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语文课程是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生活是语文学习的不竭源泉.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建立在生活情境的基础上实施,切断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必将使语文教学陷入枯燥、单调的境地.本文剖析生活与语文的关系,从构建生活化的快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角度,去探索小学语文教学快乐教学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正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的学习源自于生活,生活与语文两者密不可分。将生活化教学方法运用到高中语文教学中,让语文教学与生活融合在一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有利于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和语文素养的养成,能够提高学生生活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实现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一、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涵义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指教师在进行语文知识教学中  相似文献   

3.
语文从来就是人文的、审美的;语文从来就是一个开放的结构——生活的语文、情感的语文、灵性的语文。所以语文教学必须走向生活与文化,语文教师要善于设计教学,把语文教学引向生活的大舞台,讲究教学的情趣与艺术,让学生体验情境课堂,这样才能真正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更是一门源于生活的学科.笔者结合语文的教学实践,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相整合,积极探索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以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与生活关系密切.语文教学生活化:教材处理生活化,教学活动生活化,教学评价的生活化;让生活渗透语文:联系学校生活学习语文,联系社会生活学习语文,联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联系学生实际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6.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贴近生活,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迫于高考的压力而形成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粗暴地割断了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得语文学习功能异化的弊病愈加严重,语文教学“高耗低效”愈益凸现.语文教师必须切实摒弃陈旧落后的语文教学观,树立生活语文教学观,在教学中注重凸显语文的人文性,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真正解放学生,让学生走进缤纷的生活.这就需要让教学回归生活,使语文充满活力;构建多元平台,让生活走进语文;采用多种形式,让生活与语文双向互动,真正让语文与生活水乳交融.  相似文献   

8.
卜亚萍 《教师》2012,(33):29-29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结合生活实际,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文章根据新课改的新理念的要求,从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在教学中体现生活、在生活中进行教学、在实践中应用语文四个方面来谈如何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语文教学应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与协调发展。另外,从儿童学语文的过程来看,只有将语文学习置于现实生活的背景之中,才能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愿望,才能使语文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扎实有效。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当回归生活,向生活拓展,实现语文教学生活化。  相似文献   

10.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语文教学应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与协调发展.另外,从儿童学语文的过程来看,只有将语文学习置于现实生活的背景之中,才能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愿望,才能使语文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扎实有效.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当回归生活,向生活拓展,实现语文教学生活化.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语文教学严重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以致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厌学、逃学。联系生活,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揭示语文教学规律,实现语文与生活的沟通,构建生活语文教学模式,才能使语文成为学生乐学的学科,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2.
刘月有 《广西教育》2012,(42):23-24
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结合,既是语文教育的手段,也是语文教学的目的。当前,关于语文教学的研究大多侧重于语文教学本身,而对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探讨比较少。在以网络为主要传播媒体的信息社会,学生“喜欢语文,但不喜欢上语文课”。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仅仅依靠课堂内的功夫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把眼光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架起书本与课外生活的桥梁,与课外生活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才能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3.
生活语文教学这一概念近年来在语文素质教育中被频繁的引用,可见语文教学课堂中已经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生活语文教学从长远的角度出发,旨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将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将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更好地融合,所以生活语文教学的开展对于今后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对应试教育模式下语文教学的现状进行了介绍后,对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针对今后如何在教学的过程中破除应试教育对语文教学产生的影响,积极地开展生活语文教学的措施进行了分析,旨在为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些许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4.
毕大林 《文教资料》2008,(28):309-311
学校语文的社会性是由语言的社会性决定的,语言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又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因此,学校语文教学与社会语文生活有着天然的联系.语文学科的社会性特点,要求学校语文教学工作者要为学生创造多渠道学习语文的条件,并在教学中更多地参与社会语文生活,而且,学校语文教学效果必须得到社会语文生活的检验,所以,学校语文教学如何与社会语文生活相结合,是每一个语文教学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学校语文教学与社会语文生活的关系的论述,寻找一条学校语文教学为社会语文生活服务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要与生活相结合,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怎样才能使语文教学生活化?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关注生活。再则,在具体的教学中,利用好教材,创设好情景,把生活引进课堂。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布置的作业,也要与生活相结合,让语文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16.
郑勇 《现代语文》2009,(8):66-67
语文教学作为母语教育离不开生活。语文教学作为一种养成性教育,与生活共成长。强调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不仅是众多语文教育研究者的共同呼声,也是众多优秀语文教师的共同经验。于漪强调将语文教学放在社会生活大环境中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赵谦翔的“东方时空课”让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贴近;韩军的“新语文教育”主张打破封闭的教室,复归生活;于永正则通过戏剧化再现生活情节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有研究者认为,语文教学仅仪强调联系生活、与生活相结合是不够的,全面理解语文教学生活化,  相似文献   

17.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18.
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现实生活,生活化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语文知识运用到教学中,进行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与生活相关的活动,如体验生活、集体户外活动等,将实现生活与语文知识的互动,引领学生从课堂上学习语文知识转变成从现实生活中获取知识,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体验语文情趣,用语文理解生活、感受生活、装点生活,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使小学语文教学突破“应试教学、应试语文”的束缚而成为“生活语文”,使学生充分体验到现实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时时是语文。  相似文献   

20.
当前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存在着教学与生活脱节等众多问题。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生活与语文是紧紧相通的。教师要充分利用文本资源,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激情,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学习中适应生活,达到生活与语文教学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