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诗歌,作为我们中华文明的优秀遗产,不仅值得我们用心学习、继承,而且在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今天,更值得我们用心揣摩,进一步挖掘诗歌的潜在价值。笔者认为,利用诗歌这一特殊形式来开发学生的想象力,这不仅是加深学生对诗歌理解的方法要求,同时也是一种有效地锻炼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诗歌的创作与鉴赏,似乎与想象有着天然的紧密姻缘:如果创作没有想象,我们几乎难以见到洋洋大观的美妙的诗歌作品;如果鉴赏缺少想象,我们几乎不能领略诗歌中的景象美、形象美、意境美、情致美等等——正是依靠想象,  相似文献   

2.
诗歌鉴赏能力是中学生学习和欣赏文学作品必备的素养之一,也是诗歌教学的重点。在组织教学时,我们不能急于求成。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通过联想等方法让学生领悟诗歌的魅力,达到融会贯通之功效,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3.
张利莹 《湖南教育》2005,(14):22-23
我们常见的诗歌教学方法是:首先大谈写诗背景,接着逐句翻译或讲解,然后分析写作方法,最后谈如何鉴赏。讲完后,让学生读一遍,再要求学生背诵了事。笔者认为,诗歌教学的目的是品味诗歌语言,欣赏诗歌的音乐美,把握诗中的意象,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要想达到这一切目的,诵读不失为诗歌教学的一把“万能钥匙”。  相似文献   

4.
我思索;能否把我们的诗歌教学从冷冰冰的背诵.化为鲜活的运用,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读诗、用诗的兴趣?学生会运用诗歌,可能比单纯的记忆诗歌有意义,更重要的是,学生从欣赏诗歌中品尝到乐趣,有了成就感,会自觉自愿的背诵一些自己理解了的名句或整篇的诗歌。这才是找到真正意义的诗歌教学的精髓!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佳作浩如烟海,名家灿若繁星。“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些脍炙人口、传诵千古的美丽诗篇.对我们来说是一笔无价的财富。关注新课程,我们可以发现,粤教版的语文教材十分重视诗歌教学。有专门的一册现代诗歌教学.有专门的一册唐代诗歌教学。对于诗歌教学,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内涵,这对理解诗歌的主旨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艳萍 《学语文》2013,(5):72-73
我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对诗歌已经失去了兴趣,不管是《诗经》还是《长恨歌》,无论是陶渊明还是李白,总是难以激发起学生对诗歌的热情。所有的诗歌在学生眼中只分为两种,一种是要背诵的,一种是不要背诵的。对于前者。就死记硬背下来;对于后者,就完全弃之脑后。面对这种情况,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渐渐发现。我们在教授和考查古典诗歌时往往过于重视对诗歌细枝末节的分析。如分析诗歌的写法,  相似文献   

7.
<正>【设计理念】在诗歌鉴赏教学中,我们一般总是从诗歌语言上引导,分别从诗歌的修辞、炼字、意象三个方面传授方法,这样虽逐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但学生的接受往往较为被动,而不能深入理解和把握诗歌意蕴。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无疑是极为优秀的中国古代诗歌,它蕴涵着丰富的感情,有着深邃的意境及不可名状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8.
由于高考,我们总将诗歌鉴赏这一内容,仅作为考点的功利化目的讲授,教学中费尽心力分类型、找方法、记要点、编口诀等等,然而治标不治本,收效甚微。语文教学不能急功近利,应该在学生知隋意行方面下功夫,让他们喜爱诗歌,爱读诗歌,理解诗歌,这才是正道。  相似文献   

9.
苏列培 《考试周刊》2010,(33):48-48
诗歌,作为我们中华文明的优秀遗产,不仅值得我们用心学习、继承,而且在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今天,值得我们用心揣摩,进一步挖掘诗歌的潜在价值。我认为利用诗歌这一特殊形式来开发学生想象力,这不仅是加深学生对诗歌理解的方法要求,而且是一种有效的锻炼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从美学角度看。诗歌的艺术美具体表现在语言美、音乐美和意境美三个方面。诗歌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诗歌语言的学习,深入领悟诗歌的音乐美和意境美。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感受到诗歌艺术美,从而感悟我国文学艺术丰厚的文化和人文内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生活的情感,形成表现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语文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要竭尽全力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感受到这种艺术美。使学生“体会到一种愉快的感动。增添了无限的勇气(高尔基语)。”在诗歌教学的实际操作中。能否完.成上述任务.教师是关键。这就要求拽们语文教师在诗歌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艺术桥梁.在诗歌教学中以美学角度去设计教学环节,从而让学生感受诗歌艺术美的熏陶和教益.那么。教师应从哪些方面做起呢?  相似文献   

11.
杨海岭 《学语文》2012,(1):45-46
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巅峰之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五千年博大精深文化的积淀。学习古诗词,可以穿越时空和古代圣贤对话,陶冶性情,提高文化素养。课程标准对古诗词的学习有明确的要求:“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初步鉴赏古诗词。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当下.很多学生对古诗歌却敬而畏之,鉴赏起来往往无从下手,思绪混乱,赏析的语言不伦不类。在感叹学生文化素养、审美品位下滑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反思我们诗歌鉴赏的复习指导方法:中考是从哪些角度来考查诗歌赏析?我们究竟应该指导学生掌握哪些有关诗歌的知识点?如何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图画美、情感美和哲理美?  相似文献   

12.
诗教与诗意     
“诗言志”“诗言情”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显著特征之一。而于读者,追求的则是在阅读时,能品味、捕捉到诗情。鉴于这种认识,我们呼唤诗歌教学要教出诗意,这有助于学生高尚志趣与美好情操的形成,进而影响到学生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如何让诗歌教学更具诗意,笔者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诗歌是一种非功利性的、表现人类心灵世界的、富于创造性的学样式。但在初高中教学中,学生对诗歌既感兴趣又不感兴趣。说感兴趣,是因为青春本来就是诗,渗透了作浓烈情感的诗歌非常容易引起感情丰富、情绪波动大的青少年的共鸣;说不感兴趣,是因为我们在诗歌教学中重视的是诗歌的流派、意象、手法及其中蕴含的哲理、情感等,虽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高考语文也要求学生有鉴赏诗歌的能力.怎么才能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5.
诗歌是文学之母,其特点决定了诗歌鉴赏是文学鉴赏的最高形式,且诗歌鉴赏也是高考的考查内容之一,但大部分学生在这一题的得分率比较低。高中阶段是真正对学生提出较高层次文学鉴赏要求的阶段,让学生充分了解诗歌、感受诗歌、欣赏诗歌是每位高中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因此,我们应想办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诗歌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在中学语文统编教材中,选入的古今中外,各种样式的诗歌,约占全部篇目的百分之十五。如何根据诗歌的特点,搞好诗歌教学,迅速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是语文老师普遍关心的问题。这里,我们就诗歌教学中几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刘丽  龚旎 《中学文科》2006,(6):43-44
作为文明古国的礼仪之邦,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诗教传统。 诗歌教学本能地蕴蓄学生的生活情思和理性思维。诗歌的思想美、音韵美、意象美的特点需要我们以诗话的形式传达诗意之美,让学生能长期浸润于诗歌的氛围中,让青春的心灵接受充满诗意的学习,享受智慧的沐浴,从而提高口语的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8.
陈隆升 《江西教育》2004,(10):30-32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典诗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当代学生学习古典诗歌若没有掌握一定的鉴赏策略,就会如入宝山空手回。为此,我们必须以广义知识观为视野,全面革新古典诗歌鉴赏教学的知识基础.强化古典诗歌鉴赏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9.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诗歌中流传广泛的一首抒情短诗。诗人为我们勾勒了一幅远离尘世喧嚣、充满亲情的生活图景,让我们感受到了幸福和温暖。然而两个月后。诗人海子在山海关附近自杀。这一事件使得这首诗表面的轻松欢快与实际内涵产生了某种分离,怎样理解海子的幸福?本文试图结合海子整个诗歌创作过程和他的诗歌理想去阅读分析。关于海子的诗歌及其本人传奇的命运正是学生最想知道的东西,因此我想以此作为生长点。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理解诗歌的主旨,引导学生走近海子,理解海子,进而探讨有关生命的话题,认识生命的价值。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20.
诗歌能以高尚的情操陶冶心灵,能将丰富的联想注入心灵,能用优美的想象启迪心灵,使我们的精神得到提升,思想得到完善。激发诗情。如何引导初中生学好诗歌,撩拨起学生的诗情,拨响学生读诗、品诗的心弦呢?情境的设置非常重要。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