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成都体育学院“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揭牌仪式 3月 2 1日在蓉举行。四川省副省长柯尊平 ,省政协副主席章玉钧 ,省政府副秘书长李大宁 ,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谢琼桓 ,副司长张天白以及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殷建中 ,省体育局局长陈保明等领导出席了仪式。柯尊平副省长和谢琼桓司长为基地揭牌 ,由此成都体育学院成为国家体育总局首批 6个体育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之一 ,也是目前西部地区唯一的体育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按照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省级重点学科建设的要求 ,成都体育学院体育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将立…  相似文献   

2.
高扬教授     
高扬,1962年10月生,中共党员,毕业于成都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管理专业,现为成都体育学院体育人文社会学三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体育系主任。2010年批准为四川省属高等院校体育产业经营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项目负责人,2014年批准为休闲体肓人才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项目负责人,2014年担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社会体育研究会常务理事,2014年被聘为四川省高等院  相似文献   

3.
潘小非教授     
潘小非,男,1964年生,四川三台人,教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994年毕业于成都体育学院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专业硕士研究生;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获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全额资助,以访问学者身份赴澳大利亚MQNASH大学留学。现任成都体育学院教务处处长。曾获"做出突出贡献的四川省硕士学位获得者"和"第五届四川省普  相似文献   

4.
成都体育学院是我国著名的高等体育学府之一,直属国家体育总局。学院的前身系始建于1942年的四川省立体育专科学校,1953年正式建院定名西南体育学院,1956年改为成都体育学院。学院位于成都市武侯区,毗邻闻名中外的历史名胜成都武侯祠,校园占地25万平方...  相似文献   

5.
“天时人事日相催 ,冬去阳生春又至” ,当我们怀着希冀迈入 2 0 0 4年之际 ,勃兴中的成都体育学院翩然迈入了她的 50华庚。藉此 ,全体成体人谨向多年来始终支持和关心成都体育学院的各级领导、历届校友和社会各界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从四川省立体育专科学校到西南体育学院、再到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体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在国际重大比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令世人瞩目,有许多宝贵经验需要总结,许多理论问题值得探讨。我国要实现世界体育强国的宏伟目标,关键的一个问题是要发展体育科学,要把丰富的体育实践,上升为理论,去指导实践。为了总结、交流体育科学的研究成果,推动体育科学的发展和促进国际间的交流,由四川省体育科学学会、成都体育学院和四川教育出版社出面组织了《现代体育科  相似文献   

7.
第八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于2014年11月6日-8日在成都体育学院举行,会议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产业分会主办、成都体育学院与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产业发展研究院共同承办。  相似文献   

8.
2011年12月4-8日,第9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在上海体育学院举行。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体卫司以及各高校的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理事长、常务理事及来自海内外1500余名论文作者汇聚一堂。本次大会我校共征集论文387篇,录用论文174篇,其中专题报告8篇,墙报交流64篇,书面交流102篇。李鸿江书记、钟秉枢校长等6名院领导带队参会。我校教师在"训练安排""国民体质现状与科学健身""体育体制、政策与经济研究""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情绪和认知过程关系研究""青少年体育与健康"等5个专题及"我国体育学术期刊的创新与发展"的专题沙龙进  相似文献   

9.
2014年7月,第二届海峡两岸体育运动史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体育学院举行。文章对入选此次会议的部分具代表性论文进行了综述,就大会参会情况予以报告,并对当下两岸体育史与体育文化研究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全国首届体育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2月2日至3日在成都体育学院召开。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将体育作为一种人类文化现象加以研究,并探讨体育与其它文化形态之间的关系。这次会议是在成都体院“青年学术沙龙”积极倡导下组织召开的,受到四川省体育科学学会、成都体院各级领导的热情支持和大力帮助。来自国家体委、北京大学、华东师大、华南师大、华中师大、西南师大、四川师大、四川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上海体院、浙江、四川等省体委以及四川省委宣传部、团省委、《体育报》、《中国青年报》、《文史杂志》、《青年晨报》、《青年世界》、巴蜀书社、教育出版社等单位近百名专家、学者及有关人士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的特点是:第一,首次提出了应将体育作为一种人类文化现象置入广阔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成都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特色专业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分析法,探讨成都体育学院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在充分体现本院"以体为主,体医渗透、体文结合,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办学特色的基础上,结合本专业特点,逐步形成了"以武传文"为基础,"以武修德"为核心,"竞教结合"为手段,"武医渗透"为支撑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特色,以期能对成都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继承、发扬郑怀贤教授治疗运动创伤、骨伤的经验,并交流祖国医学在运动医学各个领域中应用的体会,四川省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和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创伤研究所订于一九八五年四月中旬在成都联合召开运动医学学术讨论会。会议共收到论文132篇,来自除台湾、西藏的全国二十七个省、市、自治区。论文包括运动创伤和软组织损伤的基础研究、伤病调查和防治经验,还包括有关医务监督和运动生理、运动生化、运动生物力学等  相似文献   

13.
从前科学上升到现代科学的阶梯──浅评《现代体育科学丛书》金文泉,赵宏,魏建设(成都体育学院成都610041)编者按:由我院前党委书记胡晓风、现任院长周西宽主编,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现代体育科学丛书》业已陆续出版完毕,我院金文泉等对之写了这篇评介文章...  相似文献   

14.
自2015年起《成都体育学院学报》改为双月刊,128页/期,国际流行大16开,铜版印刷,国内定价90.00元/年/套。订阅办法:1.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62-1002.汇款方式:(1)邮局汇款:610041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体院路2号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马杰华收(请在汇款单"附言"中注明订购数量和联系电话)  相似文献   

15.
体育院校医学专业“医体结合”的改革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89年起,成都体育学院中医专业进行了“医体结合,体医渗透”的医学教育改革,经过近10年的实践和经验总结,形 成了“以医为本,面向体育”的办学宗旨,将医学为体育运动服务作为最重要的专业特色教育。在以医为本,确保合格学生的培养基础 上,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对复合型医学人才的需要,充分体现出医体结合,面向体育,服务体育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6.
友情提示     
按照成都体育学院最新要求,从2019年第1期起,凡在《成都体育学院学报》所发表的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体育》及相应级别以上刊物全文转载,将全额退还版面费。请相关作者与编辑部联系,我们将为您办理退款。联系电话:028-85095371、85065590。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成都体育学院2005、2006、2007三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走向及对课程的反馈,结合用人单位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能力结构的评价和需求情况,探索课程改革的切入点,对成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本科培养方案进行研究,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2011体育新闻传播国际论坛近日在成都体育学院举行。本届论坛以"变迁、融合、创新——全球化背景下体育与媒介"为主题,充分讨论了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媒介制度和体育制度下的体育与传媒关系研究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媒介体育文本、奥林匹克传播研究和受众研究等问题。基于报告人的陈述、现场问答、自由交流以及会议结束后的学术对谈,作者从中西方体育新闻传播研究比较的角度对本次会议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成都体育学院第八次党员代表大会于1999年7月15日隆重开幕了。值此机会,我代表中共四川省委和省委组织部,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成都体育学院全体党员和教职员工表示亲切的问候!成都体育学院是西南地区唯一的一所高等体育院校,在培养体育人...  相似文献   

20.
教育部、财政部近日联合发布《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批准第三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的通知》,批准了第三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第三批公布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为691个。成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获准立项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