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游戏目标1.发展孩子手的控制能力、手指的灵活性以及手眼的协调性,引导孩子学习正确地使用筷子。2.帮助孩子学习数数,建立数概念。3.增进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情感。游戏准备花生30~40颗,塑料筐一个,碗两个,筷子两双,手表(或手机)一只。游戏玩法1.将花生倒在塑料筐内,爸爸和孩子一人准备一只碗、拿好筷子。当妈妈拿起手表说“开始”时,爸爸和孩子就开始夹花生比赛。2.爸爸和孩子将所夹花生放入各自的碗内。当妈妈说“停”时,二人放下筷子。3.由孩子先将自己碗内的花生取出来点数,再将爸爸碗内的花生取出来点数,比较多少,决定胜负。4.重复游戏。…  相似文献   

2.
本方案活动流程比较清晰,选材贴近幼儿生活,但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还需多给幼儿一些自主权。一、在自主活动中发现第一环节是认识筷子,知道筷子来历。教师说谜语、出示筷子、讲解筷子的来历,而幼儿只是猜、看、听,幼儿的自主学习体现在哪里呢?如果调整为由幼儿自己搜集别具一格的筷子(筷子是日常生活用品,孩子搜集很容易),然后组织集体活动,由幼儿呈现、介绍自己发现的筷子的特征,互相欣赏、比较各种筷子的不同色彩、长短、粗细、质地等,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会更高,经验会更丰富。二、在自主活动中练习第二环节是教师讲解后放音乐带领幼儿练习使用…  相似文献   

3.
筷子是东亚文化圈尤其是中日两国广泛使用的餐具,其形状设计非常契合东亚国家的饮食文化。中国是公认的筷子发源地,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受中国古代汉文化的影响,日本列岛的人们也开始学习使用筷子用餐。筷子传到日本后,其形状及功能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并形成了日本独特的筷子文化。本文通过对比中日两国筷子,进一步研究中日筷子文化。  相似文献   

4.
周舟 《幼儿教育》2013,(10):38-39
选一个长方形的塑料筐。筐子底部向上,用笔蘸青莲色涂筐子的底部。  相似文献   

5.
我的设计     
活动一我知道的筷子目标:1!乐于搜集筷子及有关资料,学习搜集方法。2!了解筷子的种类和区别。3!知道筷子是中国人的发明。准备:1!将教师与幼儿及家长共同搜集的各式各样的筷子展示在区域内。2!有关筷子发展历史的课件。过程:一、我家的筷子这是老师家里用的筷子,你们用的筷子是怎么样的?请讲给其他小朋友听一听。二、我的发现1!幼儿分散到区域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筷子进行观察。2!引导幼儿讨论:你看到的是什么样的筷子?它们是用什么做的?你还知道哪些和它们不一样的筷子?你还发现了什么?(教师重点从筷子的样式和制作材料方面进行引导。)三、筷…  相似文献   

6.
筷子与科学     
正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学生一日三餐与筷子打交道,他们熟悉并能熟练地使用筷子。因此,生活中使用筷子是最值得探究的科学问题。在科学课堂中,以高年级科学内容为载体,笔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筷子的妙用"专题研究活动。一、一根筷子实验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力和工具"单元,笔者在讲解杠杆在什么情况下省力时,回想起学生经常看到大人在喝啤酒时,用一根筷子撬啤酒瓶盖。笔者便开展了"用一根筷子撬啤酒瓶盖(空瓶)"活动,让学  相似文献   

7.
唐山地区的筷子占卜法建立在“万物有灵”和“鬼魂祸害人”的原始信仰与思维基础之上.筷子作为主要操作工具,简单易行.筷子是原始占卜术中蓍草的替代物,是灵魂体外的寄魂物;筷子清水组合象征通往幽冥世界的甬道,筷子清水组合与阴阳五行观念有关.筷子占卜法具有强烈的功利性、显著的自由性、典型的地方性  相似文献   

8.
默默 《家长》2016,(4):42-43
筷子的神力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起吗?材料:塑料杯一个、米适量、竹筷子一根。操作步骤:1.将米倒满塑料杯。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讲解:由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  相似文献   

9.
筷子的文化意义与使用禁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传统的饮食工具中,筷子与人们的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但筷子中隐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信息和使用筷子的礼仪却常常被人们淡忘或忽视.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要保持中国筷子这一传统饮食文化的特色,我们需要掌握筷子中隐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信息,并了解它的民俗、礼仪和卫生等方面的禁忌.  相似文献   

10.
现行浙教版教材义务教育七年级科学下册第61页图2-58的筷子提米实验描述如下:纸杯中盛有米,米内插有筷子,将米压紧后,竖直向上提筷子。你看到了什么现象?教材中描述筷子能将杯子提起,是因为筷子与米之间存在着摩擦力,这个摩擦力使杯中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筷子这种取食工具分析日本文化的内涵。日本和中国同属汉字文化圈和筷子文化圈。从中国引入日本后筷子后在饮食生活中得到普及和发展,并产生了独特的筷子文化。筷子的长度和形状也进行了改造,与中国多用竹筷子不同,日本筷子多木制、稍短、尖头粗尾,更好的适应日本饮食多生冷、分餐制的特点。日本筷子还因使用者而有所区别,有儿童专用筷、成人专用筷、客人专用筷,还分男女筷。公用筷和方便筷的产生都缘于日本人认为筷子用后灵魂会停留在上面,不能让别人玷污了自己的灵魂而使自己遭受灾祸。在筷子的使用上有多达几十种禁忌,其中除了不雅举止外,有的还和葬礼有关系。  相似文献   

12.
筷子的妙用     
何静 《辅导员》2013,(32):25-26
小朋友们一日三餐与筷子打交道,筷子对你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而且你们都能熟练地使用。筷子看起来只是非常简单的两根小细棒,但是筷子有许多妙用,所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筷子的使用是最值得探究的科学问题了。我在课堂上开展了几个筷子的专题小活动,一起来看看吧。  相似文献   

13.
何敏 《早期教育》2007,(1):10-10
一、设计思路中班的孩子们开始使用筷子进行午餐了。一时间,筷子成为孩子们关注和讨论的对象。然然说:“幼儿园的筷子是没有颜色的,我家筷子是红色的。”慧慧紧接着说:“我家的筷子上面有一圈一圈的,是彩色的。”“我家的筷子上面还有小鱼呢!”孩子们的讨论非常热烈。也就是在孩子们的讨论中,我们形成了初步的活动方案。  相似文献   

14.
筷子是我国传统饮食丁具中最重要、也是最具特色的进餐工具。一方面,“筷子”以其普适性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走入任何一户中国家庭,都可以看到一个盛满了筷子的筷笼。另一方面,“筷子”又是汉文化的标志性事物,灵活自如地运用两根筷子进食几乎成了中国人的典型形象。  相似文献   

15.
数字     
正800亿双中国每年制造一次性筷子长期以来,在拯救亚洲森林的战斗中,一次性筷子一直是环境保护者攻击的目标。中国每年制造800亿双一次性筷子,为此,每年砍伐2 000万棵树,主要是竹子、桦树和杨树,尽管有些树来自速生林。十年前,中国的几所大学发起了拒绝一次性筷子、自带可重复使用筷子的运动。但没人重视,即便是在政府2006年对一次性筷子征收5%的税之后也没多大改观。  相似文献   

16.
题目:有形状、长短都完全一样的红色、黑色、白色、黄色、紫色、浅蓝色筷子各25根,在黑暗中至少应摸出多少根筷子,才能保证摸出的筷子至少有8双(两根同色筷子为一双)?分析与解: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爷爷告诉我们:善于退,足够地退,一直退到最原始而不失  相似文献   

17.
筷子的妙用     
何静 《辅导员》2013,(21):25-26
小朋友们一日三餐与筷子打交道,筷子对你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而且你们都能熟练地使用。筷子看起来只是非常简单的两根小细棒,但是筷子有许多妙用,所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筷子的使用是最值得探究的科学问题了。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筷子是十分讲究的。“筷子”又称“箸”,远在商代就有用象牙制成的筷子。《史记·宋微子世家》中记载“纣始为象箸”。用象牙做箸,是富贵的标志。做筷子的材料不尽相同,考究的有金筷、银筷、象牙筷,一般的有骨筷和竹筷,现在有塑料筷。湖南的筷子长而细,长的可达两尺左右。中国使用筷子,在人类文明史上是一桩值得骄傲和推崇的科学发明。李政道在论证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种族时说:“中国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发明了筷子。如此简单的东西,却高妙绝伦地应用了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筷子是人类手指的延伸,手指能做的事,它都能做,且不怕高热、…  相似文献   

19.
1 课题的提出 筷子是中国人最常使用的餐具之一,随着服务性行业的蓬勃发展,"一次性"用品从无到有,从早到晚地被消耗使用,已经渐渐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而且占据了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每个人都有在外就餐时使用一次性筷子的经历,还有很多人在外就餐时只愿意使用一次性筷子,认为这样的方式比较卫生、安全,所以在现在的餐饮服务当中一次性筷子使用相当普遍.但是,自央视"3·15"晚会曝出一次性筷子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加入了有毒化学物质的消息后,让不少人改变了一次性筷子"很卫生"的看法.那么,一次性筷子对生物的危害究竟有多大呢?带着这一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决定通过做一次性筷子对小鱼的危害的实验来揭开这个一次性筷子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20.
一得集     
筷子律动 两根细细的筷子在刚入中班的孩子手中是很不听使唤的,有时能把孩子累得满头大汗.在教孩子使用筷子的过程中,为调节孩子们的情绪,我们创编了一套“筷子律动”,效果很好。现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