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教学难点及分析《在仙台》这篇课文选自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叙述了作者1904——1906年在日本仙台学医的经历。文中所记的那个时代距今较为久远,那特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与当今学生所处的环境差异甚大,加之这篇课文又是节选,与《藤野先生》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不尽相同,因此,对这篇课文无论在词语、句子、思想内容的理解上都具有相当的难度,形成本课的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2.
《“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是鲁迅先生的一篇短小精悍的战斗檄文。教学这篇课文,要学习它紧扣题目,抓住要害,逐层深入地对敌论进行批驳的写法,同时要体会鲁迅先生杂文的风格特色.教学内容与步骤:一、预习(1)通读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结合课文,阅读注释,了解写作背景;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赏赉劣败者以济其……之穷(3)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相似文献   

3.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九册,按照阅读的训练梯度先编排“怎样读懂一篇课文”和“从内容中体会思想”,再编排“练习概括中心思想”。第六组教材就是围绕“练习概括中心思想”编排了四篇课文,即讲读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白杨》、...  相似文献   

4.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所在训练组的训练项目是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这既是小学阶段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该组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中,要注意训练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引导学生联系前面“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加强对理解语言文字、把握思想内容的训练。在此基础上,了解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的一些基本要求和方法,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切实得到提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篇幅较长,所写的几件事既互不联贯,内容相差也较大,有些句子不好理解。因此,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把握几件事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鲁迅先生的《“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一文为范本进行逻辑分析,意在使读者通过文章对鲁迅先生杂文中所体现的逻辑力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从中得到启发.  相似文献   

6.
根据本组教材的特点和所安排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时要从学生阅读理解过程的规律出发,逐步教会学生读懂课文,综合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一、认读感知。学生通过朗读或默读,充分感知课文的语言文字材料,对课文获得一种初步的印象:课文写的是什么,课文的体裁是什么,课文叙述的顺序怎样,在自读课文中遇到哪些问题等。这一步的操作过程大致如下: ①给学生提供关于理解课文必要的背景材料及其它资料。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教师要向学生介绍鲁迅先生的一些生平事迹,并调动学生原来学习过的有关鲁迅先生的课文的知识参与到本课的学习中来。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要点这一组教材有四篇课文,即讲读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白杨》、《高粱情》,阅读课文《幸福是什么》,还有一篇读写例话《练习概括中。G思想》及基础训练。1.四篇课文都是围绕“练习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一读写训练项目编排的,从不同角度赞颂革命前辈和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高尚品质,告诉人们做人的道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作者回忆跟伯父鲁迅先生接触的所见所闻,表现鲁迅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怕扬》是一篇借物喻人,寓意深刻的抒情散文,作者倡大戈壁上的白杨来赞美扎根边疆的建设者,诅歌…  相似文献   

8.
曾获《人民日报》“风华杂文征文”一等奖的《庄周买水》是刘征先生创作的荒诞古怪奇趣的故事新编体杂文(亦称“寓言式杂文”)。作为高中语文第二册的一篇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思想观点.认识寓言式杂文的艺术特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自读赏析这篇课文,可抓住文体特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把握文章主旨,体会“寓言式杂文”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9.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二、引导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及时代背景。 三、自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的程度。 四、再读课文,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囫圄吞枣张冠李戴恍然大悟饱经风霜 五、读课文,了解这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生前的哪几件事。 第二课时 一、引导学生复述作者回忆鲁迅先生生前的几件事。 二、引导学生围绕主要话题:周晔笔下的伯父,我心目中的鲁迅──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结合查找的资料,独立阅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请 学生说一说:作者在这篇课文…  相似文献   

10.
曾获《人民日报》“风华杂文征文”一等奖的《庄周买水》是刘征先生创作的荒诞古怪奇趣的故事新编体杂文(亦称“寓言式杂文”)。作为高中语文第二册的一篇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思想观点,认识寓言式杂文的艺术特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自读赏析这篇课文,可抓住文体特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把握文章主旨,体会“寓言式杂文”的艺术特点。寓言是用简单的故事表达深刻的道理。寓言有情节、有形象。寓言式杂文以隐喻、象征手法去影射生活,针砭时弊。这种文体,本质是杂文,寓言是形式。概括寓言式杂文的主旨,要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对故事情节和人物进行…  相似文献   

11.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写的关于继承文化遗产的一篇杂文。该文的关联词语充分体现了先生杂文的起承转合的结构思路的严谨与周密。  相似文献   

12.
刘征先生的《庄周买水》是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该单元为杂文单元,单元首页的“文体知识”对杂文的介绍是这样的:“杂文是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与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二册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第二单元的“单元说明”是这样解说“杂文”的:“杂文是文艺性的论文。”20世纪30年代,瞿秋白称鲁迅杂文是一种“社会论文——战斗的‘阜利通’(feuilleton)”、“文艺性的论文”。由此可见,对杂文的文体认识,大家基本趋于一致,即杂文是一种兼具论说性和文学性的一种边缘文体。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首…  相似文献   

13.
六年制小语第九册第六单元训练重点是如何“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其主要篇目为《伟大的友谊》。这篇课文歌颂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长期的共同奋斗中,在创造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伟大友谊。通过该课文的教学,要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并弄清什么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初步掌握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基本方法。这就是该课文的教学重点。如何体现这一教学重点?本单元的“读写例话”向学生介绍了“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先生是为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所敬仰的伟人,他的著作,特别是其中的杂文已成为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鲁迅的伟大是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的。在三十年代初期,甚至还有那么一些“吸血的苍蝇、蚊子”不时地发出嗡嗡的叫声,攻击鲁迅,鄙视他的杂文。一九三一年四月瞿秋白同志写了《〈鲁迅杂感选集〉序言》,热情地肯定了鲁迅杂文的巨大价值,准确地概括了鲁迅思想发展的道路,公正地评价了鲁迅在中国思想界、文化界的重要地位。《鲁迅的精神》节选自《〈鲁迅杂感选集〉序言》。所选部分除了第一段是谈鲁迅思想的发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人教版教材第十一册第五组课文是“初识鲁迅”的单元,第一篇是鲁迅的作品《少年闰土》,后三篇是他人写鲁迅的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编者的意图在单元导读中有充分的体现:为孩子自主走进鲁迅世界打开一扇窗——“让我们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去认识、了解鲁迅吧”……  相似文献   

16.
1.课文分五段,各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从每段中找词语或句子作小标题。说说课文反映了鲁迅先生怎样的思想品质。第一段:写“我”对深受人民群众爱戴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深切怀念。第二段:写伯父鲁迅先生在与“我”  相似文献   

17.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小学治文讲读课中篇幅较长、内容较深的一篇课文.怎样把它教得深入浅出,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呢?我采用了以下做法:一、抓住难点,紧扣中心,长文短教课文中的每一件具体的事例,都表现了鲁迅先生丰富的感情和深刻的思想,指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教学本课的难点.比如教学第三段时,可让学生自己找重点词句,采用光议后说的办法理解“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等句子的意思,再引导学生了解鲁迅为什么“碰壁”,使学生们理解鲁迅为国、为民而不  相似文献   

18.
教例】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直奔课文中心  审题后,教师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1)这篇课文写了有关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2)课文中能体现课文中心思想的是哪个句子?  默读后讨论、交流:  师:现在先讨论第一个问题。  生:课文先写许多人在万国殡仪馆悼念鲁迅先生的情景师:这句话得补充一点,人们是在什么情况下悼念鲁迅的呢?  生:应该补上“鲁迅先生逝世以后”。  师:很好!(板书:在殡仪馆里)  生:接着写鲁迅先生教育“我”要认真读书。  师:注意,老师要求说说“写了哪几件事”,要说事情。  生:是写…  相似文献   

19.
思想教育历来都被认为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为国家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下面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思想素质。一、深入挖掘课文的思想意义,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体裁广泛,形式多样,蕴含着很丰富的思想内容。在议论文教学中,让学生直接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接受各种正确思想的教育。如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拿来主义》和《在北京大学成立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等课教学时,指导学生运用议论文的有关知识,了解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伟大功绩,明确树立共产主义信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对待古代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了解北京大学在一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所走过的风雨历程,认识到新的历史条件下青年人所担负的历史重任,这样,学生在议论文的学习中,直接受到了思想教育。在记叙文的教学中,通过对写作背景、人物事件、自然环境的分析来挖掘深刻的思想意义。如进行《琐忆》教学时,通过分析有关鲁迅先生的几件小事,引导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为人,学习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精神。那些写景状物的文章,既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  相似文献   

20.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一篇针砭时弊的杂文,有着缜密的逻辑思路.为着论辩的需要,鲁迅先生时进时退,有如兵法上的诱敌深入,几经回环,便将论敌置于一目了然的无可退让之地.因而执教《拿来主义》,理清文章思路,让学生初步了解这种文思的好处,便成为教学重心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