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手机阅读"是当下大学生最重要的阅读方式。调查显示,大学生选择手机阅读的主要原因有:"便捷性""碎片化时间的合理利用"和"互动功能"等;但"碎片化阅读""无法建立有效的个人阅读史""对文学审美感知的损蚀"等也给他们带来严重的阅读焦虑。鉴于此,我们可从顶层设计者(政府)、经典文学的讲授者和传播者(教师)、手机阅读的主体(学生)三方面着手打造良性的阅读生态。  相似文献   

2.
扎根在数字时代的"碎片化"阅读,已然成为时下的热点话题之一。对于出生在这一时代的大学生来说,"碎片化"阅读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而"碎片化"阅读作为一种阅读方式,又必然对其的写作有着深刻的影响。不可否认的是,"碎片化"阅读有着信息量丰富、阅读便捷、传播速度快等优点,但其对大学生写作带来的词语使用、思维形式以及价值观等方面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如何趋利避害地应对"碎片化"阅读对当代大学生写作带来的挑战,除了大学生自身的重视之外,还需要教育者、媒体以及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3.
网络文学和网络阅读以强劲的势头冲击着中国文学的格局.选取华北、华中、华东、华南四个地区有代表性的10所高校,通过10所高校的图书馆网站对大学生文学纸本阅读状况进行调研.系统梳理了大学生喜欢的作家和作品,发现大学生文学阅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发挥高校图书馆资源优势,加强经典资源建设,丰富和充实文学经典馆藏;发挥高校图书馆专业人员优势,提出“三元阅读指导”,即新生入馆培训、阶段性阅读指导和常态化阅读指导,构筑浓厚的经典阅读氛围.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以江苏理工学院2018级非英语专业选修学术英语(理工)课程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设计英语阅读态度调查量表对参与研究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12周的“文学圈”阅读模式教学后学生英语阅读态度的变化。研究数据显示,实验组学生的英语阅读态度总体上呈现改善趋势;阅读态度的三个维度中,情感维度和行为倾向维度的大部分指标皆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这在一定程度说明“文学圈”阅读教学模式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阅读态度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柯明星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9):235-236,187
通过向赣南地区的高校大学生发放课外文学阅读情况调查问卷,针对阅读态度、阅读倾向和对校园课外阅读活动的评价等方面进行调查了解。本文在对问卷数据仔细地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辨明赣南高校大学生课外文学阅读实践的现状,明确大学生课外文学阅读的特征与需求,探析大学生阅读中面临的困惑与问题,以期更好的引导大学生的课外文学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6.
论高校图书馆手机阅读服务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茆意宏 《情报科学》2008,26(12):1861-1864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手机阅读正成为阅读的新潮流.作为传统的信息服务机构,图书馆有必要顺应形势开展对手机阅读的研究.适时地为读者提供手机阅读服务.大学生在手机阅读的读者中所占比例较高.高校图书馆着手研究和开发手机阅读服务颇有现实意义.高校图书馆要做好手机阅读服务.需加强对手机阅读的理论研究.及时调查、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手机阅读需求.开发丰富的内容资源和先进的技术平台,提供良好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7.
王存  宋长坡  吴亦文  钱林 《科技风》2023,(7):164-166
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越来越深。本文对国内大学生的社交媒体使用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社交媒体对大学生阅读习惯的塑造和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影响。并提出本科高校可以通过建立信息时代的知识获取环境、引入碎片化知识传授方式和提升课堂吸引力等策略来应对社交媒体对大学生阅读习惯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国内大学生手机阅读研究现状,针对手机阅读特征提出了相应的服务策略,以及未来大学生手机阅读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9.
郑书娟 《科技风》2022,(11):154-157
新媒体时代,随着大学生阅读习惯从纸质文献到电子文献的迁移,引发了阅读碎片化、随机化、表面化的现象.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提高大学生用户黏性,提升阅读质量,成为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以大学生阅读需求入手,将其氛围需求、精神需求、物质需求及社交需求嵌入"三维一体"阅读平台中,通过数量纬度、质量纬度及时间...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们已经进入数字时代,当代大学生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手机阅读成为大学生获得信息的主要方式,为此高校图书馆应该适应数字时代发展的需求,在认真分析大学生手机阅读规律的基础上,积极推行移动图书馆的建设,来适应大学生们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效率。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手机在学生中的使用越发普遍,手机阅读以其自身性能的强大,以及携带方便的特性,深受广大用户的青睐,逐渐成为人们交流学习的重要工具。目前,手机在高职院校的普及率已经很高,大学生具有的知识水平也相对较高,本文对高职院校学生手机阅读情况的调查,利用调查问卷形式,对手机阅读的使用频率、场所、阅读类型等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查和分析,从而了解高职院校学生对手机阅读的实际使用状况,以及影响其阅读行为的关键因素等。  相似文献   

12.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大学生阅读从纸质书刊转向电子资源,在延伸阅读感官、提升阅读效率的同时,也产生了过度依赖工具、碎片化阅读、网络版权保护等问题。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需要从加强校园网络基础建设、整合校园网络阅读资源、开展校园阅读活动、完善网络版权保护等层面开展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阅读环境,促进校园阅读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碎片化阅读是互联网时代常见的阅读形式.弄清楚互联网背景下碎片化阅读的概念、特点,有助于厘清碎片化阅读带来的利弊,并兴利除弊,达成引导学生强化阅读兴趣、培养写作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旨在培养大学生生态素养认知能力,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方法/过程]以《瓦尔登湖》《沙郡年记》《寂静的春天》等自然生态文学为阅读样本,组织大学生结合特定场景进行深度阅读,并将阅读前后做对比分析,检验阅读疗效。[结果/结论]依托实景并深度阅读特定自然文学,对大学生的认知方式和意志行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了大学生阅读心理中"心景"与"风景"的有机结合,产生了积极的生态心理阅读疗效。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碎片化阅读的优势和不利之处,以及碎片化阅读对大学生阅读的影响,提出了在碎片化阅读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应采取的几项举措。  相似文献   

16.
龚健 《科教文汇》2023,(11):182-185
将阅读引导内容植入微电影故事情节,通俗易懂地普及阅读知识,激发大学生的阅读意愿,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每年面向全校开展以“阅读”为主题的微电影创作大赛,在潜移默化中引导读者发现读书的乐趣,圆了大家的“演员梦”“导演梦”。通过组建安徽农业大学“微传媒”大学生阅读推广团队,创新了“微电影+阅读推广”的组织体系,大学生成为了阅读推广的参与者、推广者、创新者和受益者。利用“微电影”,引领阅读倾向、激发阅读热情,培育出一个品牌团队和一个特色品牌活动,构建了以“三全育人”理论为指导的新媒体时代“品牌+团队+机制”的阅读推广体系。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教育"的提出,直接影响到了当代大学的教学模式的变革。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使得大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成为了可能。通过碎片化学习,可以极大提升大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通过我校自主研发的《多媒体网络课程复习互动中心(手机版)》的学生使用体验,总结出利用碎片化教学的特点,并探讨碎片化学习平台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碎片化阅读的概念与特征、碎片化阅读的利与弊,分析了碎片化阅读时代对于读者需求所产生的影响,提出了提升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9.
倪圣  袁顺波 《现代情报》2012,32(6):17-20
本文通过文献调研,从手机阅读基础理论研究、相关技术研究、手机阅读市场研究、图书馆手机阅读服务以及用户研究等5个方面对我国手机阅读研究现状进行了述评。指出各学者对手机阅读的基础理论已经基本达成共识,而其他4个方面尚有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人类因阅读而进步,文明因阅读而灿烂。大学生正处于“拔节育穗期”,阅读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阅读是大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渠道,阅读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方式,阅读是大学生构建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