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高中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干预途径——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山东省高密市第一中学王玉兵目前,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高中学生处于由接受中等教育转向接受高等教育的过渡期,处于由学校走向社会的人生转折期。他们面临升学、就业等不可回避...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有关压力与健康之间的研究表明,贫穷是现代社会中挫折和压力的基本来源之一①。近些年由于我国非义务教育阶段(包括大中专和普通高中)学校收费制度改革,家庭贫困学生比非贫困学生面临更多生活和学习压力,不可避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当前国内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已得到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在经济援助方面国家和社会也做出了很大努力。普通高中也处于非义务教育阶段,贫困高中学生与贫困大学生面临相似的境遇,而且高中学生处于由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处于人格走向自我同一的关键期。心理的不成熟加上生活的压力,…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择业的心理障碍分析及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近毕业的大学生,处于由学校走向社会的人生转折期,面临着择业和承担各种社会义务的选择,特别是近两年随着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和政府机构分流下岗人员增多,更加重了大学生就业的心理负担;多元、开放的社会所带来的人们世界观、价值观的变化,也剧烈地冲击着大学生...  相似文献   

4.
高中学生正经历着人生过程中一个急剧变化的特殊阶段,处于心理疾患多发的年龄段,因此,加强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其心理障碍,实施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就是当前高中学生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任务。针对高中学生心理问题实施心理干预主要有以下对策:心理预防、心理治疗和心理预警。  相似文献   

5.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环境中,高中学生由于生活习惯、学习内容及方法、人际关系、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变化,产成了强大的心理压力,会形成不良的社会适应性。如何帮助高中学生调整自己,适应和谐社会的新的环境,培养健康心理?通过教育学生接受环境、了解环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正视自己、面对现实,来培养高中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学生心理问题发生规律及预防干预途径初探●山东高密市一中教科所王玉兵在教育界素质教育呼声渐高的大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做为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高中学生处于由接受中等教育向接受高等教育的最后过渡期,处于由学校...  相似文献   

7.
高中学校有着不同于小学、初中和高校的特殊性。高中学科课程多、容量大、难度高;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情绪波动且不稳定,并且面临着严苛的高考挑战,精神负担重;家长与社会对高中的心理期待值高等诸多因素,使高中教育处于风口浪尖之上。高中教师担负着沉重的教育教学任务,学生心理调适关注度高,学科教学质量要求高,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浪潮中,社会结构的变化、利益分配的调整、信息急剧的膨胀、社会节奏的加快、各种思潮的冲击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心理、行为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人们面临着传统观念的变革、价值体系坐标的选择、新生活方式的适应等问题。这些势必引起人们内心的矛盾冲突,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心理压力,人们的心理正在经受着新的巨大的考验。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知识群体,当然也不例外。况且,他们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总是扮演着最敏感、最活跃的角色。他们对社会的诸多变化有着深刻的内心体验,同时又被各种心理压力所困扰,承受着沉…  相似文献   

9.
临近毕业的大学生,处于由学校走向社会的人生转折期,面临着择业的选择,近两年随着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和政府机构分流下岗人员增多,更加重了大学生就业的心理负担,再加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变化,这些都使得大学生的求职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是值得人们深思与研究的问题。本拟就大学生择业观念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赖国栋 《广西教育》2014,(5):123-123
正中学阶段是学生生理和心理迅速发展的阶段,也是学生建立独立人格的重要时期。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人们所面临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愈来愈复杂,导致学生的心理素质不强,主要表现为有的学生冷漠孤僻、意志力薄弱、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有自卑感、没有团队合作意识等。体育教学具有身心互动统一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断地进行体育活动,伴随着生理负荷的变化,同时也进行着一系列心理活动,包括意志力、注意力、积极性等  相似文献   

11.
高中阶段,是中学生身体发育和心理健康的成长的重要时期,但是,有相当一部分高中学生存在着明显的心理与行为问题。据统计,高中学生中至少有10一20%的学生存在程度不等的心理缺陷,表现在性格、情绪和行为的偏异,导致社会适应不良。为此,对青少年的心理行为偏异要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矫治,使期适应学习与社会生活。在现实生活中,高中学生往往会在需要与可能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冲突:在需要与目标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压力;在压力与随力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对抗。这些矛盾激化的结果,容易导致青少年的心理障碍。所以,我们要助人自助,教会高中学生自我调节,以减少冲突,降低压力,转移对抗,达到新的心理平衡。班主任做为班级的管理者,学生的引路人要及时搜集高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典型个案,以便有的放矢,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一、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社会心理环境 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变化问题上,人们固然关心那些实体环境因素的变化,如经济方面的产业发展状况、金融环境、物价指数环境;政治方面的制度环境、公共政策环境、反腐倡廉环境;社会方面的民生保障环境、生态保护状况、食品安全环境;外交方面的国家形象、外交政策、国家安全等环境要素等.但实体环境因素对人们思想行为的影响大多是通过社会心理环境这种软因素而发生的,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心理环境的变化特征对人们心理的制约作用,而人们的心理状态又间接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发挥.  相似文献   

13.
接受心理与修辞表达的关系较为重要。在这一领域的历时发展中,上古时期人们主要关注社会接受心理和口头语表达的关系;中古时期主要体现为有关论者对审美心理和诗文表达的关注;近代则更多关注个体审美心理与文章散文的表达;发展到现代,人们已经注意到了审美认知心理之于修辞表达的重要性;当代则对这一问题有着较为全面的关注,同时也有不少问题亟需解决。  相似文献   

14.
跨世纪大学生择业观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临近毕业的大学生,面临即将走向社会的人生转折期,面临着择业的选择,处于人生的交叉点上。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和政府机构分流下岗人员增多,更加重了大学生就业的心理负担。新世纪的来临,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变化,这些都使得大学生的求职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对大学生的就业管理和择业指导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人的心理冲突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促进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但由于改革所带来的文化撞击、生活方式的变化、人际关系的变化、分配方式的变化,人们必将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冲突和矛盾。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剖析,提高国民的心理素质,增强人们的心理适应能力是防止和减少心理冲突的重要途径;实行科学管理、民主管理是减少冲突、防止矛盾激化的有效途径;逐步建立起有力、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是防止和减少心理冲突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叶肖君 《班主任》2000,(3):26-26
十五六岁的学生在心理和生理方面正面临着由少年向青年的变化。他们一方面追求独立性和自觉性,另一面又难以一下子摆脱依赖性和幼稚性。他们精力充沛、兴奋好动,喜欢接受新事物,但是由于缺乏自制能力,思想行为又很不稳定,所以随时都有产生动摇和变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体育与健康是高中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新课改下,如何上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是摆在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对于高中学生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生长发育、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的发展刚进入缓慢增长期,除少数发育指标外,大部分指标仍处于正向增长期,这对于体育教学是十分有利的。但是,作为高中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巨大的压力,思想认识还不成熟,既不能把他们当小孩子看待,又不能把他们当大人看待,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对于上好高中体育课是由多方面因素所决定的: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关键,再者,就是人们思想观念问题和一些客观方面的因素问题等等。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通常被称为“风暴期”、“叛逆期”,他们的身体结构和思想意识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价值观尚未形成,面临着来自生活的、学习的、人际关系的等各种压力,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他们是否接受良好的教育,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影响人生是否幸福,社会是否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中学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期。本文主要谈论了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种方法,即因材施教——坚持个别辅导的原则;发挥个性——坚持自我的原则;挫败教育——坚持创设适度困境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网络文化及其对高校师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网络技术已经逐渐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体的、独立的、自由的社会亚化形态,从技术和理念两个方面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给传统教育带来冲击;高校教师的权威意志面临解构和重组;师生关系和教师角色定位发生变化;大学生群体受到网络化的影响出现了“新新人类”,在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发生着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不仅依赖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也依赖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而社会心理又是社会意识形式同社会经济关系、社会政治制度相联系的中间环节,对人们的素质,有着重要的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每当社会处于重大变革时期,人们的社会心理也会发生激烈的动荡,并在不同阶级、阶层、集团之间造成某些新的社会心理因素。我国目前在经济、政治等方面进行着一系列改革,人们的社会心理也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因此,研究社会心理,从哲学高度把握社会心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尤其是对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