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女子花样滑冰优秀运动员跳跃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艾利尔软件,通过对2003年中国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我国优秀运动员以及国外优秀运动员跳跃动作的技术录像解析,分析所获得的起跳时水平速度、空中水平位移、腾空高度、空停时间、腾起角、关节角度等参数,并与国外优秀运动员作比较。结果显示,我国运动员起跳时水平速度与国外优秀选手还有差距,需提高滑行技术和蹬冰力量;提高起跳技术、腿部蹬伸力量和爆发力,使水平速度有效地转化为垂直速度;我国部分运动员腾起角偏大,在提高水平速度的同时,人体重心腾起角应逐渐减小;助滑末期运动员支撑腿应积极屈膝,充分后引浮腿;起跳时支撑腿应积极蹬伸,形成“小摆臂,早收臂”。  相似文献   

2.
通过录像解析法,对我国部分优秀男子110m栏运动员跨第1栏技术进行了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我国110 m栏运动员跨第1栏时,存在着跨栏步偏大、身体重心腾起角较大,起跨阶段起跨腿向前蹬伸不充分、摆动腿摆动速度较小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湖北体育科技》2018,(8):714-716
为探讨跨栏跑中,起跨腿提拉动作的技术特点,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运动生物力学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两种起跨腿提拉技术在其目的上具有相同性,但是在提拉完成的效果上具有差异性,原因在于采用旋提技术的起跨腿高抬能够增大摆动腿蹬地的力量,其同侧髋产生的最大的转动角,减小了起跨腿提拉过程中的转动惯性力量,同时臀大肌被预先拉长,加快了起跨腿下压着地的速度,保证了合理的栏间三步的节奏;而直接提拉技术的起跨腿平移提拉不能增大摆动腿蹬地的力量,其同侧髋未达到最大转动幅度,增大了起跨腿提拉过程中的转动惯性力量,同时臀大肌未被预先拉长,使起跨腿在下压着地过程中的摆动速度相对较慢,影响栏间三步节奏。  相似文献   

4.
对跨栏跑的速度和速度训练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要提高跨栏专项成绩,就必须解决好栏上的过栏速度和栏间平跑速度。其中过栏速度靠提高起跨腿蹬地速度、摆动腿动作速度、起跨腿提拉速度和下栏转为栏间跑速度,栏间乎跑速度靠提高栏间步频为主。指出平跑速度、过栏速度的重要性,并对二者提出了科学的训练方案。  相似文献   

5.
改善跳远起跳时摆动腿技术的训练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决定跳远成绩的主要因素是身体重心腾起速度、腾起角度和起跳高度。   研究表明:要进一步提高跳远成绩,最有效的途径是在继续提高绝对速度水平的前提下,提高起跳力量和改善起跳技术,以获得尽可能大的腾起垂直速度和合理的腾起角度。   1.跳远起跳中,合理的摆动腿技术特征   (1)在合理的最后一步步长的前提下,在起跳腿着地瞬间,摆动腿应越接近起跳腿越好,两大腿之间夹角在 35°~ 42°,这说明摆动腿距离地面后能积极开始向前摆动。   (2)在起跳腿开始由缓冲转入蹬伸时,摆动腿应已摆过起跳腿,摆至身体的前方。这…  相似文献   

6.
男子110m跨栏跑的速度结构分析及专项速度训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男子110m跨栏跑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项目,要提高跨栏专项成绩,就必须解决好栏上的技术动作和栏问平跑速度的问题。在过栏技术方面,应以提高起跨腿蹬地速度、摆动腿动作速度、起跨腿提栏速度和下栏后转为栏间跑速度为主;在平跑速度方面,应以提高栏间步频为主。  相似文献   

7.
1、起跨技术起跨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包括起跨的速度、力量、距离、蹬地的方向、角度等,这些因素与起跨的技术是分不开的,而起跨动作是一个复合运动,为了提高起跨的效果,必须要求起跨腿、摆动腿、双臂、上体的动作协调,以加快重心前移的速度和加大重心前移的幅度,产生一个迅速积极有力的向前的起跨动作。起跨腿着地后,随着身体重心的前移,摆动腿积极地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优秀和一般男子速滑运动员直道滑行的蹬冰角度、蹬冰角速度、蹬冰时间及蹬冰腿膝关节蹬冰用力的有效范围等关键性技术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并做出结论。优秀运动员的蹬冰时机恰到好处。因而蹬冰腿能做快速爆发式伸展和造成有效的侧蹬冰,其特点是,滑行时间长,蹬冰时间短,蹬冰速度快,方向侧,蹬冰角度大(见图2蹬冰角度的测法)。又提出了蹬冰腿膝关节角度蹬伸的有效范围在119°—149°之间,因此必须在此范围内达到蹬冰最大用力高峰。  相似文献   

9.
“起跳角疼”及半蹲疼,是指膝关节屈曲呈130°~150°发力起跳或在此角度半蹲时疼痛。常见的原因有:髌骨劳损、髌尖末端病、髌腱腱围类半月板损伤等。 髌骨劳损又称髌骨软骨病、髌骨软骨软化症。 髌骨在膝关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保护股骨的髌面,传递股四头肌的力量,加强股四头肌的肌力和维持膝关节在半屈曲位时的稳定性。 生物力学证明,膝关节屈曲小于90°时,仅股四头肌的股直肌起主要伸膝作用,其肌力较弱;超过90°以后,其他三肌逐渐参与伸膝功能。当膝关节伸到130°~150°时,发力点集中,力量最强。此角度…  相似文献   

10.
一、动作练习 (一)蹬 蹬是铅球动作的开始,所谓力从根生,蹬地一定要有力,蹬地力量的大小,直接决定了铅球成绩的好坏。在练习过程中可以用蹬地腿来做原地单腿跳练习,来提高蹬地力量,使学生在掷铅球时,无意识地做到蹬地。  相似文献   

11.
助跑速度和起跳能力是一对动态平衡的关系,跳远成绩的提高是原来平衡的打破,新的平衡的建立。针对起跳过程中几个角度的研究,学者们分别有以下研究:1·着地角、蹬地角的适宜与否,反映了运动员踏板技术的好坏,可根据运动员个体特点确定合适的着地角;扇面角的转化时机应在重心投影点之前;起跳时的髋关节的角度为165°~170°,膝关节的角度为175°~178°,小腿与地面夹角约为65°左右,随着跳远成绩的提高,起跳腿攻板的主动性也相应提高,着地角增加达到65°~70°,两大腿的夹角减少到38°~32°,上体角度为90°~107°,有助于攻板的积极性。2·中国跳…  相似文献   

12.
蹲踞式起跑     
后腿和臂的前摆速度,它决定于产生蹬起跑器的力量。运动员必须迅速向前迈腿,蹬离起跑器一开始的动作是左臂前摆(不交叉)。加速的角度加速的角度决定于加速的大小。短跑的起跑一加速就引起体前倾,没有必要去教他们身体前倾。跑的加速角度是蹬起跑器两膝相迂时从蹬地脚掌通过身体重心连线来测定的。大多数运动员蹬离起跑器的角为50度。速度增大,角度逐渐变大,加速减小直到身体接近直立、达到  相似文献   

13.
一、单(双)脚蹬地反上成支撑。动作要领:踢腿蹬地屈臂引体体贴杠,收腹并腿反腕上,挺身抬头伸直腿,直臂挺胸向前看。动作规格:两腿要直,在杠上方并腿,支撑时身体与杠约成45°角,抬头挺身。动作难点:踢腿,倒肩、拉臂配合。教学方法:1.做屈臂引体和蹬地摆腿练习。2.俯卧在杠上做抬头反腕挺身练习。3.帮助下脚踩板凳做反上成支撑练习。4.在帮助下直接练习。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跨栏训练时常见的错误及纠正方法简述如下,供大家探讨。一、上栏时起跨腿蹬地不充分,身体重心偏低,攻栏不主动。 1、产生原因: 栏间跑没有良好的节奏,速度不快,造成栏间跑拉大步,降低了身体重心,起跨步产生了较大的制动。起跨腿蹬地和摆动腿摆动不能密切配合,下肢力量差,屈膝缓冲过大。  相似文献   

15.
<正>"跨栏跑"中的跨栏步练习应以直观教学为主,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强调动作的主要环节。练习跨栏步时用体操垫进行辅助性练习,消除学生的防御性反射,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途径。具体练习分以下5个步骤:一、原地摆动腿和起跨腿练习(一)目的:了解摆动腿和起跨腿的动作方法,使摆动腿能够做到抬、伸、压,起跨腿能够做到蹬、展、拉。方法:将2折的体操垫打开成90°垂直于地面竖放,立于体前。站在2块体操垫所组成的直角内,依次做摆动腿(抬、伸、压)和起跨腿(蹬、展、拉)的动作练习(见图  相似文献   

16.
跨栏跑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项目,要提高跨栏专项速度,就必须解决好栏上的技术动作和栏间平跑速度的问题。在过栏技术方面,应以提高起跨腿蹬地速度、摆动腿动作速度、起跨腿提栏速度和下栏后转为栏间跑速度为主;在平跑速度方面,应以提高栏间步频为主。同时指出平跑速度、过栏速度的重要性,并对两者提出科学的训练方案。  相似文献   

17.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影像解析法,对武术套路中旋风脚转体720°接马步动作踏跳阶段技术进行三维立体分析。指标为:助跑最后一步的步长,最后一步右脚的放脚角度,着地角与起蹬角,踏跳阶段髋关节转动角度及肩髋夹角。结果显示:踏跳阶段支撑腿具有“早”、“拧”的技术特点。即:“早”———起蹬早,使踝、膝、髋关节在蹬伸时所产生的蹬伸力垂直通过身体重心;“拧”———支撑腿在蹬离地面过程中,支撑脚与地面有拧转蹬地过程。  相似文献   

18.
伸膝、屈足是蹬地动作的重要环节。有人用肌电图研究还证明:下肢蹬地时,当大腿和小腿在膝关节处伸至135°角以后,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在近固定时收缩,腓肠肌在远固定时收缩,有协同股四头肌伸膝作用。这里我试提出屈膝肌群的屈膝动作参加蹬地的问题,即:在弹跳蹬地中的最后一个发力环节——继伸膝后,小腿后肌群收缩屈足蹬地的同时,股二头肌(包括半腱肌、半膜肌,腓肠肌等屈膝肌群,以下同)亦近固定收缩屈膝,与屈足的力合成更大的力,叠加成更高的速度,  相似文献   

19.
股后肌群专门练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奔跑和跨栏过程中,当人的重心移过支撑腿后,向前的动力来源除了惯性、后蹬产生的角分力之外,主要是支撑腿向后扒地产生的水平推动。可见,股后肌群是产生跑动加速的动力主肌群,但又是很易拉伤的部位。 在训练中安排一些股后肌群的专门动力性练习,不仅可提高其力量,预防其损伤,而且其动力轨迹上有利于形成步频损失小的“屈腿蹬”跑步技术(有利于折叠小腿,向前摆进)。以下简便易行的练习可一试。  相似文献   

20.
一、专项力量的训练方法和手段 (一)负杠铃半蹲蹬起 目的:发展跳高需要的绝对力量。 练习要求:从接近自己的最大重量开始,膝关节弯曲至120°时,迅速发力蹬起(也可听从信号)直至提起脚后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