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网络信息生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介绍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对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和机制进行了分析,证明它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并给出了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网络信息生态系统定义,提出了用基于多Agent的建模仿真方法对网络信息生态系统进行研究的思路和具体的技术路线,为建立系统化的信息生态学科体系做了铺垫.  相似文献   

2.
Internet环境下信息生态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信息生态学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信息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提出了信息生态演化模型(IBIEVM),揭示了各要素之间复杂的联系和信息生态演化的内在动力,为解释网络信息自组织现象、解决网络信息生态问题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从资源配置视角看,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的核心是网络信息资源动态配置。本文利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深入探讨网络信息生态系统信息资源动态配置的动力和过程,全面分析网络信息资源动态配置的主要形态——信息资源流,构建网络信息资源流模型。  相似文献   

4.
合作创新网络结构演化特征的复杂网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霞  陈凯华 《科研管理》2015,36(6):28-36
"大科学"时代,创新网络结构逐渐成为创新能力的关键决定因素,其演化特征的测度与评价也成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的新方向。本文利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选择我国信息通信技术(ICT)产业为研究对象,以广泛用来研究合作创新的代理指标——专利联合申请为切入点,借助复杂网络分析方法,研究我国ICT领域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和结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我国ICT领域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的规模呈增大趋势,复杂网络特征显著,具有明显的小世界性和无标度特征。本文的发现对改善我国ICT产业产学研合作的管理与政策发展以适应这一复杂网络的结构特征与演化趋势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陈明红  漆贤军 《情报杂志》2012,31(5):176-179
为更好地探究网络信息生态系统演化规律,揭示信息资源配置机理,利用多主体仿真技术构建网络信息生态系统信息资源配置模型。采用多主体仿真平台Netlogo模拟,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仿真模型能够实现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和网络信息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6.
商务网站信息生态系统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构建商务网站信息生态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得出用户规模、盈利模式和网络交易量是影响商务网站信息生态系统演进的内在动力,而风险投资、竞争对手是影响商务网站信息生态系统演化发展的外部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7.
针对网络信息极其不稳定性、数量在短时间内可能会发生激增或速减、内容可能会发生质的改变等复杂特征,本文利用系统动力学建立网络信息生命周期演化模型,利用效用价值的变化轨迹表示网络信息生命周期的演化过程。利用模拟软件Anylogic 6.5实现模型,通过改变模型中的不同参数值,反复模拟运行,探讨各因素对信息生命周期演化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8.
从网络信息生态系统构成出发,归纳影响信息资源配置的信息生态因子,提出3个假设.基于我国网络信息资源配置实际,构建网络信息生态系统信息资源配置结构方程模型,利用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网络信息生态系统中的网络信息资源、信息主体以及信息环境生态因子对信息资源配置效果具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产学研共同体信息供应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网络系统,网络结构与产学研共同体的功能实现密切相关,是影响共同体成员间信息传递、决定组织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文章通过分析产学研共同体信息供应链网络的结构演化机制,并引入节点吸引度与权值反映共同体成员的异质性、彼此间信息合作强度及连接数量的差异,构建产学研共同体信息供应链网络的演化模型,以求揭示其网络结构演化的动力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改善信息传递流程.  相似文献   

10.
建筑信息模型(BIM)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建筑业,其中涉及的技术、流程、政策和组织网络等要素构成了复杂的BIM生态系统,共同影响着建筑信息化的发展。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和建筑产业背景,本文首先通过类比分析构建了BIM生态系统的理论模型;其次,从信息、信息人、信息环境3个角度探讨了BIM平台的介入对工程项目产生的影响;在分析BIM生态系统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根据BIM生态系统的起源,并结合企业分工与协作、环境变化等驱动条件,探讨了BIM生态系统形成的动因;最后构建了BIM生态系统的研究框架,该框架考虑了BIM生态系统的形成、架构、运转和演化等四个方面,分别提出了针对这四个方面的研究理论、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其预期结果,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可能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1.
网络信息生态环境的优化可以促进网络信息生态系统和谐发展和进化,且必须以评价为基础。网络信息生态环境的评价应从政治环境、技术环境、人文环境、经济环境四大方面进行。文章构建了网络信息生态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2.
信息生态平衡及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娄策群  赵桂芹 《情报科学》2006,24(11):1606-1610
本文探讨了信息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作用,阐述了信息生态平衡的含义与表现,分析了信息生态平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作者认为,信息生态系统结构优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信息生态系统功能良好能促进人类社会进一步和谐,信息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研究型图书馆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生态构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阐述了信息生态平衡在构建和谐数字图书馆中的必要性。图书馆作为人类文化知识和信息存齄的重要阵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结构优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信息生态系统功能良好能促进数字化图书馆的进一步和谐,信息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会促进数字图书馆的扣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信息生态系统的理论研究,综合运用生态论、系统论以及复杂系统自适应理论对商务网站信息生态系统的优化配置进行了研究,并对商务网站信息生态系统的影响要素、要素之间的结构性、系统性和效益性进行分析,针对影响要素进行了配置指标体系的设计,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该系统的配置水平进行了评价,为商务网站经营效益的评价奠定了基础的同时,也为商务网站的价值增值提供了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网络舆情信息生态链主要研究网络舆情信息和外部环境对网络舆情主体的作用与反作用,以及网络舆情信息生态链中信息流转与能量交互规律等问题。本文在阐释网络舆情信息生态链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其特征、功能及影响因素,提出了网络舆情信息生态链优化策略,进一步丰富了网络舆情信息生态链理论,以期为网络舆情生态系统构建提供学理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本文尝试建构一种适应于互联网时代的网络语言信息生态系统传播机制,对快速解决信息污 染、信息过载、传播障碍等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方法/过程】结合信息生态领域的相关理论方法, 分析了网络语言信息生态系统的构成及要素间的关系,并提出了传播机制的具体内容。【结果/结论】结合网络语言 信息传播机制,给出政府、高校、网民、传播环境等不同角度的对策及建议,以期推动网络语言信息的规范化进程。 【创新/局限】运用信息科学的生态理论方法,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网络语言信息研究,建立了一个有助于规范网 络语言信息、推动语言信息生态和谐发展的传播机制,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然而,后续还需要结合具体的网 络语言信息整治进程对传播机制与对策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具体的网络语言信息传播需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基于信息生态视角评价网络教学信息生态系统,对于信息生态学科的应用研究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于高校网络教学的监控和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方法/过程]以信息生态系统概念和网络教学实践为基础,从系统结构、系统功能、系统发展3个准则出发,构建包含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在内的网络教学信息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具体高校,利用成熟易用的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实证研究;根据评价结果及相关调研提出高校网络教学信息生态系统优化对策。[结果/结论]结果表明,所依据评价思路、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可行,其他高校亦可基于信息生态视角监控网络教学发展,并从网络教学信息生态系统的结构方面选择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8.
构建网络教学信息生态系统理论模型,分析系统的组成要素;以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平衡与发展等关系的分析为基础,构建了一套包含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在内的网络教学信息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说明应用本指标体系进行网络教学信息生态系统评价时的几个关键问题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描述了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的概念、要素组成并构建了概念模型,分析了网络信息生态系统失衡的原因,从“实现、维持、恢复”3种机制一体化的视角归纳网络信息生态系统平衡运行的驱动因子,利用系统动力学从整体上构建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的运行机理模型。根据机理建立信息人行为规范化机制、利用本体描述不良信息、制定语义推理规则挖掘潜在不良信息、安装缺陷监测装置修复信息环境漏洞,优化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的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