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作为一名教师,只教学生读书,不教学生思维,书就无法教好;作为一名学生,只会读书,不会思维,书也就无法读好.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特别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发展.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2.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此话道出语文学习的真谛——多读书.然而七至九年级的人教版的语文教材每册书只编有30篇课文,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量.而且每一种文体的课文在教材中也只编有少数几课,这也无法给学生提供更多写作参考.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课外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3.
王少将 《考试周刊》2012,(76):38-38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努力引导他们在学好语文课本的基础上,博览群书,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读书,历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朱熹曾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然,现代语文教学突出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而现实中,不少语文教师片面地把教语文与教语文书等同起来,只注重课堂上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忽视了课外阅读,或是在教学中提倡学生课外大量阅读,但缺少阅读方法的指导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如何解决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与大量的阅读需求之间的矛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习惯被动地接受知识,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老师教的书上写的就是正确的。慢慢地,学生就会思维僵化,缺乏思考与创新,从而对语文失去兴趣。“尽信书,不如无书”,“学而不思则罔”,要让学生喜欢语文,就必须善于解放学生的头脑,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兴趣点。  相似文献   

6.
阅读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作用是很大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教好语文,让学生在写作方面有所突破,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把阅读与作文结合起来,并通过各种渠道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的语文教学才算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7.
<正>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学思想的核心是:"学生须能读书、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这些精辟的论述,不仅指出了语文教育的目的,而且阐述了语文教育的方法;不仅击中了教学的时弊,而且指明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我们要让学生进入学习的自由王国——不需要教,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学习方法,以法教导学,正确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以达到对学生  相似文献   

8.
<正>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高低,不仅反映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优劣,也影响了学生语文成绩的高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当前,人们逐步认识到了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也在教学中重视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训练。但就笔者的观察,在这些方面做得还不够或者还不够好。语文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走捷径,只注重了名家名篇、古诗文的研读,而对一般现代文的教学,有的只是让学生读读、说说,有的干脆弃而不教。大多数教师在训练时加大了古诗文的分量,在讲评练习时也给与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上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努力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提倡教师简简单单地教,学生实实在在地学,不需要人为地把语文教育搞得那么复杂,那么高深。扎实的东西不放弃,新颖的东西不放手,夯实的东西不放松。语文课,自然就高效了。  相似文献   

10.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亦如此。只教不研,就会成为教死书的教书匠;只研不教,就会成为纸上谈兵的空谈者。只有成为一名  相似文献   

11.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兴趣”。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训练学生读书能力的过程之一。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得熟则不待解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那么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如何进行读说训练呢?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以读带说,以说促理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练习。收到一定效果,下面浅谈认识和做法。  相似文献   

12.
教好语文是不容易的,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很难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既要掌握教学理论,又要懂得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获得语文学习的方法与知识。  相似文献   

13.
袁东顺 《语文天地》2011,(12):45-47
传统的语文教学完全依赖课本(文本教材),教什么,考什么,是典型的"教教材",教师教"死"书,学生"死"读书,结果学生的视野狭窄、思维僵化,很难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  相似文献   

14.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一般特性和规律的一种概括性的、间接的反映过程。思维活动能使我们运用知识来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离开了思维活动,感性认识就无法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也无法指导实践活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语文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怎么改?考虑未来社会的发展,就语文教育而言,也就是抓住智力培养的本质,强化语文教育思维能力训练。林崇德教授在他的《教育的智慧》一书中曾说:"不管是智力还是能力,其核心成分是思维。"曾祥芹在他的《文章学与语文教育》一书中也说:"思维,作为智力的核心,总是和语言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的。"言语一旦脱离思维,就变成了毫无意义的声音和符号。  相似文献   

15.
潘巧燕 《考试周刊》2014,(30):37-37
为了培养学生爱读书、会读书,从而读好书的习惯,语文教师不应"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教科书"地封闭教学,必须营造开放的学习氛围,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让孩子的心灵在阅读中飞扬。本文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前语文教学中训练的四大块是:听、说、读、写。而写作水平的高低则是衡量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一个高层阶段。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写作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这种综合素质呢?多元化思维的训练就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所谓多元化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曾由教师“下水”作文,旁及阅读教学,提出:“在读书方面,也得要求‘教师下水’。”“惟有老师善于读书,深有所得,才能教好读书。只教学生读书,而自己少读书或者不读书,是不容易收到成效的。”(《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确实,无论是从教会学生读书的角度,还是从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的角度,教师“下水”读书都是十分必要的。那么,语文教师“下水”读书,读哪些书呢?我认为,首先是要精读作为教材的范文。也许是《教参》越编越详,教案选本越出越多的缘故吧,无形中形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从教材出发,向课外拓展,引领学生阅读整本书呢?一、拓展阅读与教材内容相关联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要立足于课本,但绝不能局限于课本。教语文,不应只教语文教材,而要以课本为中心向课外辐射,以一篇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身为一名语文教师,就必须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寻求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发现"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为了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笔者也做了一些尝试,教给孩子们爱读书、会读书、会积累的方法,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李亚 《海南教育》2014,(22):23-23
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如何落实这一新课程理念,给一线语文教师提出了挑战。我们首先要保证学生扎实有效地学好教科书,可是只教一本语文书,既提不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无法真正提高语文素养,与课改的精神也是相违背的。那么如何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