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五层次     
作为一种职业,或是仅仅作为一种职业,凡是泛称为“从事教学活动的人”都可被名之为教师。但在实际上,同是被泛称或自称教师的人之中,其德其才在层次上却千差万别,依序大致可分为五等———大教师,好教师,教书匠,以教谋生者,因教误人者。诸如:大教师这里说的大教师不是依据什么大头衔或什么高级职称而定,只是依据德行上乘、智能足备而定。德行上乘是指在教人的事上有善意,有爱心;智能足备是指在教学的事上有见识,有智慧。无论这样的教师有没有大头衔,有没有大称号,但在实际上他是教育家,哪怕他仅仅是中学教师、小学教师,或…  相似文献   

2.
教师五层次     
一、大教师 这里说的大教师只是依据德行上乘、智能足备而定。德行上乘是指在教人的事上有善意 ,有爱心 ;智能足备是指在教学的事上有见识 ,有智慧。无论这样的教师有没有大头衔 ,有没有大称号 ,但在实际上他是教育家 ,他做人、教学都实现了第一流的主动性 ,爱学生爱得有感染力 ,有影响力 ,而且有深刻的、系统的、睿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本事 ,后者就堪称大教师 ,亦可称为教育家。二、好教师 比起大教师来 ,有人虽然学问不大 ,讲课也表现不出独特的生动性、灵活性 ,但是他爱学生的心是无比赤诚的、火辣辣的 ;他走进课堂时就全身心投入 ,付出…  相似文献   

3.
毛志成教授按教师在德、才上的层次差别,把他们依序分为五等:大教师,好教师,教书匠,以教谋生者,因教误人者。列为第一等的“大教师”是“德行上乘”、“智能足备”的教师。毛教授说:“德行上乘是指在教人的事上有善意,有爱心;智能足备是指在教学的事上有见识,有智慧。无论这样的教师有没有大头衔,有没有大称号,但在实际上他是教育家,哪怕他仅仅是中学教师、小学教师,或幼儿园教师。”  相似文献   

4.
教师五层次     
作为一种职业,或是仅仅作为一种职业,凡是泛称为“从事教学活动的人”都可被名之为教师。但在实际上,同是被泛称或自称教师的人之中,其德其才在层次上却千差万别,依序可分为五等。1.大教师 这里说的大教师只是依据德行上乘、智能足备而定。德行上乘是指在教人的事上有善?..  相似文献   

5.
毛志成教授按教师在德、才上的层次差别,把他们依序分为五等:大教师,好教师,教书匠,以教谋生者,因教误人者。列为第一等的“大教师”是“德行上乘”、“智能足备”的教师。毛教授说:“德行上乘是指在教人的事上有善意,有爱心:智能足备是指在教学的事上有见识,有智慧。无论这样的教师有没有大头衔,有没有大称号,但在实际上他是教育家,哪怕他仅仅是中学教师、小学教师,或幼儿园教师。”  相似文献   

6.
金哲民 《现代教学》2010,(11):30-30
教师中那些德行上乘,智能足备,用自己非凡的能力和技艺启迪学生智慧、引领学生发展的人,是教师中的良师。这样的良师,也就是智慧的教师。智慧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是教育科学与教育艺术高度融合的产物,是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知识学养、教育机智、教学风格等多方面素质高度个性化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7.
一、营造语文教改氛围,争做农村教育行家要落实全教会的精神、启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我们面对着以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为主要标志的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区域推进、分类指导的素质教育运行体系的实施,那种只讲闭门教书、不管教育改革的状况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其实,教书匠与教育家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在教学实践中,德行上乘、智能足备,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行为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就可称得上当地的教育行家。然而,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又忽视教育理论的学习,即使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理论水平也相对滞后,加上缺乏自信,…  相似文献   

8.
一个教学的高手,不只体现于“教案写得好”,更要体现于“上课讲得好”. “上课讲得好”,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是课堂上有出色的应变能力.因为课堂情况是千变万化的:有时“晴转多云”,有时“阴中间雨”等等.教师若没有驾驭整个局势的能力——你变我变和灵活多变,只是一味照写下来的教案生搬硬套,那么教学效果决不会是上乘的.众所周知,讲课并不等于宣读论文,只需一板一眼搬字过口即可.有经验的教师,当他感受到课堂上的情况已突变,难按原教案讲授下去的时候,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师备课六忌一忌照搬教参。教参为教师授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但教参上的知识未必都是授课所需要的。一节好课往往还要求教师能博采众长,并有自己的独到发现。二忌只备课文。好教师备课不只是盯在课文内容上,还应把着眼点放在备学生上。心中有学生,才能适当剪裁,...  相似文献   

10.
一个教学高手,不能只体现于“教案写得好”,更要体现于“课堂作课好”。“课堂作课好”,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准是课堂上有出色的应变能力。因为课堂情况是千变万化的:有时“睛转多云”,有时“阴中间雨”等等。教师若没有驾驭整个局势的能力———你变我变和灵活多变,只是按照写下来的教案生搬硬套,那么教学效果决不是上乘的,也不能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和“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众所周知,作课不等于宣讲论文,只需一板一眼搬字过河即可。有经验的教师,当他感受到课堂上的情况已突变,难按原教案进行下去的时候,会灵机一动,临时修改…  相似文献   

11.
王学军 《生活教育》2008,(10):55-57
"教师应该怎么教.学生应该怎么学"这是每一个教师都会面临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陶行知指出.教师应该在"做中教".学生应该在"做中学".他认为教是为学.学是为了做,而"做"是中心。那么什么是"做"?陶先生说:"‘做’字在晓庄有个特别定义。这个定义便是:在劳力上劳心。单纯的劳力,只是蛮干,不能算做;单纯的劳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只是在劳力上劳心。我们做一件事便要想如何可以把这件事做好.如何运用书本.  相似文献   

12.
一、语文教师要不要备课?备课备到什么程度为好?这个问题的前一问不用回答。后一问很有讲究。现在一般认为好的备课应当具备三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教材、教法是实实在在的,需落实到纸上;学生这一要素有点虚,但也要提及。问题是,现在课堂上,学生往往不顺着教师备课设定的思路走,“旁枝斜出”的现象比较严重,怎么办?是把学生往设定的轨道上赶,还是顺着学生提出的新的价值取向,大大方方地掘进呢?笔者曾执教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上课中,有学生忽然插问:“老师,做官有什么不好?只要做个好官就行了。你为什么说陶渊明辞官不干,就情操…  相似文献   

13.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有一个为很多人所熟知的案例: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非常出色的公开课,课后,有人问他花了多长时间备这节课。那位历史教师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不过,对这个课  相似文献   

14.
文章是一个蕴涵情、事、理的有生命的浑然整体,不能拆开来讲解。所谓的"写作技巧"只是文章大树上的一片叶子,只是文章大河里的一滴水,那种脱离文本讲述写作技巧的做法得到的永远是枯萎的树叶和马上干涸的河水。鲁迅说:"凡是已有定篇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只是读者都很不容易看出,也就不能领悟。"  相似文献   

15.
闹钟事件     
我的这个孩子……唉!一个字:淘!他名叫郝大奇,今年6岁。大奇很聪明,可就是好动,爱玩东西。大奇的脑子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古怪的想法。他不只是想法奇怪,还喜欢把那些想法付诸实践。上回我给他买了个小皮球,结果他玩了不到1小时,就用刀子给割了个大口子!他说是皮球能一蹦老高,里面一定有什么神奇的东西——所以要割开看看。大奇上小学了。由于他爸爸在外地工作,家里就我们娘俩儿,都贪睡,结果,第一个星期,大奇有五个早上迟到!为了他能按时起床,我买了个闹钟。据说现在这种上发条的闹钟已经停产了,不久就能成为文物。我给闹钟上足发条,把闹铃定…  相似文献   

16.
<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有一个为很多人所熟知的案例: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非常出色的公开课,课后,有人问他花了多长时间备这节课。那位历史教师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不过,对这个课  相似文献   

17.
与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相比,对大学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师德教育,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似乎要放松得多。且不说会否有本末倒置之嫌,也得看到是一种不该再存续的现象。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有什么德行的教师,就会有什么德行的学生;  相似文献   

18.
课外功夫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提及一位老教师备课的事,很发人深思。事情是这样的:有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出色的公开课,博得听课者的热烈赞扬。课后,有人问老教师:“您花了多少时间备这节课?”回答是:“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不过,直接准备只用了十五分钟。”这位老教师的回答道出了他与众不同的备课经验。他所说的“准备了一辈子”,并非说为了上这一节课,要用一辈于的时间来备课、写这节课的教案;而是说,教师平日在读书、接触学生、了解自然界和社会的过程中,要不断丰富知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如何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变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已成为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备好课是上好课的重要保证。那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面对新的数学课程和教材,教师应该备什么、怎么备呢?备什么?“备什么”似乎不是问题,回答很简单:教材里有什么就备什么。这样考虑当然有道理,因为大纲和教材是教学的依据。然而,又不完全是这样,怎样备才能备到点子上?如何使课堂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如何体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使学生…  相似文献   

20.
授课过程中的板书,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合理的板书可以辅助语言和直观的不足,为学生积极思考引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课堂所学的内容。一个好的板书,起码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要精心设计,忌随意乱写 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如何以直观形象的板书来取得和发展课堂教学效果,对板书的步骤和布局,要做到精巧地安排,认真地设计。如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写在黑板的什么位置上,用哪种颜色写,足横写还是竖写,字要写多大合适……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