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小学科学教育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文从小学科学教育形态谈起,阐述了小学科学教育中彰显人文价值的必要性,并结合科学教材,分析其中人文价值的具体体现,提出将生命教育、科学史、STEAM教育等颇具人文内涵的教育内容融入小学科学课程中,以促进科学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在民间艺术亟待保护和中国式设计风格急待塑造的双重压力面前,将民间艺术融入地方高职院校工业设计教育具有时代紧迫性和现实性意义,体现在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培养具有独特民族文化身份特征的设计大师三个方面。并分析了民间艺术融入工业设计教育的关键性问题,即母题的挖掘、师资的建设及教学的组织,提出了"建设民间艺术资料库""以科研促教学、建师资""项目制的开放性教学"等策略,使民间艺术融入高职院校工业设计教育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在前一段发生的关于“科学”与“伪科学”的争论以及参杂其间的相关诉讼案件(如刘子华家属诉方舟子名誉侵权案)中,争论的焦点在于能否界定清“伪科学”的内涵。反对方认为,“伪科学”提法本身就有问题,“伪科学”并无站得住脚的定义,更无公认的科学  相似文献   

4.
刘会平 《大众科技》2011,(12):225-226,202
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理应给教育界以启示,作为培养生产第一线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教育同样要做出思考。通过剖析高职体育课程与生命关怀的关系,发现高职体育课程的生命关怀是达成高职体育教育中关怀生命的基础与关键;高职体育课程的现实缺失是实现其价值诉求的阻碍;通过在高职体育的课程价值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中融入生...  相似文献   

5.
社会上曾经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水变油”、“信息茶”的神话和骗局终于被揭穿了,这是科学对伪科学的胜利,是科学对愚昧的胜利。在这场科学与伪科学的较量中,一些反伪科学的英雄和斗士受到了人们的赞扬和崇敬,反对伪科学也成了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在商品经济大潮的猛烈冲击下,这种“假冒伪劣”之风,也刮到了知识界、学术界,其表现则更是形形色色、五花八门。  相似文献   

6.
争先创优是一项系统工程,教育事业中的争先创优活动意义重大,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推动教育教学发展,增强发展动力,都具有持久的推动作用。辽宁何氏医学院党委紧密结合学院实际,将创先争优融入中心任务,融入日常工作,融入岗位职责,融入制度建设,将重点工作项目化运作,按项目创设丰富务实的载体,依托载体助推创先争优,切实在推动学院各项事业科学发展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7.
将每个地域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融入园本课程,具有继承并发展传统文化、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丰富园本课程等文化价值与教育价值。但当前地域民俗文化融入园本课程,还存在着课程内容涵盖范围窄、区域活动未能达到有效实施、环境创设未能充分体现出教育意义等问题。要取得更理想的效果,有必要丰富课程内容,有效利用区域材料,进一步发挥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21,(1)
新时代下将高等教育数学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开展教育,不仅是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环节,也是立德树人的关键所在。计算方法广泛应用于科学与工程中,其作为数学专业的专业必修及许多院校工科专业的公共必修课程,内容抽象复杂,在计算方法课程中有效的融入思政教育,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形成协同效应,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本文主要分析计算方法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从我国数学成就、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数学之美及课程内容的实际应用四个方面提出了实施计算方法课程思政的策略,并对未来更有效地在计算方法课堂上实施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创业本质上是一种追求人生幸福的能力。幸福文化与创业文化都是以价值观或价值理念作为它们文化的支撑,形成稳定的文化本质核心。当前大学生对创业文化培育存在诸多困境,探究将幸福文化融入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文化当中,以幸福文化作为高校大学生创业文化的本质建构,突出对大学生科学正确价值理念的教育以及生命的教育,具有一定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0.
“赝科学”实际上就是“伪科学”。我认为,不能滥用这个概念,必须在严格意义上和范围内使用它,否则会引起更多问题。 有人把科学中的错误看作是伪科学。可是照此推论下去,就会得出荒唐的结论:科学史就变成  相似文献   

11.
夏兰 《科教文汇》2014,(32):17-18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高等教育现代化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突出标志,其作用日益凸显,人们想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愿望也愈加强烈。教学质量决定着一所高校的水平,高校里的一切工作几乎都是围绕着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开展的。而在促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众多举措里面,教学方法的革新无疑是推动和深化教学改革,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相似文献   

12.
方玉清 《科教文汇》2014,(24):168-168
研究教材是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八年级《物理》(上海版)教材围绕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目标,通过正文和“信息窗”、插图、“本章练习”、“作业”等栏目将德育素材渗透其中。这些素材可以划分为爱国主义教育、科学精神教育、研究方法教育、成长成才教育、综合素养教育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高校德育环境是进行实现德育目标乃至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托力量。当前高校德育环境不尽如人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德育环境重建中应注重物理环境和精神环境并重,注重教师队伍优良风貌的养成,实现教书育人天职的重新耦合;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建设优良学风。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对创新创业人才在品德素养、知识结构、专业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世界范围内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呈现出多学科交叉会聚、培养过程贯通融合、教科产多主体开放协同、数字化转型赋能等新走向。依托中国科学院创新创业优势办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入研究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尤其是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规律,从培养模式和组织模式创新、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完善“大思政”工作体系等方面,积极探索科教融合育人的新模式、新路径,以及为支撑育人目标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路举措。  相似文献   

15.
《Endeavour》2022,46(3):100835
In summer 2021, the Virtual History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 group hosted two online panels on pseudoscience topics including Flat Earth, Hollow Earth, geohistory, alternate evolution, and forgeries. The panels discussed the roles of such theories i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s well as the public’s understanding of both history and science.  相似文献   

16.
时代和教育的发展要求当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逐渐实现科学化。本文将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体系为框架,以近年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实践为依据,从教育环境、教育对象、教育目标、教育者和教育方法五个方面出发,探索实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陆明青 《科教文汇》2011,(22):16-17
时代和教育的发展要求当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逐渐实现科学化。本文将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体系为框架,以近年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实践为依据,从教育环境、教育对象、教育目标、教育者和教育方法五个方面出发,探索实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高宁 《科教文汇》2011,(34):83-84,113
对于任何社会而言,青少年儿童是民族发展的未来与希望,他们正在经历我国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变革,发展变化速度很快。对于国家而言,如何制定有效的政策以正确引导青少年儿童,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接班人,是我国现阶段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博物馆教育是帮助人们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建立彼此的理解,成为一个很好的交流和对话的窗口。本文试图从儿童博物馆的特性与使命入手,希望能够厘清儿童博物馆的功能与教育目的,以及浅析一下儿童学习的特质,探讨如何将教育理念应用到博物馆的展示教育之中,希望能够为儿童博物馆的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等院校信息素养教育理论探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马丽华  陈文勇 《情报科学》2003,21(2):138-139,155
基于信息素养教育已成为国外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本文在介绍了信息素养定义和信息素养能力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信息素养的理论基础,教育的目的和内容以及教学策略和模型。  相似文献   

20.
Alchemy restored     
Alchemy now holds an important place i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ts current status contrasts with its former exile as a "pseudoscience" or worse and results from several rehabilitative steps carried out by scholars who made closer, less programmatic, and more innovative studies of the documentary sources. Interestingly, alchemy's outcast status was created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 and perpetuated thereafter in part for strategic and polemical reasons-and not only on account of a lack of historical understanding. Alchemy's return to the fold of the history of science highlights important feature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our changing understanding of i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