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意义]厘清网络环境下科研人员信息茧房的成因要素,预防学术信息茧房的产生,为科研人员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方法/过程]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通过访谈、数据编码以及模型构建,对在网络环境下形成科研人员信息茧房的影响因素展开质性研究。[结果/结论]影响因素不仅包括科研人员和信息本身,也包括社会环境和信息情景等方面的因素,提出优化科研管理与服务、推动跨学科交流与合作以及提高科研人员信息素养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通过探索网络用户情感茧房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关联路径,构建影响因素理论模型,为破解情感茧房提供理论指导。[方法/过程]通过半结构化访谈收集原始访谈资料,遵循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步骤,对资料进行编码和分析,构建网络用户情感茧房形成影响因素理论模型。[结果/结论]结果显示:情绪感染和用户感知对情感茧房形成有直接影响;用户特征、用户行为、网络环境与人际影响通过情绪感染和用户感知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用户情感茧房的形成;用户能力可以调节情绪感染对情感茧房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海 《情报杂志》2021,(3):168-174
[目的/意义]为了厘清网络用户信息茧房的形成机制和运行机理,预防群体极化的社会现象的出现,从信息的视角,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方法/过程]通过深度访谈的形式,获得原始访谈资料,运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对访谈文本进行编码处理,结合信息生态理论,得到网络用户信息茧房形成机制的研究模型。[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显示,信息人因素、信息因素、信息技术因素和信息环境因素是网络用户信息茧房形成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最后从预防信息茧房形成的视角,提出了提高网络用户信息素养、优化信息技术和改善信息环境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益成  张梅 《现代情报》2023,(11):158-167
[目的/意义]为避免个体落入信息茧房窠臼,对网络用户信息茧房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关系和关联路径进行研究,提出具有针对性和整体性的“破茧”策略。[方法/过程]通过文献回顾和专家意见确定影响信息茧房的16项因素及其直接影响关系,构建解释结构模型,揭示各因素之间的层级关系和关联路径,借助交叉影响矩阵相乘分类法进一步分析因素的驱动力和依赖性,同时验证解释结构模型的科学性。[结果/结论]网络用户信息茧房影响因素的递阶结构模型包括6个层级,可划分为直接层、中间层和根源层3个层次。MICMAC分析得出影响用户信息茧房的自治簇、依赖簇和独立簇因素。两者在影响性质上具有统一性,表明构建的解释结构模型科学合理,据此从信息素养、意见领袖、社群影响、选择性心理和个性化信息需求5个方面提出突破信息茧房效应束缚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推荐算法等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网民群体中更容易形成信息茧房现象,并由此导致群体极化、网络巴尔干化的发生,增大了舆情危机发生的风险。在网络舆情研究中考虑信息茧房现象对舆情的治理尤为重要。[方法/过程]论文以经典传染病模型为基础,结合信息茧房理论与意见动力学,建立舆情传播的动态演化模型,并使用BA无标度网络对模型进行模拟仿真。[结果/结论]仿真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分析了用户初始意见分布、意见融合阈值对各群体密度的影响,以及后续刺激、舆情波动等因素对舆情演化的影响,为网络舆情的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并为政府更好地管控网络舆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过度的在线健康信息搜索行为增加人们的焦虑并诱发网络疑病症,而网络疑病症会反过来加剧健康焦虑使人们陷入“信息茧房”,本研究从信息传播视角探讨网络疑病症成因,以期为“破茧”提供启示。[方法/过程]基于自我决定理论从外因与内因两个维度构建结构模型,通过SmartPLS的偏最小二乘路径分析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结果发现:(1)网络疑病症与健康信息茧房效应正相关;(2)积极元认知、健康自我效能感、网络健康信息可信度、信息过载正向影响网络疑病症并进一步导致信息茧房;(3)主观规范与网络疑病症之间没有显著关联。研究拓展了网络疑病症与网络健康信息传播的研究范畴,并为在线健康信息实践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探索电子病历数据的情报价值,拓展情报学研究数据源和问题域,实现电子病历数据创新使能,为嵌入临床诊疗与临床研究的情报工作和情报服务提供支持。[方法/过程]分析电子病历数据特征及其对数据驱动的影响;针对特征讨论电子病历数据处理技术;基于新技术环境下的信息链理论,构建电子病历数据驱动临床决策模型。实证部分采用随机森林等方法构建电子病历数据驱动的肺癌转移预测模型,实现与验证理论模型。[结果/结论]电子病历数据具有时间依赖、高维稀疏等特征,理论层面基于数据特征构建了电子病历数据驱动临床决策模型,实证层面使用真实电子病历数据构建肺癌转移预测模型,预测模型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移动短视频UGC网络舆情传播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移动短视频用户的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从而帮助网络舆情监管部门加强移动短视频网络舆情管理。[方法/过程]文章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基于信息、信息人、信息技术、信息环境和谐发展的信息生态视角,构建移动短视频UGC网络舆情传播行为影响因素模型;采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研究方法,使用SPSS 22.0和AMO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模型验证。[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说明,信息、信息环境、信息技术3个因素通过传播意愿对移动短视频UGC网络舆情传播行为产生正向影响;信息因素对移动短视频UGC网络舆情传播意愿影响最大,其次是信息环境和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为探究网络视频用户不同层次信息茧间的演化规律,找出演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预防网络视频用户信息茧房问题的产生和扩散,保持网络视频用户信息生态的和谐稳定。[方法/过程]基于经典传染病SEIR模型构建了网络视频用户信息茧房动态演化模型,就各状态间的转移率变化对系统免疫过程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结论]降低系统中易感者感染率或轻症者重症率可以缩减患者密度,干预措施的适时介入能使得系统内视频用户信息茧房问题得到有效控制。此外,控制信息茧房问题蔓延的根本在于提高个体自身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0.
张敏  马臻  聂瑞  张艳 《现代情报》2019,39(2):94-104
[目的/意义]旨在探究社交网络环境下用户健康信息分享意愿的形成机理,为社交健康网络的开发者、设计者和运营者的实践活动提供可供参考的管理启示。[方法/过程]基于"深度访谈+扎根理论"获取二阶信息链(含二阶信息链、二阶信任链)分析框架下社交健康信息生态链中信息内容与信息信任的作用机理,并通过整合感知价值理论、信任理论、技术接受模型中提取出的关键因素,从信息主体、信息环境、信息内容及信息技术4个层面展开系统分析,提出研究假设并构建理论研究模型。选取微信的深度用户为实证样本,通过"情境实验+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400份有效数据样本,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研究方法验证理论模型。[结果/结论]信息主体因素(分享价值、自我效能及面子意识)、信息环境因素(分享态度、信源引力认知信任与情感信任、信宿推力认知信任与情感信任)、信息内容因素(信息正向情绪性、信息负向情绪性)均能显著正向影响社交网络用户的社交健康信息分享意愿,而信息技术因素(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对分享意愿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利用扎根研究方法探究大学生创新团队信息行为特征和影响因素,为提高大学生创新团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提供科学参考。[方法/过程]以参加创新竞赛的大学生团队为研究单元,通过深度访谈获取数据,按照扎根理论的规范流程进行编码分析。[结果/结论]构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信息获取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并提出改善其信息获取行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田梅  朱学芳  张军亮 《现代情报》2018,38(10):91-98
[目的/意义]研究结果有助于完善信息偶遇影响因素相关研究,同时可为用户提高信息偶遇效率以及商家优化产品性能、改进服务模式提供理论基础与思路。[方法/过程]通过半结构化访谈获取移动互联网信息偶遇关键事件,利用Nvivo11对数据进行编码分析,经过对自由节点间关系的概念化与范畴化,最终形成信息偶遇影响因素相关的22个树节点及7个核心树节点;通过分析访谈问卷,利用熵权法确定各维度影响因素的权重,表征其重要程度。[结果/结论]移动环境下,在整个过程中信息偶遇受到了来自个体因素、工具、时空情境、任务情境、信息、网络环境、社会环境7个维度因素的影响;在信息偶遇前阶段,工具因素的影响最为突出,而在信息偶遇中、后阶段,信息因素的影响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翟姗姗  胡畔  吴璇  孙雪莹 《情报科学》2021,39(10):118-125
【目的/意义】从新媒体社交平台中用户行为角度分析造成“信息茧房”的影响因素,探究突破特定内容领 域“信息茧房”困境、提升信息传播力的策略。【方法/过程】本文构建了新媒体社交平台中“信息茧房”现象影响因素 模型,运用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定量化检验新媒体社交平台中“信息茧房”现象产生的多重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 提出突破茧房提高非遗短视频传播力的策略。【结果/结论】选择性接触行为、信息偶遇和主观规范直接正向影响 “信息茧房”感知和“信息茧房”突破意愿;使用时间、使用频率、单次使用时长和关注人数间接正向影响“信息茧房” 感知和“信息茧房”突破意愿。【创新/局限】本文借助于抖音APP为实证平台,融合新媒体社交平台结构属性与资源 内容属性双重特征,针对特定内容领域的信息茧房现象探索影响因素的形成动力与信息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旨在调查国内外信息实践研究中的基础理论,并揭示这些理论的特征及其对信息实践研究的贡献。[方法/过程]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于55篇文献中识别出19个理论,并归纳出这些理论对信息实践研究的贡献。[结果/结论]信息实践研究的基础理论主要源于社会学、哲学、图书情报学、心理学和生态学,且呈现出三个特征:认可实践是社会生活的中心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塑造,强调信息实践根植于实践和社会建构主义;强调从社会文化视角考察人类的信息实践;不排斥影响信息实践的认知因素,而是将其融入主体能动性中考虑。这些理论对信息实践研究的贡献体现在:在宏观层面确立了信息实践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进路;在中观层面为信息实践研究的设计与实施提供支持;在微观层面塑造了信息实践的核心研究内容。此外,研究进一步验证了信息实践研究尚未发展出属于自身领域的理论,未来应辩证地融入其他学科以及图书情报学的相关理论,以丰富信息实践的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15.
宋维翔  贾佳 《现代情报》2019,39(1):78-85
[目的/意义]微信已经成为国内网民获取信息、分享信息、娱乐消费、社会交往的主要渠道,众多企业和个人借助微信公众号开展微信营销、品牌塑造、产品推广销售等活动,用户行为在微信信息质量等因素的影响下呈现多样化特点。[方法/过程]论文以微信公众号信息质量和用户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对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并通过获取微信公众号用户行为数据,采用深度访谈及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提出信息质量对用户互动行为影响的理论假设并进行验证。[结果/结论]发现信息质量指标中权威性、原创性、丰富性、适量性、时效性、适用性、趣味性、经济性对用户互动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微信公众号的信息质量是决定用户互动行为的主要因素。[启示/发现]本文将微信公众号后台的用户行为数据分析纳入研究范围,探究行为背后信息质量的差异性及原因所在,为社交媒体信息质量与用户行为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研究提高微信公众号信息质量的策略方法,对利益相关方均有较强的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本文旨在促进在线健康社区发展,提升大学生健康信息在线获取价值感知。[方法/过程]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法收集原始数据,运用扎根理论,借助Nvivo 12对数据进行编码分析,构建大学生健康信息在线获取感知价值影响因素模型。[结果/结论]模型包括个人因素、环境因素、信息因素、平台因素及感知价值,全面梳理了影响大学生健康信息感知价值组态影响相关变量的范畴,未来将通过实证研究进一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的发展导致用户大量囤积数据信息的现象出现。研究旨在探究大学生数据囤积行为的形成机理以及各因素间的交互模式,为大学生克服数据囤积症、提高数据管理能力提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方法/过程]对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继而对访谈结果进行分析提炼、系统编码,构建大学生数据囤积行为形成机理的概念模型。[结果/结论]社交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数据囤积行为受到情境因素、数据因素、主体特征、主体需求和主体认知的共同影响;减少数据囤积行为的客观因素包括内存有限、信息失效,主观因素包括价值迁移、情感变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明晰影响社会科学研究者使用非调查数据的因素,有助于更好地促进和规范此类新型数据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过程]采用访谈与问卷相结合的探索性时序设计,首先访谈了12位社会科学研究者,通过三轮小组编码识别出影响研究者使用非调查数据的因素,然后基于200份问卷样本,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了验证与优化。[结果/结论]社群支持是现阶段影响非调查数据使用意向的主要因素,其后依次是感知价值和质量接受度,但后两个因素的影响远小于社群支持。使用意向是使用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知识与技术、感知可行性在使用意向和使用行为之间起到较小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 丰富的健康信息源拓宽人们健康信息获取途径,但也给用户选择健康信息源提出要求。现有研究围绕用户和健康信息内容特征展开,较少考虑健康信息素养的影响。[方法/过程] 通过文献梳理得到健康信息源、健康信息源选择主体、任务、外部环境构成的影响因素模型。本研究首先设计健康信息素养测评问卷,识别低健康信息素养人群,接着通过访谈构建模型。最后设计问卷验证模型的适用性。[结果/结论] 健康信息内容和健康信息源平台是影响用户健康信息源选择的两个主要维度。权威性、时效性、相关性、实用性、一致性和可靠性几个影响因素间存在相互影响关系。教育水平会显著影响低健康信息素养用户的健康信息源选择。  相似文献   

20.
孙俐丽  赵柳榕 《现代情报》2019,39(7):115-121
[目的/意义]大数据时代下,明确电子商务数据质量关键影响因素,无论对于电子商务企业准确把握数据质量改进方向还是学界聚焦商务数据质量根源性问题都有着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通过扎根理论分析法对半结构化访谈获得的质性材料进行逐级抽象归纳,得出影响电子商务数据质量的影响因素,再通过复杂系统因素重要性判定的DEMATEL模型,对因素间关系进行计算。[结果/结论]经测算,发现电子商务数据质量的"起源型"影响因素包括数据质量的监管机制、质量意识、标准与规范、明确数据利用目的等因素,"结果型"因素包括数据开发应用管理、数据处理过程约束、质量意识等因素,而关键影响因素则主要集中在监管机制、质量标准、利用需求、质量意识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