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意义]在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的大背景下,构建一种基于专利引用耦合2-模网分析的情报学方法,用于揭示国家间的创新合作机会。[方法/过程]用专利引用耦合关系映射创新主体对特定技术对象的“共同关注”机制,基于“共同关注”所蕴涵的潜在技术关联,揭示未来的创新合作机会。具体步骤:构建两国间的专利引用耦合2-模网;多重计量中心性、结构洞、关联强度等指标,综合定位两国共同关注的特定领域节点;以特定领域节点为“技术桥接”,在技术价值链上揭示两国间可能存在的创新合作机会。[结果/结论]基于专利引用耦合2-模网分析的国家间创新合作机会揭示方法,经中—波两国间的案例实证为有效。[局限]计量指标阈值设置的合理性、实验样本的广泛性、验证方法的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构建专利与创新方法相衔接的桥梁性信息结构模型,将专利法律性文献信息转变成面向不同技术路径识别的权利地图,加强专利情报信息的有效利用,对企业提升战略机会识别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依据TRIZ创新方法应用过程中不同路径的对象信息需求,将专利信息提取为权项结构流、技术问题流、功能/效应/价值流、功能模型流、属性流五类不同的信息结构流。其中,权项结构流将法律制度约束的专利文字信息转换成可视化图形结构信息,其他四类信息流分别与问题重构、功效查找、功能裁剪、技术冲突重构四条创新设计路径匹配。[研究结论]提出的专利信息分析“五流”模型面向关键专利或专利组合的制度约束,助力创新型企业充分利用关键专利文献信息,实现专利规避设计、提高创新性方案战略机会的有效识别。最后通过构建一种空气净化设备专利的五流模型挖掘出不同路径的创新战略机会,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研发商业化机会(R&BD)是指通过整合市场和创新来开发技术以创造有价值技术的过程,基于商标和专利的不同映射情景识别不同的R&BD机会并制定不同的策略,不仅使商标这一重要的知识产权战略得以充分应用,而且可以为不同情景下的R&BD机会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策略。[方法/过程]为了降低技术商业化的失败率,提出一个以商标和专利数据为依据,利用文本挖掘技术识别商标和专利空白,使用文本相似度算法和逆映射寻找商标和专利的对应关系,结合情景分析法分情景识别潜在R&BD机会的研究框架。以远程医疗领域商标和专利作为分析对象,预测该领域的潜在R&BD机会。[结果/结论]实证结果表明:所选技术领域共发现29个潜在的商标空白点,通过商标和专利的逆映射确定了11个商标空白点与现有专利对应,同时确定了24个具有商业化潜力的现有专利技术,通过LDA主题模型以及人工分析进行主题概括,可以发现该情景下远程医疗领域潜在的R&BD机会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确定了7个商标空白点与3个专利空白点对应,该情景下归纳出3个潜在R&BD机会;确定了11个商标空白点与现有专利和专利空白点均无对应,该情景在现阶段无数据支撑,无法做具体研究。  相似文献   

4.
李子彪  孙可远  陈迪  聂进  鲁雪 《情报杂志》2023,(7):147-153+44
[研究目的]识别具有科学可行性的技术创新机会,对企业降低研发失败风险和制定创新战略具有重要价值。[研究方法]该文提出一种融合式的识别科学可行的技术创新机会的方法。首先,选取GTM专利地图对专利数据进行文本挖掘可视化表达,识别技术空白并逆向解读;然后,对科学文献进行文本挖掘和ORCLUS聚类,获取科学知识主题;最后,通过TF-IDF向量的余弦相似值评估潜在技术机会与科学主题的相似性,筛选出科学可行的技术创新机会。[研究结论]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进行了实证研究,识别出8项科学可行的技术创新机会,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可以为企业制定研发战略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 我国专利数量巨大,但质量高低不齐。高质量专利对技术追踪、技术引进和资产管理极其重要,低质劣质专利则会阻碍科技创新的评估。聚焦高质量专利并进行挖掘可以获取更加深层与核心的情报,但高质量专利筛选却如"大海捞针",目前尚无可行的识别筛选方法。探索适合中国专利的高质量专利评价模型及筛选方法迫在眉睫。[方法/过程] 通过文献调研法对当前专利质量及评价进行综合归纳的基础上,延伸并界定高质量专利的内涵,对专利质量评价维度及指标进行创新拓展,构建分级、分层的多维视角专利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创新指标体系建立高质量专利识别方法流程模型,最后以上海市高质量专利分布现状为例验证了方法模型的实用性及可行性,并为创新主体提出相应建议。[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高质量专利指标模型及识别方法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利用该指标模型和识别方法可对某地区或某领域的大批量专利进行筛选识别,为实现专利技术情报的科学高效利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及时有效地识别潜在技术机会,采用文本挖掘和异常值检测的方法,提出一种基于专利文本的技术机会识别方法.首先采用文本表示模型Doc2vec技术对专利摘要进行建模,以更深层表征文本语义信息;然后利用基于密度的离群值检测算法,识别出具有潜在技术机会的专利方向;最后以深度学习领域潜在技术识别为例,构建专利检索式并收集458条专利文献作为数据集.实证结果总结出4类主题共10个潜在的技术机会,验证了该基于专利的技术机会识别方法的有效性,可为企业相应技术应用、研发和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精准识别技术机会以准确把握市场先机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针对现有技术机会识别粒度较粗、技术机会评价较主观的局限,构建基于多维技术创新地图与TO-RFM模型的技术机会识别与评价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过程]首先,运用LDA主题模型从专利数据集中挖掘影响技术创新的要素,并依据主题分布与主题热度分析筛选技术要素;其次,将技术要素划分创新维度后建立多维技术创新地图,通过创新维度与创新法则耦合形成技术机会备选集;最后,利用技术机会价值评估模型(TO-RFM)中的三维评价指标及四象限图对所识别的技术机会的潜在价值予以研判。[结果/结论]以沸腾氯化工艺为例,利用所提方法识别出了9种技术机会,验证了该识别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为企业精准把握创新先机、提升创新效率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局限]虽能有效挖掘技术热点,但仍需加强对技术要素间语义关系的考虑,以进一步完善技术要素的剖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技术融合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通过融合不同领域的技术可以突破技术瓶颈,形成技术机会。[方法/过程]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合驱动的技术机会识别方法,将定量分析与专家经验相结合,用文本挖掘技术对F-term专家分类系统进行多层主题筛选,以技术相似性和技术生命周期为标准,对筛选出的参照技术与目标技术进行融合研究,最后根据专利组合评估得出最优融合结果,对图像处理技术进行技术机会识别。[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显示,本文预测的技术机会前景广阔,这表明本文的研究方法为技术机会研究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识别潜在技术关系对企业寻找竞合对象、提升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提出一种融合专利类别与语义信息的企业潜在技术关系测算方法,有助于判断企业之间的技术重叠、补充和匹配程度。[方法/过程]首先,建立企业—IPC—专利文本三层映射矩阵,统计企业之间的IPC交集、补集等数据;其次,基于IPC和专利文本分别计算企业在类别和语义维度上的指标,实现在相同层级上计算企业的技术相似度和互补度;最后,计算技术匹配度,建立企业技术匹配度矩阵,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结论]对24家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优于单一维度的测算方法,可用于判断企业之间的技术匹配情况。后续将纳入科研院校等机构类型,深入挖掘机构之间的技术相似点、互补点,利用复杂网络等工具展示互补的方向性,并考虑扩展应用场景,进一步提升该方法的情报价值。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基于专利寿命视角,探究潜在高价值专利识别方法,快速精准识别早期高价值专利。[研究方法]结合已有专利价值评估的相关研究,构建潜在高价值专利评估指标体系;以无线网络通信技术领域为例,构建潜在高价值专利识别指标数据集;采用Lasso回归对指标进行约简,构建潜在高价值专利识别特征集;采用机器学习生存预测算法构建专利生存风险预测模型,根据设置的生存风险评分阈值,实现潜在高价值专利识别。[研究结论]构建了基于专利寿命视角的潜在高价值专利识别模型,并且以无线网络通信技术领域专利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证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识别早期高价值专利,有利于企业和决策部门较早进行高价值专利的定向培育。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技术多样性逐渐标准化成为企业研发的关键目标,基于标准和专利的潜在关联识别企业研发方向可以降低企业研发不确定性,实现技术集成转化。[研究方法]提出一个以标准和专利数据为依据,集成标准文本及非文本信息解决研发方向识别问题的新方法。利用文本挖掘技术识别标准和专利信息,基于关键词向量链路预测模型寻找标准和专利的映射关系,构建关键词创新性评价模型,并对空白点进行综合评价,识别与评估研发方向,最后以远程医疗产业标准和专利数据为分析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论]实证结果表明:远程医疗产业识别出9个与专利技术具有较高相似性的标准空白点,通过进一步筛选过滤,最终确定的技术研发方向为:基于计算机网络平台的电子健康记录和在线咨询技术,基于5G和健康关怀技术的远程医疗护理技术,国际知名行业报告研究内容有力支撑了该识别结果。实证研究证明了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综合利用标准和专利之间的链接关系,集成标准文本及非文本信息可以进一步提升研发方向识别的效益,同时可以为产业整体创新发展和相关技术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旨在应用专利大数据分析为企业专利战略选择提供事实性依据,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方向性定位,为企业提供专利战略选择方向。[方法/过程]首先分析专利大数据及其分析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引入专利"象位"概念,然后以专利技术要素的不同组合为依据,确定企业的专利"象位"。[结果/结论]"技术为王型象位"适合选择巩固、填补、转型和提升等战略;"产品至上型象位"适合选择坚守、扩充、转向和攻坚等战略。"审慎应用型象位"适合采用全域、选择、解构和放弃等战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准确发现技术机会,对于企业抢占市场先机、降低研发投资风险、获取竞争优势具有积极的意义。[方法/过程]首先,从多源Web产品评论数据入手,在功能、情感分类的基础上,抽取产品功能关键词并创建需求度指标,融合专利数据构建产品功能—技术主题映射关系,确定技术创新领域;其次,将IPC大组作为基础知识单元,构建技术创新领域的知识网络,并引入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挖掘潜在知识组合,创建集成多维指标的技术机会指数评价知识组合的可行性,进而发现技术机会;最后,以智能手机领域为例进行实证。[结果/结论]融合市场需求和知识组合可行性的技术机会发现方法能够在保障技术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同时提高准确性,为企业技术研发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精准把握用户需求以引导企业高效开展产品创新,对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对此,开展了用户需求导向下基于三级技术功效矩阵的产品创新机会识别路径研究。[方法/过程]首先,针对目标产品领域进行用户评论数据与专利数据的收集及预处理;其次,利用LDA主题模型对评论数据进行主题聚类以挖掘重点用户需求;再次,运用Stanford Parser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从专利数据中提取SAO结构,从中识别技术词与功效词并分别进行主题聚类,以构建技术功效视角下的三级语义知识库;最后,以重点用户需求导航,并以三级语义知识库为数据源,构建三级技术功效矩阵,识别具有较高创新价值的产品创新机会。[结果/结论]结果表明,构建的产品创新机会识别路径能够为企业精准高效开展产品创新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在基因工程等新兴领域技术更迭尤为迅速,如何及时、准确地识别高影响力技术对捕捉技术机会、跟踪技术热点、分析技术演化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方法/过程]基于引文网络方法,引入影响域来揭示技术影响力扩散的范围,在空间上将评估范围从直接关系扩展到间接关系;引入活跃度来揭示技术影响力持续的时间,在时间上考虑了专利年龄和技术贡献的持久性,从空间和时间两个层面构建专利即时影响力指数。[结果/结论]从基因工程领域的技术成长期中筛选出40件高影响力专利,专利影响力评价结果与领域实际发展现状吻合。利用专利即时影响力指数不仅可以及时、准确捕捉到领域内现阶段的高影响力技术,还可以挖掘出基因工程在新冠肺炎疫情大背景下的整体研发热点的转变。[局限]从技术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该指标适用于技术成长期的专利即时影响力评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旨在为专利专题数据库的后续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过程]分析了我国行业/产业专利专题数据库的区域分布和产业分布现况、数据库内容和功能,以及我国企业专利专题数据库的资金来源和建设方式,提出我国专利专题数据库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性的建议。[结果/结论]整合现有资源打造面向全社会开放共享的专利专题数据库平台;以管理机构、用户及信息服务机构三方协作形成更优化的建设管理体系;强化专利信息深加工提升数据库建设质量,是促进我国专利专题数据库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王雪原  孙美霞 《情报杂志》2023,(3):110-116+150
[研究目的]专利群落符合数字化下超级专利网络复杂创新要求,专利群落的科学划分及基于网络特征的技术布局策略研究,可为行业技术发展提供更具针对性、客观性与系统性的决策支持。[研究方法]该文提出双层嵌套聚类确定专利群落的方法。首先,基于IRM并行模型,构建专利种群网络;其次,立足于网络结构、关系以及表型三维度,设计专利种群网络特征测度指标体系,并利用DSM实现网络特征指标聚类,确定专利群落特征集及具体构成;最后,以碳纤维领域为实证对象,识别专利群落,并综合TF-IDF与LDA模型确定各群落技术领域主题,提出技术布局策略。[研究结论]双层嵌套聚类方法能够科学划分专利群落,融合突破、迭代成长与边缘搜索三大群落应分别通过纵横整合、代际储备、利基挖掘等方式实现有效技术布局。  相似文献   

18.
为把握核心技术、精准高效研判技术机会,提出一种基于LDA-SNA和多维空间专利地图的核心技术主题及创新机会识别方法。首先,采用LDA-SNA方法提取技术主题及要素并筛选核心技术主题;其次,依托多维空间专利地图对核心技术主题要素进行归维处理,并选取创新法则依据维法耦合原理生成基于核心技术主题的技术创新机会;最后,以钛白粉浆料制备技术为例,检索并搜集到1 962条专利为数据集。研究结果识别出6个核心技术主题的7个创新机会,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为相关企业进行技术机会识别以高效开展技术创新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高校是推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对高校高价值专利进行探测和识别,对提升高校专利运营效率,加快高校科技成果向产业界转移,实现校企联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首先,从保护范围、研发水平、市场前景、主体特征4个维度出发,选取11个专利指标;然后,结合熵权法与突变级数法,从指标计算角度进行高校专利价值评估;最后,运用Doc2vec模型对专利摘要进行向量化表示,并结合局部离群因子算法(LOF算法)识别离群专利作为高价值专利,从内容分析角度评估高校专利价值。[结果/结论]以“云计算”领域的高校专利为例对所提方法进行实证,通过对基于指标计算和内容分析的评估结果进行融合获得了高价值专利,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为高校专利运营和企业探寻高校高价值专利提供了方案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意义]本文基于中国、日本、韩国在海洋渔业领域的专利数据,通过对比分析三个国家在该领域的专利发展特征,揭示我国在该领域技术创新所面临的竞争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方法 /过程]采用专利文献计量法分析了中日韩海洋渔业领域的专利发展态势、技术分布、质量竞争力、对外布局、创新主体。[结果 /结论 ]中日韩是全球海洋渔业专利的重要来源国,三个国家的专利发展态势、技术研发重点、创新主体类型等均不同,我国在该领域专利规模的增长与质量的发展尚不协调,对外布局意识差距较大,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未来应从构建专利信息平台、转变粗犷式发展模式、树立全球发展视野、激发高校院所优势、培育龙头创新企业等方面出发,推动海洋渔业的高质量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