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海平  邹楠  胡学英  王圣云 《资源科学》2021,43(6):1234-1247
随着全球性极端气候频发,粮食生产安全越来越受到气候变化的威胁。在此背景下,实现农业气候资源的高效持续利用意义重大。粮食主产区是粮食安全保障的核心区域,本文应用逐级订正的机制法模型测算了1980—2019年中国粮食主产区玉米、水稻、小麦三大主要粮食作物的气候生产潜力,并应用重心迁移模型分析了粮食主产区186个地级市现实作物生产水平与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属性,在市域尺度上评估了农业气候资源利用效率。研究得出:①1980—2019年粮食主产区玉米、水稻、小麦气候生产潜力的倾向率分别为-156.80、68.82、121.92 kg/(hm2·10 a);②玉米气候生产潜力高值区和低值区范围均缩小,水稻气候生产潜力空间结构较为稳定,小麦气候生产潜力高值区范围扩大;③主要粮食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重心迁移距离均小于现实迁移距离,并呈同向化特征;④黄淮海农业区、东北农业区、西南农业区等地主要粮食作物气候资源利用率较高,长江中下游农业区等地气候资源利用率较低。对此,应调整粮食生产重心,缓解气候条件较差地区的粮食生产压力,挖掘气候资源丰富地区的气候生产潜力,全面提高粮食主产区气候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1999年,我国农技推广将围绕抓好“主要作物、重大技术”开展工作,突出粮食生产,抓好主要作物(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的重大技术推广。计划推广的10项重大农业技术是:(1)水稻抛秧技术;(2)水稻旱育稀植技术;(3)  相似文献   

3.
一项节水增产效果十分显著的小麦增产新技术——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栽培技术(简称地膜小麦或穴播地膜小麦)经过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李守谦研究员等人十多年的潜心研究,终于在陇原大地诞生了。同行专家认为,这是继杂交稻、杂交玉米、地膜玉米、水稻早育稀植之后,我国粮食增产技术领域  相似文献   

4.
稻麦玉米重要基因的鉴定、发掘和高效率利用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国家目标,应用基因组研究的最新成果, 集中探讨与水稻、小麦、玉米3大作物改良密切相关的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上位性遗传效 应,基因效应与环境互作,重要基因的比较基因组分析等重大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5.
科技人物     
《中国科技信息》2011,(20):16-18
科技支撑粮食单产创新高——访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程式华、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组长赵久然全年粮食看秋粮,而秋粮大头是水稻和玉米。据农业部玉米、水稻专家实地调查分析,今年玉米、中稻的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百)粒重都比去年增加,预计秋粮单产高于去年,全年粮食单产将再创历史新高。日前,记者采访了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程式华和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组长赵久然,请他们详解科技在今年粮食生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信息》2011,(20):16-17
全年粮食看秋粮,而秋粮大头是水稻和玉米。据农业部玉米、水稻专家实地调查分析,今年玉米、中稻的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百)粒重都比去年增加,预计秋粮单产高于去年,全年粮食单产将再创历史新高。日前,记者采访了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程式华和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组长赵久然,请他们详解科技在今年粮食生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说起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大家想必都不会陌生吧,但是你听说过杂交小麦吗?小麦、水稻、玉米同为世界三大主粮,杂交玉米是美国人试验成功的,杂交水稻由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实现突破,而杂交小麦的研究,国外已有上百年,国内也有六十年,却迟迟没能获得重大突破。因此,小麦一直是世界上唯一尚未开发利用杂交优势的重要粮食作物,让人心存惋惜。  相似文献   

8.
土壤重金属含量与粮食生产安全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自然资源之一。随着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许多有害重金属进入土壤系统,造成农田生态破坏和环境质量恶化。直接导致粮食作物如水稻、玉米、小麦的生长受阻,粮食中重金属含量增加,从而降低粮食的产量和品质,严重影响粮食的生产安全。文章分析了通过改善农艺措施、使用土壤改良剂、植物修复等措施来保护土壤资源,提高土壤质量,并通过筛选重金属富集能力低的粮食作物品种来降低粮食中重金属的含量,提高粮食生产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我国将使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全球农作物的长势并发布早期产量预报,这对于指导中国的农业生产,稳定国内粮食市场,增强中国粮食在世界粮食市场的竞争力,维护农民的利益具有重要意义。据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介绍,中科院自行研制和开发的“中国农情遥感监测系统”,对全国小麦、玉米、大豆、水稻  相似文献   

10.
我国人口众多,同时也是一个典型的产粮大国。在我国的粮食主要构成体系当中,玉米是最主要也是种植面积最广泛的作物之一。在当前,我国玉米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和水稻,是国民的主要粮食来源。玉米不同于其他的粮食和饲料,除了可以直接作为粮食,还可以作为提炼酒精和淀粉、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的原材料。提高玉米种植的水平和技术先进程度,不仅能够增加玉米的产量和质量,还能有效地促进我国粮食行业的发展。针对玉米种植技术的角度讨论,对当前玉米种植技术存在的一些控制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意见,并对相应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途径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1.
大学学报     
《中国科技信息》2011,(1):10-14
中国杂交小麦研究现状与趋势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杂种优势利用显著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水稻、玉米、棉花和油菜等作物杂交种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但小麦杂种优势利用仍处于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2.
农业部7月25日发布《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区域大配方与施肥建议(2013)》,提出了玉米、小麦和水稻三大粮食作物14个大配方。据测算,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大配方技术的综合应用,每年可使我国玉米、小麦和水稻主产区分别节约氮肥用量120万  相似文献   

13.
水稻。推广早优5号、中优早81、嘉育948等80多个新品种。南方重点抓优质早熟,重点推广米质优于汕优63的晚稻品种。北方稻区重点推广优质粳稻品种,力争优质水稻占全国水稻面积的40%以上。小麦。推广豫麦3447,皖麦38、济南17等72个新品种,以优质、抗逆的中筋麦为主,发展专用麦生产。玉米。推广农大108、中原单32、高油115等71个新品种,重点是高产优质蛋白新品种,兼顾高油、高淀粉以及甜、糯等特种玉米。  相似文献   

14.
一、水稻生产机械化现状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总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的30%和40%以上。水稻生产的发展对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截至1996年底,全国收获机械的保有量为90.5万台,这些机械主要用于收获小麦。在我国现有机收面积  相似文献   

15.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物也是经济作物,由于其耐寒性、耐旱性等性质较强,所以相对于小麦、水稻等传统作物来说具有极强的环境适应性。且玉米的应用范围广泛,不仅可以提供给人食用,而且还担任着畜牧业、养殖业等行业的重要饲料来源以及医疗、化工业等行业生产商品主要的原材料之一,再加之廉价的种植成本,使得其成为我国种植最广泛的作物之一。所以对于玉米这种极重要的经济作物来说,其种子的选用以及所应用的贮藏技术都直接影响着玉米本身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世界半数以上的人口以此为生。我国是籼稻及其杂交稻的种植大国,而水稻与小麦、玉米等  相似文献   

17.
未来我国粮食问题很大程度上是饲料问题,随着居民收入不断增长这个问题更为突出。必需正确审视玉米生产的社会环境,实施玉米开发战略,采用现代科技提高农产品品质,促进玉米产业向高级化发展、产品向多层次利用和增产增收发展。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17,(18)
通过统计年鉴得到黑龙江省1980-2014年,五种农作物水稻、小麦、谷子、玉米和高粱的产量和播种面积,得出:黑龙江省农作物中,水稻和玉米的播种面积和产量总体上都是持续上升,相反,小麦、谷子和高粱三种农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总体趋势都是持续下降。分析原因并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据悉,建国以来我国政府第一次指示有关部门减少大米、小麦、玉米等谷物的生产。因连续5年大丰收,国家粮库贮存着约5亿吨粮食,相当于一年的粮食生产量。国家的粮食管理赤字严重,农家虽丰收却仍然贫困。有关人士确认,去年我国的  相似文献   

20.
论玉米联合收获机的使用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小麦、水稻机收市场的逐渐饱和,玉米联合收获机已成为小麦水稻机收后农民又一新的致富工具.本文就玉米联合收获机的使月进行了论述,重点对玉米联合收获机的调整和保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