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帮助学生寻找到作文的活水之源,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写自己想说的话”。有“习作的信心”。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是作文课“有效教学”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习作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从口语表达到书面表达的训练和提高的过程。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也就是说习作教学因让学生多留心观察、在思考的基础上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学习状态,方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如何才能做到呢?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新的习作教学理念,更多地关注孩子们的习作要与实际相结合,鼓励个性表达。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习作教学实践证明,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只有做到学中有导,以导促学,才能让习作教学“活”起来。  相似文献   

5.
曹锐  干亦平 《辅导员》2009,(23):34-3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关注学生习作,就是关注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提高;挖掘习作特点,就是挖掘学生习作的最初心理;整合习作教学模块,  相似文献   

6.
张媛 《教育》2013,(12):61-61
小学生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是小学生最不情愿完成的任务,更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探究的课题。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倡导习作教学应该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认识到:“乐于表达”是建立在“易于动笔”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首先要让学生“易于动笔”,学生才会“乐于表达”,学生面对习作不再犯难,才有可能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让学生“易于动笔”,是习作教学的关键。然而怎样才能让学生“易于动笔”呢?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部分的实施建议中对写作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让“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落到实处呢?我结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习作一”的教学实践进行了一系列追问.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强调:“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三年级的孩子初学写作,如何让学生在习作的起步阶段感受到习作的精彩、对习作有兴趣,乐于表达真情实感,轻松地踏入习作的大门呢?一、模仿与借鉴,激发习作的兴趣对刚刚起步习作的三年级学生,教师很有必要在作文教学时,引用教材上的一篇类似的文章或同年级学生优秀的作文为范文。教师先范读,然后让学生多  相似文献   

9.
设计理念 习作教学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本次的习作训练围绕编写童话故事这种学生乐于参与的习作形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发现问题,产生习作的愿望;在例文的启发下,进一步明确编写故事的意义,掌握编写的方法,以达到“易于动笔”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作文教学应探索一条符合儿童语言习惯的规律,开放作文教学视野,突破教学课堂,让学生走进多彩的生活,寻找更多的写作源泉,引领他们快乐航行在习作活动之海上,不断提高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1.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三年级这次习作教学,我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一种放松的心态中进入习作训练过程,以消除习作的神秘感,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相似文献   

12.
张新萍 《甘肃教育》2013,(20):39-39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有利于习作指导的活性元素,为学生构建开放的习作环境,引导学生敢想、敢说、敢写,在不断的学习与锻炼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达到自由表达心中所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只有在实践中借助“人文性”思想武器,摒弃传统习作教学;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熊继鹏 《成才之路》2009,(16):79-7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新的习作教学理念,更多地关注了孩子们的生命状态和精神自由,追寻着一种儿童精神。  相似文献   

15.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怎样让学生有话可说、乐于表达、表达顺畅呢?这就要求教师讲究一定的写话习作教学策略。要从培养学生写话习作的兴趣、激发写话习作的愿望、放飞学生想象习作的翅膀三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以“记录生活”的形式进行习作训练.要求学生的习作记录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怎样将生活与作文训练有机结合在一起呢?在此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一建议遵循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为习作教学指明了方向。根据新课程理念,不管是大修订教材还是课标版教材,文本中对习作的命题都进行了“松绑”,以提供范围为主,尽力体现小学习作的开放性,尽量让每位学生都能有话可说,不难为学生。同时在习作要求上也降低了门槛,特别看重学生表达的自由与创意。这无疑是学生习作的福音,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如何让学生将习作当作快乐事,在自己的…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让每一个孩子喜欢作文、会写作文,应该渗透和树立“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外延相等”的观念,让学生用生活的理念指导自己的习作,把日常生活和习作练习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由此可见,让学生"易于动笔"和"乐于表达"是习作教学的关键,为此我进行了"轻松作文——让学生在快乐中习作"这一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长期以来,我一直努力尝试在习作指导中融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比赛等活动,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写,达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境界。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修订本)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习作2”是要求学生写一次比赛活动的作文。课本通过一篇《决赛》的例文与“写作指导”对学生进行了写作指导。针对本次习作,我进行了如下教学安排:一、谈话激趣,导入习作你们一定观看过或是参加过各种比赛吧?你对哪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