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意义]旨在发挥科研数据的潜在开发利用价值。[方法/过程]归纳、分析了构建和影响科研数据管理与服务的关键因素。[结果/结论]提出区域高校图书馆联盟科研数据管理与服务,需建立“委员会+会员制”组织管理机制,争取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制定科研数据管理政策,制定教育培训考核计划,提升数据馆员科研数据素养,构建区域一体化科研数据管理平台等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 对德国社会科学数据管理与服务平台SowiDataNet|Datorium进行研究,揭示其特色和成功经验,为我国开发国家层面的社会科学公共数据平台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利用文献调研和案例分析方法,以德国为例,通过对文献资料和网站内容的调查,获取一手资料阐述德国社会科学数据管理与服务平台SowiDataNet|Datorium的构建情况、功能与特色以及先进经验。[结果/结论] 尽快建立我国国家层面的社会科学公共数据平台,该平台应采取分工协作,协同建设的方式;应考虑将机构用户作为重要服务对象,提供面向机构的服务;应通过完善数据标准和规范审核流程的方式加强对数据质量的控制;应考虑提供灵活的数据访问权限选择,并适当降低使用门槛,以在最初阶段最大程度地推动平台的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数据架构作为一个将数字技术融入业务、实现组织在数字空间发展的方法论框架,是解决图书馆等传统组织在数字空间数字化解构与重组等实际问题,促进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化发展的关键。[方法/过程]结合当前图书馆数字化进程中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现状,首先对数据架构相关概念与定义、功能与目标进行分析,得到图书馆数据架构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图书馆数据架构的建构方法;最后,系统地探讨了图书馆实施数据架构的路径与策略。[结果/结论]图书馆数据架构主要基于数据思维,通过业务解构和业务重组,实现业务逻辑由物理空间向数字空间的翻译与转化;可通过对关键业务实体、具体场景的数据建模,以及数据流动与整合规划等图书馆数据架构策略,为实现图书馆数字化转型服务。  相似文献   

4.
面向科研业务管理能力科学化、现代化的现实需要,提出数据驱动的云平台加分布式的科研管理系统构建模式.通过云端的科研数据与相关业务部门数据的互联互通,创建新的基于多源数据的云平台系统,在云平台系统架构中搭建学科生态布局、科研人员评价、智能科技信息推送服务、科研决策辅助分析、科研人员画像等系统.为科研管理提供基于多源大数据技术支撑的决策辅助,实现科研管理的科学组织及动态决策.以期更好地为广大教师科研工作提供技术服务支撑,促进政产学研数据实现互联互通和科研资源的高效协同,实现科研管理的高效率、高质量的精准服务.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旨在构建科研院所统一的科技情报共享平台,推动科研创新。[方法/过程]分析了目前国内科研院所在情报共享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统一科技情报共享平台的设计架构,并分别从异源数据整合、一站式检索以及数据应用分析三个角度对情报共享平台建设过程进行了详细阐述。[结果/结论]结合"某科研院所统一科技情报共享平台"建设实例,展示了情报共享平台的应用成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通过对政府开放数据的协同监管研究,使其运行过程更规范统一,提升工作效率和数据利用率。[方法/过程]将协同理论的相关思想运用到政府开放数据监管这一研究领域中,对数据自身和数据间共享的协同,以及数据监管过程中的主要矛盾进行了阐述。[结果/结论]通过对数据协同和上述矛盾的分析,提出了3条可能的监管路径。[创新/价值]本文在研究过程中融入了协同学理论的思想,为政府开放数据监管研究提供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在科学研究逐步信息化、数据密集化(e-Science)的大背景下,合理规划科研过程、科学管理研究数据对科研项目实施、数据利用与增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过程]文章采用实证研究方法,调研多个学科领域的科研项目,梳理和细化科研活动、科学数据管理的主要阶段,创建科研—数据双生命周期理论模型。[结果/结论]从具体活动内容和研究规范两方面,详细阐述双生命周期模型中科研项目和数据操作是如何协同进行的,该模型对以研究团队为责任主体的科研活动和数据信息服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局限]提出的双生命周期模型适用于大部分的科研活动,而某些科研活动则根据实际的项目情况可以适当增加或者删减模型中的部分环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科研大数据治理在促进科学发展中起着重要推动作用,是提高治理能力与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途径,而突变是科研过程中广泛存在的现象。研究突变状态下的科研大数据治理过程有助于解决系统封闭、数据壁垒等问题。[方法/过程]借鉴突变理论中的尖点型突变理论,以科研大数据治理系统内生域科研大数据为状态变量,系统内生域科研大数据引起的熵增和系统外生域要素引起的负熵为控制变量,构建科研大数据治理模型(GM-SRBD),并对其机理进行解构。[结果/结论]研究表明,科研大数据治理过程可看作一个以突变性、随机性为特性,以模型上叶"无序态科研大数据治理系统"为基础,以实现模型下叶"有序态科研大数据治理系统"为目标,以"预备阶—逐进阶—临界阶—突变阶"四阶段为治理过程,以"环境融合策略(E)—网络梳理策略(I)—文化多元策略(C)—规制完善策略(R)—技术促进策略(T)"(EICRT)为五位一体治理策略体系,从而促进科研大数据治理系统内外交融,并使科研大数据由无序趋于有序的动态治理过程。  相似文献   

9.
[方法/过程]本研究对科学知识生产规律、科研数据发表行为惯例、学术不端防控研究现状、科研数据造假判定的实践困境及其原因进行宏观分析。[结果/结论]提出了基于科研数据造假判定信息约束分析、分类计量与风险模型构建的实用情报策略,从而以风险评估方式提示科研数据造假的可能性,文章还探讨了其技术实现的可能路径。[目的/意义]研究结果对完善科研诚信信息采集、计量情报工程体系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协同治理是科研大数据实现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厘清科研大数据协同治理的维度与脉络,能更好地实现科研大数据协同发展,从而为科研创新活动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石”。[方法/过程]对科研大数据协同治理进行概念界定与特性分析,以此为基础构建科研大数据协同治理框架体系(CGFS-SRBD),从规制、技术、网络、文化4个维度分析科研大数据协同治理的活动机理,依据“初生—再生—共生—反馈—分解”五阶段,进一步提出科研大数据协同治理的实施路径。[结果/结论]研究表明,科研大数据协同治理是以层级相济性、迭代循环性、数据云化性、生态趋向性为特性,以规制协同为重要原则,以技术协同为能力基础,以网络协同为核心组成,以文化协同为内化实质,以“层链式”遗传响应路径、“阶梯式”携作迭升路径、“矩阵式”分化管控路径、“螺旋式”纵贯耦合路径为实施路径,以实现科研大数据从混乱到整齐、从无序到有序、总体向好发展为目标的动态、多维过程。科研大数据协同治理体系的构建及实施路径的提出有助于在推动国家大数据战略目标的同时实现科研数据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为了有效地推动知识交流与科技创新,探讨新兴的科研众包项目运行模式的构建、科研众包平台类型的划分与特点的解析。[方法/过程]文章从科研众包项目的需求及其支撑要素的视角,一方面,归纳科研众包项目参与主体,设计科研众包流程并解析知识流向,构建知识转移为核心的项目运作模式;另一方面,归纳平台的主要特征作为分类要素,单维度划分类型并进行属性间关联分析,同时,通过K-modes算法进行综合聚类,多维度划分平台类别。[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科研众包运行模式中发包方和接包方之间存在知识双向多次转移的现象,依据系统结构和功能角度进行平台类型划分中主要以服务层面平台特征最为明显,自主专建型与非专项型关联紧密,嵌入式拓展型与专项领域型关联紧密;综合聚类划分平台为11个类别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基于情景分析理论,检验高校科研数据平台功能的可用性,促使科研数据发挥更大价值,实现科研数据全方位管理,推动开放科学和开放数据的发展。[方法/过程]针对科研过程的阶段特征,采用情景分析法构建了科研过程的4个情景,重点针对实施阶段的情景,以复旦大学社会科学数据平台为例开展了眼动追踪实验研究。[结果/结论]初步确定了高校科研数据平台的四大功能定位:用于选题立项的功能,用于科研准备的功能,用于科研实施的功能和用于成果管理的功能。最后对新一代高校科研数据平台功能重新定位与优化,能够实现数据一站式管理、数据开放、数据共享以及数据再利用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分析智慧数据建设现状,认识人工智能时代科技情报智慧数据建设的方法与框架。[方法/过程]界定科技情报智慧数据的概念内涵,提出“明确定位与价值、数据架构体系、建设知识语料、数据质量控制、嵌入业务流程的协同建设模式、数据权益约束及安全分级”7个方面的建设原则,设计“技术与功能逻辑、数据分类组织、数据建设流程、数据协同加工工具、运营服务策略”体系框架,拓展智慧数据的示范应用。[结果/结论]通过研发具有“收、存、治、管、用”一体化的科情数据平台,建立了覆盖“情报动态、科研成果、创新活动、创新主体及多类功能型知识实体”等类型的科技情报智慧数据中心,并在“科技人才自动发现、重大科技问题的自动生成以及语义查重查新”等场景中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14.
传统医院科研管理存在用户界面繁冗、系统搭建维护高成本、数据不统一等问题,我院实现微信公共平台与“互联网 ”科研管理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基于“互联网 ”有效提高科研管理服务水平。采用面向服务架构(SOA)理念设计出科研管理系统业务服务模型,模型的实现及业务界面的构建利用.net技术和微信公众平台构建整个科研管理系统并交付使用,为医院科研管理优化探索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科技情报的智能化发展给数据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研究数据治理中数据建设内容不成体系、数据建设和业务缺少协同纽带、数据质量差等关键问题,推进数智驱动情报分析新模式的形成。[方法/过程]基于智慧数据内容层级结构,设计了基础治理与协同治理相辅相成的整体架构,分别面向通用化数据处理和定制化数据处理。结合协同主体和协同机制,探索交互式、低代码协同治理平台的建设路径,并以质量指标为牵引制定数据治理全链条的质量控制模块,最终形成科技情报业务牵引的智慧数据治理技术体系。[结果/结论]该体系指导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智慧数据治理工作,设计研发了6套治理工具集,实现了对142项数据资产管理以及约4.6亿篇文献数据的内容治理,并支撑了多个知识服务系统的运行。[局限]该治理体系未研究对图片、音频、视频等多模态数据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6.
融合区块链技术的机构知识库科学数据监护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丁凤玲 《现代情报》2009,29(1):101-109
[目的] 建设可长期使用和保存的数据监护平台是开展科研数据监护服务的核心环节和关键。[方法] 文章针对机构知识库科学数据监护平台存在的数据规范性、可信任度、安全性和隐私问题,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安全、公正和去中心化等特性,提出融入区块链技术的机构知识库科学数据监护模型。[结果/结论] 本模型能够实现机构知识库科学数据监护的基本功能,保障数据存储的安全,提高科学数据共享的效率、利用率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5G环境下数据创新需求日渐增长,但在数据流转过程中仍存在节点能力不足、数据规则乱序等隐忧,为寻求更加智能、便捷、高效的发展模式,数据生态链优化的必要性日益凸显。[方法/过程]以5G时代为背景,结合生态链的相关理论研究,通过类比法、文献研究法厘清5G与数据生态链发展关联与问题域,在此基础上提出5G环境下数据生态链的优化策略,并以科研数据生态链为例进行问题域及优化策略分析。[结果/结论]研究表明,5G环境下的数据生态链可以看成是一个以阶跃性、云化性、智慧性、敏捷性等为新特性,以实现数据结构迭代优化为目标,不断演化的可反馈的链式生态结构。但在5G环境下数据生态链还存在着节点能力不足、缺乏合作、新兴技术缺失、数据规则乱序等问题,文章针对这些问题,遵循"整体协同原则""刚—柔相济原则""动态开放原则""权责明晰原则",提出了"平台(P)—网络(N)—技术(T)—标准(S)"(PNTS)四位一体的优化策略,该策略有利于提升数据生态链节点的整体协同能力、联盟网络构建能力、新技术融合能力、数据标准化能力,从而提高5G环境下数据生态链的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医院科研管理存在用户界面繁冗、系统搭建维护高成本、数据不统一等问题。某高校附属医院实现微信公共平台与"互联网+"科研管理系统的互联互通,基于"互联网+"有效提高科研管理服务水平;采用面向服务架构(SOA)理念设计出科研管理系统业务服务模型,模型的实现及业务界面利用.net技术和微信公众平台构建整个科研管理系统并交付使用。基于该医院的科研管理实践,为医院科研管理优化探索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对全球范围内主要国家和地区数据管理机构的建设情况展开调查,旨在为我国组建国家数据局的背景下探索我国数据管理机构的职能优化提供参照。[方法/过程]调查中国、欧盟、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5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管理机构,梳理与整合有关职能描述的文本内容与相关实践,比较分析发现不同国家与地区数据管理机构设置及其职能设计情况。[结果/结论]欧盟、英国和澳大利亚形成了相对明确的主导机构,职能侧重有所差异;美国以灵活的委员会形式推进工作;我国设置了行政力量相对充分的主导机构,更具全局性的职能设计,国家与地方可形成系统联动的组织架构。基于此,从厘清数据治理和管理职能指导机构设置、参考域外实践经验以充实机构职能内容、基于数据要素市场化导向扩展数据对象、以推动职能落实为目标优化机构设置思路4个方面提出优化我国数据管理机构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张闪闪 《现代情报》2018,38(7):128-134
构建融入科研管理过程的机构知识库平台,形成由科研项目管理系统、科研人员管理系统、科研成果管理系统、科研奖励管理系统构成的新型机构知识库平台,是实现机构知识资产积累传承、资源痕迹化管理的重要方法。针对所构建的新型知识库平台,本文提出资源的获取流程,并提出通过强化管理意识、规范资源建设标准、重视成果痕迹化管理、强化知识组织体系、重视服务功能、建立权益保障机制6个方面,来共同推进融入科研管理过程的机构知识库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