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投资者而言要将所有资金投资于单只股票风险太大,所以通常选取适当的投资组合以降低风险。投资决策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综合各种风险和收益指标,同时考虑风险潜在的损失和投资人心理曲线,从而降低总风险并获得最大收益。综合考虑心理因素变量的影响,构建股票组合投资优化理论模型,为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风险投资市场有效性假设基础上,着重分析了风险资本组合投资的类型,包括行业组合、阶段组合、地区组合、投资工具组合,以及不同投资公司的组合;指出组合投资是获得高额收益,发挥不同风险投资公司资源优势、减少风险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程毅 《科教文汇》2010,(4):203-204
股利贴现模型自诞生以来一直都是股票估价的基本模型。在对股利折现模型进行分析推导后,论证了在市场有效、公司经营以及财务状况不变的情况下,公司股票的价格将与内在价值相等且股票内在价值不会随投资的时间长短而变化。与此相对应的正确投资策略是不断寻找获利能力强的公司,剔除投资组合中获利能力不强的企业的股票,这样投资者才能获得相对较高的收益。  相似文献   

4.
我国若干股票投资组合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美今  陆金海 《预测》1996,15(3):57-60
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研究如何通过分散投资达到降低非系统风险的目的,而应用我国股市运行的实际资料对该理论进行实证分析的成果还很少见。本文运用经济计量分析的方法对沪市若干股票的投资组合进行实证分析,以期揭示该理论在我国股市运用的某些特点,为投资者选择和组合股票投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根据威廉·夏普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原理,运用时间序列最小二乘法的线性回归方法,构造相应的模型,对上海股票市场上的31个行业的31支股票进行了系统风险系数、个股收益风险、市场风险报酬、可决系数以及个股方差的计算,并作出了相应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计算10支股票的期望收益率、标准差、协方差矩阵和相关系数,用拉格朗日乘数法对马可维兹模型(MM模型)进行最优投资组合的选择与分析,分可以卖空和不可以卖空绘制MM模型的有效边界图,更好地确定投资对象及最优分配比例,以便实现收益最大、风险最小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2003-2009年来自A股的样本数据发现,较之盈余价格比组合及市场指数组合,长期持有会计投资价值指数大的股票组合能获取正的超额收益,且该超额收益不能简单地归因于投资风险或规模效应。该结果表明,会计投资价值指数作为投资工具兼具价值投资策略与成长投资策略的优点,除盈余以外的会计数字能为资本市场提供增量信息。  相似文献   

8.
文章认为在资本自产定价模型中,贝塔系数反映了单个股票系统风险和整个股票市场的系统风险之间变动的数量关系,由于进行证券投资必然要承担风险,而多样化投资组合可以降低投资的非系统风险,此时投资者更加关注股票的系统风险,这使贝塔系数在证券投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渝琳  陈媛 《中国软科学》2005,(12):151-157
本文以风险规避为切入点,从投资风险与收益相结合的角度对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组合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得出了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风险一收益的几何模型,在此基础上针对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风险厌恶的特殊性,对该几何模型的量化分析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确定了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最优证券组合的轨迹与投资方案选择。  相似文献   

10.
徐春平 《中国科技纵横》2011,(1):258-258,263
本文运用概率论与线性代数方法相结合以数学模型来对风险投资进行定量表达,建立了资产组合的分析模型,解决在投资活动中人与风险的抗争关系,以及风险、收益与组合之间的矛盾同一关系。在保持一定收益的前提下,通过资产组合,对风险进行分散化,降低风险,最后给了例证。  相似文献   

11.
陈海声  温嘉怡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5):124-127,131
近年来,在资本趋利性的驱使下,制造业的资金大量流入房地产。通过对深沪两市2007~2009年采集的330个独立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其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企业对房地产的投资确实削弱了对研发方面的投资,但这种偏离行为对企业成长性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自由现金流量为基础构建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全面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收益质量和财务弹性,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逻辑回归方法对中国机械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2002年至2006年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不同的ST、非ST公司比例组合成的样本预警效果不同,自由现金流量指标体系可以提前两年对公司财务危机做出较为准确的预警.  相似文献   

13.
专利平台战略的空间竞争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军  武兰芬 《科学学研究》2007,25(1):117-122
在现代工业发展中,产品平台、技术平台是制造企业开发制造新产品的有利工具。专利技术作为一种核心技术资源对于高科技制造企业的发展更是至关重要。企业如能结合二者的竞争优势形成专利平台战略,不仅能形成技术战略上的时间竞争优势,而且在企业的技术跨越方面,能形成技术创新和技术转移的空间优势。  相似文献   

14.
杨桂菊  陈思睿  王彤 《科研管理》2020,41(3):164-173
处于后发劣势的本土制造企业,已经很难通过跟随和模仿创新实现赶超。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和丰富多样的市场需求,为本土制造企业提供了颠覆赶超的机会。但已有研究对颠覆性创新实现过程与机理的研究较为匮乏。通过对小米公司的探索性案例研究,构建了本土制造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的理论模型。模型表明:基于非主流的低端市场、利基市场的市场定位颠覆,差异化的服务设计颠覆以及运营模式颠覆是本土制造企业颠覆主流市场在位企业,实现成功赶超的有效模式。知识搜索(同行搜索和跨界搜索)是本土制造企业实施颠覆性创新的知识与信息来源,机会能力是本土制造企业通过知识搜索实现颠覆性创新的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专利平台战略的时间竞争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军  武兰  李必强 《科学学研究》2006,24(4):602-606
产品平台、技术平台是制造企业开发制造新产品的有利工具。专利技术作为一种核心技术资源对于高科技制造企业的发展更是至关重要。制造企业如能结合二者的竞争优势形成专利平台战略,无疑将为企业技术创新创造时间竞争上可持续的、领先的、快速的研发优势,形成制造企业技术战略上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三阶段DEA模型与绩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我国环境服务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及存在问题。通过对比分析表明:我国目前上市的环境服务公司整体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的发展阶段,说明该行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各样本企业经营效率值确实受到地区GDP、经济环境、政府政策以及市场化程度等环境变量和随机因素的影响;在剔除二者因素的同质经营环境下企业的综合效率较低主要是由于平均技术效率都不高,说明目前在技术上的提高成为其发展的瓶颈;另外在一些传统业务领域已出现规模报酬递减状况,说明公司向新型领域转型应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基于环境污染引致政府和公众对绿色创新高度关注以及绿色工艺创新研究较少的背景,本文基于28个制造业行业十年的面板数据,运用被中介的调节效应模型,探究绿色工艺创新和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资源约束的调节效应和吸收能力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绿色工艺创新对财务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清洁生产技术创新对财务绩效的提升作用更显著;资源约束对清洁生产技术创新、末端治理技术创新与财务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显著,且对清洁生产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更显著;此外,资源约束对清洁生产技术创新和财务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是以吸收能力为中介。本研究拓展了绿色工艺创新理论研究,为制造业行业由绿色工艺创新获益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任海云 《科研管理》2014,35(8):153-160
基于601家沪深A股主板制造业上市公司2011的数据,利用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实证检验了广告支出与研发支出的价值相关性以及两种支出的互补性,并对两种支出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技术行业,资本性研发支出具有价值相关性,而费用化研发支出不具有价值相关性;不管在高技术行业还是低技术行业,广告支出都具有价值相关性。这意味着研发支出有条件的资本化政策应该只适用于高技术行业,而所有行业的广告支出都应该资本化;研究结果同时表明,高技术行业的广告支出与研发支出具有互补性;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价值创造过程中,市场拉动作用较技术推动作用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同时对会计准则制定部门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证券投资分析方法新探索--聚类分析方法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庆东  李颖 《现代情报》2005,25(11):223-224,F0003
在证券投资中,投资者必须对股票进行基本面分析以减少投资风险。而当我们进行分析时,会遇到多个指标.且每个指标意义不同,有时很难进行决策,采用聚类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0.
政府研发补贴是各国普遍采用的促进企业创新活动的政策,如何发挥其应有效能是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重要问题。以高端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MinDS模型测度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创新效率,应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研究了各要素联动如何作用于企业创新效率。结果表明:(1)身处欠佳市场环境中的民营企业若能取得政府补贴,无论是事前补贴还是事后补贴都将有助于创新效率的提升;相反,身处良好市场环境的民营企业对政府补贴的依赖较弱;(2)身处欠佳市场环境中且无丰富政治关联的企业,政府研发事前与事后补贴相辅相成才能促进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其中事后补贴起关键作用;(3)身处欠佳市场环境中的企业,如果拥有较多的政治关联,则最好不要借此寻求事前补贴,否则企业会陷入“政治资源诅咒”的漩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