味,缺少意韵,只是简单的词语堆砌,犹如白开水般淡而无味。  相似文献   

4.
话题作文,是一种用一段文字来启发考生思考、激发联想和想象、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类型。这类作文一般不限制观点,也不限制主题,写作体裁往往是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让考生结合话题然后自由命题进行作文。这种题型的作文,选材广泛,能让考生结合自身生活及  相似文献   

5.
话题作文,是一种用一段文字来启发考生思考、激发联想和想象、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类型。这类作文一般不限制观点,也不限制主题,写作体裁往往是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让考生结合话题然后自由命题进行作文。这种题型的作文,选材广泛,  相似文献   

6.
题目:我想唱首歌题释:虽是命题作文,但试题没有限制文体,考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擅长的体裁写作。而且这个命题给考生在选材、立意上提供了较  相似文献   

7.
从2007年高考语文科的考试大纲来看,今年更加明确文体的规范,不鼓励考生写"四不像"作文。2007年的考试大纲中"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的要求,表明除了应用文,戏剧、诗歌等文  相似文献   

8.
一、试题以“学会__”为题(横线上内容自定),写一篇不少于550字的文章。要求内容真实,思想健康,结构完整,语言通顺无错别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二、试题解说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文体(除诗歌外)及定作内容均无限制。这能让不同层次的考生无拘无束地写自己的七彩生活,写自己感悟最深的事,文题的题眼是动词“学  相似文献   

9.
从1998年以来,江西省中考作文取消了对文体的限制。1998年与2000年均注明“除诗歌外,文体不限”;1999年,根据材料按要求写一篇记叙文或者议论文;2001年标明“文体不限”。中考作文命题由文体的“限制”到“文体不限”,有利于考生写作水平的发挥,受到了老师和考生的热烈欢迎。但是,有的考生在写作“文体不限”的作文时却反而无所适从。就拿2001年我省中考作文来说,要求考生围绕“尊重”这个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有相当一部分考生的作文确实有点不伦不类:前面看起  相似文献   

10.
·解读考纲·一、解读考纲2005年《考试大纲》对高考的写作要求是:“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这一提法,不仅比原来的更科学、更合理,而且对考生的要求也更高了。事实上这两年高考作文题中不少“文体不限”“文体自选”的。有些考生选择了书信、日记、消息、通知、总结、报告等应用文体,还有一些考生选择了辩论词、对话录、演说词、戏剧、诗歌、散文、寓言、小小说等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这不能说不合要求,考生无论选择哪一种文体(包括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都是可以的。高考写作的主要目的是检测考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1.
所谓“文体”,是指文章的体裁,即文章的表现形式。《考试说明》要求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以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符合文体要求”:首先,指符合试题指向的文体要求;其次,指所写文章符合考生自己选定文体的要求。具体说来,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把握文体要求高考话题作文的设置从本质意义上来说就是鼓励考生创新,给考生一个展示个性、展示才华的平台。话题作文可以“文体自选”,但并不意味着考生可以写成“四不像”的文章,它只是不限定某种文体罢了。不限定文体是给予考生选择的自由,但是考生如果选定了写议论文就要写得像议论文,选定…  相似文献   

12.
1998年、1999年和2000年的高考作都不限制体,除诗歌外,其他体皆可,体非常宽泛,考生可以自由选择某种体裁进行写作,有利于发挥考生的最高水平。未来的高考作还会继续走这条路子。这种淡化体的高考作,会给我们的作教学与训练带来什么启示呢?  相似文献   

13.
真题回放 2013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区九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作文试题(文题一): 将题目“_____________在我身边”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破题分析 初看题目似乎很简单,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很容易调动起考生的写作灵感。但是仔细审题就会发现,要想写得高分并非易事。关键词语就是“在我身边”,这就限制了写作范围和体裁,最佳选择是写记叙文,而且只能写围绕在自己身边的人或事,才不至于偏题。  相似文献   

14.
话题作文不限文体,摒弃了过去那种只限写某一种文体的限制,拓展了考生的写作思路,确实能让学生“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有较大的写作空间和写作自由,能够让考生在考场上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充分发挥自己的写作潜能。但是,“文体不限”并非不讲究文体,有些同学片面地认为写作文不再有什么体裁限制,可以自由发挥,不像叙,不像议,甚至写成了“四不像”的文章。其实,我们还是需对“文体不限”进行限制一下的。那么,我们从哪些方面对“文体不限”进行“限”呢?第一,限定一种文体。如果你形象思维发达,视野开阔,联想丰富,长于记叙、描写、编…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人生如登山,往上即使迈一小步,也是一个新的高度——我能。"请结合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以"我能"为题,写一篇作文,除诗歌外,体裁不限,不少于800字。我能辽宁考生我能是一种自信,自信是成功的基础,拥有自信你就拥有了成功的一半。成功靠的是努力、自信及  相似文献   

16.
王娟 《教育文汇》2011,(10):35-36
近几年来,高考语文全国卷及各省市卷诗歌鉴赏题改变了以往客观选择题的命题方式,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诗歌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表达技巧等。这就要求考生不能满足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要做到心里想得到,笔下写得出;不仅要读懂诗歌,理解诗意,还要运用适当的文字准确地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7.
纵观近十年的高考作文,尤其近几年的山东高考作文,经常采用的是话题作文这种方式。因为这种作文类型开放性较强,命题较自由,并且题面上一般不会有观点、主题上的限制和体裁上的限制(对诗歌限制),由此,这类作文选材广泛,学生有话可说,容易写出真情实感,便于拓展考生的思维与想象的空间,因此从1999年开始十多年来常考不衰。  相似文献   

18.
一九九九年话题作文首次在高考试卷中亮相,近两年全国的大多数省市区中考作文也以话题作文的形式出现,因此它受到了备考时期广大师生的高度重视。所谓话题作文,就是规定一个相对广泛的写作范围作为写作的中心,而文体、选材、立意、表达则由学生自由选择、自由发挥。它是一种开放式的作文命题形式,具有以下一些特点。一、选择文体的自由性。话题作文是除诗歌以外不限文体的作文(最近也有允许写诗歌的),它使学生能够自由的选择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体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不象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那样因限制了体裁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二、选择题…  相似文献   

19.
从2000年开始,一些地方中考作文取消了对文体的限制。作文命题由文体的“限制”到“不限”,有利于考生写作水平的发挥,受到了老师和考生的热烈欢迎。但是,有的同学在写作“文体不限”的作文时却反而无所适从。例如某省有一中考作文题要求考生围绕“尊重”这个话题,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作文。结果有相当一部分考生的作文写得有点不伦不类:前面看起来纯粹是在说理,很像议论文;接着陡然一转,说我想起这样一个故事,于是就开始详细地讲故事,俨然是记叙文;接下来便“啊!……”直抒胸臆,又像是抒情散文。整篇作文,中心松散,真像“杂文”。这样的一篇文章,且不说文体上是个大杂烩,就内容而言,说理没说透,记叙没记清,抒情不酣畅,岂能得高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这些同学的各类文体知识薄弱,平时缺乏这类作文的训练;另一方面,还与不能正确领悟“文体不限”这一作文要求有很大的关系。其实,对“文体不限”我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第一,动笔前,同学们有灵活选择文章体裁的自由,也就是每一个同学看到文题后应尽可能选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来写。擅长记叙、描写的写记叙文,擅长论辩的写议论文,擅长抒情的写散文等。如有一中考作文试题《朋友》,考生结合自身写作实际和生活体...  相似文献   

20.
吴根华 《新高考》2004,(1):14-15
在近年的高考和各地模拟考卷的仿写题中,被仿材料较多采用的是诗歌,我们称之为“诗意仿写题”。命题者要求考生尝试诗歌的创作,而考生在完成仿写的同时,也初涉了诗歌神秘而奇妙的境界。这类试题具有“一石双鸟”的考查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