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年轻时,看到老石匠在为鲁国一位已故大夫刻碑文。孔子叹息道:“有人淡如云影去无痕,有人却可以把自己埋进历史里,这样的人真是不虚此生啊!”老石匠停下锤,问孔子说:“你是想一生虚如云影,还是想把自己的名字刻进石碑,流芳千古?”孔子长叹一声说:“一介草木之人,想把自己刻到一代一代人的心里,那不是比登天还难吗?”老石匠听了,摇摇头说:“其实并不难啊。”他指着一块坚硬又平滑的石块说:“要把这块石坯刻成碑铭,就要雕琢它。”老石匠说完,就一手握凿一手抡锤,叮叮当当地凿起来,一块块石屑很快在清脆的敲击声中飞起来。不一会儿,岩石上便…  相似文献   

2.
以前,曾在大街小巷见过捏泥人、吹糖人的,他们卖艺为生。可我从来没见过不图赚钱、甚至可以把他的“艺术品”赠送给人的“艺人”。暑假里,我就曾遇见一位这样的“老艺人”。我沉浸在放假以后的快乐中,独自漫步  相似文献   

3.
“老快”     
“老快”,快人快语,是大家的开心豆。今年春天的植树节那天,我们班承包了挖十个树坑的任务。午饭后,我早早赶到学校,只见“老快”满头大汗地在画好的位置上正呼哧呼哧挖树坑。他已经挖好了四个。我马上加入,谁知我才挖了两个树坑,“老快”却在眨眼间又挖好了四个。他来得早,干得快,这样一来,我们的任务就已经完成了。“老快”,真是名副其实!还有一天刚上学,就见“老快”跑得像飞一样,他冲进校园,上气不接下气地喊道:“快去救人!张源掉泥坑里了!”校长、老师和同学们急忙向泥坑跑去。跑到跟前一看,却是虚惊一场,原来是张源从污泥坑里拉出来个…  相似文献   

4.
老县长拆开信封,戴上他的老花镜。什么?又是一封控告信!他再也坐不住了。三天来,这样的“控告信”,他已经收到了两封,都是控告秀岭小学的。说他们强迫学生劳动,影响学生学习和身体健康。一位家长还在信中愤怒地说:他的小孩只有十一岁,身体又弱,现在学校这样成天让他劳动,以后压伤了,累病了,谁负责?“到底搞什么鬼?”老县长气得“啪”的一声把信拍在桌上:“又不是当年‘大炼钢’‘学大寨’,哪来这么多劳动?”“还不是为了捞钱。”站在旁边的办公室主任鼻子一哼,冷笑一声说:“现在,有的人一切向钱看,早把人的眼睛看红了,捞了钱发奖金发补贴。”  相似文献   

5.
儿子很喜欢自己动手做玩具,但是碰到困难却很容易半途而废。因此,每次和儿子一起做玩具的过程,就是母子俩斗智斗勇的过程。有一次,我们做照相机需要剪硬纸板。儿子剪起来很费力,剪着剪着就撂挑子。他先来软的:“妈妈,你帮我一下,我剪得不齐。”我故意轻描淡写地说:“没关系,一会我帮着修一下。”他看软的不行,就来硬的———他气呼呼地把剪刀一放,宣布他不干了。我说:“那要不我们就不做了?”“不行,你给我做!”“我们可是说好一起做的!”我知道他是一个信守承诺的孩子。果然,他眼泪汪汪地又拿起剪刀了,一边剪一边“威胁”我:“妈妈,你太不…  相似文献   

6.
颜元使用概念比较混乱,难于把握,有时他把道称为事或物,有时又把事或物称为道。他的“理气融为一片”也很费解。章太炎说他“概念抽象之用少”(《訄书·颜学》),这是事实。尽管如此,颜元的思想还有路数可寻,他也还是有一个哲学体系,虽然他可能并不自觉。颜元著作多次提到“体用兼全”(或“体用兼赅”、“体用兼优”),在我看来,这个命题是他哲学体系的中心环节,把握了这个中心环节,我们就可以把他哲学体系的各个方面联贯起来,就可以把他与佛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有一位老同学,是我读师范时候的班长。由于表现出色,他整个学生时代几乎都是在老师和同学们的一片赞扬声中度过的。师范毕业以后,他被分配到了许多人羡慕的一所一流学校工作。本以为他日后一定会“春风得意”,可没想到,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学期起,他就四处“碰壁”、“屡屡受挫”,时常抱怨别人的“不我知”,感叹自己的“壮志难酬”,情绪波动很大。尽管朋友们对他百般开导,他却一直都不愿面对现实,踏踏实实地干好工作。直到后来,他患上了精神分裂症……作为他的老同学、一名教育工作者,每当想起这一件事,我的内心就很不是…  相似文献   

8.
粉碎“四人帮”以后,在刚刚提出恢复高考之际,邓小平同志就提醒我们要端正教育思想。一九七七年,他提出:“要尽可能把全班的学生教好。”一九七八年,他又提出:“我们要全面地正确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端正方向,真正搞好教育改革,使教育事业有一个大的发展,大的提高。”(《邓小平文选》第53页、第92页)原教育部负责同志根据其精神,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九六七年在崇阳县城关中学毕业的,一九七一年开始了教书生涯。粉碎“四人帮”以后,领导又把我调到华陂高中工作。如果说我在小学和初中授课勉强过得去的话,那么到高中后就感到十分吃力了。“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此时才真正体会到其中的道理。我  相似文献   

10.
王云清 《教育》2007,(1S):59-59
我家儿子今年才9岁,可熟悉的人都称他“老干部”。 平时,“老干部”常在家里摆老资格,说他“抚养”了我们,他累了,身子累得又瘦又小,说我们不尊重他,他很伤心:饭也不想吃了,觉也睡不好……两年前的一天,有一朋友觉得很搞笑,就送他一个老干部的称号。  相似文献   

11.
徐弥坚:今天,我和外婆去逛街,迎面走来了两个推着自行车的青年。其中一个问道:“请问新华路怎样去?”外婆摇摇头,然后拉着我快步地离开。我不解地问:“外婆,你明明知道,为啥不回答他呢?”外婆严肃地说:“你以后遇到问路的人不要理睬他,摇摇头就走开。现在科技很发达,他们身上有迷魂药之类的东西,你跟他说上一句话,就会被他指挥。我们隔壁的那个阿姨就是这样糊里糊涂地带那些问路人回家,然后拿存折到银行取钱,把取出来的钱全部给那些问路人。等她清醒以后,那些问路人早已逃跑了。哼,他们刚才谁也不问,就问我们,肯定是以为老人家的钱容易骗。…  相似文献   

12.
十月长假,我跟女友(在上海交通大学读书)回到她家。她爸爸兴高采烈地告诉我们,他订了《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明年就有报纸看了”,他说。他把学报和报纸混淆了。“学报”是个词,有过接触的人一般不会混淆。但不熟悉学术刊物的人习惯“望文生义”,很自然地把“报”、“刊”分别对应于“报纸”和“刊物”。  相似文献   

13.
在我刚担任班主任的当儿,就有经验丰富的老班主任向我面授机宜:进班之初就要树立班主任的绝对威信.对那些“刺几头”一定要先发制人.切不可受制于他;等把学生捋上路以后,班主任就可以轻松管理了。我无限崇拜地请教:该怎么判断哪些学生是“刺儿头”呢?他一脸神秘莫测地对我说:一看头发二看衣.三听讲话听语气。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年级的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有一个体会:“师道尊严”要不得,不彻底批臭“师道尊严”,就不能把班主任工作搞好.过去,我对学生上课吵闹、排队说话、打架、损坏公物等破坏纪律的现象,心里感到很恼火,总认为非“整一整”不可.有一次我上课,突然一个女同学哭着“告状”,说某某同学弄坏了她的作业本.当时我就立即把那个捣乱的学生拉到讲台上,当众训了他一顿,并吓唬说:“以后如不改,就把你留堂到十二点.”我以为这一吓他不敢再闹了,其他的同学也会受到教育.谁料他好不了两天,又打人了.什么原因呢?我想,对学生的工作我做得不少.可是,为什么有些学生老是不改?后来,我  相似文献   

15.
他中等个儿, 一对雪白的大门牙总是露在外面,像袋鼠一样。他既幽默,又爱哭,所以我们就称他为“晴雨表”。幽默是他的第一大特点。又上活动课了,同学们都很兴奋,因为每次活动课,“晴  相似文献   

16.
倪辉 《早期教育》2001,(4):39-39
我们俩的性格不十分外向,但也并不内向,可我家小孩的性格却很内向、孤僻,有明显的“闭锁”心理:和孩子我们很难沟通。有时他觉得很委屈,就一个人坐在一旁生闷气,我们问他时,他又紧闭牙口不说,真正一个“闷葫芦”。怎样做才能让我家这个“闷葫芦”开口呢?  相似文献   

17.
“唉。真烦人,明天又要考试了。在学校里老师考我们,在家里家长考我们,整天考考考,当家长老师的就知道出题考我们,我们这些学生可真是倒霉透顶了。什么时候我们也来考考他们呀?让他们也尝尝这考试的滋味……”准又是聪明的“调皮鬼”代云飞。他今年11岁了,脑袋瓜儿特好使,又特好提问题,可就是好“惹是生非”,整天把班里闹得“鸡犬不宁”,经常有同学打他的小报告。这不他又在发牢骚,“扰乱民心”了。不行,得想个办法制制他。怎么办呢?对他我可是“仁至义尽”了,可就是不见效。他凭着自己的那股聪明劲在班里还颇有人缘呢。如…  相似文献   

18.
烦恼妈妈:东东妈(武汉) 烦恼事:我们给东东买了很多玩具,他玩得不亦乐乎,但是我们却高兴不起来。因为东东玩完玩具以后就随手一扔,在哪玩就把玩具扔在哪,根本就不收拾玩具。每天我都要跟在东东的屁股后面东奔西跑收拾玩具,一天下来累得躺在床上都动不了。跟东东讲道理,他也很听话地点点头,可是玩起来就什么都忘记了。怎么才能让宝宝在游戏过后收拾“战场”?  相似文献   

19.
陕西宝鸡读者关敏来信: 我们俩的性格不十分外向,但也并不内向,可我家小孩的性格却很内向、孤僻,有明显的“闭锁”心理 和孩子我们很难沟通,有时他觉得很委屈,就一个人坐在一旁生闷气,我们问他时,他又紧闭牙口不说,真正一个“闷葫芦”怎样做才能让我家这个“闷葫芦”开口呢?  相似文献   

20.
来我们班的“转校生”三年级下学期,我们班来了一个转校生,他皮肤黝黑,寸头,个子不高。他妈妈拘谨地对我笑着说:“老师,我们家小阳有点难管教,以后要麻烦您了!”我微笑着回应:“交给我,您就放心吧!”小阳站在旁边,眼睛里仿佛流露出不屑的神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