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认为,把六书视为造字史和文字演进史是戴侗对六书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因声求义”是他就如何探求字义提出的独特见解;其对形声字产生的两个途径的分析,对假借、虚词的认识及用“文字树”来解释文字孳乳现象等,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清代是训诂学的鼎盛时期,“因声求义”作为一项重要的训诂方法在这一时期得到巨大发展,顾炎武、戴震、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活跃在这一历史时期,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为“因声求义”这一重要的学说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声纽实是汉语“音转”问题的关键。宋末元初戴侗是较早论述声纽在音转中的主导地位并系统地将之付诸实践的学者。清代学者的音转研究成就最大。近代以来特别注意声纽问题的学者有梁启超、章太炎等。深入研究声转问题对解决汉语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中的许多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说文解字》自公元121年问世以来,研究者甚多,研究成果显著,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许学。仅清代研究注释《说文解字》的专著就有300多种,最具有影响的是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萍《说文解字义证》,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王范《说文解字句读》。清代学者对《说文解字》或整理考订,校勘审慎,或引经据典,疏证意义,或分析字形,系联字音,辨明文字之本义月I申义和借假义。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补证完割说文解字》,“以形说义”、“因声求义”的训治方法得到了更广泛的运用,更深入的研究。近现代研究《说文解字》之风虽不如清代…  相似文献   

5.
论戴侗的《说文解字》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戴侗的<说文解字>研究在中国文字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六书故>中,戴侗较早地运用钟鼎文并综合文献材料指出了<说文>的许多不足.他称引大量<说文>异本资料以订正文字,改变了<说文>的分部,创立按类编排文字的新体系.他还从文字实际出发,探讨传统"六书"理论,创立了新说.戴侗的<说文>研究对<说文>学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6.
宋元学者的词源学研究是从"右文"研究开始的,最早的研究者是王圣美。张世南、王观国等进一步申说了王圣美的学说。宋代郑樵提出了形声字演变中的"母子衍生说"。宋末元初戴侗的词源研究具有开拓意义,从形声字声符入手,梳理初文和孳生字之间的关系,系联了不少同声符的形声字,他所做的工作实际上就是同源词的系联工作。戴侗词源研究的另一个特点是从声音上贯通古今雅俗词语,寻找它们之间音义上的联系。系统总结宋元时期的词源学研究,对今天探讨这一问题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六书故》是中国语言学史上一部争议较大的著作,古今学人毁之者众,誉之者寡。如果真正冷静地分析、客观地评价,就会发现它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字书。不论编排体例,还是对文字形、音、义的探讨,它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比如,它打破了《说文解字》“据形系联”的文字编排体例。按照字的意义类别把所收的字分为九类;它较早地引用铜器铭文考证文字,较早地从理论上倡导“因声以求义”等。《六书故》以前的字书,对词义的研究约可分两种情况:一是从分析文字形体入手,进而说明文字的本义,如《说文》;另一是仅仅罗列  相似文献   

8.
由于文献材料的散佚,元代古音学鲜见学者言及。元代人在古音观念上有独到见解,戴侗、熊朋来、刘玉汝等人的古音说对清代顾炎武古音学的形成有直接影响。元代人从《说文》谐声和《诗经》用韵方面探讨古音问题的方法,把文字研究与古音研究结合起来,也是十分可取的。  相似文献   

9.
病 《说文》:“病,疾加也。从疒,丙声。”许氏所谓“疾加”,就是重病。这是“病”的本义。名词。例如: 《韩非子·难一》:“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曰:‘仲父病不幸卒于大命,将奚以告寡?’”——管仲病危,齐桓公前往探问他,说:“您要不幸去世,将以什么遗言告诉我呢?”(管仲病而桓公问遗言,可见其症状不轻。成语“病入膏肓  相似文献   

10.
宋元之际学者戴侗的《六书故》引唐本《说文》以考释文字,明清以来治文字学的人又屡次转引以校《说文》,足见《六书故》所引唐本《说文》有其重要的文字学价值。《六书故》共引唐本《说文》五十七条,引用各种资料逐一加以考述,以见其价值所在,为《说文》学研究提供可靠资料  相似文献   

11.
司马迁是六朝新文学理论的先声。他对学术性的“文学”与文学性的“文章”的区分和对文学家、文学作品的重视影响了六朝人对文学不朽价值的认识和对文学规律的探讨;他提出的“发愤著书”理论影响到六朝文论中的“蓄愤说”和“怨愤说”;他的“通古今之变”的历史观影响了六朝文论中的“通变”思想  相似文献   

12.
对孔子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之“思无邪”的理解,历来众说纷纭,对此,我们认为:1.“思无邪”之“思”为实词,义为“虑深通敏”;“邪”本义是“饱足”、“满足”;2.孔子的“《诗》三百……”之语,不是对《诗》思想内容的总结,而是对《诗》所起到的社会效果及功用的概括,其语义为:《诗》所起到的社会效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它使人们从中得到的联想、启示和教育是深远广大,无边无际的。朱熹《论语章句集注》:“‘思无邪’者,《鲁颂·駉》篇辞。”因此,要弄清孔子的“《诗》三百……”之语义、内涵,必须追根溯源,从《駉》考察起。《駉》全诗4章,每章8句。我们认为:诗中的8个“思”字皆为实词,用的是其本义。由《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段注》、《说文通训定声》等可知;“思”本为实词,是睿(或容)的通假字,源于睿之“深通”义而为“虑深通敏”义;与“邪”相对的“无疆”、“无期”、“无斁”皆为“没有止境”、“没有终止”、“没有尽期”之义虼宋颐侨衔靶啊痹诖耸杏ξ扳拧?的假借字,表“饱足”、“满足”义,和“疆”、“期”、  相似文献   

13.
"因声求义"是训诂学中解释词义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它主要用来推求语源、解释连绵词和解决文字上的通假问题.将"因声求义"的训诂方法运用于中学文言文词语教学中,可以明显的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刘熙载在其作品《艺概》的“诗概”一节中,概述了诗“言志”、“缘情”、“理义”为本这三种本体论.这是他对传统的诗学本体论中“言志为本”、“缘情为本”、“理义为本”的继承,同时他也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元戴侗的《六书故》一书 ,学界历来毁誉不一 ,元吾邱衍全盘加以否定 ,称其书“杂乱无法” ,“甚误学者”。《四库提要》有否定 ,有肯定 ,否定重于肯定。到了 2 0世纪上半叶 ,开始有人来为戴氏说话。如马叙伦的《说文解字六书疏证》、唐兰的《古文字学导论》、姚孝遂的《许慎与说文解字》、陈秉新和黄德宽的《汉语文字学史》等 ,但始终没有一本专门研究戴侗的书。党怀兴教授的《〈六书故〉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0年版 )一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从写作目的上看 ,该书在《说文》学史、中国语言学史上具有治乱归正、填补空白的…  相似文献   

16.
关中方言词语中,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古代汉语词语。对此尚未有人予以重视。今笔者试就关中一些方言词语,略作考释。匍匐关中方音作[P′a24P′u]。《说文》卷9:“匍,手行也。从勹,甫声。”“匐,伏地也。从勹,畐声。”段玉裁注:“二篆可合用,可析言。”《释名·释姿容》:“匍匐,小儿时也。”意谓小儿未习步行之先,以手伏地而前。今关中方言即用此义,如言“碎(小)娃慢慢儿向前匍匐。”  相似文献   

17.
“数学”与“教育”是数学教育矛盾的两个主要方面,从数学的角度来思考数学教育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最有意义的工作在于:提出“从数学角度切入数学教育”这一有意义的命题;初步建构了该理论的框架;展示了有关该理论的研究图景以及可能有的发展。相信能为从各种角度研究数学教育的学者提供一些启泼与参照。  相似文献   

18.
福斯特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的职业教育理论的学者之一 ,他提出 :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必须以劳动力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 ;职业教育的“技术浪费”现象在发展中国家更应该得到重视和解决 ;由于外部和内部的原因使得学校本位的职业学校“谬误”;职业教育的真正出路在于“产学合作”。本文根据福斯特这些思想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职业教育的一些具体问题 ,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9.
学前教育究竟姓“公”还是姓“私”,这是近几年来学者讨论的热点问题,也是我国现阶段学前教育办园登记时面临的困惑,因为这涉及到学前教育投入机制中的政府责任问题。换句话说,就是由于我国学前教育的定位不准确,导致问题出现。本文仅对学前教育的本质属性加以辨别,以求对学前教育投入机制中政府责任的再思考,从而进一步讨论在学前教育阶段政府应该承担起哪些责任。  相似文献   

20.
一、“启发”释义 “启发”一词,是孔子在《论语·述而篇》(以下凡引《论语》,只注篇名)提出的,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就是“启发”二字的来源。第一个阐释“启发”涵义的是郑玄,他说:“孔子与人言,必待其心愤愤,口悱悱,乃后启发为说之,如此,则识思之深也。”(《史记·孔子世家·集解》引)郑玄认为“启发”的作用在于使学者“识思之深”,无疑是正确的。但什么是“心愤愤,口悱悱,”为什么“必待心愤愤,口悱悱,乃后启发为说之”呢?他却未作说明。为了回答这两个问题,关键于弄懂“愤”“悱”的含义。《说文》:“愤,懑也。从心,贲声。”又:“懑,烦也。烦者热头痛也。”关于“悱”,《集韵·尾韵》:“悱,心欲也”;《文选·成公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