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三讲不同性别、不同运动项目肌肉功率发挥的特点及提高人体肌肉功率的方法1.男女在肌肉功率上所表现出来的差异男性与女性在体力方面的差异是很明显的。从形态特征方面比较,女子要比男子低3—10%;从机能方面特别是体力,要比男子低20—50%,这反映在各体育项目中女子的成绩都低于男子,说明动作中人体肌肉功率发挥方面确实存在着性别差异。对男子和女子分别进行肘屈肌和膝伸肌的 F—V,F—P 实测结果所得的曲线,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2.
男子和女子在生理解剖结构上有许多不同,为了取得好成绩,必须考虑这些不同。男子体重的40%左右为肌肉,而女子只有27%。女子的身高明显低于男子,腿也比较短。一般女子比男子矮10厘米、轻10公斤、腿短25%。女子的臀部较低,宽度也不如男子,她们的体内有更多的脂肪,力量从比例上讲相当于男子的50%至80%。由于她们的支撑组织较弱,受伤率也比较高。另一方面,一个较坚强的女子她要比男子承受更大的艰辛。  相似文献   

3.
女了柔道是国际上新发展起来的比赛项目。在刚开始时,有人担心女子的体力弱、耐力差,其机体不能承受这样大的负荷量。经过运动生理学家研究,女子的体力和肌肉纤维虽比男子小,但耐力的绝对值与男子相同,女子的肌肉纤维和心肌功能能练得象男子一样坚强结实。美国、捷克、西德和民主德国等科学家进一步研究表明:8-13岁男女孩的耐力差别极小,在相同的持续训练后,按体重公斤的氧耗量计算,男女基本一样。若看利用氧气的能力,这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生理指标,则女子比男子高。实验还  相似文献   

4.
从世界近五十五年男女田径运动成绩的发展变化看,女子的成绩比男子提高得快,并有男女成绩越来越接近的趋势(见表一)。分析原因,故然有诸多方面。本文仅就雄性激素与运动成绩的关系作些探索。女子的肌肉特点:肌肉的重量男子占体重的40——50%,女子占32—35%,女子仅占男子肌肉重量的80—89%。可见,女子肌肉比男子轻。女子的下肢爆发力为男子的3/4。女子的短距离运动能力约为男子的50——80%。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肌肉的发展与雄性激素有关,与肌肉活动有关。睾酮对于代谢的怍用有二个方面:一方面睾酮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另一方面可减少肌酸尿,使肌酸与ATP作用合成磷酸肌酸。高水平的雄性激素可能来自三个方面的因素:运动训练带来的应激状态刺激体内肾上腺、性腺,致雄激素的分泌增多;  相似文献   

5.
1.女子摔跤运动员降体重的特点摔跤运动员的降体重与举重运动员的急降不一样,她们通常会选择缓降,减少身体机能的下降,一般在赛前一个多月开始减重。摔跤运动员身上多是肌肉,很少脂肪,减重主要是减少水分。降体重期间也是临赛之时,运动员不但要承受身体成分改变的压力,还要承受  相似文献   

6.
为了能够对中国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有较为客观和量化的认识,提升该项目的科学选材和训练水平,以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集训运动员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调研、专家咨询、形态测试及数理统计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国内一般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相比,中国优秀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具有手臂粗而长,四肢肌肉充实度较高及颈部、腰部围度大、髋宽大的身体形态特点;中国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与世界优秀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相比,体重指数显著高于国外优秀运动员(P<0.05),但是肌肉质量不足。另外,通过对各指标的因子分析和得分统计,国家队运动员的臂展、臀围、手长等指标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下肢长(B)存在一定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我国大学生隐形肥胖者的体质形态和体力特征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研究了我国大学生“隐形肥胖者”分布特点及形态和体力特征。对男女大学生各1200名进行体质测试,结果如下:1)男女隐形肥胖者分布比率为4.6%和10.3%;2)女性隐形肥胖者的BMI21和23组的腰围、腰围/臀围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而男子组却没有这种规律;3)男子在体力方面,隐形肥胖组中的BMI20、22、23组背力、握力、坐位体前屈和垂直纵跳,BMI21组的垂直纵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而女子除BMI各组背力外,均无明显差异;4)男子在运动能力方面,隐形肥胖组中的BMI各组除50m跑和立定跳远外,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而女子除BMI22、23组50m跑和23组的立定跳远外,均无明显差异。研究表明女子隐形肥胖者是男子的2.24倍,在形态方面,女子隐形肥胖的腰围增大;而在体力方面,特别男子的肌肉力量和爆发力比较差。  相似文献   

8.
(一) 女性身体素质方面的主要缺陷是社会及文化因素所造成,并不是生物学因素决定的。 男子与女子的差异在于解剖学、肌肉组织、新陈代谢率及激素。男子的平均身高比女子高4~5时,男子的平均体重较女子重25~40磅,男子的肌肉及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对辽宁省女子摔跤运动员赛前分别采取快速降体重和慢速降体重前后身体机能状态进行监测,分析不同降体重方式下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的变化特点,旨在为女子摔跤运动员赛前合理降体重及实时监控运动员的机能状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腿部力量训练(一)重要性1.女子四项其中三项(跳马、自由操、平衡木)主要依靠腿部力量来完成动作。因此腿部力量的训练应成为重点之一。2.从人体生理特点来看,一般来讲女子比男子骨盆宽,皮下脂肪较多(占体重28%,男子占18%),体重比例大,身体重心低,力量比男子差,这些因素都影响弹跳力、速度、爆发力的提高。因此要先抓好腿部力量的训练。3.技术的高度发展,需要有良好的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身体构造1.体格①性别的差异:男子和女子按性别在构造上有明显的不同。与同年令男子的平均值相比妇女通常是矮和轻(在大学年令平均相差40磅);女子的骨骼比同等高度的男子轻而细长;全身肌肉量占非脂肪身体质量的比率也比男子为小,因此相应地脂肪的百分率  相似文献   

12.
脂类及其生强功能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它广泛分布于人体的各组织器官中。脂肪主要分布在皮下组织,大网膜、肠系膜、内脏周围有及肌间等脂脂组织中。成年男子的脂肪含量,约占体重的10~20%,女子稍高。我国男运动员体脂的平均含量为12%左右,女运动员平均为16%左右。与国外运动员比较我国优秀女运动员的百分体脂相对较低,去脂体重相对较高,说明肌肉力量的训练和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对提高运动成绩有利,而男子则没有这种优势。脂肪是体内主要的储能物质,由于脂肪不溶于水,贮存时不伴有贮水,而贮存一克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对辽宁省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赛前采取快速降体重和慢速降体重的身体成分与主观感觉进行监测,比较两种不同降体重方法对运动员身体成分和主观感觉的影响,以期为摔跤运动员在赛前科学降体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我国优秀男子柔道运动员身体成分特征及与无氧代谢能力的关系。方法:以中国国家男子柔道队59名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InBody3.0多频分段生物电阻抗身体成分测试仪(韩国Biospace公司)进行身体成分的测定,采用30s Wingate测定无氧代谢能力。结果:我国优秀男子柔道运动员身体成分特点为低体脂率,高瘦体重;体脂百分比、瘦体重和肌肉重量等指标表现出明显的体重级别特征;与拳击、跆拳道、摔跤等项目运动员相比,体脂百分比较低,瘦体重,体重、肌肉重量,体重比值较高。同时,健将运动员肌肉的爆发力和速度耐力均优于一级运动员;体重、瘦体重、肌肉重量和蛋白总量都与PP、AP和Pd呈高度正相关,同时肌肉重量与PP和AP表现出更高的相关性。结论:我国优秀男子柔道运动员身体成分具有明显的项目特征,同时运动员的最大做功和运动能力与肌肉的体积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我国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身体机能特征,采用文献资料、调查和实验等方法,对53名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身体机能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身体机能主要由无氧能力因子、有氧能力因子、恢复能力因子和激素水平因子构成,表现为机体无氧、有氧能力强,恢复能力好,雄性激素水平相对较高;2)相对平均无氧功率、相对最大摄氧量、血尿素和血清睾酮可作为女子摔跤运动员身体机能典型评价指标;3)"百分位数法"制订的不同体重级别女子摔跤运动员身体机能评价标准,能较好地反映现阶段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水平,可为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评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柔术运动员亚高原训练前后身体机能和体成分变化的特征,为柔术项目亚高原训练数据化监控和精准化实施提供科学指导。方法:以14名柔术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亚高原训练前后对血液生化指标和体成分进行监控。结果:亚高原训练后男子运动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显著升高,女子运动员网织红细胞数量显著升高;男子和女子运动员亚高原训练后肌酸激酶均显著下降,男子运动员血尿素显著下降,睾酮值显著升高;男子运动员亚高原训练后体重、体脂肪含量均有下降,去脂体重略有上升,女子运动员的体重、体脂肪含量、身体质量指数和体脂率显著下降,去脂体重无变化。运动员左右肢肌肉量均衡性均无显著性差异,亚高原训练后男子运动员各部位肌肉量百分比均有所增加,女子运动员节段脂肪均显著下降。结论:亚高原训练可促进柔术运动员携氧能力和骨髓造血功能的提高;柔术运动员在亚高原训练中机能状态良好,男子运动员合成代谢能力优于女子运动员;柔术运动员亚高原训练后体重均出现了下降,女子运动员下降更明显,且更多的是体脂肪的减少;柔术运动员亚高原训练监控中需注意身体机能和体成分的变化,关注营养状况及水分的及时补充。  相似文献   

17.
对参加第10届全运会部分省(市)的95名摔跤项目重点运动员(男72人,女23人)和国家队29名女运动员减体重过程进行跟踪测量和系统研究,旨在建立优秀摔跤运动员的理想体重诊断体系。结果显示:1)理想体重与运动员的级别设定、身体形态以及身体成分等因素有密切关系;2)女子48 kg、55 kg和63 kg级理想体重分别在52.43 kg、59.12 kg和67.20 kg以内;男子55 kg、60 kg、66 kg、74 kg和84 kg级理想体重分别在58.71 kg、64.18kg、71.41 kg、78.81 kg和89.89 kg以内;3)大部分平时体重保持在理想体重范围内的摔跤运动员更容易在比赛中取得良好成绩,也有部分平时体重超出理想体重的运动员通过科学合理的保障,在重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18.
一般流行的看法认为:“妇女是较弱的性别,她们在体育运动中将永远落后于男子。这是由于女性的运动潜力被一些难于改变的先天性的生物学因素所抑制。”而男子之所以在体育运动方面的力量、速度和耐力等占有优势,则因为他们先天所获得的身高、体重、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等都比女子强。  相似文献   

19.
男女之间存在着遗传、生理和行为上的差别,这种差别在有良好训练的男子与女子运动员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无论是训练有素的男女运动员还是无训练的成年男女之间在生理方面的差异,许多著者认为是由于社会及文化的影响,从而导致了体力活动水平的不同,也有认为是由不同的瘦体重和体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性别、不同训练水平的优秀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的糖酵解代谢能力,探讨其无氧耐力的特征。方法:对27名优秀中国式摔跤运动员进行30s和60s的无氧功测试,记录相关功率指标及运动后的血乳酸。结果:(1)糖酵解代谢供能能力有明显性别差异,男子30s和60s的最大功率、相对最大功率、平均功率、相对平均功率和疲劳指数均明显高于女子,但男、女运动员的血乳酸无明显差异;(2)男子优秀组运动员30s和60s的最大功率和平均功率明显高于普通组,但优秀组和普通组间相对最大功率和相对平均功率无明显差异。女子优秀组30s和60s的最大功率显著高于普通组,但相对最大功率、平均功率、相对平均功率和疲劳指数无显著性差异;(3)与散打相比,中国式摔跤运动员表现出较强的无氧耐力,但与自行车、举重和体操项目相比其无氧耐力较差。结论:(1)优秀中国式摔跤运动员具有较强的无氧耐力,且男子明显高于女子;(2)不同水平男、女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的无氧耐力具有明显差异,优秀组明显高于普通组;(3)结合血乳酸指标可以更客观地评价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的无氧耐力;(4)30s和60s无氧功测试相结合可以更全面地反映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的无氧耐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