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及政治理论研究也应紧跟时代步伐。新时代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教学方针,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及理论研究中的指导地位,刻苦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定正确的办学方向,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任务。分析了新时代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新任务,阐述了新时代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及理论研究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武器,同时具有丰富的育人价值。通过教育使这一先进理论真正掌握群众是此阶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虽为我们提供了基本路径参照,但仍面临些许困境。以提升国家发展水平为根本依托,树立协同意识,辅之多维度的教育引导,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与教育打开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在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发展报告(2016)》出版之际,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新境界——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发展报告(2016)》"研讨会。与会学者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角度,交流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其二级学科学术发展的思考。现将这组文章呈现给读者,以期学界充分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发展报告》出版的重要意义,并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发展。  相似文献   

4.
2017年12月23日,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海南省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育协同创新中心、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师范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海南师范大学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在海口市联合举办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新中国成立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经历了积极探索、曲折前行、科学发展和开拓创新四个历史发展时期,始终做到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坚守党的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在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理论成果。回顾历史,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对于新时代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遵循教育和育人规律,创新教育方法,优化教育环境,更好地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是铸魂育人和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针对目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效弱化问题,必须以理论的彻底性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以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诠释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以中国革命和社会建设的伟大成就凸显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合理性.从理论、实践和现实三维视域深刻阐述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论逻辑、科学实践逻辑和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价值逻辑,以增强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教学实效性,培育政治坚定、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的新时代大学生.  相似文献   

7.
教育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与新时代的抉择.江泽民教育创新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邓小平教育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深入地研究江泽民同志教育创新思想对推动中国教育的发展,培养新世纪高素质人才特别是自主创新人才,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的关注。如何使当代教育更着力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新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的挑战。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于我们今天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在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浅谈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更好的指导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思想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引导了方向,提供了契机。循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基本路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需要妥善处理学科细化、分化与系统化、融合化的二元对立趋势,在保持整体学科优化、提升学科质量的前提下推进关键领域、关键命题的精细化研究。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需要按照系统论的思维推进学科发展,在基础理论上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理化沉淀,达到学科理论基础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回归;在学科命题创新上实现由虚到实,达到向客观现实寻求解释性话题的目标;在学科融合上实现由彼到此的过渡,达到在学科跨界融合中证成自身的主体性存在;在关键领域实现由表及里的推进,实现沿着双循环逻辑推进命题的精细化研究。  相似文献   

10.
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高等教育发展,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